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造性转化——狂草四家谈创作直播活动圆满结束

2021年11月26日中国书法的创造精神博士论坛举办当日晚19:30分,狂草四家谈创作直播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由朱培尔老师主持,采访四位书家2021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创作中的鲜活体验与创造精神、创作理想。与博士论坛的学术气氛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左到右:王厚祥老师、张旭光老师、刘洪彪老师、朱培尔老师。

论坛纪要(录音整理)

朱培尔:非常荣幸能够主持这样一个学术活动,我觉得关注当代的书法有几个话题绕不过去,一个就是新世纪以来的书法创作突飞猛进,还有一个是书法博士应运而生。但是为什么今天晚上要办一个访谈呢?我觉得不仅要从理论角度来讨论书法创作问题,更需要当代有思想、有艺术创造精神的艺术家来探讨书法,用他们的亲身的经历和创作来给我们阐述什么样才是书法的创造的精神。我想请各位老师谈一谈2021狂草四人展的作品和以往相比有什么新的创造?



胡抗美老师线上发言

胡抗美:谢谢培尔,我这次在创作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想法,其实我觉得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涉及到一个问题叫做书法创作。书法创作属于艺术创作的一个方式,书法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书法家审美观的一个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创作是一种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对书法创作应该有一个定义,这个问题涉及到书法的创新问题,书法家的创造力的问题。这个定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书法家是书法创作的主体,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书法家以笔墨形式表现出来的。表现它的方法是阴阳相生相克的一个对立统一,也是形和势的一个结合体。书法家想表达的语言不同,语言是一个笔墨的表现,在创作过程,思维之前,我觉得对创作和创新有极大的关系,因此首先先讲一下关于创作个人的理解。
这次的变化。其实狂草四人展论坛的时候,第一点就讲的是这个问题,就是对艺术媒介的一种探索,艺术媒介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舞台。那么我这次探讨的有瓷器,有麻布这一类的。在麻布这种媒介上创作的时候,好像遇到一定的困难,我当初的结论是平动和引动比提按动作更难。那么在麻布上创作出那种屋漏痕、锥画沙感觉出来之后,我很快就想到在宣纸上写,就是这次展览当中那几张丈二的宣纸。之所以这次丈二宣纸的草书创作与以往的风格完全不同,正因为是在追求那种篆隶笔意,作品的雅也好,作品的格调也好,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对线的简化,这是我在媒介变化所得到的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对篆隶笔意怎么落实到行草书创作当中去,我认为是一种创新、一种创造力。我们创造力的动力来自于何方?我的体会也是来自于传统当中,创新的空间在哪里?也是在传统当中寻找这种空间,这就是我对这次创作创新的一点体会。


刘洪彪:大家好,我觉得作为一个书法家,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真正的理解创造、创新、创作的真正本意。是前所未有,至少是别开生面。因为我是这么理解创造的,最高领导人给了我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样的一个号召,艺术家就一定要去领会、实践。我很赞同创造创新,我们的艺术是创作,创字非常重要,创就是要与众不同,前所未有,与古人不同,与他人不同,甚至与自己的过往不同。每次有每次的新意,这才是创造。甚至在一个时间段,一个展览里面,你的若干件作品里一品与一品之间也有所区别,这叫创造,这叫作品。否则你就是抄书,是一种书法技法的一种刻意呈现。

我有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考虑就是语词的选择。我的个人展览,或者说少数人联展的作品。一般都是写自己的语词,自己的诗文。这个因为书法作为一种有双重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既要欣赏笔墨空间章法,又要欣赏作为载体的诗文内容。双重审美习惯的这种书法形式,所以我还是会顾及内容,这是第一点。

第二方面的考虑就是工具。我们最主要的工具是毛笔。它是有不同的性能。比如我有一个四条屏,做了一个尝试,四首诗里面的每一首诗选了一句,选了四种不同性能的毛笔放在案头上。拿一支毛笔写一句,诸如此类,写完四条,这就是创作。艺术家要从很多方面去着手,去创造一种新面目,这样作品才会常创常新。我说这些是想做一个尝试或者是示范。因为我们年龄大了,后面很多学生、后生,很多年轻人非常有才情,是不是可以用这个举动来给他们一些启发,让他们把才能、性情更充分的展示,来推动我们当代书法的发展。我这是说的第二个方面的考虑。

第三个方面的考虑就是刚才培尔先生说到空间章法的问题。章法是从古到今的书法家都有过深入思考的,也有过很多精彩的论断。当代的书法作为一个基本上是失去实用功能的书法,更是接近于纯艺术的一种形式。那么在创作的时候,主要诉求是这张东西要给人家收藏,提供人家展览陈列,或是挂在一个公共空间里面,让人家欣赏真正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空间章法构成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每一次搞展览会在这个方面下更多的心力。那么最主要的思考是这个三个方面,一个是语词的选择,一个是工具的使用,第三个就是空间的分割。这三点说来给朋友们一起这个交流、共享,看看是不是对更富有才华的年轻作者有一点启示作用。我就说这些。



张旭光:非常感谢,刚才胡抗美先生,刘洪彪先生都讲了他们的体会。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作品集里面,每人都有一段书法新论,我概括一下。胡抗美先生的书法新论是说不要忽视人民群众书法审美的权利。艺术家主要职责不是迎合一般的社会文化,总体上我总结三个字儿,不忽悠。刘洪彪先生说要在传统功夫很到家的基础上,要放松,放怀,放胆。所以总结起来就叫胆儿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厚祥,说直接从大草入手,不要搞楷书、隶书,转一大圈回来,把性情都磨完了,还写什么大草,我也赞成。我其实也是三个字,去超越,超越认识这是个大问题。书法欣赏好像是一定要认识这个字儿念什么。这个是我们很传统的一个生活习惯,我这次创作的理念是什么呢?就是说所有实用性可视读的东西,所有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电脑已经都解决了,不用我们去写了,所以我有一个理念,这两年一直在研究唐代张怀瓘说的那句话,上一个字的下部与下一个字的上部这一块空间叫做“奇形离合,数意兼包”。你的意趣、性情,都是在这个地方,这是草书的核心问题。我是带着这个理念去创作,所以会突破一些单字的完整性。字内部的完整、周全的结构可能会被突破,要拿出一部分来和另外一个字去呼应,这才能完成这块空间,既不念上一个字,也不念下一个字,所以我也认为今年的这一批作品跟往年是不一样。这一块呢,我认为恰恰是当代书法创新的一块空间。古人都写好了,你再写,我认为也差不多了。现在我要保持这个字好的前提下,我把字与字之间这一块空间既不是念上一个字,也不念下一个字的这块空间怎么把它打造好,我认为是现代书法创作的一块好地方,如果还跟古人那样写,我们就没有出息了。我又有个底线,就是你这条线是符合经典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你的两个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那都瞎扯,没有价值,这个底线要守住。线是经典的,结构也依然是经典的,我是在这个理念下去创作,当然我可能达不到这个感觉,但是我在努力朝这方面做。我准备拿十年时间,把这个理念,从创作实践中能够表达合理。我有这个思想准备,这是这次创作的一个理念。

再一点就是我这次的作品内容主要是在疫情期间的自作的一些词,表现了当时在国外又不能回来的对故园的牵挂,悲愁悲痛,还有对钟南山这样的白衣勇士的赞扬,还有我回来以后居家隔离,失去自由,恢复自由的一种体验。我觉得狂草最重要的是有真情,要留下这个时代的情感。这是真情感,是应该能留下来的,但是做的不一定好。也希望书法界的朋友批评。


王厚祥:谢谢朱老师特别精彩的主持,前面三位老师讲的太好,三位老师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思想要比我深刻,但是这次展览,我也有一点想法分享一下。比较明显的看到这次的展览作品里有两件大型的作品,尺寸都是三米乘十米。对于一个书家来讲,一生创作这样大的作品不会很多。但是当代书法创作和古人有很大的不同,当代的书法作品有相当一部分要拿到展厅里去欣赏,挂在厅堂里,古人是好多作品要拿在手里把玩的。既然我们当代书家躲不开这个写大作品的这个话题,离不开创作大作品,那么我们就得研究如何写好大作品。这次就是在做这样的探索。我的想法就是如何把大作品做到精致。当然说大字的精致和小字的精致不一样,讲大字的精致叫写意的精致,当我们面对一件这样三米乘十米的一张纸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有创作经验,线条上、笔法上也困惑了。三米乘十米大作品,如何把它的线条写的尽量的精致,把它的字形写的尽可能的经典,富于变化。当然说我还做的很不好,这次做这样的探索,这是一个思考。

第二个思考就是,这次创作作品有两种感觉的东西。一种感觉章法特别严谨,另一种是比较感性,这是我对狂草学习和创作的一点想法,有可能是年龄或阶段的一点想法。一个狂草书家一定能写特别严谨的东西,同时又能写特别感性的东西,平时也要努力写这两种东西,还要能写多种面貌的东西。刚才洪彪先生讲说一件作品要写出不同的感觉。张旭光先生说我们的一条线,一定要经典,一定要有传承。书法是传统艺术就必须要有传承,为什么要有个传承,大家想一想,我自己随便或者按照一种审美观念,比如西方、非洲、俄罗斯,印第安人的,我用他们的一种审美观念去写书法行不行?那么得先问问我们写书法主要是给谁看的,如果说主要是给欧洲人看的、给美国人看的,我们用西方的美学作为审美基础,这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我们主要是给中国人看的,一方面自娱自乐。另一方面还想让别人说好。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传统书法经历了四五千年,中国文化人把它锤炼到了一个审美高度,一点儿一点儿的提升,达到了现在书法的这个审美高度,不是偶然。什么叫专家,首先是把这个行当里边前人研究的成果,你把它写到位,搞明白。专家没有平地而起的,不用学数学,难道就成了数学专家,而且还超越了前面所有的数学家。科学是这样,艺术实际上也是那样。



提问环节

您对于日本书家井上有一的书写行为您有什么看法,他的书法是否对中国现代的书法产生了影响,如果有影响,请问您觉得有哪些影响?

胡抗美:这种形式很好,进行直接的交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日本的现代书法,和我们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的现代书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日本现代书法是在日本社会压力之下产生的艺术思潮。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进行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跟日本现代书法是有直接联系的,以致后来日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成果,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巨大的变化才产生了日本的现代书法。我们简要的来说一下,我们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的现代书法怎么产生?现代书法的现代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任何一种思潮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和推动。我们现代书法其实是模仿,来源于对日本现代书法的模仿。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背景、压力,我们现代性的书法是产生不了的,既然产生了,这是我们要说的一个前提。

我们再来看井上有一,实现了触觉和视觉的多重融合。与我们的四人展创作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刚才讲到媒介的变化,或者从社会功能这个角度来讲,起到了对触觉的一种呼唤,书法从纸面,就说从毛笔写的这种真迹,最后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这种碑刻,存在着时间性,突破了视觉的观看,和我们观看展览具有同等的作用。

井上有一对中国书法是有影响的,第一点就是现代性,我们看到了传统是书法的根,这个应该说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都来自于传统又运用于时代,产生了一种新的时代的精神,我觉得就是书法的现代性。无论走到何处,无论走的多远,传统是根。我们在分析井上有一对中国书法影响有一些偏差,把井上有一的一些创作状态、造型行为作为直接学习的取向,我还是觉得有鹦鹉学舌的嫌疑,我们真的要学他们从传统当中走出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一种新的创作行为,比如看他的创作视频,有吼声,身体的运动,用笔方式的改变,我认为适合了现代形式的需要。把用笔从手指、手腕,甚至是发展到了整个身体,因为作品大了,造型体量也大。书法这根线很重要,有了一根古的线,怎么组合都是美的。我觉得井上有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书法现在处于一个现代转型的一个实践活动期,就是现代书法各种实践的创作、探索,这个探索可能是未来主流的前奏,现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甚至有一些诡异,我觉得这个不重要,就要沿着书法创造、书法创作、书法创新这样一条路走下去。所以我认为井上有一对我们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一些负面影响我前面都讲到了,我觉得这个是值得总结的,我的回答就到此,谢谢。




 
刘洪彪:没有预先设计,搞一件作品,写一首诗,前面慢点,后面快点,最后高潮,就是刻意了,这都是随势而生的。但会有客观、主观的一些情况。比如客观,写这个诗突然忘了就停顿了,你某一句诗特别熟,就一笔挥就,可能疾风暴雨。这个就是客观,主观上一个作品是要有构成的,一张作品要有节奏、章法的处理,我们联想到副歌、主旋律等等这些东西在书法里面,尤其草书作品里,是可以相类比的。我们可以营造一种旋律节奏感,节奏上的不同变化。
 
我借这个机会,我阐述一下我们四个同伴搞这个展览的状态和认识,还没对外说过,胡抗美先生走得远,就是很多人看不懂,胡抗美先生在我们四个人里面算是走的远的,这是我对胡抗美先生的看法。张旭光先生是攀的高,他经常研究哲学、儒释道,经常研究西方艺术,美术美学,他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学术支撑,尽管学的也是二王一路,但是他攀的高,角度、视野开阔。王厚祥是钻的深,他带领他的弟子写了12册的大草研究。他现在古典意味几乎是无懈可击的。我既不远也不高又不深,我是想的多,我心有余力不足,一会儿让书法穿盛装、住别墅,一会儿字古式新,一会儿草书盛世渴望由今人创造,还有很多的观点,包括我刚才说的是工具的利用,材料的利用,空间的利用,包括这个语词的选择等,我就是想法比较多。好,这是我借这个机会说一下我们四个人。
 



草书创作的过程当中,集字创作,气息不够连贯,如何用自己的一个艺术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一个方式去创作?

张旭光:小康时代吃饱穿暖了,更多需要情感的慰藉,中国文化传统文化里强调比较多的是集体意识。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政策上对个人的关怀越来越多,这也是我所关心的问题。就是书法家提供给人民群众的书法作品是关怀他们这种好认识的还是关怀让他们能激动的,这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回到问题本身,现阶段采取集字创作是对的,现在学书法的大多数是没有童子功,教学当中就采取集字创作,是作为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过程。集字创作是对碑帖消化应用的一种。我讲行书创作三段论,第一个阶段临摹性创作就是集字创作,先写的很像,然后搬到你的纸上来。自己东西先不要表现出来。要回答你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你的自由和权利在哪儿呢?收放你可以自己掌握,它的结合、紧密,行气就有了,你现在的问题,从技术上讲,第一个就是把字写得很地道,组合的时候,收和放你要会处理,放容易收比较难。写大就是表达自己,是人的本能,但是收比较难,这一行字有大有小,有收有放,关系就顺了。第二个虚实可以自己安排,但是虚实里边有轻重,浓淡关系,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问题。所以说搞书法不光是把字写好,还要有很强的审美意识的,中国书法写意精神从传统的文化、哲学里面生发出来的,你可以思考一下,古人的东西你也可以参照,比方说王羲之的《得示帖》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很强的节奏,它既有线条上的节奏,又有轻重的节奏。这些都可以借鉴,可以临摹一些手札,比较灵活,这都是技术性的问题。

第三点还是要临一些王献之的草书九帖,这一块儿是中国大草狂草的源头。我现在给你这三条建议。





王厚祥:我认为画家书,和书家书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考虑到自己的绘画的风格和画面的协调。上世纪90年代就有好多成名书家要去画画,当时我也受到诱惑了,因为画的市场要好做一些。古代文人就是时间更多一些,没有现在人这么多事儿,我们现在手机就占多长时间了,还不如说我们的交往。古人那种节奏,想一想朋友到一个朋友家一下子就住了一个月、半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们能诗书画三绝。当代的艺术家也想在诗书画三绝,就很难了。当时就认识到我把字写好就知足了。后来我感觉在书法里边把一个书体写好就很不容易。

所以我觉着书家画,入手感觉容易一些,因为书画同源,最根本的理解是审美上的相同。然后是技术上也有关联。总之我觉得就是咱们的老一辈的画家,再老一辈的画家要想在中国画上有大成就,一般来讲书法都是不错。我并不否定书法写不好也能画成大家。书法对于当画家来讲,改行当画家确实很有帮助。但是画跟书终究是两行。我希望画家能把字写好,书家能把画写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作| “狂草四人展”观察思考
草书时代,正在到来
跨越中西的艺术先锋 |曾来德访谈实录
豪纵奔放 流畅圆融 ——王世国先生草书艺术研读
狂草四人展后…书坛沸沸扬扬,不妨听听反方的声音!
连续斩获4届兰亭奖,他以《自叙帖》吃透“点线面”,“唤醒”大草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