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建制度引领中国辉煌两千年,为何会被西方反超?

公元221年,在西方国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的时候,东方的古老中国已经领先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是好事吗?是的,从往后两千年的历史来看,它造就了璀璨辉煌的古代中国文明,四大发明更是让华夏儿女自豪不已!更是在两千年间让东方文明屹立世界之巅!

有人说,人类社会制度的更替符合一个递进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么,东方文明应该比西方更早走出封建社会才是,但现实却是令人大跌眼镜!谁曾想到,封建社会竟在东方持续了两千年,并在末期彻底被西方超越。反观西方,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其中从十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为止约四百年被看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仅仅只有四百年!

法国大革命

英国光荣革命

中国有句话叫不破不立,只有打破旧秩序,才能创建新秩序,社会制度的壁垒亦是如此!西方封建制度初建,欧洲即迎来了思想的觉醒,而后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在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纷纷走出了封建社会,建立了现代化国家!而中国的变革之路,却走的异常艰难!有人说西方有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而东方一直处于儒家框架之下!小编认为,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不断摸索而最终选择的,也不是生而完美的,而是不断完善的!西方国家封建制度初创,启蒙思想,工业革命的接踵而至,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强势的完成了蜕变,东方社会,封建制度伊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民众愚昧,无从觉醒,于是有了充足的时间完善!

有人总结总结,中国封建社会伊始,有五大漏洞:外戚,宦官,后宫,藩王,武将!此外,小编认为还有个最重要的内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自西周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及三百年为乱,相互攻伐五百年,终于始皇,始皇帝吸取教训,创立郡县,不料未几国丧,及至高祖刘邦,发现分封不可,郡县不可,那就郡国并行吧!于是有景帝平七国之乱,而后分封时而有之,直至明朝,分封诸王,领其地而无治民之权,诸侯之祸自此绝矣!

东汉末年,后宫,外戚,宦官交织,实是制度漏洞集中爆发!后世王朝多以此为鉴,外戚之祸不见!后宫倒是出了几个如北魏胡冯之流,至大唐武氏母女和韦后为巅峰,后世以此为鉴,王朝多有明令!而宦官以汉唐末年为甚,至宋而绝。有人说,明朝宦官跌出,难道不算吗?小编认为不算,汉唐宦祸,操纵兵权,主宰皇权,对封建制度是一种冲击,至于明朝宦官,只不过是皇权延伸,统治工具而已,兴亡只在皇帝一念之间,不足道也!

晚唐藩镇割据

武将割据,盛于唐宋之交,赵匡胤鉴于晚唐五代之祸,采取杯酒释兵权之策,上其尊荣,收其兵权,夺其财权,分其政权,自此武将再无割据之能!

至明清之际,上述五祸俱已从制度上根除!另外,前面提过内因,我认为是思想,思想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因,说是制度变革的驱动也不为过。但对于封建制度来说,确实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明清君主多兴文字狱以控制思想!文人学者噤若寒蝉,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发展自此停顿,从各种著作方面,不难看出端倪!明清以前著作多有创新,自此之后多是总结,再无新意!

发展至此,天下虽太平无事,却犹如一潭死水,而封建制度经不断修复完善,日趋完美,如同钢铁牢房,禁锢身心,与世隔绝!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后,社会快速发展,凭借坚船利炮,欲征服世界,南美,非洲,南亚相继被征服,而中国虽遭欺辱掠夺,却終免于沦丧,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制度完善,牢不可破!然而,弊端也日益严重,外面势力虽然难以进来,里面的一潭死水也难以发展!

近代有识之士,眼见世界大势所趋,欲顺应潮流,却受制于制度而不得!于是,开始试图改变制度!由此开启了艰难曲折的中国革命之路!

武昌起义

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况发展两千年的制度!看到列强的坚船利炮,想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終因受制于政治而失败!那就改良政治吧!却不想以改良政治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又以得不到军事支持失败告终!至此人民终于意识到,不打破封建制度,什么也改变不了!痛定思痛,才有了武昌起义,一举推翻封建制度!便观各国革命史,少有似中华这般曲折难行的!

近乎完美封建社会造就了古中国的辉煌,却也造就了近代革命的艰难曲折,这岂不是成也封建,败也封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么多宦官之祸的前车之鉴,明朝为什么还重用宦官?
清朝为何没有女祸、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的大乱?
汉朝被废或被杀的皇帝何以那么多?
从'武则天难题'窥皇朝困局两千年
什么是"不断封建化"?
皇帝继承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否有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