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英:奖励学生的14种艺术(二)

3. 发乎真情,感人于心
奖励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巧,更是师生之间真诚的交往,它需要建立在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的基础之上,这也应该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出发点。
(1)注入情感——倍添价值

有个学生讲话有些结巴,所以不大愿意举手发言。在他又一次把地扫得干干净净之后,我奖给他一颗话梅糖,并告诉他:“吃下这颗话梅糖,再照着老师教的方法练习说话,试试看!”学生惊讶地看着我,结结巴巴地说:“谢—— 谢——谢谢老师。”后来,话梅糖“果然”有效,他感觉自己的口吃症状越来越轻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教师真诚的爱,一颗极普通、极寻常的话梅糖便顿时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消除了孩子的焦虑和自卑心理,给了他自信,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进步的动力。教师的温暖,悄悄地融入了孩子的心灵,其作用之大真是让人感慨。这样的奖励,因为有了真情的内核,所产生的作用一定是持久的、深刻的,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奖其所需——物超所值

大雪飘飞,学生们看着厚厚的积雪一脸神往。我看到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衣着单薄,便当机立断,带领学生们去打雪仗。一番尽情玩乐后,我布置当天的作业:以打雪仗为主题,进行活动素描。最后,那位家境贫寒的学生得奖了,奖品是一条漂亮的围巾和一双厚厚的手套。这份奖品为她整个冬天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本案例中,教师立足于真实的师生交往,把学生需要的物品当成奖品发放,让学生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自己应得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让寒门学子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享有一份平等和尊严。这样的奖励,以“奖”为主线,以“励”为终极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关爱,因而更显得无私和纯净,更能焕发出活力。这种助人而不欲为人知的方式,是教育的智慧,也是教育的境界。

4. 得体适度,不疏细节
若一个学生很少获得奖励,那奖励对他而言是充满诱惑的,是弥足珍贵的。而随着被奖励的次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同一种奖励方式被反复使用,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奖励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所以,对于奖励,教师需要周密考虑,不疏细节,尤其要做到得体适度,不缺不滥。
(1)点面结合——兼顾公平

班级中总有一些课堂活跃分子,他们思维敏捷,每次教师的问题一出,他们就能迅速接上茬。可这样一来,不仅其他同学的思考受到影响,他们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表面。如何既不伤害这些活跃分子,又兼顾班上其他同学,做到“点”“面”结合?

我于是私下与这些活跃分子约定:“你们的思维很敏锐,可为了照顾其他同学,让他们也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要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回答有创意,可再获得一次答题机会,或者被奖励一道很有挑战性的题目。”活跃分子们欣然接受,他们积极表现,同时又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和有序。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问题:如果尊重活跃分子,让他们畅所欲言,课堂就可能被他们垄断;如果为了照顾沉默的大多数,而一味压制活跃分子,或者对他们的表现欲视而不见,又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本案例中的奖励措施,既鼓励沉默者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而不是依靠教师的“钦点”,又引导活跃分子学会谦让并关注自身思维的深度。

这样做,既尊重了差异,又兼顾了公平,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可以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的“调兵遣将”才能如鱼得水,而学生也才能得到长效的发展。
(2)注重低碳——经济便捷

奖励既不可过量,也不可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有时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赞许,甚至是借用一支笔后的一声感谢,都是有效的奖励。这些奖励方式,经济、简便、直接, 虽然无法衡量,也无法记载,但却传达了一份关爱,表达了一种 尊重、信任和激励。

奖励要注意“发行量”,从而保证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体适度, 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这样的奖励,犹如“柔化剂”,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犹如“强化剂”,可以激活思维;犹如“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当然,形式只是“佐料”,万不可喧宾夺主,牵强附会,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

(3)链接情境——依境适用

在课堂上,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奖品,如在学习清朝历史时,我给学生的奖品是有关清朝12位皇帝的书签。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我甚至将这一奖励方式延伸到班级活动中,比如在端午节,我准备了许多迷你小粽子,作为学生参与活动的奖品。因为是迷你型,所以价格便宜,而且多吃几只也不会有饱胀感,学生很是喜欢。

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除了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手段和组织能力外,适时运用奖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和交流,那些有一定难度又十分有趣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上文中,奖品与教学内容挂钩,这无疑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一起步入知识的殿堂。
(4)因人而异——量身定做

当某个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时,我会奖励他再一次质疑或独立释疑的机会;

当某个胆小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时,我会奖励他再读一小段;

当某个基础较好的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会请他为大家讲解难题,或是奖赏他一道很有挑战性的习题,如果他本人解答有困难,他可以将其张贴在公告栏上“招标”,为此题做“广告”;

当某个不爱背诵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一件任务后,我会奖励他帮语文老师批阅古诗词的默写,当他将全班的默写本批完后,他自己也已把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了。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奖励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奖”,这样的奖励才是真诚的,才是充满关爱和期待的。学生能从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亲切的话语中,充分感受到那种殷殷期望。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奖励都是针对“这一个” 学生而设置的,那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奖励方式都将自然而然地萌发出来。
对奖励时机、奖励方式、奖励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辩证、灵活、复杂、多样的艺术。如同厨师烹饪,同是一根萝卜,切块、切条、 切片、切丁、切丝,吃起来都各具滋味。所以,同样的奖励方式,会因不同人的运用而效果各异。当然,奖励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并内化良好的行为,让其最终不需要奖励。
郑  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曾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封面人物,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著有《教育,向美而生》等。

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奖励办法
奖励学生也是技术活儿│看看西方老师怎么奖励学生(值得收藏)
惩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教育细节处的“艺术”与“智慧”
班主任治班策略之二十 学会奖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