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诗人王士禛评论“古今雪诗最佳者”有五首,你了解几首?
userphoto

2023.06.03 云南

关注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 中说:“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

《雪赞》

晋· 羊孚

资清以化,乘气以霏。

遇象能鲜,即洁成辉。

依凭清冷而成形,乘着大气而纷飞。 遇上物象能显鲜丽,接触高洁顿生光辉。

这是一首写雪的四言诗,写出了雪的各种意象,雪由空灵的、不可捉摸的物象变得有形有色有动态感。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节选

晋· 陶渊明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倾耳”二句,千古传诵。其妙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后此者莫能加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愚于汉人得两语,曰:'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于晋人得两语,曰:'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于宋人得两语,曰:'明月照积雪',千古咏雪之式。’”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从长安城中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此诗前三句,写"望"中之所见;末一句,写"望"中之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自然要寒冷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令人更增寒意。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凛凛有寒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摇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此诗中间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碎琼乱玉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 ,“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诗人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唐诗成法》:五六写雪不着迹象,妙句。

《唐诗别裁》:写“对雪”意,不削而合,不绘而工。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九天忙碌一日清闲,在这难得的休息日我去拜访你,没有遇到又扑了个空。怪不得你的诗作这样清雅入骨思情深远,原来是你家门口就对着浩然寒流白雪满山。

九天忙碌工作之后,终于盼来了一个休息日,漫长等待之后的放松,让人欣喜不已。诗人决定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日去拜访一位朋友,和朋友聊聊天,或许是最好的放松。然而朋友不在,实在令人惆怅。虽然朋友不在,他却恋恋不舍,久久不肯离去,欣赏起朋友的住处来。诗人游目四顾,但见屋舍周围白雪皑皑,一片洁白。门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冬日更显得清冷绝俗。这真是一个不染人间烟火的所在。至此,诗人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怪不得朋友的诗越来越清高脱俗,原来是雪山寒流陶冶的结果啊。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其清入骨,而谓苏州自品其诗可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首句自述,次言不遇空还,意已说尽。后二句写景而不言情,但言其友所居之地,水抱山环,已称胜境,况木则清流溅玉,山则万树飞琼;曰“寒流”,曰“雪满”,皆加倍写法,宜清味之沁人诗骨矣。

相关内容已获授权,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月30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一位大家都没怎么听过的诗人,写出了古今雪诗中“最佳”的篇章
终南望余雪
第2章——28祖咏《望终南余雪》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咏雪诗,短短二十个字,便令人拍案叫绝!
意尽则止——从祖咏《终南望余雪》看诗歌的写作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