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分享】聚焦疗法与国学


        聚焦疗法是简德林博士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在对生命哲学的研究和人本主义的学习中,他领悟到“身体就是潜意识”。我们的身体知道所有我们想要知道的答案,只是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去探寻过。在心理咨询中,那些产生好的效果的来访者无意中和自己的身体感受在一起,很快就能产生好的转变,而咨询师把注意力放在来访者的身体感受上进行反复深入的探求时,来访者往往会明显好转。而不管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没有注意到伴随着来访者好转的同时,是身体的释放。身体中那种莫名的感觉被拿掉后,才导致来访者真正的转变。这是简德林和罗杰斯共同研究得出的结论。简德林据此深入研究下去,终于推出“聚焦疗法”。成为人本主义的一朵奇葩。


       我不知道简德林博士是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涉猎,却发现该疗法暗合中国儒家内省、禅宗参话头的妙旨。现逐一说明。

        儒家曾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各位看官,假如是你,你如何自省呢?无怪乎思索、思索再思索,绞尽脑汁去想这三个问题,想来想去,总觉得还是别人对不起自己多些。通过对聚焦疗法的学习,我试图还原曾子的做法。当曾子提出这三个问题时,是有时间间隔的。大致如下:“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轻声的问自己,然后全身放松,处于一种空灵的状态,很快一种感觉在身体内凝聚,如果是忠,那种感觉很舒服,如果不忠,身体不舒服的感觉会在某个部位呈现,一般在胸腹部多一些,这时追问:“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一会儿,会有词语浮现,如果不符合,身体没有放松的感觉,继续等待正确的词语出现,如果这个词语符合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身体会有释放的感觉发生。再次追问:“这个词语(比如伤心)是怎么来的?”静静的等待新的词语浮现,只要有兴趣、有时间,可以一直追问下去,直到你觉得足够了为止,你会发现身体给你呈现的答案往往与你最初认为的答案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说认识到错误,就等于改正了一半,到这时,才真正有资格说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依此类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遵循同样的程序,也就半小时左右,一天的功过得失已了然于心。曾子是孔子的传法弟子,如此日日内省,实为我辈楷模。


       禅宗发展到宋明,参话头之风日盛。因参一句话头,开悟者有之,死于话头之下的更是大有人在。普为流传的话头有“念佛的是谁?”“父母未生我前,我是谁?”等等。根据自己的疑惑确立一个话头,终生参之不辍,期待有一天,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就是开悟之时。通过对聚焦疗法的学习,我试着解读参话头的过程。当参禅者和禅师充分沟通,确立了自己的话头后,行住坐卧之间,心中始终提着这句话头,不是思考,不用头脑思维,只是心中存着这份疑惑,该干什么干什么,所有的妄想来时都被这句话头打掉,将注意力放在身体内部,随时体会身体的感受变化,且保持一定距离,不被身体的感受所牵引,犹如海龙衔着龙珠,全神贯注,丝毫不在意身边游动的鱼儿。终于在某一刻,身体全然打开,答案自动呈现,即是开悟。当然,禅宗讲究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参禅者确立的话头最终体现了悟的层次高下。


      简德林博士对生命哲学的研究,导致了“聚焦疗法”的诞生。他是创立者,更是实践者,中西文明在此相遇,它们的目光同时聚焦在我们的身体上。朋友们,当我们的眼睛向外看时,学到的是聪明,当我们的眼睛向内看时,得到的是智慧。聚焦疗法给我们提供了探寻智慧的途径,你愿意试试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疗法 | 从“不在场的生活”到现代人的“无意义感”
领悟的瞬间:聚焦哲学和精神分析当下时刻的启动
Laury Rappaport 聚焦取向艺术治疗
体会远比意识要重要 --《聚焦心理》│ 书海遨游 No.17129
<聚焦心理>读书笔记
聚焦疗法概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