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仕强【论语的生活智慧】:问一得三

十三、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今 译】

陈亢问伯鱼说:“你有没有听过老师一些特别的教诲呢?”

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我父亲单独一个人站在堂上,我快步穿过庭院。我父亲说:‘你学过诗没有?’我说:‘没有。’我父亲说:‘不学诗,不懂得怎样讲话。’于是我退下后就去学诗。又有一天,我父亲又单独一个人站在堂上,我很快地穿过庭院。我父亲说:‘你学过礼没有?’我说:‘没有。’我父亲说:‘不学礼,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我退下后就去学礼。我私下只听过这两项教训。”

陈亢退下,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知道学诗的道理,学礼的道理,还知道君子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私心偏爱。”

【引 述】

弟子们十分好奇,孔子对自己的儿子,会不会偏爱,单独地传授某些特别的东西?这种疑问,原本是人之常情,并不是对老师不信任,或者怀疑老师教学不尽心。有机会问一问孔鲤,来求证一下,也是理所当然。孔鲤答得很自然,并不觉得陈亢的问题,有什么不对或不礼貌,更是坦荡荡的君子态度。

按理说父子单独相处,是最好传授特殊才能的时机。孔子却如同对待一般弟子那样,只问孔鲤学过诗吗?学过礼吗?表示他真正有教无类的伟大胸怀。

诗是没有声的音乐,中国文字一字一声,诵起来好像音乐一样,充满了生命的节奏和人格的充实。不学诗,似乎丧失了沟通的共同语言,所以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说话。

礼是良心的表现,用来治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孔子说不学礼也就不知道怎样立身,意思是怎么做人都不知道。

陈亢不愧是孔子的弟子,能够问一得三,问一个问题却明白三种道理:要学诗,要知礼,还要对自己的子弟没有私心偏爱。

【生活智慧】

(一)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和古代不同。出口诗词,很可能人家反而听不明白。但是成语的运用,则显得十分重要。不但不应该滥用成语,而且不可以随意改变,以免严重地影响后代子孙的沟通。

(二)礼所重视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心的感受。害怕受罚,想要讨人欢喜,都不是礼的表现。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才是以礼自治的真正功能。

(三)学问、道德都是公器,人人通用。即使对自己家人,也不能偏私。只要有心学习,我们都提供参考。无心向学,就算是家人,除了多多关心之外,实在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偏私又有什么用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16.13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不学诗,无以言
圣学无秘传,无偏私,简易明白,就看你实践不实践了
【孔门】陈亢:问一得三,力阻人殉(上)
易中天:两个故事,说清楚传统与现代的链接
《季氏篇》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