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成什么样算好看趣话古代美女的面貌标准!

古代的美女长什么样呢?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都会很感兴趣,要说起古代的著名美女,那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位绝代佳人。

当年,汉元帝为了安抚剽悍的匈奴人,选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方和平。昭君告别故土,出塞北而去,途中拨动琴弦,弹出一曲哀怨的离别之音。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竟然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这个故事代代相传,“落雁”也就成了美人王昭君的代称。

就说这位王昭君吧,她究竟有多美?那幅毛延寿丑化昭君的画像没有留下来,倒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画作《千秋绝艳图》,将明朝人心目中的昭君描画了出来,虽然我们并不能以此还原汉代美女的真容,却能够由此,窥明朝的“美人”标准。

这些人物虽然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篮,或笔砚纸墨,或书卷,或铜镜,但人物的面部刻画却雷同,皆为鹅蛋圆脸、长眉细眼,面容端庄却少有个性,这又是为什么呢?比照《中国美》一书中的论述,可以知道数百年间审美标准产生了差异,至少在脸型上,古典美应该是鹅蛋脸还是瓜子脸就有所不同,那么这样的审美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果用《千秋绝艳图》来印证一些历史书籍的记载,就会发现它与史籍所载是比较契合的:细挑的眉毛、柔和的眼睛和小巧的嘴巴,长在鹅蛋形的面庞上。这个标准已深深植入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当中,成为宋、元、明、清评判美女的重要标准。

美人固然应“性与韵致兼优,色与情文并丽”,但总归是姿容居首。对于所有的女人来说,拥有美丽的姿容外貌乃是一生不变的追求。但长成什么样的中国女人才是美的呢?

明末清初的嘉兴文人徐震在他的《美人谱》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螓首、杏唇、犀齿、酥乳、远山眉、秋波、芙蓉脸、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适宜。”徐震的概括尽管只是区区三十几字,却可谓面面俱。

说起中国最早的写美人的字句,《诗经卫风硕人》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为我们勾勒出先秦时期一个美丽的国君夫人――庄姜的姿容,其中有一句“螓首蛾眉”。“螓”在古书上是指一种像蝉的昆虫,体小,方头,广额。故“螓首”就是赞美女性前额饱满而宽阔,即“天庭饱满”。这样不仅视觉上观之爽朗,而且也象征性情开阔,气运吉佳。

而“杏唇”呢,也称“樱唇”,它们都是以杏、樱之小巧圆润之物作为中国古典美女唇形之比喻,俗称“樱桃小口”,可以说是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最钟爱的唇形。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家中蓄妓,有两人最中他的心意,一位名樊素,貌美,尤以唇形出众;另一位名小蛮,善舞,腰肢不盈一握。白居易为她俩写下“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名句。李渔对女子的点唇之法颇有见地,他在《闲情偶寄》中写道:“点唇之法,又与勺面(指古时女子在面部点染红色圆点,属面饰之一)相反,一点即成,始类樱桃之体。”

民国初年时装新戏《新茶花》中扮演女主角新茶花的评剧坤伶刘喜奎被称是“艳压群芳”,有人写诗夸赞她:“远山之眉瓠犀齿,春云为发秋波瞳”。“瓠犀齿”的瓠犀为何物呢?《朱熹集传》中说:“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因其洁白整齐,故常用“瓠犀微露”来形容女子的牙齿洁白美丽。美人庄姜也拥有这样的牙齿,“齿如瓠犀”从那时就被人们广泛传赞起来。

那么什么是“远山眉”呢?就是一种色淡而虚、如远山之色的眉形。它代表了中国古人对淡雅含蓄的眉妆风格的喜好,据说其始创于汉代美女卓文君。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对这位美女有明晰的描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她不仅迷倒了大才子司马相如,也让自己在妆容史上流芳千古。其后,历代美女争相效仿,如汉代美女赵飞燕便是“为卷发,号新髻;施薄眉,号远山黛。”《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是“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杜十娘也是“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神如秋波流转,含情脉脉。这和中国艺术中讲究“以神统形”的观念是一致的,正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中国人来说,如果一个女子的眼睛,其眼神毫无神采,或者是呆泻没有内涵的,怎么能说她是一位美人呢?

再说说古代美人的脸型和身形。“脸若芙蓉”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上文提到的汉代美人卓文君便是“脸际常若芙蓉”。古人用芙蓉来形容美人的脸蛋,这和芙蓉花的特性有关系。芙蓉花一日三变其色,故又名“三醉芙蓉”。且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一日三变,傲立秋风,且粉红娇艳。无怪乎自古“芙蓉”就是美人的代名词。

“酥乳、云鬓、玉笋、志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适宜”,寥寥数语说出了对中国古代女子的姿容所追求的效果,除了脸部,身上每一个细节也都是很重要的。

例如手脚,一双玉手被称为玉笋、荑指,也就是说应如柔荑(茅草的嫩芽)、笋尖般纤细柔嫩。双手要追求尖而修长的形态与洁白柔嫩的肌肤。至于步步生莲的小脚,毕竟是一种畸形美的追逐,我们就不再重翻这历史的糟粕了。但那轻盈流畅、行行如玉立的步态,依然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明代吴江才女叶小鸾在她的《艳体连珠》里还描写了秀发:“发,盖闻光可鉴人,谅非兰膏所泽。髻余绕匝,岂由脂沐而然。故艳陆离些,曼需称矣。不屑鬈也,如云美焉。是以琼树之轻蝉,终擅魏主之宠,蜀女之委地,能回桓妇之怜。”云鬓要如祥云般飘逸绵长,如施以兰泽(头油)般光可鉴人。比如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她长有一头如云的秀发,发长七尺,黝黑如漆,光润可鉴,涂上发膏,梳成高髻,光彩照人,被誉为中国古代长发美人典范。

身姿自然是不肥不瘦长短适宜为上,一如那位《登徒子好色赋》中的楚国佳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暖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在身材中,酥鸱和杨柳细腰又是关键。

中国女子的胸,不追求丰满硕大,“酥”是如绸缎光洁细腻,即追求洁白润泽的胸脯。腰则一定是如杨柳般柔软细弱为美,正如《艳体连珠》中所云:“腰,盖闻袅袅纤衣,非关结束而细。翩翩约素,天生柔弱无丰。故飘若春云,常愁化彩。轻如秋雁,还恐随风。是以色冠昭阳,裙有留仙之襞。巧推绛树,舞传回雪之容。”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典美人的姿容已然在我们的脑海中慢慢浮现了:天庭饱满、凤眼流波、双眉如黛、樱桃小口嫣然一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一双葱管般的玉手,抚弄着一头如云秀发,舒展着那恰到好处的身姿,轻摆细腰,微移莲步,顾盼生姿,含情脉脉。真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啊!

通过这些古代诗词典故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美女标准与我们今天认可的时尚美女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的,那么,你更喜欢哪种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典美女10大标准
古代女子何为美?
美女到底多美,古代文人是这样品味美女的,美的那简直都不行了
形容女性相貌美丽的句子有以下词语
女神节,我们来看看唐诗宋词中的女子有多美
笑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