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一:钱君匋《战地组印》探寻(上)

钱君匋(1907—1998),原名玉堂,笔名白蕊先、宇文节等,别署午斋、豫堂等,居室名:丛翠堂、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等。浙江桐乡人。从艺70余年,擅装帧美术、篆刻、书法、绘画、鉴定收藏、作曲、散文等,被誉为“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艺术大家。师从丰子恺先生学习西洋画,并自学书画篆刻。曾为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刊物设计封面。曾任开明书店编辑,万叶书店总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君匋艺术院院长,海宁市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名誉馆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生前为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出版多种著作,主要有《春梦痕》《中国儿歌选》《小学校音乐集》《君匋印选》《长征印谱》《鲁迅印谱》《钱君匋印存》《钱君匋刻长跋巨印》《钱君匋论艺》等,编有《豫堂藏印甲集》《豫堂藏印乙集》《丛翠堂藏印》等。并与叶潞渊合著有《中国玺印源流》,与多位学生合作刻制《茅盾印谱》。
一、钱君匋的篆刻组印创作
作为篆刻大家,钱君匋留下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篆刻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和获得好评的就是巨印、长跋边款(尤以草书边款为最)以及组印创作,为此他出版过多部相关印谱。
多套篆刻组印作品的问世,其实也彰显了钱君匋先生在印风取向上的多元化吸收以及深度融合与思考。同时,作为一位诗、书、画、印、音全面发展的艺术全才,他对于组印创作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从已出版的几套篆刻组印的印风可以看出其广泛学习传统,并日臻精境的艺术成果:古玺、秦汉印、元押、明清流派印,甚至九叠文、汉简、草书、魏碑、英文字母等均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和涉及。其本身就擅长书籍装帧设计,因此对于组印的风格、形式变化,以及印章的文字挑选、布局经营等也都有着极为成熟的思考。同时,钱君匋在组印题材上的选择把握和印文内容的精挑细选上,也是极具政治敏锐度和艺术个性化的。1961年起,钱君匋开始收集资料,构思准备《长征印谱》,于次年完成全套组印并出版。同时也留下两套完整的《鲁迅笔名印谱》。
二、未能成书的《战地组印》
其实,在《长征印谱》之前,钱君匋还创作过一组以抗日期间个人流亡经历为题材的篆刻组印作品。在《钱君匋论艺》(西泠印社出版,1990年)一书中,他有过一篇名为“战地组印”的文章,详细回忆了当年的创作:
抗日战争的年代里,我拟定了一套《战地组印》,约为五十纽,用以记录我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时的流亡生涯。拟是拟定了,由于忙迫,仅刻了一小部分。这些印的侧款都有记事,或用古文,或用旧诗。因为当时没有注意到留下底稿,现在回头再去搜求,时间虽然相隔不过半个世纪,但已难于收全了。今趁编辑《钱君匋论艺》,把收集到的残留的十三则一起编了进去。数量虽然少得可怜,但留个痕迹也是好的。在这些侧款的记事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暴行。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到,钱君匋创作的这套抗日题材篆刻名称为“战地组印”,整个创作时间、设想和构思应该是从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之时,作者在流亡逃难期间,希望用篆刻这一特殊形式,记录下这段艰难经历,同时也记录下日本帝国主义所犯下的暴行。非常可惜的是,钱君匋拟定了印文内容和边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却没有全部刻制完成,而且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很多印都没有留下底稿。为了留存下一些历史资料,钱君匋也进行了一番整理,将能够收集到的印文与边款以及可以回想起的印面内容进行了汇总,但可惜的是,组印中的部分印文已经无从回忆了。
作为一名篆刻艺术的爱好者,同时也是非常喜欢钱君匋艺术的后辈,笔者收集、查寻、翻阅了多本钱君匋的篆刻印谱及作品集,希望能尽可能多地找寻到《战地组印》的印面和边款,最大限度地还原出组印的本来面目。
三、钱君匋收集到的十三则印章检视
 根据钱君匋所撰文章可得知,其共整理出13则“战地组印”作品,几乎占整套组印的四分之一。以下印章及边款概况,按照钱氏文章内顺序进行了排列,其中部分印章出现在多本印谱和作品集中,图片资料取自笔者所查阅的出版日期较早的书籍版本。
(一)《廿年尘梦》及边款(见图一)
边款:余民九来沪,至民廿六,忽忽几二十年矣。初则负笈,继则任编辑事,后复兼大学教授,并鬻金石书画,日月既深,幸得浮名。讵好梦无常,“八一三”战起,甘美之境尽为破灭!(卅八年五月廿五上午十时,解放军解放上海河南地区,余则居河北也。君匋。)

图一

(二)《故乡无限好,只是久留难》及边款(见图二)
边款:日袭金山卫,河山半壁残。故乡无限好,只是久留难!(甲午八月,君匋补记。)

图二

(三)《战火逼吾庐》及边款(见图三)
边款:南京不抵抗,战火逼吾庐。驱敌拯危亡,延安信有余。(钱君匋句并刻。)

图三

(四)《祁门半宿》及边款(见图四)
边款:车过黄山十二村,中宵月黑宿祁门。林荒豺虎频惊啸,路险风寒断客魂。(乙未元日,钱君匋制。)
《祁门半宿》印,在民国版影印本的印谱中只收入印面,未附边款。此边款图片为钱氏另一方重新刻制的印章,印文已改为:“中宵月黑宿祁门”,从边款内容看,刻制时间应为1955年。由于前后两方印章的印文不同,故笔者在此计作两则作品。

图四

(五)《三宿鄱阳湖上》及边款(见图五)
边款:极目鄱阳万顷波,亭亭碧屿似青螺。千帆浴日飞天外,我亦乘桴正避倭!夜泊寒波傍荻洲,思亲月黑客添愁。山重水复流离苦,世乱彷徨顿白头。空袭南昌第几回,炸声惨绝起霆雷。船头落照红于火,犹忆吴兴一片灰。(丁丑冬日宿鄱阳湖三绝。君匋。)
同样,在民国版影印本印谱中此印作亦未附边款,此边款图片为重刻之印所附,印章也由扁长方改为正方。

图五

(六)《一途寒雨入潇湘》之一及边款(见图六)
边款:居南昌三日,惊魂未定。欲入湘,苦无舟车,后以六百金得一摩托,于三时渡江过牛行西驰,约行十里,跛一前轮,时斜日已晡,暮色四合,腹空不能得食。五时修复,再西行。冈峦汹涌,若大海之波,道途崎岖,车颠簸几覆。距万载可五十里,又跛前轮,无奈,推挽而行。寒宵月黑风劲,四野槁木若魅,忽号角呜呜,来自丛山,知群盗将至,急登车任其摇荡跛驰,始免于厄。至万载已午夜,无食,觅一茶肆,以水果腹,无宿,择背风处和衣而卧。冱寒刺骨,久不得寐。天未明驱车入湘,时已细雨飘堕。溯自浙西跋涉至今,匝月未雨,过浏阳而雨势滂沱,层峦叠嶂,几为拥移,午至长沙,行装半湿。(三十一年五月四日灯下,钱君匋追记于沪之豫堂。)

 

图六

(七)《一途寒雨入潇湘》之二及边款(见图七)
边款:险艰历尽过南昌,浩劫魂惊鬓乍霜。颠沛西行驰夜月,一途寒雨入潇湘。(纪丁丑避日寇西行事。乙未君匋。)
前后两方印章从文字选取到章法布局没有太大变化,但边款却风格迥异。首刻印的边款是篇记叙文,记录下作者从南昌前往长沙的一路艰险;而重刻印章的边款已改为一首自作诗,短短28字,精练地描绘出了那段为避日寇而流亡的颠簸行程。根据边款时间显示,两方印章的刻制时间间隔为13年。

图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途寒雨入潇湘
飞鸿堂印谱|卷三
线装影印版《毓慧篆刻心经印谱》,独家首推,仅流通25部!
钱君往事数 20110716
金石铭史|倾注了钱君匋近20年心血的革命印谱——《长征印谱》
马军五虎将五员 7天勇星大刀关胜 来稷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