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蜀汉政权中荆襄人才的使用及影响

后汉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作为“资历最浅”的一方,能够制衡魏吴这两个“家族传承大企业”的主要原因,除了依托蜀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也离不开百花争艳的人才体系。

在蜀汉政权中,人才主要分为东州派、益州派和荆州派。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

所谓荆州派,主要就是由荆襄地区的人才所组成的文武集团,那么这些人都是怎样的出身?他们在蜀汉政权中具体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一、蜀汉政权中荆襄人才构成

1.荆襄多人才背后的原因

荆襄之所以能够聚集一众优秀人才,主要就是地理条件所造成的;而这些人才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离不开刘表的政治举措。

荆襄气候湿润常年雨水充足,再加上依山傍水,因此土地资源极为肥沃,以土地为生的百姓十分富足。

最关键的是,荆襄作为“南北通衢”在交通上可谓四通八达。北面南阳郡有直通许昌的宛城,西面可以从汉中或者水路进入蜀地,南边的荆南四郡连接蜀地与吴地,东面江夏郡和中原、江东接壤。

正因如此,从汉末自然灾害引发黄巾起义的时候开始,北方流民为了躲避灾害和战乱,纷纷逃往相对富庶安定的荆襄地区。

对于这批络绎不绝的新增劳动力,刘表十分重视,他不光想用他们提升实力,也想借此稳固自己的地位。刘表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单骑定荆州,靠着荆襄六大家族中的蔡家和蒯家,得以快速控制荆州七个郡。

由于位置没有坐稳,刘表虽有雄心壮志,也只得将安抚荆襄作为首要目标,因此他才没有参与诸侯讨董。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初来乍到的刘表要想笼络民心,必然要广施德政

作为汉室宗亲和儒家学者,刘表对此十分上手,他在蔡、蒯两家的支持下,先是通过恩威并施使官员清廉,接着兴办学校传授儒家经典。

在这两条主要政策下,荆州叛乱越来越少,政局逐渐平稳安定。儒家学校除了具有安抚民心的效果外,还吸引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

这些人的到来,极大带动了整个荆襄文化圈的蓬勃发展,他们和当地豪族也就是荆襄人才的核心。

2.荆襄人才为什么投奔势力较弱的刘备?

荆襄主要有六大家族,除了蔡、蒯两家外,还有庞德公的庞家、黄承彦的黄家、马良为首的马家、杨仪所在的杨家。

有趣的是,这六大家族中除了蔡、蒯这两个刘表的“背后金主”外,其他家族基本都投奔了刘备。

造成这种“不合常理”现象的背后,恰恰体现了刘表政权的最大弊端:对外来人才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其实就是刘表自己和蔡、蒯两家的共识。

刘表单骑定荆州,深知一个有野心的人才在勾结豪族后,必然会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因此他虽然重视外来人才,却不会真正重用他们。

反观蔡、蒯两家,他们通过扶持刘表得以成为荆州最大豪族。他们其实本身很抗拒外来人才的到来,因为害怕这些人被重用后,自己会被逐渐排挤出政权核心。

刘备投奔刘表所受到的待遇,虽然和外来人才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也能体现出刘表政权的排外性。

也正因如此,看到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被刘表派到新野后,常年郁郁不得志的外来甚至本地人才们,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出头的希望。

而刘备到了荆州后,也通过两件事向荆襄人才证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一件,就是以忠孝闻名的徐庶主动投奔刘备;第二件,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荆襄人才中的“外地人领袖”诸葛亮。

诸葛亮的家族虽然是从山东逃到了荆州,但是其在荆州的人际网络十分庞大。他娶了黄承彦的女儿,大姐嫁给了蒯家,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此外,他还和马良兄弟、杨仪家族私交甚密。

除了和大家族建立深厚关联外,诸葛亮平日里还和蒋琬、陈震这些荆襄平民才子来往密切。

因此当曹操亲率大军攻取荆州时,只有蔡、蒯两家当了投降派,绝大多数郁郁不得志的荆襄人才,都跟着诸葛亮投奔了创业中的刘备,以求获得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

二、荆襄人才对蜀汉的积极作用

1.荆襄人才带动了蜀汉的文化发展

荆襄人才除了魏延、黄忠这类的武将外,绝大多数都是以儒学为主的文人们,这些人也被称为“荆州学派”。

刘备入蜀后,发现蜀地的文化发展不如中原和江东,甚至出现了原地停滞的情况。

知人善任的他充分发挥了荆州学派的作用,以精通历史经学的许慈、来敏等荆襄人才,和早年入蜀投奔刘焉、刘璋父子的孟光、胡潜等人一同掌管文献典籍。

许慈虽然和胡潜等人素来不睦、经常互贬甚至大打出手,但是他在学问上的本事还是值得肯定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许慈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一时之学士。”

来敏和许慈属于一类人,他虽然嘴上没有把门的,但是喜好校正古籍文字,精通《春秋》等经典著作,著有最早的记载蜀地古史的专志籍《蜀本记》。后来他还当过太子家令,也就是刘禅府中的总管。

在这些“荆州学派”的推动下,原本学问荒废的蜀汉在历史文化上飞速发展,官办和私营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是以,蜀汉的种种资料信息得以传至后世,而蜀汉政权中的文人集团也日益壮大,为蜀汉提供了络绎不绝的内政和外交人才。

可以说,荆襄人才在跟随刘备入蜀后,极大推动了蜀地的文化发展,可谓是蜀汉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功臣。

2.以诸葛亮为首的蜀汉政权柱石

和历史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相比,荆襄人才对蜀汉政权最大的作用就是建立和巩固了蜀汉政权的统治。

作为荆州派的领袖,诸葛亮出山后没多久就掌握了刘备势力的军政,荆州派也成为刘备入蜀的大功臣,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正式成为军政“一把手”。

相较于荆州派,作为“老员工”的东州派虽是政权核心却人数稀少,作为更晚加入的“益州派”虽是蜀地“地头蛇”,却没有荆州派的功绩高。

因此,荆州派虽然很长时间都在和益州派进行权力斗争,但是有诸葛亮这个荆州派首领在,荆州派几乎一直都是蜀汉政权的顶梁柱。

更何况在关羽、张飞相继去世后,蜀中武将青黄不接,多年来能抗衡曹魏大军的猛将当属魏延这个荆州派。

除了魏延外,同为荆州派的向宠也是蜀汉武将中的佼佼者,在夷陵之战时只有他的部队完好无损。

其治军用兵水平之高,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大加赞赏:“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即便是在荆襄人才中不起眼的廖化,也成为蜀汉末期不得不依仗的老将,七十五岁高龄还上阵对抗邓艾、钟会这两个曹魏的后起之秀。可见,荆襄人才无论文武、无论能力强弱,都是蜀汉政权赖以为重的核心柱石。

三、蜀汉政权在运用荆襄人才时的失误

1.刘备在运用荆襄人才时的失误

对于整个蜀汉政权来说,可谓是“成也荆襄人才,败也荆襄人才”。这不是说荆襄人才主动拖累蜀汉政权,而是他们并没有被有效运用,因此反倒起到了负面影响,最应该背这个“锅”的人就是刘备。

刘备以知人善任闻名,但是其实他在运用人才上有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重用已经做出成绩的人,轻视没有功绩的人。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非常务实,但其实这会造成人才青黄不接,同时让不少人才被埋没。就拿位列“蜀汉四相”、和诸葛亮同为荆州派的蒋琬来举例。

他虽然聪明过人、以才学闻名荆襄。但是在刘备入蜀后,只被任命了个广都县县长这种小职位,因此觉得郁郁不得志的他,才会故意醉酒荒废政务,以此吸引刘备注意。

要不是有诸葛亮的“蒋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望主公明察”,蒋琬早就被刘备赶走甚至杀鸡儆猴了。

此外,刘备在世是并没有妥善解决东州、荆州、益州三派,尤其是后两者之间的矛盾。

他活着的时候,荆州和益州两派看在他的面子上,只存在少数互相攻讦的情况;

在他白帝城托孤后,虽然将荆州派领袖诸葛亮和益州派领袖李严放在托孤大臣的位置上,试图平衡两派的矛盾。

但这种做法,显然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反作用。以至于在诸葛亮数次北伐中,李严为首的益州派通过谗言、拖延物资等方式给北伐拖后腿,使蜀汉始终打不出去。

2.诸葛亮在运用荆襄人才时的失误

和刘备相比,诸葛亮作为荆州派领袖,在运用荆襄人才方面同样存在不小的失误。首先,就是诸葛亮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其典型案例就是让马谡去守街亭。

他早年就和马良、马谡交往甚密,其实是知道马谡刚愎自用的性格的。但是在守街亭的人选上,他力排众议让马谡当主将、王平当副将,因此导致王平虽然行事稳健却形同虚设,最终街亭被曹魏轻松夺取。

其次,诸葛亮在运用荆襄人才这件事上也是“重德而轻才”。这种行为在他活着的时候,显著稳固了蜀汉政权,使后方不至于出乱子。

但是在他死后,这种做法的弊端暴露无遗,蜀汉末期军政大臣的能力远不如曹魏,后起之秀能拿出手的也就是姜维这个降将,关羽张飞等人的孩子也打不过邓艾、钟会等曹魏青年才俊。

像魏延这种在性格、履历上存在“黑历史”的有才之人,诸葛亮并没有十分重用,反倒对其一直保持警惕,同时也没有进行有效安抚,导致魏延在和同为荆州派的杨仪党争失败后被杀,蜀汉痛失一员虎将,更加难以抗衡曹魏大军。

总而言之,荆襄人才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可谓中流砥柱,只可惜刘备和诸葛亮在对其运用上疏漏太多,使得蜀汉“成也荆襄人才,败也荆襄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汉失去荆州,利大还是弊大?
荆州有多重要?为何都说关羽失荆州,葬送了整个蜀汉的未来?
诸葛亮一生是非功过,诸多事件发人深思!
荆襄之战,关羽战死,根本原因在于蜀吴荆州矛盾,不可调和
诸葛亮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刘备
脸谱三国|蜀汉谋士马良:关羽诸葛亮有他辅佐,或无荆州街亭之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