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基于地区间的比较与分析

与城市化、城镇化建设不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城乡协调一体化、注重包容性发展、共享发展,让所有居民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在土地利用上更加强调集约;在生态环境上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在区域关系上注重与其他城市的协调错位;等等。在这样的一种人本理念更加多元、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究竟有哪些?人民论坛测评中心梳理了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的有益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总结。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地方实践

1.四川成都: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的“梯级模式”

与其他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不同,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下呈现出典型的“梯级城镇化”,发展模式、层次极为丰富。

第一,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建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以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模式,推动土地、资本、劳动力三大要素的聚集,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第二,以“六个一体化”为基本目标,构建均衡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以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目标,实现不管是身在城市或农村,凡是成都市民都能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第三,以“四大基础工程”为抓手,筑牢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早在2008年,就为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房屋开展确权、登记和颁证,并建立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引入农业担保、投资和保险机制,使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第四,以“最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攻破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取消迁入指标限制,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改革措施,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全面建立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此外还特别明确:农民进城不以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保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原有利益为代价。

2.天津东丽:以“四步走”统筹城乡

天津东丽区华明镇地处城市近郊,紧邻滨海新区,从2006年起,分四步规划建设新的示范小城镇,以此统筹城乡发展。

第一步,宅基地换房。遵循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实现了土地和资金的两个平衡,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同时拿出相当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民住宅的配套建设、农民搬迁补贴、农民社会保险支出,做到了资金平衡有余。

第二步,推动三区联动发展。城镇化不是简单的迁城并点,在解决了农民安居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宅基地换房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和复垦的土地建设了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使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发展联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

第三步,实施三改(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一划工作,一划就是消除二元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集改股就是实现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制。农改非就是将农业户口改为非农业户口,主要是改变户籍登记制度,村改居就是撤销原有的村委,组建社区居委会。

第四步,设立村镇银行,“草根银行”服务“草根经济”。村镇银行扎根在农村,为农民服务上门,在最短的时期,按照有关规定给农民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3.广东茂名:“港业城”融合发展

茂名新型城镇化从基础建设入手,基于产业优势和港口优势,带动城市新区建设,实现“港业城”融合发展。

首先,推进和实施“大港口”战略。以“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为发展理念,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建成以港口、公路、水路和铁路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扩大港口城市容量为目标,加快港口建设,整合港口资源,统一岸线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为核心、以各具特色的企业和地方码头为补充的格局。

其次,依托港口,大力提升现代临港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运输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仓储业,充分发挥港口城市的综台服务功能,形成围绕国际贸易需求的各种服务“节点”和“窗口”,提供功能更加完备的物流平台,把港口城市建成该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再次,加大城区扩容提质力度。坚持集聚发展与组团布局相协调,着重抓好城区“五化”(路网优化、道路黑底化、城市绿化、节能亮化和管理强化),提升城市品位。

最后,加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网化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以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以推进“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4.温州龙港:建设现代化“中国农民新城”

龙港位于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才建镇,却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缩影。它既年轻,又有着丰富的改革试点经验。

多年来,龙港镇委、镇政府不断改革探索,先后打造出“中国农民新城”和名副其实的“产业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港镇委、镇政府在持续自身改革、变得更高效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想方设法提高居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居民物质富裕、精神富裕,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不断走向现代化。

一是加快旧城改造,提升城区现有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设施功能;加快世纪新城建设,带动周边板块开发,提升辐射效应;加快龙港新城建设,构建起了“三轴、两带、四板块、多中心”的城市框架。

二是通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手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三是按照全省启动千村“浙派民居”改造的要求,加快建设中对口等独具特色的美丽民居示范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加快“智慧龙港”建设,全面整合公安、城管、交通、政务、民兵应急联动、人防指挥和海洋安全管理等数字化平台资源,切实提高信息化共享水平。

五是加大社会民生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体系。

六是坚持增强城市服务民众的功能,构筑龙港城镇化承载能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全面推进,城镇供水安全和环境治理得到进一步改善。

5.海南琼海:“三不一就”促城乡发展一体化

琼海市在推进城镇化中,坚持“三不一就”原则,把琼海全域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统一整体,在农村土地性质不改变的基础上,叠加城市的公园功能和旅游功能,以此解决以往城镇化需要征地拆迁和改变土地性质的难题,解决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农村如何发展第三产业和城市建设如何拓展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就地就业,解决了城乡二元化问题,使城乡边界模糊化、各种产业融合化、农民身份多元化、百姓幸福多样化。

不砍树──保护生态的红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一方面,切实保护好林地、耕地、园地等农业空间,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损害;另一方面,保护生态人居景观,建设田园化城镇,保障新型城镇在聚集经济价值之外,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人居价值,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占田──敬畏自然的红线。这里讲的“田”,既指田野,也指基本农田,更是指大自然。在整体规划中,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充分保护、尊重和依托现有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充分整合现有自然禀赋,配套相关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区,分布到广阔的田园中,形成处处是景的美丽乡村。

不拆房──和谐发展的红线。琼海摒弃大拆大建、规模扩张型的老路子,注重就地取材,体现原汁原味,充分挖掘各镇的历史文化,发挥各镇的自然禀赋,尊重各镇的传统习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彰显各镇民俗风情,通过当地特色文化与镇墟建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让城市融入自然、体现人文。

就地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琼海的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市民化”,而是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农民倾斜力度,在尊重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手,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增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性融合,取代一纸户口的形式上的融合。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四个内在动力

正因新型城镇化包含了更为多元的人本理念、更为丰富的内涵,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不断对各级各地的探索和创新经验及时进行总结。而从前述各地实践中,能够发现,真正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其内在的根本动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地缘优势、人文特质、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出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决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更加注重科学规划,走特色化道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凸显城镇人文气质,避免千城一面,使新型城镇化更加贴近实际、富有个性。

第二,统筹城乡,打破双元的人口聚落分类体系。将公共服务要素在区域的产生、发展和累计纳入政策设计视野,以人为中心推动城镇化,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精细均等化,使基本公共服务逐步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第三,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使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均衡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要一味追求改变农民的户籍身份、片面追求人口城镇化率,而是倡导城乡相互支持、共同繁荣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要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调配资源、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使农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使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四,走产城融合之路,以产兴业、以业兴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城无业不行,必须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兴城。城镇化的本质在于产业、要素、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其中产业的集聚是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兴城的发展原则,以产业的聚集带动人口的自然聚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明示范镇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如何看待传统村落式乡村的衰败?
海南省演丰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
龙港“中国农民城”的城市梦扬帆起航
特色小镇,大有作为
土地增减挂钩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关键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