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疗法 | 从“不在场的生活”到现代人的“无意义感”

专家支持:徐钧

整理:Miss 十


 Miss十: 简德林去世了,作为人本心理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的同事、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简德林3次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颁发心理学大奖,第四次获得终身成就奖;去年获得了国际身体治疗协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简德林强调治疗中的“体验”过程,他认为身体是信息和创造力的来源,创设了一个能够达到个人升华的强有力的心理技术——聚焦(FOCUSING又可理解为“生命觉知”)——由此获得广泛应用和嘉奖。

简德林

他的聚焦疗法闪耀着对人的深入关照,充满了理解和创造,也在今天的中国心理治疗界被广泛应用,致力于在国内推广聚焦疗法的心理专家徐钧老师认为“聚焦疗法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次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这篇文章中我们和徐钧老师一起聊了聚焦疗法,及其与当代人心理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谨以此文向逝去的大师致敬!


 

聚焦:从开启身体的智慧开始


已经很累了,但就是不想关掉手机去睡觉,

加班加到深夜,才想起自己没有吃晚饭,

肩背疼痛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你一边忙碌一边不满它的“不配合”,

……

 

今天的我们与身体的关系,更像是一个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工具关系”。只要不制造麻烦,我们便任意“忽略”它的感受,选择无限度使用它。

 

然而,聚焦疗法的心理大师却会把身体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开创聚焦疗法的心理专家简德林说“身体即是潜意识”,他把身体感受作为一个神秘的入口,在里面找到了一系列独特的生命创造力。

 

今天,如果你去找一个聚焦疗法咨询师,当你诉说自己的“烦恼”的时候,TA会要求你把手放在胸腹之间,去感受“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看看你的身体会说什么?”如果来访者此时已经和身体走得很近了,那么治疗将会立即深入。来访者可能会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咨询师会把主体性推到来访者面前,说“你自己去体会一下。”

 

是的,你可能不知道咨询师在对你说些什么,但却会被带到与身体关联、内在感知更深入的地方。在身体的感应中,你会学会如何将一种更深入的身体性体会(bodily felt sense)和内心中的特殊事件联系起来,进而在一种自我体验的表达和诠释中,去找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知道的远比我们意识到的多,能被我们意识到的仅仅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某个信息片段,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知来处理身体信息,大部分储存于意识之外,这其中的一些最好是在潜意识基础上处理,像冲突、痛苦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将会成为长期紧张、阻碍成长甚至是疾病的来源。”

 

“处理完一个问题时,身体感到的放松感,能让我们体会到身体和大脑之间是能瞬间彼此感知的。”


 

独特的体验是对个人的完成


聚焦疗法的开创者简德林认为人类的发展是身心一体的,强调人类身体的体验过程,特别是身体的自然体验过程。身体是有智慧的,当我们有意识去接触身体,身体自然的体验就会和意识结合在一起,会对生活、情绪带来身体上的领悟。

 

说到聚焦的产生,就要提到人本主义的大师卡尔·罗杰斯,他最早在芝加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的时候,简德林也在芝加哥大学读哲学博士。简德林发现自己研究的生命哲学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很接近,于是他冒充来访者去约卡尔·罗杰斯做心理咨询,从此开始了和罗杰斯多年的合作。

 

▲卡尔·罗杰斯


他们经过上千案例研究发现,那些在咨询中经常注意自己感受的来访者咨询效果更好,而那些过度理性、纠结于琐事的来访者等,常常效果不好,所以他们认为能否关注自我感受是重要的治疗变量。

 

简德林认为:

当一个有效的转变、领悟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带来一系列身心的体验过程;

如果这个道理只是一个头脑的知道,它不会带来对身心变化过程的理解,这通常都是“假理解”,不会对一个人真正发生意义;

而每个人身体体验的发生是不同的,每个人对自己的体验过程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表达才是能够充分让人成为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只能用书本上的语言描述自己,或者叙述的语言跟自己的体验不相关,这样的表达实际上是无法让这个人成为自己的;

……

 

如今当代西方说人本主义疗法,通常就是指聚焦疗法这类“体验疗法”,而体验疗法就是从简德林开始使用的,它也是国际流行的身体中心疗法、身体动力疗法的基础。 

 

聚焦与“生命自觉”

 

聚焦取向心理疗法广泛应用于心理领域,但是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生命自觉”。它好像更能表述出“聚焦”的精神实质。

 

“生命自觉(聚焦)的步骤:与你的感觉同在──感受它──描述它──感受那描述是否真确……令人惊奇的是,这种不带压力、不需任何行动的接触,往往比我们尝试去整理自己、企图游说自己、分析、解答或理解时,更能容许转变出现。

 

那是因为我们生命的本质是趋向前。我们由生命而来,只需保持与自己轻柔的接触,生命向前的下一步便会出现,无须刻意对自己做什么。”

 

徐钧老师认为“它强调的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味自己、与觉知共存体验性;其次,它才是一个心理流派和疗法;而与此同时,它也在强调一种个体独特的创造力。”

 

“因为从聚焦疗法的来源存在主义就可以看出,它的精神本质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它鼓励一个人去描述出自己被压抑的感觉,一旦把这个感觉描述出来,这个人的体验就流动了起来。临床中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因为当一个人无法表述自己的感觉,它整个人是被异化的,这样的心理治疗是无效的,一个成为自己的体验才是真实有效的,而对体验的诠释部分常常能触及到最核心的东西。”

 



现代人与“不在场的生活”


然而遗憾的是,聚焦疗法里强调的这种“生命自觉”,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匮乏的能力。

 

我们强调外向、目标导向的社会中,对内在体验的关注很少,很多人也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比如在聚会上你总会碰到一些人,跟他聊天,他可以聊房子、股票、政治各种事,但完全没办法聊自己的感觉,也就无法跟人建立深度联系,其中有很多这样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其实是很疏离的。

 

简德林有一段这样温暖的表述:


“有一些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颓废的、无药可救的、无精打采的、烦躁不安的,但是后来就完全两样了,丰富,迷人。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某个类型的,只有那种用肤浅而短暂眼光看问题的人才会这样认为。”

 

聚焦能深入到人的内心,那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聚焦将会向你和向他人展示这一点。一旦你看到它,就知道没有人是无药可救的。”

 

一切都有希望,只需要聚焦、不断再聚焦在自我感受上,我们会在自己的体验中找到疗愈的途径,发掘本身就有的内在感知。



徐钧老师说对于现代人来说,要聚焦自己的感知,首先就要从“不在场的生活”中走出来。什么是“不在场的生活”?

 

比如,在家里忙于看手机、刷微信的时候,你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很远,你人在,可是心却不在场,彼此之间的感觉就没有被很好地“体验”;

 

再有,我们平时去旅行,到了一个景点,就开始发微信、拍照、传上网,好像在表达什么,但是其实我们也什么都没体验到,我们和此刻的环境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其实,当我们安静地沉浸在自然环境、家庭的时候,这个地方和我们之间会产生一个焕然一新的感觉,遗憾的是这个深刻的体验在我们当代生活中被忽视掉了,它被各种表面冲动的过程所替代,这离我们内在的本质其实就很远了。

 

现在,人们普遍有一种心理体验叫“无意义感”,很忙、但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感觉“无聊”。


徐钧老师说这就是“不在场的生活”带来的,因为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实际上又不在这个世界上,而是生活在别处,长期的“不在场”造成了和自己的疏离,和他人的疏离。“好像什么都有,好像什么都看过,但这个世界真的无聊。”

 

一个人内在的生命觉知,其实是一种自我连接,它提醒我们要回到“现场”,要“停一停”停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内在感受,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地生活,就会让我们忽视掉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在当代高节奏消费社会中“停一停”,就有机会在消费当中感受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这件东西,而不是以非理性的方式,被广告诱导、出于冲动就购买了一些东西。这是徐钧老师强调的“返身能力”,停一停,反观自己,直到产生更有力量的自我判断,等待内在感受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回到体验中 回到创造中

 

如何回到内在体验中?

 

命名体验。在育儿当中,家长也容易被碎片化的各种“育儿须知”所影响,容易从外在强加给孩子很多不合适的引导,但其实很多时候,每个孩子都是有特殊内在自我的,如何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觉,体验这种感觉,建立身心连接是第一位的,第二步才是决定要给什么样的引导。  

 

例如小孩很小的时候,一般是不知道怎么命名自己的感觉的,实际上其最需要的是被倾听,父母此时若能帮孩子说出来自己是愤怒、还是悲伤,或是什么情绪,这样的引导也是聚焦引导,把体验转化为表达过程,让孩子建立内在身心体验。

 

同时,在聚焦体验中,心理咨询师也会强调体验的创造力。

 

比如有来访者想回到自己童年的家,但是童年的家已经被拆了,这个人可能自己通过创造力设计一个房间,通过把房间布置成童年相近的样子,来和过往的生活链接,这就是一种体验的创造力。同样的体验的创造,你也可以在文学、艺术的表达里找到。

 

不断地回到聚焦的原点,即接触自己的体验,通过这个接触我们可以和体验之间有合作性的产生。而体验的合作性产生,就是聚焦很重要的转化、创造力的关键点,它帮助你重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步骤:适合普通人的聚焦疗法的六步

 

聚焦疗法可以分解成六个步骤,但它只是指南,而非规定,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内心世界从来没有特定的标准。

 

只要不是只停留在阅读上,而是多实际的运用,充分体验自己内在的流动和开放,就可以很快掌握聚焦疗法。这六个步骤,我只是依初学者的需要,分解开来便于掌握,它们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请不要将其割裂开来看待。它们通常都很容易去做,但如果你在其中一步遇到困难,不需要强硬进行,你只要简单地转移到下一步继续下去就好了,任何合适的时候你都可以回到前一步。整个过程你可能需要多做几次,才能开始掌握其中的微妙之处。

 

一、清理空间


我首先想要你做的就是静默,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放松下来……

好了,现在,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体内部,比如你的胃部或胸腔里……

然后注意当你问下面的话时,怎样的感觉会出现在你身体里面,“我现在的生活过得怎样?什么是我现在最关注的事情?”

让问题的答案从你身体的感觉中慢慢的浮现出来,并注意不要让自己陷入答案中

从那感觉退后一点,说:“是的,就在那儿,我感觉到你了,你就在那儿”

注意让自己和那答案之间保持一点距离

接下来再问自己其它的感受,并继续等待,然后再感觉,通常会有好几件事情

 

二、体会


从前面出现的几件事情中,选出一个自己的问题,开始聚焦在上面,

注意不要陷入其中,离它稍微远一点,

当然,一件事情里会有很多相关的部分,但你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去感受,

集中注意力在你身体里通常去感受事情的部位,注意那里,

现在你可能会对那个问题感觉起来怎样,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允许你自己去充分的感受那个模糊的感觉。

 

三、把手


注意那份模糊的感觉有怎样的特性?

允许从那份感觉中浮现一个词,或一个图像来描绘那份感觉,比如“紧紧的”、“有些粘”、“惊慌”、“阻塞”、“沉重”、“不安”,或者其它合适的词和图像

仔细地去感受你选择的特性一会儿,直到你确信它就是合适的特性

 

四、交互感应

 

轮流去感受那份感觉和你选择的特性,注意它们之间能否产生共鸣,

仔细觉察身体,是否出现一些细微的信号让你了解它们确实是最合适的, 

要做到那样,你必须再去感受体内的那份感觉,然后再切换到对你所选特性的感觉, 

就这样做,直到你觉得那个特性确实准确的描绘了那份感觉。

 

五、扣问答案


现在问自己,在这个整个问题里,是什么制造了这个特性?

确信这个特性被重新生动的、鲜明的感觉到,而不仅仅是回忆前面的,

对着这个特性的感觉,轻轻拍打它,触摸它,和它一起,

问一问,“是什么使得这整个问题有这样的(特性)?”或者问,“这感觉里是什么?” 

如果你很快得到一个答案,而那份感觉里并没有一点变化,那就把那个答案放下,将你的注意力重新放在身体里的那份感觉里,感受它,然后重新再问前面的问题,

始终保持和那份感觉在一起,直到有了细微的变化出现,那可能是一个松动或释放。

 

六、接纳变化

 

带着友善的心态,接纳随之而来的所有变化,

停留在那变化里一会儿,即使那只是一个轻微的释放,

无论什么出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还有更多的会来, 

在你可以继续下去以前,多停留一会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分享】聚焦疗法与国学
聚焦疗法概论
『聚焦的源流』
Laury Rappaport 聚焦取向艺术治疗
治疗师更需要对自己负责 ——《助人者的自我疗愈》│ 书海遨游No.22007
<聚焦心理>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