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投考,三字成佳话;金中执教,半生育真人

◆ ◆ ◆ ◆


清华投考,三字成佳话

金中执教,半生育真人

——介绍南京十中时期的刘子钦老师


◆ ◆ ◆ ◆


2020年1月3日,南京收藏家陈西民先生向金陵中学捐赠了他收藏的一张老照片。照片题为“青年团南京市第十中学高三乙分支”,摄于1954年6月,应该是该届学生毕业时的留影。更为难得的是,照片背面有六位老师的亲笔签名。对照正面图像和背面签名,我们可以知道,前排左起第四人向右的六位老师分别是:刘子钦、向培豪、李震、万长蓟、郑斌和白镇亚。

对于向培豪等老师的介绍,已多见于我校校史书籍。我们在此介绍关于刘子钦老师的一些情况。

 
 

刘老师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刘菊初的次子。刘菊初为清末举人,民国后投身教育事业,辗转执教于柳林、离石、平遥、兴县等地,后创办了贺昌中学并连任校长。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菊初本人及亲生三子三女和两个女婿先后都参加革命,9名家族成员被收录进《高红村志》。对于刘老师,村志简介如下:

刘子钦,字明甫(次子),生于1911年(宣统三年二月廿日)。青年时期就读于河汾中学,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抗战时期,曾在武汉西北农学院、国立编译馆任教员工作。1945年之以后,在合作金库、财政部门等处任职,并从事农村经济调研工作。抗战胜利后回到南京,任中国农业银行南京分行襄阳副行长。曾经与共产党员冀朝鼎联系,协助做地下工作并于194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解放后,任军管调研科科长,南京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南京市第十中学政治教师和校教导主任。

刘子钦,事业心强,好学上进,为人刚正不阿,待人诚恳热心,懂英语,好书法,有著述。1992年病殁于南京寓室,终年81岁。

(照片约摄于1948年,中间者为刘子钦)


刘老师在1932年曾报考清华大学,国文科考试遇上的是陈寅恪所命制的对联题,出句是“孙行者”。当时有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对的好的有“祖冲之”“王引之”,而最为脍炙人口的是“胡适之”。1983年梁羽生应香港《大公报》之邀,撰写《联趣》专栏,在该报副刊《大公园》连载。第一期说的就是“孙行者—胡适之”这副怪联,又引起了一番讨论。这时有人写信给梁羽生,介绍了自己当年构思此联的经过。梁羽生把信函节录刊登在专栏内:

将胡适之对孙行者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真是没有想到,此事多年传为佳话。记得陈寅恪先生的侄儿,也曾在《人民日报》写过此类短文。不知你是否曾参加过那次考试,可以说是够高级的了。所有科目都更被考试一番之外,稀奇古怪的题目,真使人瞠目不知所答。记得国文考试,有一题要解“公孙敖之妻之母之丧”三个'之’字。还有英文题有一则更将李清照的词一首译为英文。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三头六臂,休想过关。现在我们年岁大了,才知道祖冲之这个人,但在那时,根本不知道。因为小时曾阅过《水浒》《三国演义》等一类小说,在那个紧张的气氛中,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胡适之。'适’对'行’,'之’对'者’还差不多,就是'胡’与'孙’不相对,最后没有办法,与胡适之开了一个玩笑,胡孙就是猴子的别称,作为对偶,勉强应付。据上次陈寅恪先生的侄儿所云,竟得了满分。此事在考试后几天即在北京某报中,曾经报道。于此还有一点补充,那就是说一个小小学生,敢于向胡适博士开玩笑也有其原因的。一方面那时曾读过博士的《中国哲学史》,对其人深感佩服。另外也对他向宣统皇帝叩头,表示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着“我的朋友胡适之”一句话,也是对博士开玩笑(意思是好多人捧胡适的场面),这样胡适之这个人就无疑成为孙悟空一类人物了,这是我当时思想深处的东西。我本人主要时间在教书,现已年老离休。刘子钦。

(梁羽生著,《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页)

信函中的自我介绍很简略,梁羽生仅知其为南京读者,可见他本无意自显,只是想与梁羽生就对联进行交流。也因此,一些介绍对联的文章在转述此事时,误其身份为“南京考生”或“南京国文教师”。署名刘子钦的文章有《回忆梁漱溟先生二三事》,提及自己1930年左右在北大旁听和阅读胡适《中国哲学史》的经历,与信函内容相合。该文又叙述了内战时期他与梁漱溟等在南京发起组织“农村工作者协会”,以联络各方有志救国人士的事迹,与刘老师的履历相合。所以我们确定那位对出“胡适之”下联的考生,就是我校刘子钦老师。不过,刘老师当时没有考取清华大学——毕竟试卷上的难题不止这一道。要是在今天,这样的才思急智,是否能获得破格录取呢?

如信中所言,刘老师“主要时间在教书”,但他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止于知识的传授。金中1956届校友仲维畅的《回忆南京十中师长》一文,有“刘子钦老师——退而不休的共产党员楷模”一节:

20世纪80年代某个冬日,我在南京图书馆阅览资料,坐在一位老先生身后的桌旁,心想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学习,真令人佩服。闭馆出门前,我赶上去回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我们十中的一位老师。于是急忙说:“老师,我是您十中的学生,很对不起,竟忘了您的尊姓大名,不过您给我们上的一堂课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这才知道,他就是刘子钦老师。

刘老师当年头戴八角帽,身穿洗得发白的灰色列宁装,说着带有醋味的山西话,大多词句都能听懂,据说是由教育局来的,一看就是个老干部、“土八路”,平时也不教课,只是在粮油统购统销即将开始前到我们班讲了一节时事政策课,记得他说:“1937年12月日本鬼子进攻南京,蒋介石下令撤退,十几万人沿中山北路涌向挹江门,沿途拥挤,践踏、死伤无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都是因为政治腐败,国家贫弱,如果那时有人提出:为了中国的富强,不受外国欺侮,我们每月少吃几钱油,少吃几斤粮。有谁会反对呢?”教室内鸦雀无声,同学们的疑虑顿时一扫而空。

以后我每年都到刘老师家去拜年,才逐渐得知他是山西柳林人,家境贫寒,在其校长资助下完成学业,取得了山西大学和武汉大学两张文凭(经济学),曾任南京中国农民银行副(或襄)理要职,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中。解放后任南京市委办公室主任,掌管财经大权。那时实行供给制,不少人总想借机会餐,刘老师答以“没有钱”,到了年底,把节余的经费购置了几辆自行车,供交通员送文件使用。因为南京城大,

领导干部居住分散,过去交通员全凭两条腿在严冬酷暑中奔波。刘老师出于阶级友爱,故作此决定。但那些贪吃的权贵却反诘刘老师:“你说没钱,怎么有钱买自行车?”并把刘老师调出了市委。但刘老师对自己的革命抉择无怨无悔。刘老师退休后还撰写和出版了三本书。

他的英文信是我所见过写得最优美的英文书法。我的最初印象——“土八路”,完全错了!

当他知道我的经历和近况后,欣然提笔写下了宋代诗人程颢的半首诗来教育、鼓励和鞭策我:“道通天地五行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桃李坐春风(下篇)校友回忆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73页)

百年金中,像刘老师这样兼通中外学问、亲历时代风云的老师还有很多。凭其学识、才干、资历完全可以做更大、更胜任的职务,可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工作,低调生活。他们都是我们金陵中学乃至南京教育不该忘记的人物。

我们在此,还要特别感谢陈西民先生。他捐赠的这张旧照,让我们得以寄托对于那一批教师的景仰与怀念。

(2017年,陈西民先生就曾通过《南京晨报》寻找他收藏的6张南京十中毕业证书的主人。)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是这样提前跑进清华北大的
“对对子”掌故重温
《云鹤游天》两个真人写同款,与刘喜增老师凑个近乎2
想哪儿说哪儿---教我如何不想她
4副张口就来的机智对联,对仗工整,妙不可言,流传民间成佳话
7月20日,刘上老师在清华大学讲授《九型人格与有效沟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