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刀截玉 金石有声----秦予人篆刻印象

明徐上达《印法参同》中说:“如画家一般,有工有写,工则精细入微,写则见意而止。”其意是篆刻和绘画一样有工和写两种表现形式,即“工”者精细工致,注重技法的表现;“写”者表情达意,重在意趣的表达。

 篆刻的写意精神主要来自汉字的意象传统,印从书出,印宗秦汉,是写意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方篆刻作品是印人审美追求的体现,在字法的选择和章法设计上,是对形式美的把握和创新,在刀法运用上,是表意性的创作过程。写意作品往往有一种气象,或雄强之气,或古拙之气,或豪放之气,或飘逸之气。

 秦予人的篆刻就是属于写意一路。

 近日,秦予人发来一些篆刻作品,让我谈谈看法、交流一下。他的篆刻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虚实处理的视觉冲击力。清冯承辉《印学管见》中提出:“印有虚实相生法。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虚实是构成篆刻美的主要特征之一,运用虚实来抒发感情,开拓意境,予人兄深知其中三味。他善于运用开合的线条,制造印面的空间变化,注重制造矛盾、突出矛盾、化解矛盾。尤其注重表现印面的气势,文字结体的大小欹正、线条的长短、粗细。长线条的纵横排叠,辅之斜(弧)线的穿插和短线条及点、块、面的安排,使印面生动、自然。无论朱白,线条质感丰富,线条挺劲而苍茫,方圆刚柔相济。印边处理也极富变化,或粗或细、或虚或实、或断或续、或方或圆,边栏与印文线条或形成对比,或互相统一,从视觉上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秦予人的刀法上是在冲切并施的基础上,又掺入一些新的技法技巧,举凡刮削划磨敲等等手法无不用之,通过运刀过程中的轻、重、缓、急,表现出的线条的刚与柔、燥与润、藏与露等节奏韵律。甚至在钤印的过程当中也极为讲究,正如他在《学印杂说》中所言:“敲击是做残的常用手法,工具因人而异,可先从点到线,既古亦新,在实际中逐渐完善自己的一套方法。”、“钤印以效果为第一位,可以不择手段”。

秦予人的篆刻取法六国古玺,这一点显而易见。其篆刻艺术既有传统营养,也有现代性的时代感,观之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让人产生对于篆刻艺术的敬畏之心。

   下面就以印说印,大胆妄议一下。(固然予人兄的书法和印章边款也是不错的,对惜墨如金、不善言谈的我来说,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一笑。)  

 先来看一方白文印“闲吟工部新来句”,此印章法疏密有致,松紧适宜,颇具匠心。“闲”字上部与边栏粘连,“吟”字上部穿插到“闲”字的下部,团聚一气,密不透风。“吟”字四横,粗细长短端点各不相同,中间贯穿一条竖线,顶天立地,气势贯通,挺劲的线条与四条横线漫洇相融,下部一大块留红,使“吟”字有上升之势。“工”字因地制宜,处理的简约而不简单。“新”字施以弧线和斜笔处理,形成动势,富有变化。“来、句”二字与“部”字紧密融合使得三字如同一字,浑然一体。中间大块留红与“吟”字下部留红呼应,颇耐寻味。四周印边加以粗细变化,且有一种向左突出印外的趋势,而印框右侧气势向里,颇具弹性,左右印边,一轻一重,对比明显,又以并笔粘连、残破手法加以处理,打破板滞雷同,整个印面信息丰富而气息统一。

 朱文印“山川都贮一囊中”,此印的章法似有著名古玺“日庚都萃车马”的样式,文字成“U”行分布,实下而虚上,开张大气,线条跌宕有致。左旁四字紧靠其左,右旁“山、川”两字紧靠其右,上部留出大片空白,犹如城市的宽阔马路,两侧的文字如高楼,中间一马平川,不仅可供车辆驰骋,亦可让人思绪飞扬。但为纠左右松散之失,将“都”字笔画采取舒展之势,穿插到“囊”字右下部,形成聚合使气势得以延伸,左右遂能团结一气。文字与边栏,粗细对比强烈,而边框的处理上粗细变化虽不甚明显,但在残破的处理却富有匠心,或斩钉截铁,点到为止;或虚虚实实,欲断还连。

印文:闲吟工部新来句

印文:山川都贮一囊中

 而另一方朱文印“一路随人舞袖长”,从视觉效果上来讲,右上角似乎处理的太空,显得过轻过疏。虽然采用虚化左边的边栏,加粗右边的边栏的手段来协调视觉上的平衡,但文字安排上有些刻意,整体效果有些差强人意的感觉。虚实设计的很好,但程度上似乎过了一些,让人太“明白“了。艺术的处理不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你的意图,给人感觉是自然而然的,其实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才是高明的。此中的关键之处也就我们常说的度的把握,就一方印章法疏密的处理上来讲也应把握这样的原则。

 古玺印式丰富,化古为用方是学习的目的。再看一方朱文印“我的太阳”,边框与印文的线条在粗细相差虽不大,但线条的走向有俯仰向背的微妙变化,采用“三密一疏”的章法安排。“阳”字左侧边框的虚化与“的”字与边框的粘连又形成一组矛盾,四字当中的“我”的势的处理与其他三字呼应,章法错落有致,有若即若离之感,平添了几分动感。线条淡化刀痕,集点为线,若断还连,章法一聚一散,一虚一实,使得方寸之内气象环生,意境迭出。处理手法与之相似的“悬悬而望”、“官渡之战”二印亦有可观之处。将传统古玺的神韵和作者的审美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既熟悉而又新鲜的视觉效果,见刀见笔,意味悠长,给人以无尽遐想。

印文:一路随人舞袖长

印文:我的太阳

 我印象最深的一方白文印“大雪满弓刀”,印面大块留红,四字以方圆、奇正、笔画粗细变化、残破粘连,字形大小加以变化,布局险奇,虚实处理恰到好处。左右两边栏与文字的相离和相依的处理,印边虽破,却无散气之感、无拥挤之嫌,反有虚实相生,浑然一体的韵味。

在刻大印的同时,他偶尔也刻一些一公分左右的小印,我感觉这几方小印刻的很精彩,刻的很有趣味性。如小古玺印“玄鸟”、“歌令”、“社燕”等,文字中含机巧,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仰偃、向背颇具匠心。

秦予人篆刻内容的入印文字,都是有深意的诗词名言,诸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燕子声声里”、 “执正以御奇”等等。这些文字的意境通过篆刻的轻重、虚实、疏密、对比的章法,或古朴、雄浑、趣味、灵动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通过篆刻的形式传递出诗词名句的意境美,真善美的信息,强化了诗词的感染力,篆刻与诗词相互补充,潜移默化地洗涤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印文:大雪满弓刀

印文:玄鸟

印文:歌令

 古人说: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如今,予人兄刀法、笔法纯熟,可谓是奏刀如笔,笔如刀。他用刀猛厉而又淳厚,在齐白石和吴昌硕之间,大刀冲刻,很有气势,长驱直入,一起一落,斩钉截铁,不拖泥带水。但这种过于体现刀味的手法,也在无意中使作品的耐读性有些视觉障碍。高明的刀法在于不拘泥于刀法的“纯正”,在大刀冲刻后有局部的修正,包括在冲刻过程中的顿挫、起伏,要让线条不是一味的霸悍,而是有一种蕴籍的意味,这样的线质就耐得品味。    

 当今写意印大都千人一面,都在追求章法的大开、大合,文字的疏密、大小,线条的粗细、正斜等等。片面地追求创新求变,过度地强化某一方面往往会缺乏一种意境的含蓄之美、中庸之致,难免会令人产生视觉疲劳。作品做到让人眼前一亮并不难,难的是眼前一亮之后要有“余音绕梁三日”的效果。这就是需要高明的审美眼光和对传统把握的能力,在传媒如此发达的当代,相互借鉴已成为篆刻创作的必需,但另一方面则容易造成作品表面撞车的现象。导致很多印人对传统深入不够,跟风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篆刻文化精神的深层把握,形式上虽五花八门,但内在蕴含则明显不足。局部的机巧只是相对表面化,很多作品虽能在瞬间内招人眼球,但却不耐细细品读。徐正濂先生曾说过:篆刻的出新贵在“似曾相识”而“无可名状”。”所以,要努力创造自己的篆刻语言,因为独特性是所有艺术品质中最可贵的因素,也是篆刻艺术最可贵的因素。

 古文字字形的瑰丽奇肆是写意印风的精华所在,选取的古文字造型在从艺术效果出发的前提下必须要“正确”,在此基础上有所变易,有所印化,则是通人之举,可谓掌握篆刻要义。予人兄在这方面应该有所注意,不要用猎奇的心理来选一些偏僻的字形。如“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东”字和“凡事皆须务本”的“本”字,对于文字的笔画増减要做到于古有据才好,用字还是要“通俗“一些为好。在文字的变形上也应有一个度,挪移不能太过度,造型不能太夸张,变是要把握度的微妙,如果变化太大,就会破坏印面的情调和意境。如“执正以御奇”的“以”字,“燕子声声里”的“声”字。

 在篆刻的创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古与今、新与旧的辨证关系,如何做到既新又旧、既旧又新,我们都要思索。对继承与创新的认同,往往不是仅从表面的技法技巧层面去对待,更应当将其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从精神境界上去寻求突破。要雄奇不要巧奇,只有正大气象基础上的奇,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注入创作者的情感、意趣,才能获得某种原有事物所不具备的生机和意味,才能真正使印面“活”起来且富有表现力,达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所应努力的方向,在此与秦予人兄共勉,期望待到菊花佳酿时,与君一醉一陶然。

印文:不知东方之既白

印文:凡事皆须务本

印文:燕子声声里

印文:执正以御奇

作者:李春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印社社员、《大观》杂志社编辑、民盟开封市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杞县文联兼职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篆刻审美概说【珍藏版】
篆刻学——实践篇
刘江著《篆刻美学》摘要
齐白石篆刻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刻多字大印并不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