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兵家必争之地的河西走廊,在明朝为何变成'孤儿'?重要枢纽被撤销

李白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诗中的天山指的是甘肃的祁连山,而河西走廊就依傍在山脚下。河西走廊可谓是西出东进的咽喉要道,古往今来为了争夺这一地区的控制权不知道伤亡几数。在影视作品《汉武大帝》以及纪录片《河西走廊》中都反复出现它的身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

汉武帝时在甘肃一带设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北四郡,组成了河西走廊。这些名字,大都非常雄武如张掖是张大汉之掖;武威则是以武力威震西域。因为这片区域处在祁连山和龙首山以及合黎山之间,犹如一条宽阔的走廊因此得名。

1.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连接着中原去往西域的道路。同时,中西亚和欧洲文化,也经由此道进入中原。河西一带,可谓是连接着中西方的枢纽通道,也是西行的必经之地。

就像张骞出塞,丝绸之路,还有玄奘取经以及粟特人来唐,都是经由此道。同时,河西走廊位于多重山脉之间,易守难攻。河西走廊属于堆积平原,在古代植被丰茂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地势平坦,有着良好的灌溉条件。

同时,河西走廊的战略位置极其关键。它长达两千多里,宽数百公里,可以直通西域。再加上有着丰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枢纽,也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起点。

此外,河西走廊还是众多文明的交汇点。它作为佛教入中原的第一站,北魏统治者在这里建造了有着“丝路明珠”之称的莫高窟。敦煌也因为丝绸之路,成为了西北边陲的第一重镇。在很长一段时间,极度发达。河西走廊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2. 历史上的河西

在目前出土的马家窑遗址和海藏寺遗址中,可以断定在上古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就已经率先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尔雅》“河西曰雍州”,在商周时期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如羌族、犬戎等。他们在这里繁衍,生生不息。

犬戎还曾一度给秦国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在前几年的电视剧《芈月传》中对此现象有所表述。进入汉朝以后,匈奴兴起。他们控制了西北大部分地区,对汉家王朝虎视眈眈。于是才有了张骞出使西域,以断匈奴右臂

直到元狩年间,“封狼居胥”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率骁勇骠骑直抵河西走廊。使匈奴大伤元气,从此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匈奴歌云:“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役之后,使得中原王朝逐步掌控了西域各郡。东汉末年的战乱,群雄四起就有许多出自于河西走廊。比如董卓、马超、马腾等。魏晋时期,凉州刺史张轨将此地管理的井井有条因而“避难之国,唯凉土耳”。

但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竟然先后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五个国家定都于此。虽然最后由北魏太武帝将其歼灭,但河西走廊的战略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也是在无数影视作品中都将它提及的关键。

唐末战乱之时,吐蕃大军也是由此处进入长安城中。而且在唐中宗时,沙陀人投降大唐。皇帝为了表示他们的信任,特意让沙陀人在河西走廊一带掌管西域的边防。此举使得沙陀人颇为欣慰,同时也在无意间延长了大唐国祚。

二、逐渐被遗忘的咽喉要道

盛极一时的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弱。而西域明珠河西走廊,也渐渐的不再被提及。因为自唐以后,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而自宋王朝开始,尤其是“建炎南渡”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向南转移,同时也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权。蒙元王朝版图横跨亚欧,自然也不会过分重视河西走廊的发展。

1. 明朝军事实力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许多人都认识了“北狩君主”明英宗,也就是正统皇帝。因为听信于王振的谗言,所以才有了“土木堡之变”。当时明朝的五十万精锐,顷刻间毁于一旦。

尽管后来的“夺门之变”,恢复了帝位。但是此一战,使得明军大伤元气。既然都自顾不暇了,自然不会有精力去照顾西北边陲事宜。“布衣天子”朱元璋,虽然恢复了大部分汉家领土,但是并未将蒙元全部歼灭。

他们逃回了蒙古高原,在四面八方围堵着大明王朝。所以,明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长城上以及居庸关和山海关一带。对于明朝主要的威胁是在漠北地区,而不是西域。此时西方已经不具备威胁,没有了匈奴也没有了吐谷浑。

在朱元璋驱逐元朝,打败陈友谅之后,西域各国都对明朝开始俯首称臣。并且在乌斯藏以及朵甘等地明朝都设立了专门的官员协助当地管辖。而这些地方,在名义上也是属于大明领土。

2.没有既得利益

朱元璋曾经立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但绝大多数都在东边。为何不征?因为这些地方能够为明朝带来既得利益。而这其中还有一个国家名叫“亦力把力”,这也是明朝的附属国之一。虽然不属于明朝实际管辖,但仍然向其称臣纳贡。

亦力把力的控制范围,就是如今的新疆地区。它位于河西走廊以西,到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带。而河西走廊主要就是为了控制西域地区,既然都明确表示不再征讨,那么作为天朝上国势必不能出尔反尔。

三、沙洲卫的设立与撤销

《明史》“先是,太宗置哈密、沙州、赤斤、罕东四卫于嘉峪关外,屏蔽西陲。至是,沙州先废,而诸卫亦渐不能自立,肃州遂多事”。在哈密争夺战中,明朝夺去了哈密的控制权,永乐皇帝又设立了沙洲卫。这里的沙洲,也就是敦煌的古称。

1.西北荒凉之地

但是正统年间,又将沙洲地区的百姓悉数迁入了内陆。主要原因是沙洲卫的原长官,也就是在征战哈密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困即来死后,他的长子和次子想率领部众投奔北方瓦剌。

明朝一直对于困即来家族有所忌惮,而又因其战功不便于表态。于是甘肃的汉族官员,为了防患于未然多次有意无意的让他们迁入中原地区。最终两家还是撕破了脸,掌管甘肃事务的任里率军强行将喃哥和克俄罗手下的百姓迁入内陆。

他们兄弟二人闻讯北上,投奔了瓦剌部族,并且还被封王。所以,正统九年明英宗下令撤销沙洲卫,此后便一直被闲置。撤销了沙洲卫,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

首先,明朝对西北有影响力。在夺下哈密之后,自河西走廊以西至吐鲁番地区尽数归于明朝之手。同时,西北各国都有明朝的势力参与其中。所以撤销一个都卫,并不会对西北大局造成影响,何况还有甘肃将军镇守。

其次,防止发生叛乱。喃哥和克俄罗倚仗着父亲留存下来的威望,对部族百姓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更何况他们已经投奔瓦剌,如果来个里应外合那么势必会引起不小的动荡,还要花费精力平叛。而如果困即来曾经管辖的部众也逃到了瓦剌,他们肯定会拼命的打沙洲卫,以求还家。

最后,沙洲卫存在无意。本来设置这个地方,是有人生活的。现在将原住民,悉数的迁走了,那么自然没有必要再设立卫所。总不能再从汉地,迁来百姓。如果这么做,实属多此一举。

2. 历史发展之必然

除了失去战略地位外,经济地位也有所下滑。自唐朝以后,丝绸之路便很少被提及。主要还是航海技术的发达,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在明朝注重的是发展东部战略,而不是西北崛起。

郑和的七下西洋,标志着明朝的造船技术早已成熟。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航海技术都在不约而同的发展。自河西走廊向西过葱岭,至中亚再穿过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的陆上丝绸之路显然因为它的跋涉艰辛和运输缓慢早已被时代所淘汰。

其实,撤销沙洲卫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整个西北边陲。明军和瓦剌军队,仍然在河西走廊地区有着角逐。不过都只是小规模的,瓦剌真正的威胁是来自北方草原。所以明朝把战略中心,都安放在了对于北部的防御。而且西域大部分都是明朝的藩属国,完全对其构不成威胁。

四、光彩已去,荣光依旧

河西走廊地区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在历经多年战火之后在今天终于恢复了宁静。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既是心腹大患又是不可多得的至宝。唯一不变的是河西走廊的民族多样性,目前仍旧聚集了回族、汉族、哈萨克族等数十个民族。各民族聚在一起,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明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西走廊有多重要,为何上千年为兵家必争
四得四失哈密卫,明朝最终放弃了西域!
明朝西北边防——哈密卫的设置
从明朝经略西域政策的初衷,谈“关西七卫”的作用及败亡的必然性
一口气看懂明朝西域斗争史!明朝存在两百多年,为什么没能控制西域?
河西走廊狭长地带为何如此重要?它是接近草原文化还是农耕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