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且饮墨渖一升》漫谈

古代文人说话写文章,往往文绉绉又含蓄,一般人听不懂、看不懂。譬如,谦虚地称自己文化水平不够,还要读很多的书,往往会说“且饮墨渖一升”,即暂且喝一升墨水吧。

“且饮墨渖一升”用了一个典故。《隋书·礼仪志》载:“字有脱误者,呼起席后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无可取者,夺容刀及席。”其中对字写得不好者的惩罚,就是“饮墨水一升”。

现在的墨水是不能喝的,而古代有的墨水似乎能饮。宋吴氏《林下偶谈·饮墨》:“ 唐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汁数升,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改一字。人谓勃为腹稿。”不知王勃所研之墨为何种材料所制,放在如今,此种配方应可申请专利。如真有此种可食之墨,孩子生下后喂服一点,则再也不会被人骂作“胸无点墨”了。

将“且饮墨渖一升”句用于自谦的第一人,现难以考证,只知道晚清的吴昌硕(号缶翁)于己酉年(1909)为好友闵泳翊刻了一印,印文即为“且饮墨渖一升”。与典故“饮墨水一升”相比较,除了加一“且”字外,“墨水”还换成了“墨渖”。何为“墨渖”?宋代陆游诗云:“半池墨渖临章草,一碗松肪读隐书。”原来,“墨渖”就是一般的墨水,也叫墨汁,而硬要将其变得深奥,故意使人难认,想必这是文人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而为之——词典里的许多生僻字、异体字等,往往也是古代文人所为。这自然增加了辨识、认读的难度,尤其是今日文科差者对此深恶痛绝,但却增添了文人们玩文舞墨的乐趣,汉字的魅力也由此体现,因而尚有无限的生命力。

再回到吴昌硕和他所刻的这方“且饮墨渖一升”经典印。该印为吴昌硕晚年力作。印面6字3行,因行结字,中行“墨渖”2字稳重如山,两侧4字大小因字造型,线条流动,可谓“信刀所至意无必,恢恢游刃殊从容”。在篆刻界,吴昌硕开一代印风,一直以来成为篆刻后学们仰视之高峰。为传承缶翁之经典,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前不久,李刚田等全国30多名当代著名篆刻家,每人创作了一方“且饮墨渖一升”印,并编印成书——《“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他们以“且饮墨渖一升”为创作主题,是为问学缶翁,更有向经典致敬之深意。

如今,篆刻爱好者们皆喜以“且饮墨渖一升”入印,书家也乐以此印作为闲章,钤盖于作品空白处。笔者以为,“且饮墨渖一升”不仅为自谦之语,还应作为吾辈一生治学之警句。

吴昌硕作《且饮墨渖一升》

李刚田作《且饮墨渖一升》

韩天衡作《且饮墨渖一升》

余正作《且饮墨渖一升》

黄惇作《且饮墨渖一升》

熊伯齐作《且饮墨渖一升》

禹宗昌作《且饮墨渖一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吴昌硕篆刻砚铭精粹: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
道在瓦甓
且饮墨瀋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
篆刻入门:篆刻的“质”与“妍”
吴昌硕篆刻作品选(二)
【论道】吴昌硕“闲章”趣味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