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槐堂源头已找到·请看王言墓志铭——王氏文化

自苏轼写《三槐堂铭》后,不少人修谱均冠以三槐堂,以至于今人争论不休。我认为,认定谱系来源是否准确,关键看该谱所载原始资料是否权威和真实度。近从中华寻根网看到《山阴天乐三泉王氏宗谱》(王旦嫡系)载有1,王导谱序(咸和九年即334年)。2,文正公(旦)自述世系。3,文正公奏请王氏族谱序疏及宋真宗赦题王氏族谱序。4,司马光序,乔文惠序,于谦序。5,桑维翰作《许国公墓志铭》。现将该谱赠言中的“墓志铭”录摘于下:

        唐滑州黎阳令追封许国公墓志铭

       公姓王氏,讳言,字正音,其先出自汉谏议大夫吉之后,由琅琊徙魏州,至公之曾大父岁(注:原字是金字旁加岁)唐为谏议大夫,大父博(注:摶的误认或讳避)昭宗朝左丞相,父依配白氏乾符壬寅八月十八日生公於魏州,公负奇才,忠愤激烈,

当念祖宗耻未雪原,奋不顾身,然未膺一命口,过四旬,乾宁元年中进士,又二年授滑州黎阳令,天佑间,黄巢作乱,公固守黎阳,贼巢往来蹂躏几年,兵民错离,苦心调剂于群情,颇宜平贼镇抚。至唐末,公遂隐家不出,入山课耕种,训儿孙,退休林下者又数十年,其间陟岵之哀,雁断之痛,鼓盆之悲,公教子成名为国老重臣,真称隐君子匹哉!广顺三年二月 日没世,享年七十有三,配姚氏,子二人,孙三人,曾孙六人,其嫁娶皆名阀巨族,具在状中不再述,衣冠蝉联,子孙蛰振,是可以观德矣。                                                                                                                            史官谏议大夫  桑维翰撰

       注: 1、 桑维翰是王彻(王言儿子)同科进士,王彻第一名状元,桑维翰第二名。2、唐宋期间的“大父”,即今天的祖父。3、魏州在五代后改为大名。

4、“陟岵之哀”,《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借指思念已故父母之哀痛;“雁断之痛”,指的是音信全无,与亲人隔绝;“鼓盆之悲”,本意即敲瓦罐子(瓦缶,古代乐器),代指丧妻。从中可以看出,王言公身处之环境。

     各位同宗可以自己去中华寻根网查影印件《山阴天乐三泉王氏宗谱》,该谱载有很多三槐堂家史资料,尤其 是王导咸和九年即334年写的王氏族谱序,这在很多琅琊族谱中 都找不到。可见三槐王氏是王导正宗后裔。现在有些人通过几本世系本来不清的家谱,就试图分析论证出三槐王氏的上源,简直是徒劳无益。其实,王旦在奏请宋真宗题序时就写到:...臣之家载世系,莫不与国史相同...1000年以前的事,能靠论证出来吗?关键在于查!在于辨别真伪。但该墓志铭写的是博(我认为是年代久远将摶误看为博),还有一些谱将王言父亲写成王勃,博、勃同音,一看到是大名鼎鼎的王勃,自然想到是太原堂;还有谱将王言父亲写成王益(其实 是依的误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王琰墓志铭考
吴师道世系考
瑯琊王氏世系演变——转自大屯王氏
李唐异姓王笺证
琅邪王氏一:氏族起源与发展——王氏文化
处士黄君墓志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