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西游 - 神秘的樵夫是谁
 
 

《西游记》中出现过好几个神秘人物,比如教悟空法术的菩提祖师,传唐僧多心经的乌巢禅师,想冒名去取经的六耳猕猴等等,不过,最先出场的神秘人却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樵夫——就是那个用歌声吸引猴王,并指引他去斜月三星洞拜师的那个砍柴人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个樵夫的出场就得了一个“巧”字。

那时猴王在中国苦苦寻觅了八九年,本该连博士后都够读出来了,然而可怜的猴子却连导师都没找到,遂一咬牙出国留洋,跑到了佛教领地西牛贺洲,也就是古印度地区。在这里猴王依然被择校问题困扰了很久,正在前途一片黯淡之际,“忽见一座高山”,景色十分宜人,心烦气躁的猴王就自然而然地上去看山景解闷了。

正在看景时,他又“忽闻林深之处,有人言语”,凑过去悄悄地细听,原来是有人在唱歌。山里有人唱歌自属平常,自古多少浪漫故事都是在山歌对唱中诞生的。可是这人却是独唱,而且歌词之惊奇令人咋舌,一会儿“观棋柯烂”,一会儿“对月枕松根”,再不就是“恬淡延生”,最后索性“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起来。

 

以猴王天生心猿的悟性,加上八九年寻仙的见识,一听之下,立即认定这个砍柴人就是那个“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的神仙,而且是道家神仙。所以他就现身行礼,说:“老神仙,弟子起手!”

这樵夫一通猛扯,说这首歌不是他的原创,他只是分享了一个神仙的帖子而已,不过可巧这个神仙是他的邻居……随后指点猴王去“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去找神仙拜师。猴王虽然对这樵夫有点疑心,几次缠着要樵夫带他同去拜师学习仙术,可樵夫却说老娘需要他每天砍柴赡养,所以走不开,无法去上学修行。

跟着神仙邻居学习仙术,难道还怕老娘会饿死?猴王显然也觉得这个理由太扯,但也没办法,“只得相辞”。

就是这个樵夫,不但把猴王给迷惑了,就连后世的读者很多也都被他忽悠了。

他的歌词中,“观棋柯烂”、“卖薪沽酒”、“恬淡延生”、“静坐讲黄庭”等等,基本是取西晋王质的故事为背景。王质也是一个樵夫,一日砍柴误入山林深处,就像武陵渔夫误入桃花源一样,看到有人下棋,就旁观了一局。回家后发现家乡面目全非,一问才知道,他看棋这分分钟的功夫,竟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家人都死光了,他砍柴的斧头(柯)都氧化烂掉了。他这下觉悟了:下棋人是神仙。

 

这是个道家神仙故事,书中的猴王和局外的观众很容易想当然地认定,这个古怪樵夫所说的神仙菩提祖师,一定就是个道士——电视剧不就是这么演的吗?

这也怪不得大家,因为作者在这里的描述手法实在奇特,他一边用歌词把人往道家神仙的表象刻意在表面给人以道家神仙的假象上引,一边却在介绍樵夫的外貌时,轻描淡写地把他的真实身份展示了。

作者说,“但看他打扮非常:头上戴箬笠,乃是竹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棉捻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执衠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乍看之下,无非是说樵夫头戴竹斗笠,身穿棉布衣,腰系丝带,脚踏草鞋,挥舞钢斧,手挽麻绳。一切都没啥特别的。可是,伏笔恰恰就藏在这里。我来一一破解:

线索一:竹箨箬笠。竹箨就是竹笋的嫩皮,箬笠就是竹片做的斗笠,一种防雨帽,大家在电影电视剧中应该常能看到,那就应该知道,和尚戴斗笠远比道士普遍,因为和尚要到处化缘,道士不必,道士常戴的是很酷的道冠,和吕布的束发金冠比较像。 

 

线索二:木棉布衣。木棉是印度特产,一种类似中国棉花的作物。喜欢武侠片的朋友可能看到过一个名叫“木棉袈裟”的故事,那是象征少林寺方丈身份的袈裟,作用类似今天的方丈印章。可见,木棉在佛教有着特殊的意义,而道家却没什么和木棉有关的故事。 

 

线索三:蚕丝环绦。环绦就是腰带。腰带不是特殊装备,和尚道士都需要。但区别是,和尚显然更喜欢使用丝织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和尚的袈裟几乎都是丝织的。相反,道士流行布制的衣物,道袍大底都是棉布袍,系上一根丝带倒显得不伦不类了。 

 

线索四:枯莎草履。莎是一种药草,枯莎草履说穿了就是烂草鞋。古人穿草鞋是很普通的,但是对比佛道两家,似乎和尚穿草鞋更为普遍,僧鞋又称“芒鞋”,在诗词文章中常可见到,例如“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就是一位唐代尼姑的创作。相比之下,道士更多穿布鞋,讲究点的还要穿丝织的鞋,很是高大上。 

 

线索五:衠钢斧。衠钢就是精钢,一般是做兵器的上等材料,樵夫用来砍柴,似有炫富之嫌。不过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何曾见过哪个手持大斧的道士?相反,佛教的护法尊者中,大斧倒是常规装备,佛母手中就有一把,作用是帮人远离官难。  

 

作者对樵夫的外貌描述,从头到脚一共就这五处,处处都点出,这家伙虽然嘴里唱着道家的歌,可身上的衣物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是佛家的人。

佛家的人在佛家的地盘,招收一个苦苦寻仙不遇的学生,却要这么神神叨叨地搞出这么些周章,甚至不惜冒充道门,若说其中没有良苦用心,恐怕没人会信。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马广彧,温哥华至善中文学校教师,加拿大BC省中文协会会员,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著有《史马老师讲国学》系列丛书,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作序;微信自媒体“国学微讲堂”公众平台主讲人。

想和作者一起读书讨论,可加好友。微信号:tanjiaergeQQ号:405705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中真正的高人,不是佛祖,不是老君,而是他!
读书|《西游记》批注式精读Vol.014:第一回精读⑭
【史马话西游|大圣心猿(5)寻仙术初涉人世】
从孙悟空拜师参悟「事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西游读书笔记02:读书人孙悟空
心灵的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