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十军团梦断怀玉山,百战将星陨落,一将突围终成战神

1934年夏,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已成定局,以洋顾问李德为首的“三人团”被迫决定放弃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成立仅一年的红七军团,接受中革军委命令,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负责牵制敌人主力,为中央红军突围创造条件。全军共6000余人,由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寻淮洲出生于1912年,15岁参加秋收起义,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八岁任红军团长,十九岁任红军师长,二十岁任红军军长,二十一岁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比林彪还小五岁,拥有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

准备出发的红军战士

1934年7月,这支装备简陋的队伍由江西瑞金出发,在寻淮洲和粟裕的灵活指挥下,经福建长汀、大田、尤溪、水口,一路打到福州城下,四个月转战闽浙皖赣四省几十个县,行程三千余里,成功吸引了国民党大部队的注意力,掩护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等人领导的红十军会师。

两军会师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与地方红色武装合编为红十军团,下辖十九、二十、二十一三个师,方志敏担任闽浙赣苏维埃主席兼军区司令员,原红10军军长刘畴西任军团长,原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原红七军团长寻淮洲则被下放到19师任师长。

其实,在这支队伍当中,最适合担任军团长的人是寻淮洲。与年仅22岁的寻淮洲相比,时年37岁的刘畴西因年龄大,资格老,最终成为军团长的人选。刘畴西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曾在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参加过南昌起义,也曾到苏联进修过,在中央苏区的前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指挥红八师,屡立战功,被根据地人民誉为独臂将军。然而,刘畴西虽战功赫赫,但却明显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寻淮洲和粟裕这两个最具有指挥能力的人,失去了对这支队伍的最终决定权。

此外,中革军委还特别强调,红十军团要接受留守中央苏区的项英的领导和指挥。

红十军团诞生之时,面临的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在他们的周围,成环状部署着兵力达十倍以上的国民党军。

军团领导研究决定:由寻淮洲率第十九师杀出重围,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一师留在根据地坚持战斗,内外配合,寻机打破敌人的围剿。

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下,发挥红军规模小、机动灵活的优势,依靠神出鬼没的战术,将敌人拖晕、拖垮,这本就是红军游击战的精髓,也是红十军团在当时背景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第十九师的经历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在寻淮洲的指挥下,他们先向南佯动,然后折而向东,在浙赣边界的玉山县,迅速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

第十九师的这一举动出乎国民党军的意料,浙江保安纵队副总指挥蒋志英亲自率两个团追击第十九师,却被第十九师杀了个回马枪,蒋志英差点被击毙,带伤逃离战场。第十九师沿着浙皖边境向北疾行,渡过新安江,直逼杭州,就在杭州城内的国民党军如临大敌之时,第十九师又突然转头西进,冲入安徽境内,奔袭占领了旌德县城,在旌德县的富人们争相奔逃之际,第十九师却又突然离开北上,逼近长江南岸的重要城市芜湖。

年仅二十二岁的寻淮洲,发挥出了超乎常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闽浙赣苏区外围,把敌人搅得晕头转向,第十九师的红军战士们,紧紧跟着他们崇拜的师长,再一次体验到了与敌人周旋作战的快感。

寻淮洲画像

然而,第十九师前脚刚离开根据地,后脚闽浙赣苏区的领导人就收到了留守中央根据地的负责人项英的来电,来点命令他们:立即率领红十军团第二十、第二十一师离开根据地,“集结主力坚决地争取运动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边苏区”。

接受这个命令,便意味着他们要彻底放弃浴血奋战开创的闽浙赣苏区,意味着他们要放弃熟悉的、擅长的、正确的游击战,转而以大兵团的方式转移到根据地外线去打他们并不擅长的大仗。

这正是拥有人数和装备优势的国民党军所期待的。

红十军团领导人坚决执行项英的命令,1934年11月下旬,方志敏、刘畴西率领军团部和第二十、第二十一师离开根据地,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的封锁线,在江西婺源与浙江开化之间,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然后径直向北,在安徽黄山东南的汤口地区与寻淮洲率领的第十九师成功会合。

国民党得知闽浙赣苏区内的红军已经倾巢而出,认为这是将闽浙赣红军一网打尽的良机,于是立即调动五个正规师、两个独立旅、四个地方保安团及后备队共10万余人,对红十军团展开了猛烈的追击。

红十军团会师后,马不停蹄,沿着安徽南部屯溪至青阳的公路向北转移,于十二月十三日到达黄山东侧的谭家桥,国民党军补充第一旅在旅长王耀武的率领下紧紧追随,一马当先,在众多追击的国民党军中,形成了一个突出部。

红十军团领导在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后,认为位于敌我之间的乌泥关是一个险要的隘口,可以在这里打敌人一个伏击,若能打掉补充第一旅,不但能补充严重匮乏的物资装备,而且能挫灭敌人的气焰,实现在皖南立足的战略目的。

但军团长刘畴西明显产生了轻敌思想,继而在用兵布阵上出现失误。补充第一旅从名字看像是杂牌,实际上却是老蒋的嫡系。该旅下辖三个团,兵力约与红十军团相当,但武器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旅长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更是老蒋看好的一员悍将。

前排左二为王耀武

黄埔一期的刘畴西没把黄埔三期的师弟王耀武放在眼里,他让自己更熟悉的第二十师担任主攻,让由地方武装为主组成的第二十一师负责迎头阻击,让战斗力最强的寻淮洲第十九师负责穿插,截断来敌退路。寻淮洲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自己的第十九师更适合承担主攻任务,但刘畴西却坚持按原计划作战。

立功心切的补充第一旅不出意外地踏入红军的包围圈,埋伏在公路两侧的红军指战员们焦急地盼着敌人走快点、再走快点,就在这个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 第二十师一名新战士由于过于紧张,还没有得到命令就开火了,敌人瞬间反应过来,迅速分散成战斗队形,抢占公路两侧的制高点,一场伏击战就此打成了遭遇战,由于红军装备落后,再加上缺乏作战经验,公路两侧的阵地和制高点很快被敌人逐一抢占,部队伤亡惨重。

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十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先后负伤,被迫撤出战场。

战局极其不利,久经战阵的寻淮洲对此焦急万分,他亲自带领一支突击队发起反击,想夺回最为关键的乌泥关高地,战士们在他身先士卒的带领下,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奋勇冲锋,势不可挡,当面之敌在他们不顾一切的冲击下开始后退,正当红军战士们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阵地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师长倒在了血泊之中。

寻淮洲腹部中弹,血流如注。红十军团永远失去了这位受人崇敬和爱戴的师长!

谭家桥战斗

红十军团无法战胜眼前的敌人,只好含恨撤退,战士们不忍心丢下师长的遗体,抬着他走了很远很远。

此战之后,红十军团无法在皖南立足,被迫在黄山一带和敌人兜圈子。越来越多的敌人蜂拥而至,最多时达二十多个团。

红十军团和敌人不断遭遇,逢敌必战,逢战必退,连战不胜,导致部队士气日益低落,战斗意志大大削弱,军团长刘畴西的指挥也愈发优柔寡断起来。

缺乏群众基础和后勤保障的皖南山区,让红十军团无法看到胜利的希望,随着部队伤亡越来越大,军团领导经过商议,决定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闽浙赣苏区。

怀着回家的梦想,红十军团继续转战。但是回家的路上,已经布满了敌人。

红十军团边打边走,在一次又一次遭遇战中,他们一路向南,终于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十军团的将士们,看到了他们熟悉的怀玉山,翻过这座山,他们就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老家。

然而,一路追击包围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军,已经提前抢占了附近所有的有利阵地,敌人决心彻底把红十军团葬送在曾经的红色根据地的边缘。

一月十六日这一天,苏区在望,但如影随形的饥饿、寒冷、疲劳和伤病,也让连续奋战的红军指战员们接近崩溃的边缘,支撑他们的唯有意志。带领先头部队的军团参谋长粟裕向方志敏建议,部队千万不要停留,要连夜突破敌人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方志敏同意粟裕的意见,并派人通知军团长刘畴西率领军团主力快速跟上,然而刘畴西却以将士们过于疲劳为由,建议留下休息一晚再走,方志敏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让粟裕带领先头部队先走,他自己回去劝说刘畴西尽快出发。

油画:红军时代的粟裕

当天夜里,先头部队八百多人在粟裕的率领下,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从敌人严密包围的缝隙之间冲了出去。

方志敏却没能说服刘畴西,第十军团主力进行原地休息,后半夜,天降大雪,大地很快一片苍茫。

第二天凌晨,当红军将士们被严寒冻醒的时候,发现敌人已经层层包围了上来。蜂拥而来的国民党军将红十军团分割成数个碎块,然后进行了疯狂的绞杀。

方志敏和刘畴西率领部分官兵奋力突围,但迎接他们的始终是敌人猛烈的炮火。

第二天天亮,筋疲力尽的方志敏和刘畴西在怀玉山东麓陇首村落入敌手,第二十师师长王如痴、第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等人也相继被俘。

作为国军“剿匪”的重大战果,所谓“匪首”方志敏和刘畴西被钉上数十斤重的铁镣,从怀玉山走到上饶,再从上饶一路示众送到南昌,受尽折磨和羞辱,蒋介石屡次派人对二人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均被二人严辞拒绝。在狱中,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十三万字的遗著。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刘畴西在南昌被国民党枪杀。临刑前,三十六岁的方志敏在牢房的墙壁上留下最后的遗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从左至右依次为刘畴西、方志敏、王如痴

粟裕率领先头部队冲出包围圈后,在原地等了整整七天,最终从缴获的敌人电台中,等来了红十军团全军覆没的消息。

怀着无限的悲痛,粟裕带领幸免遇难的红军将士们,辗转来到浙东南创建了根据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严峻的战争环境,逼迫粟裕在绝境之中寻找生机,渐渐形成了他大开大合、不拘一格、敢于冒险的用兵风格,总结出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作战方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粟裕率领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粟裕大放光彩,屡建奇功,成为人民军队中举世公认的战神!


参考资料:《长征》等。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战谭家桥,左倾路线下红军的悲歌,战神粟裕的崛起之路
粟裕大将与寻淮洲及红七军团的历史渊源
方志敏,寻淮洲。牺牲的详细过程
北上先遣队几乎全军覆没,粟裕终生难忘,晚年还在找原因
血战谭家桥,左倾路线下红军的悲歌,战神粟裕的崛起之路(上)
粟裕一生中经历的最大一次失败,红军主力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