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费课】龙英和说篆刻 —— 古印解析之关中侯印



龙英和说篆刻——

古印解析之一:关中侯印


早就想写一些古玺及汉印解析的小文章以飨印者,又碍于自己对古人浅薄的认识,唯恐误导了观者,说的越细也就误导越深,迟迟未能成愿。近日有了清闲,于是准备写一点自己对古印的解析和认识,一是对自己近些年的学习和总结,二是希望能和道友做些有益交流。


(图一)


(图二)

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个高峰绝不是一句空话,深入解析秦汉篆刻是自我学习的最好阶梯,现就汉官印“关中侯印”做一些个人理解的剖析。如图一图二,此关中侯印为典型的汉官印,材质为金,龟钮,由此来看其等级很高。印面整体呈不规则的方形,四边变化自然,关字在印面里占地最大,中字最小,形成右宽左窄的对比,印边的留红上相应做右窄左宽的对比来对应。字法以大(关)小(中)小(侯)小(印)形成字法节奏,活跃了印面形式。“印”字的后天残破也无意的形成了印内文字中的块面,加强了整体的份量感和形式感。

(图三)


(图四)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让字与字之间承接和相顾的。如图三图四,在这几个图里黑线已经标出,印中“关”字较大,“中”字靠右对齐“关”字留出“中”字左面的空间。“侯”之脚左高右低,其俏皮之资颇可玩味,“印”字依其势,上横的承接也左高右低,不逞强,不抵触。再看“印”字,由于“中”字右移,“印”字下部也跟着右移进行穿插,是“中”字避让了“印”字还是“印”字依附了“中”字之势还真的难以说清。由上面看出,古人对中庸和谐的理解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所有的穿插避让只在不经意间,不亢不卑,一切尽在和谐中进行,这也许就是古人智慧所在吧。再看图五,由图三图四造成的避让形成了一个完形结构的文字外边缘,留红气韵的流走呈现了一个优美的曲线图式,使气韵更有动感。


(图五)


(图六)


写到这里,文章好像写完了,如果古人智慧仅仅如此的话,您就大错特错了。也许有道友从一开始就看出一个大问题来,那就是这个“侯”字对吗?(见图六的正确写法)不应该是这样写的啊?!古人写错了吗?是印面磨损导致的线断了吗?再看图一图二,看清楚了!这是官印!是大官印!是金印!印面清清楚楚!也就是说它是官方正统来源。


(图七)



那古人为什么这样做字法的变形呢?其实也简单,古人的字法造型在大脑里是图画模式,断连,曲直,长短,方圆等在古人那里随心所欲,没有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束缚,此印正是字法中断连的经典案例之一。“侯”字上部线条的两处断开为整体字法的相似性提供了更大空间,如图七所示,断开的“侯”字上线形成了两个“C”形结构,整体字法基本以“C”形“口”形结构组成,形成处处相似,处处呼应的格局。原来它是为字法的相似和呼应而断,为整体的和谐而断。


(图八)


由上面的解析可以看到,此印在字法的相似性和谐性方面做了超常的努力,而字法的相似性通常会带来一个新的弊端,那就是相似结构过多会使整体显的板滞,缺乏跳跃的节奏感。因此,古人为了使整体更具跳跃性和节奏性,在“印”字的外部做了两个弧线,打破以方折为主的结字形态,即不妨碍整体的相似又活跃了印面形式。让方与圆,断与连,大与小等一些对立形式相生相发,自然而然,就这样如此简单如此智慧的把中国传统的艺术辩证思想在印面里呈现出来。读到此处,只能跪拜古人了。


(图八)


有趣的是在当代的篆刻里,发现很多篆刻大家也在篆刻的字法上做断与连的运用,即达到了呼应的效果,又调节了字法的灵活性,这里选了陈国斌老师的“书法中国”一印为例(注意:不讨论此印的艺术性,仅仅举例)。记得一次和朋友探讨此印时,我猛然间冒出一句话:发现古人经典,并加以学术化的总结运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希与道友共勉!



福利来啦~~


王建国(龙英和)老师【免费课】

《三天解决古玺印临摹与创作》

开课时间:12月25日-27日  晚19:00-20:30


扫码直接进群哦



如果还在犹豫

不妨看看之前人员的评价哦






课程介绍


古玺”顾名思义“古”代表时间,“玺”代表的是自身的性质。现在一般统称印章或篆刻。在当代篆刻领域对先秦古玺印的借鉴与模仿,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篆刻作者的关注与运用,它作为篆刻印式的一种,在各种篆刻展览与出版物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为了更好的展示当代古玺印创作与研究的现状,我们要有幸邀请到了龙英和(王建国)老师,王老师传统功力深厚,创作思路宽阔,理论与创作并重,教学经验丰富,在各大展览上屡次获奖。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

1. 解决古玺印学习方法的问题

2. 解决古玺印学习思路的问题

3. 解决古玺印细节处理的问题

4. 解决古玺印章法布局的问题


第一节 古玺实质

1.书法篆刻与自然关系

2.取法秦汉的方法与意义

3.线条与字法的统一

4.篆刻中的基本关系(多组视频演示)

 

第二节 学习与创作

1.临摹的意义

2.临摹与学习

3.临摹与创作

4.刀法实质(多组视频演示)


第三节 古玺的创作

1.线条与字法的关系        

3.篆刻的秩序性

2.古玺章法的形成 

4.问题解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印学家与印论举要
历代印学家的秘笈(二)
印谈/清·沈野|篆刻,印论|::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放眼天下风物秀,容思古今景...
印论解说:朱简《印章要论》,“切刀”宗师眼中的篆刻
篆刻学习:有哪些需要认真思考的大师名言(上)
篆刻宝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