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例:以为是 T2DM 却发现原来是 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属免疫介导性的 1 型糖尿病。


LADA 的早期临床表现与 2 型糖尿病十分相似,有时难识其「庐山真面目」。希望下面这则误诊病例及相关解析,能带来某些提醒或警示吧!

病例快览


病例回顾:口干多饮消瘦
基本情况:患者男,32 岁,于 2015 年 5 月 20 日入院。
主诉:口干多饮消瘦半年余,加重 1 月。
既往史:有「高脂血症」病史,其它无特殊。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现病史:患者 2014 年 9 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口干多饮及消瘦,体重下降约 10 kg,在某医院检查空腹指血血糖 16.8 mmol/L,尿常规示酮体「+」, 空腹血清 C 肽 0.8 ng/mL(正常值为 0.8-3.5 ng/ml),餐后 2 h 血清 C 肽 1.0 ng/mL(正常值为空腹的 4-5 倍),考虑为「2 型糖尿病」。


收入院后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用阿卡波糖(50 mg/次,每天 3 次,餐时嚼服)、格列齐特缓释片(120 mg/次,每天 1 次,口服)及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次,每天 2 次,早晚口服)控制血糖,出院后未监测血糖。

1 月前患者口干多饮多尿加重,体重持续下降约 6 kg,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空腹血糖 13.8 mmol/L,尿酮体「+」,由门诊以「糖尿病酮症」收入院。入院症见:口干多饮,有饥饿感,无肢体麻木、视物模糊,无心慌、胸闷等不适,大便干燥,小便增多,睡眠正常。
体格检查:体温 36.6℃,血压 125/80 mmHg,体重 62 kg,身高 175 cm,BMI 20.23 kg/m2,皮肤颜色正常,肺部未及异常,心率 90 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未及异常,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初步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气分析基本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0.05×109/L↑,血红蛋白 166 g/L↑,血电解质示血钾 3.6 mmol/L,处于正常下限,其余正常;糖化血红蛋白 9.0%↑, 血脂示甘油三酯 3.8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4.69 mmol/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66.0 mg/g↑。
诊断思路


患者初诊时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后,可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且推测起病时体重约 78 kg,BMI:25.43 kg/m2,属超重范畴,看似与 2 型糖尿病「貌和」,实则「神离」:


①青年起病,伴有酮症;②起病时胰岛功能较差;③院外虽服用口服降糖药,但糖尿病症状明显,糖化血红蛋白提示血糖控制欠佳;④糖尿病酮症反复出现。


因此,关于患者糖尿病分型的问题值得探讨。需复查血清 C 肽水平,以及糖尿病相关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抗胰岛自身抗体(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完善进一步检查。胰岛功能:空腹血清 C 肽 0.3 ng/mL(正常值为 0.8-3.5ng/ml),餐后 2 h 血清 C 肽 0.6ng/mL,糖尿病相关抗体:GADA 阳性,ICA 和 IAA 阴性;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正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最后诊断:1.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2. 高脂血症。


治疗:糖尿病酮症期给予补液、补钾、持续静滴小剂量胰岛素;尿酮体转阴后,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考虑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差,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三餐前速效+睡前长效),调整胰岛素用量。


出院前调整降糖方案为预混胰岛素早晚皮下注射,血糖控制理想;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治疗出院。


不让 LADA 成漏网之鱼


据报道,我国 LADA 患病率约为 6.2%,我国 LADA 患病率并不低。LADA 多隐匿起病,患者本身也可存在与 2 型糖尿病类似的胰岛素抵抗、肥胖等代谢综合征,不易察觉,有时可能误诊。只有抓住其特点,才能在诊治上万无一失。


1. 对于起病酮症或酮症反复发作、胰岛功能较差或胰岛功能衰退迅速的年轻的糖尿病患者,需高度怀疑 LADA。


很多糖尿病患者发展至酮症才来就诊,这其中既包括了经典 1 型糖尿病也包括一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所以,酮症起病并不能作为 LADA 诊断的标准,而是高度怀疑。


青少年起病的 1 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而 LADA 从初诊到发展为胰岛素依赖的时间不一,平均为 3-5 年。目前是否依赖胰岛素治疗是区分酮症起病的经典 1 型糖尿病与 LADA 的惟一有效的临床指标。


2. 国内关于 LADA 的诊断标准为:


糖尿病诊断成立后,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具备下述 3 项:①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因 GADA 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GADA 为首先推荐检测的抗体,无条件检查此项目的基层医院建议尽快向上级医院送检;②年龄 ≥ 18 岁;③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事实上, 年龄<18 岁儿童青少年亦存在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糖尿病,称为「青年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theYoung,LADY)。如并具有①和③者则诊断为 LADY。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LADA 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减退,血清 C 肽随之下降,但诊断标准中未再对 C 肽值进行限定,C 肽值仅供参考。


3. LADA 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较易伴与经典 1 型糖尿病关联的其他自身免疫病。


包括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等,如 Graves 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应在 LADA 患者中常规筛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4. LADA 可发生与糖尿病相关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诊后应该全面评估。


多数研究表明,在慢性并发症方面,除肾脏并发症低于 2 型糖尿病,LADA 的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和神经病变)患病率与 2 型糖尿病相似。

LADA 治疗


LADA 通常在新诊断时不需要胰岛素,并且早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取得代谢控制。一旦通过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 LADA 患者的血糖水平,则应启用胰岛素治疗。已有报道 LADA 起病初期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较其他药物获益更大。


相比而言, 磺脲类药物可增加胰岛自身抗原表达,维持 ICA 阳性,使 LADA 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加快。因此,目前多主张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 LADA。


LADA 患者如代谢状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良好,可考虑使用除磺脲类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双胍类等),直至进展至胰岛素依赖阶段;GADA 等胰岛自身抗体高滴度且代谢状况较差的 LADA 患者应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T1DM or T2DM ——疑难病例讨论-PP-HI-CN-2781(2020.3.20)
收藏丨一文读懂【4种特殊类型糖尿病】
1.5 型糖尿病: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该如何精准分型和治疗?
有种糖尿病类型叫lada,它特点是这样
这3个内分泌「常见」病例,却极易让你掉入糖尿病分型陷阱!
最新专家共识将糖尿病分成6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类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