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头记》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的
 
 
 

《石头记》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的

 

一.《石头记》作品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石头记》是一部优秀乃至伟大的古典小说,对这一点无需怀疑。但《石头记》也是一部存在缺陷、甚至严重缺陷的小说,对这一点也无需掩饰。《石头记》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品结构上,研究作品的这些缺陷,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明确缺陷对作品的影响,应是红学题中应有之义。

《石头记》作品的结构性缺陷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断臂维纳斯。《石头记》前八十回是作者原创,后四十回是后人补作,应无异议。因此,《石头记》本身就是一部创作没有最终完成的小说,是一只断尾巴蜻蜓。虽然断臂威尼斯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遐想空间,但《石头记》的悲剧毕竟没有写出“茫茫白地”结局,令读者不能不对看不到作者如椽大笔如何处理这些素材感到遗憾。

据脂批透漏,《石头记》不是作者没有写完,作者已经写完了全书,但后半部分被“借阅者迷失”了。缘何迷失,怎样迷失,迷失了多少章回,脂砚斋没有交代,我们无从得知。脂批透露的后半部分主要内容有:“王熙凤力拙失人心”,“凤姐扫雪拾玉”,“狱神庙回”,“小红仗义探庵”,“茜雪”有一番作为,袭人出嫁建议“好歹留下麝月”,“警幻情榜”等等。学界对脂批透露的这些迷失的内容争议颇多,有些人干脆怀疑是否实有其事。

2.三次开头。今天我们看到的《石头记》各版本,绝大多数以“此开卷第一回也”开头,既是废话,也不合小说开头惯例,或者说干脆就不像小说开头。之后是大段枯燥乏味的“作者自云”、“自又云”议论文字,既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也令读者索然无味,好多普通作者干脆跳过去不看。一部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百万字小说,一如此奇怪而又拙劣的方式开头,不能说不是结构性缺陷。

再翻书中内容,显然还存在两处小说开头的迹象:一次是第回大段“作者自云”之后,突然另起端绪:“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说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接着就从女娲炼石补天开始叙述本书故事。似乎这里才是小说的开头,前边的文字都不是正文。也正由于此原因,甲戌本《石头记》才将这个开头之前的那段文字并未当作正文的开头,而是当作楔子处理。

另一处开头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者写道:“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馀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倒还是个头绪。”前面已经写了五回文字,有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有了黛玉、宝钗进府,有了宝玉太虚幻境做梦,到第六回反而好像前边什么都没写似的,需要找出一个头绪下笔,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3.三个神话。一般说,一部小说只能使用一个统一的神话系统,而《石头记》的神话系统却又三个,而且互相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第一个是“石头历劫”神话系统,说男主人公贾宝玉是大荒山青埂峰下一块“无材补天”的石头下界,贾宝玉一出生口中就衔来一块“通灵宝玉”,具有“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的神奇功能;第二个是“绛珠神瑛”神话系统,说男女主人公“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下凡,是为了用“眼泪”酬报“灌溉”之恩;第三个是“风月宝鉴”神话系统,说跛脚道士拿一面神镜为病入膏肓的贾瑞治病,镜子正面看是红颜,反面看是白骨,结果贾瑞因为“正照风月鉴”而死。

一般说,小说的神话系统都同作品主人公有关,但《石头记》三个神话系统中,石头神话与女主人公宝钗有关,但与黛玉无关;绛珠神瑛神话与黛玉有关,但与宝钗无关;风月宝鉴神话与宝玉、宝钗、黛玉均无关。三个神话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石头根本就不是神瑛,大荒山也不是太虚幻境。程高本曾试图将二者弥合为一,但并不成功。至于那面神奇的镜子,更与石头、神瑛都扯不到一块。

4.三个主题。《石头记》作品本身有三重主题:第一重主题是“石头忏悔”主题,作者交代创作目的是把自己“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的荒唐往事,“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显然是要把作品写成一部“悔书”。第二重主题是“闺阁昭传”主题,作者交代自己家“闺阁中历历有人”,创作目的是把“当日所有之女子”的事迹记录下来,不使其湮没无闻,显然是要把作品写成一部“颂书”。第三重主题是“风月宝鉴”主题,虽然书中“作者自云”并没有交代这个主题,但从焦大之骂、大出殡、贾瑞照鉴、二尤故事中,自不难看出这重主题,显然是要把作品写成一部“谤书”,劝惩书。

一般说,一部小说都只有一个主题,即使个别小说有多重主题,主题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保持作品的整体性。但《石头记》三重主题互相之间显然缺乏有机结合。一部作品中,把歌颂、诽谤(暴露)、忏悔三种思想情绪夹缠在一起,显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主题不易表达,情节不易安排,形象不易塑造,矛盾不易解决。事实证明,《红楼梦》作品种存在的诸多矛盾混乱,均与此有关。

5.时序混乱。这是《石头记》最主要的作品缺陷。首先是人物年龄忽大忽小,在三大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身上,都存在这个问题,致使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都与年龄不相符合。好多红学家都发现,作者创作过程中显然有意一次次改小主人公年龄,致使一个儿童就出现了与小姐闹恋爱、与妓女戏子鬼混、与丫头发生性关系的怪现象。

其次是人物性格忽清忽浊,贾宝玉一忽儿年龄幼小“不知淫为何物”,一忽儿又大谈“意淫”,反对“皮肤滥淫”;一忽儿在姐妹们面前天真无邪,一忽儿又热衷“儿女之事”奸丫头、养戏子。刚刚与妓女云儿,戏子琪官,纨绔薛蟠、冯紫英大唱淫词艳曲,回到家里就滚到王夫人怀里撒娇,猴在鸳鸯身上舔嘴边胭脂。

除了人物年龄性格的分裂之外,故事地点忽南忽北,不南不北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住的是炕,有漫天风雪,似乎是北方;而大观园中的梅花、桂树、桃花、海棠等显然是南方植物,吃饭、喝酒、饮茶等生活方式也显然是南方风俗。另外,时序错乱甚至倒流的问题也比比皆是。贾琏陪同林黛玉回家奔丧的过程,前后时间混乱。凤姐与贾琏盘算将家中用不着的物品典当银子,事情发生的好几回故事前,贾蓉居然就未卜先知并告诉了父亲贾珍。

二.作品奇特结构的产生原因

《石头记》作品中存在的这些结构性缺陷,并不是笔者首先发现的,也不是自笔者方开始研究的。在笔者之前,红学界诸多专家已经研究了上百年,研究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综合这些研究成果,不外是两种倾向:一是为作品辩解,试图弥合这些缺陷,解释如此描写的合理性。但弥合的结果往往劳而无功,非文学解释也不足以服人。二是试图用曹雪芹五次“披阅增删”来加以解释,但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是一笔糊涂账,无论如何也说不清他反复改写的过程,更说不清他为什么要这么改写。因此,迄今为止,对《石头记》结构性缺陷的研究,并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解释。

如果继续沉溺在“曹家店”中搜索原因,大概这些问题将永远是红学死结了。跳出“曹家店”,开辟新领域,使用新材料,才是红学摆脱困境、柳暗花明的唯一出路。笔者考证,《石头记》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创作时间不是乾隆中叶,而是康熙早中期,从而为红学开辟了一片全新天地。按照洪昇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去解读《红楼梦》,不仅能正确解释《石头记》的创作素材,思想源流,文化传承,也能正确解释《石头记》的创作缘起,创作过程,以及作品缺陷的成因。

《石头记》是洪昇对自己人生几近实录的描写。《石头记》的创作几乎伴随了洪昇的一生。洪昇的人生遭遇坎坷、跌宕起伏,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人生的特殊境遇都带来思想情绪上的重大转折,必然引起《石头记》中思想、文化、素材、情节的相应变化。因此《红楼梦石头记》是洪昇在自己人生遭遇的不同时期分五次创作成书的,直到人生的结局尚未最后成书,使作品成了断臂维纳斯。

关于洪昇人生的五段特殊经历的考证,散见于笔者《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续》的上百篇文章中,为了方便朋友们全面掌握,下面加以概要介绍。洪昇出生于一个“宋代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的百年望族家庭,诗礼簪缨,累叶清华,历代名人辈出。明清改朝换代后,大家族处于“外面架子未倒,内囊渐渐尽上来了”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境遇,终于因三次“家难”的发生,导致大家族一败涂地,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①

第一次“家难”是“天伦之变”,发生时间在康熙十年前后。洪昇家庭兄弟三人,姐妹两人,属同父异母关系。由于家族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嫡庶矛盾十分尖锐,在继母和父妾的联手挑唆下,洪昇和二弟洪昌被严厉的父亲赶出了家庭,整个下半生过着颠沛潦倒的困苦生活。二弟洪昌在漂泊中不幸病死,两个妹妹也在出嫁后双双青年夭亡。

第二次“家难”是“抄家发配”之难,发生时间在康熙十八年前后。洪昇兄弟逃离家庭后,由于受“三藩之乱”牵累,洪昇之父洪启鲛被械入京师,关押在一个萧寺中,旋被释放。康熙十八年,父亲和继母钱氏被朝廷发配宁古塔,家庭被官府查抄。经洪昇多方营救,发配之事被赦免,但是家庭却从此彻底败落了。

第三次“家难”是“斥革下狱”之难,发生的时间在康熙二十八年。洪昇逃离家庭后,一直在北京国子监求学。康熙二十七年,他的代表作《长生殿》杀青,在京师演出一炮走红。康熙二十八年秋,朋友们为祝贺洪昇创作成功,聚会演出《长生殿》。时值佟皇后“国丧”尚未除服,结果被人告发,朝廷将洪昇逮捕下狱,革去国子监生籍。康熙二十九年春虽被释放,但从此永远失去了追求仕途功名、恢复家族盛世的可能。

康熙三十一年,洪昇携妻带子逃回故乡杭州,在孤山筑薭畦草堂遮挡风雨。洪昇收葬了二弟和两个妹妹的骸骨,哭得死去活来。同时发现自己和二弟儿时的伙伴,四大家族的十二个姐妹,也都遭遇了各种不幸。姐妹们在蕉园前后结成的两个诗社早已解散,或死去,或病中,或随仕,或绝望,昔日的“闺友闺情”变成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杯”。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皇帝第三次南巡到达杭州。洪昇的老朋友高士奇为了接驾,购买下柴云倩(蕉园姐妹柴静仪之父)家的蕉园,也就是当年十二钗前后两次结诗社的园子,花费巨资进行改扩建,命名为西溪山庄。皇帝巡幸西溪山庄后,亲自题写匾额“竹窗”,并赋“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诗一首,赞颂这里的景色。

洪昇前半生遭遇了三次“家难”,后半生又遭遇了蕉园姐妹风流云散和康熙皇帝巡幸西溪两件大事,构成了洪昇人生中有代表性意义的五个阶段。《石头记》的创作,便是在这五个阶段中分别进行的。每个阶段洪昇要描写的故事以及要表达的思想并不相同,并因康熙四十三年落水猝死,创作没有完成,因此造成了《石头记》作品的结构性缺陷。

三.描写天伦之变的初创稿本

《石头记》的初创时间不好精确断定,但可能肯定在家庭“天伦之变”发生后,最大的可能是在二弟洪昌死亡后,洪昇痛定思痛,才以“二爷”宝玉为主人公,以第一次“家难”“天伦之变”为素材,开始创作本书的。这个阶段创作故事的主要目的是表现大家族是怎样败落的过程,既有把“自己之罪编述一记”的意图,也有为自己在家难中罪责辩解的意思。

这一时期创作的书中故事,应该是围绕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亲见荣国府从兴盛走向衰亡这个线索展开描写的。今本《石头记》第六回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形成的那个奇怪的开头,应该就是《石头记》初稿阶段作品的开头,是最原始的开头。初创时期的《石头记》,似乎只是写实,没有使用神话。至于当时书名叫什么,因无具体线索很难确定,最大的可能是就叫《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重点写百年世族因内斗而衰败的破家经历,主要是描写家族内部那些“窝里斗”故事:如赵姨娘魘魔宝玉凤姐,宝玉因贾环挑唆挨打,凤姐理家因入不敷出无奈典当,探春代理当家加强管理却无力回天,茉莉粉换蔷薇硝惹出一场风波,厨房换人引起一场混乱,矛盾发展到极端引起抄检各房(不是大观园),自杀自灭的最后结果是迫使“二爷”宝玉和“二奶奶”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石头记》书中的“金陵”并非指今天南京,书中“金陵”、“长安”、“大都”都是首都的泛指,代指北京。洪昇和妻子黄蕙,确实是在“天伦之变”发生后,无奈逃离家庭哭着前往北京的。

此时书中没有东府,没有贾赦邢夫人长房一支,荣国府只有贾政(叫贾赦的可能性大些)一支。没有今本中的小宝玉,也没有众多的表姐妹。初稿中的男主人公应该姓贾名琏,乳名宝玉,这个宝玉的年龄是个“大宝玉”,与凤姐是夫妻关系,夫妻住的地方叫绛云轩,很可能已经有了“混世魔王”、“绛洞花王”的诨号。今本《石头记》贾琏干的那些坏事都在这个“大宝玉”名下,今本“小宝玉”携妓唱曲等荒唐事也是这个“大宝玉”所为。这同书前关于把“自己之罪”编述一记的记载是一致的。

这一阶段作品的主人公和他的故事,虽然是按照洪昇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的,但书中对主人公的称谓,应该就是“二爷”和“二奶奶”。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创作此书本来目的就是纪念早死的二弟洪昌;二是书中贾琏(大宝玉)凤姐的生活原型本来就是洪昇自己和妻子黄惠。正因为二人本来就是夫妻关系,后期创作“小宝玉”分化出来以后,才造成今本宝玉和凤姐名为姐弟、形同夫妻,在铁槛寺莫名其妙地同行同住,被赵姨娘一起“魇魔”,并一起“挺尸”的奇特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家难发生时,洪昇的亲生母亲黄氏已经去世,家中继母钱氏已经进门。钱氏与父妾联手排挤前妻黄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方造成了“天伦之变”。这个阶段书中贾赦与贾政是一个人,名字应该叫贾赦②,生活原型就是洪昇的父亲。邢夫人就是洪昇的继母钱氏,赵姨娘就是洪昇的父妾,姓名不详,老三贾环就是妾生的三弟洪中令。书中没有王夫人,这个形象是“小宝玉”从贾琏分化出来后才补充创作的。

这个阶段的创作很可能已经完成,作者已经写出了一个首尾具备的完整本。脂批透露已经迷失的后半部分内容,都是与这些内容衔接的:“王熙凤力拙失人心”,“凤姐扫雪拾玉”,“小红探狱神庙”,“寒冬噎酸薺,雪夜围破毡”等。这些情节都只能是这一时期故事的结局,与今本书中姐妹的故事、东府的故事根本无关,只能是早期稿本的收煞内容。

张爱玲先生在《红楼梦魇》“五详”中,曾推测出一个“第一个古本”,这个古本中没有东府和贾赦,没有风月故事和大观园故事,只是如实描写家庭中的内斗,最后造成家庭败落。这个结论与笔者以上推测基本一致,不过张爱玲将这“第一个古本”归结为曹雪芹创作的初稿,是缺乏证据并说服力的。张爱玲先生十分欣赏这个最早的古本,称赞其写得“多么现代化”,“多么结实”!

四.补充十二钗故事的二稿本

《石头记》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应该开始于蕉园诗社解散,蕉园姐妹风流云散、各自遭受不幸命运之后,这一阶段与《长生殿》的后期创作阶段应该是一致的,甚至是与《长生殿》并行创作的,这从书中若干重要的故事架构安排中可以看得很清楚。③

作者在第二创作阶段,仿照《长生殿》“蓬莱仙境”设计了“太虚幻境”;仿照《长生殿》“织女大士、天孙真人”,杜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仿照《长生殿》“孔昇真人、蓬莱仙子”,设计了“神瑛侍者、绛珠仙子”神话;仿照《长生殿》“钗盒情缘”的象征金钗玉盒,分别创作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书中的“还泪”故事、人物名称、主角性格、三角爱情关系,多从《长生殿》借鉴而来。因为此时书中故事改为主要写富室闺阁的生活,因此书名此时应为《红楼梦》。

这一时期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原型,主要是以蕉园诗社生活中汲取。故事从甄士隐小荣枯带出宝玉和“一干冤孽”临凡写起;以贾雨村引导宝钗、黛玉进府形成故事开端,也就是今本《石头记》第六回之前的前五回故事。甄士隐故事之前的那段“作者自云”,应该是这一创作阶段作者补写的《前言》或者叫《凡例》,目的是交代创作缘起和该书大旨。今本甲戌本把这段文字就是按照《凡例》处理的。

甄士隐的“小荣枯”故事,是用凝炼的笔触,概要描写洪昇自己的人生。甄士隐家庭因“葫芦庙”失火烧成白地,暗示洪家因家难一败涂地;珍爱的女儿因“霍启”遗失,暗示洪昇女儿因家庭祸起而冻饿夭亡;甄士隐夫妻逃往田庄又遇“鼠盗蜂起,水旱不收”,正是洪昇夫妻逃往武康乡下避难的实情;甄士隐将妻子赖在岳家,自己跟随道士走了,也正是洪昇逃到北京后,寄居岳父家中的实情,洪昇虽然并没有跟随道士出家,但确曾把妻子扔在岳父家、自己跟随盘山“拙道人”逃禅过。

甄士隐故事之后,紧接着便是黛玉进府,宝钗来投,之后高潮迭起。脂砚斋在这里批道:“至此渐渐好看起来也,这才是正文起头处”。作者在第二稿中浓墨重彩地添写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爱情纠葛,以及姐妹们首先由探春发起结成海棠社,其后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姐妹们一起咏海棠,颂红梅,歌菊花,叹柳絮,藕香榭联诗,凹晶馆对句等花团锦簇文字。

由于第一稿《石头记》描写的家难故事是发生在洪昇婚后的故事,主人公是个“大宝玉”,而补写的这些故事发生在洪家家难之前,其时洪昇和姐妹们尚处于少年。因此作品中倘若继续用同一个主人公描写,无法同时表现洪昇自己人生的两个阶段,所以宝玉和贾琏从此开始分身。作者从原著的“大宝玉”中分化出来一个“小宝玉”,“小二爷”和姐妹们一起厮混;而把原来“大宝玉”的罪责,主要由贾琏这个“大二爷”承担起来。由此出现了今本中“大小宝玉”和“清浊宝玉”的结构性缺陷。

作者有意在新设计的“小宝玉”身上,体现“意淫”之情,在保留的“大宝玉”贾琏身上,体现“皮肤滥淫”,因此造成了今本《石头记》中贾琏的形象过于纨绔不堪。也由于在“小宝玉”身上,原来“大宝玉”“皮肤滥淫”行为的痕迹无法完全清除,无奈只好继续保留了携妓唱曲等只有成人才有的行为,造成了今本《石头记》中宝玉性格时清时浊、年龄时大时小的结构性缺陷。

因为这个阶段洪家“天伦之变”的家难还没有发生,洪昇的亲生母亲黄氏尚在。洪昇一生虽然对家庭极端不满,但对自己的生母还是极为热爱并终生思念的。因此在《石头记》书中,不能用继母钱氏的可憎形象邢夫人取代自己的母亲,所以把父母形象也一分为二,杜撰出长房、二房家族两支。今本《石头记》中贾赦邢夫人一支,就是从这个时候分化出来的——严格说,贾政、王夫人的“二房”,是这个阶段添写出来的,贾赦、邢夫人是原来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贾政一支作为二房却居住在正宅,贾赦一支作为长房,又承袭着祖传功名,却偏处别院的原因。也是贾琏夫妇作为贾赦之子媳,却无端要替二叔二婶当家的原因。书中凤姐与王夫人是亲姑姑侄女,生活中洪昇的妻子黄蕙,与母亲黄氏的确是姑侄关系,是姑作婆的两代姻亲。

《石头记》创作的第二阶段,因为描写的故事发生时间,洪家尚未严重败落,家庭中那些富贵风雅的生活场面,多数是这一阶段添写上去的。本来第一稿《石头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家族仍处盛时,第二稿《红楼梦》中,再增添吃螃蟹、品茄鲞,以及姐妹们同刘姥姥一起行酒令、猜灯谜、开玩笑的内容,更觉花团锦簇。添加这些内容后,加大了书中荣国府兴盛时期的故事内容比重,也使作品的面貌和主旨发生了重大转折。第一稿原书的基调是压抑的、灰暗的、颓废的、无可奈何的,至此一变而转为积极的,亮丽的,惟美的,情趣高尚的。

作品主旨改变后,一个难题便摆在作者的面前,作品的结局究竟怎样处理才好?原书的结局内容中根本没有关于姐妹们悲惨下场的描写,难道还要再一个个去补写姐妹早死或受难吗?事实上这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试想,如果按照太虚幻境的判词曲子,一个个去描写十二钗姐妹以及“副册”、“又副册”丫环的结局故事,那《石头记》将膨胀成为一部多大篇幅的小说?《水浒传》就是前车之鉴,前七十回写到一百零八将梁山聚义已属不易,后“三十回”本子或“五十回”本子写他们一一死去,犹如画蛇添足,必然冗长枯燥。有几个人愿意看宋江率梁山好汉征辽、征王庆、征方腊的情节,有谁愿意看梁山将士一个个悲惨死去的故事?

笔者对此有一个大胆的推测:《石头记》创作的第二阶段,作者有意效仿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自己删去了原创《石头记》后半部分关于结局的内容,以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亲睹“警幻情榜”作为结尾,用太虚幻境的判词曲子来暗示十二钗最后下场,并用宝玉梦中被夜叉扯下迷津,暗示自己的人生结局。这同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后用“卢俊义惊噩梦”暗示梁山好汉结局的结尾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是说,这一创作阶段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内容,并不在今本《石头记》第五回位置,而在全书的结尾位置。张爱玲先生在《红楼梦魇》中也曾推测,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本来不在书前的第五回,而在结尾的部分,很可能在马道婆魇魔宝玉、凤姐之后,因魇魔而致病做噩梦的。

由此推测我们再来看第二次创作的通书结构:开端是甄士隐亲眼看见“神瑛绛珠”和“一干冤孽”投胎转世,结局是以贾宝玉噩梦暗示全书人物的悲剧下场,并写上贾宝玉在梦中目睹了“警幻情榜”,通过“正册”、“副册”、“又副册”,以致“三副”、“四副”直到“七副”、“八副”,罗列了书中一百零八个女子的姓名。

朋友们都知道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故事。金圣叹将《水浒传》第一回改写成全书的楔子,描写洪太尉“误走妖魔”,与《石头记》甄士隐亲睹“冤孽转世”不是异曲同工么?金圣叹腰斩了《水浒传》后五十回,添加了一段卢俊义“惊噩梦”的故事暗示结局,结束全书,与《石头记》砍去原书结局故事,添加一段贾宝玉“惊噩梦”的故事暗示结局,结束全书,不是如出一辙么?《水浒传》“惊噩梦”前是一百零八将排座次,《石头记》梦游太虚境”前是一百零八女排情榜,不是也惊人相似么?

需要说明的是,《石头记》小说第一句话劈头就是“此书开卷第一回也”,红学界对此大惑不解,因为这是一句废话,也不似小说开头。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怪事呢?原因也在于洪昇模仿金圣叹。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将原书开卷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改写成《楔子》,将第二回作为第一回,依此类推。这样,原书“开卷第一回”事实上成了“楔子”的代名词。因此,在《红楼梦》开头写上这样一句话,意在表明,以下文字事实上是《楔子》。甲戌本中这些文字确实是按《楔子》处理的。

不仅如此,《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好汉,是组团式的故事结构,从史进、林冲、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卢俊义等主要人物的事迹分段描写,最后总归梁山泊。《石头记》写一百零八个女子,也是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金钏、晴雯、袭人等主要人物的经历一段段描写,最后总归大观园。可以说,《水浒传》是一百零八个阳刚的英雄同归梁山泊,《石头记》是一百零八个阴柔的女杰同归大观园。在结构上看,《红楼梦石头记》几乎就是金圣叹《水浒传》的翻版。

有个化名“小石头”的网友,曾在网上发帖说:《水浒传》是写男人的,《红楼梦》是写女人的;《水浒传》张扬一个义字,《红楼梦》渲染一个情字;《水浒传》中男人的据点是水泊梁山,《红楼梦》中女儿的天地是大观园;水泊梁山男人多女人少,大观园中女人多男人只有一个;梁山的女人比男人还勇猛,大观园中的男人比女人更柔情;梁山好汉大碗喝酒,红楼女儿小杯品茗;梁山好汉酒后杀人,红楼女儿茶后作诗;《水浒传》中有个玄母圣庙,《红楼梦》中有个太虚幻境;玄母庙中有个玄母娘娘,太虚幻境有个警幻仙姑;娘娘托梦宋江,仙姑托梦宝玉;梁山好汉都是天罡地煞,红楼女儿多是痴男怨女;水泊梁山最后被招安,大观园最后遭查抄,都是悲剧。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女《水浒传》”,是一部“柔《水浒传》”,是一部“反《水浒传》”。

今本《石头记》是八十回,去掉那些后来补充描写的东府风月故事,篇幅也大约是七十回。因此这一阶段的《石头记》篇幅,也和金圣叹腰斩后的《水浒传》基本相同。这些相同之处,难道仅仅是偶合么?更有意思的是,学界一般都认为,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是在杭州进行的,书中水泊梁山的原型就是杭州西溪。而《石头记》作者洪昇就是西溪人,书中大观园的原型也是西溪。这种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原委,难道不发人深思么?

五.补充东府淫乱故事的第三稿

应该说,《石头记》的第一稿和第二稿,如果保留至今,都是不错的小说,但作者没有就此结束,随后又开始了第三次再创作。导致第三次改写的原因,是洪昇在康熙二十八年遭遇了因国丧聚演《长生殿》,而被朝廷“斥革下狱”的人生灾难。洪昇在康熙二十九年春出狱后,没脸回家,一个人骑头毛驴,牛衣肿目跑到京东盘山青沟寺,投奔老朋友拙庵和尚(又称拙道人),意图出家当和尚了此残生。后来虽然因“妻儿待米难淹留”,出家不成,但也萌生了第三次创作《石头记》的强烈冲动。

这次再创作的主旨与前两次多有不同。首先是对朝廷“正照风月鉴”处分作者表现出强烈愤慨。《长生殿》问世后,时人都称之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一部深刻的'风月宝鉴’”。朝廷正因为这部作品正面看是写帝妃爱情,反面看却是写外敌入侵、生灵涂炭的兴亡感叹,才蓄意酿造了“《长生殿》案件”,处分了一大批持民族主义态度的参与者的。正由于此,洪昇在第三次创作中杜撰了那面“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镜子正面看是红颜,反面看是白骨,象征着《长生殿》以安史之乱讽喻明清更替的主旨,并用“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将满清朝廷骂了个狗血喷头。

洪昇在第三次再创作时,在书中才添写了“东府”,又叫“宁府”,并用焦大之骂开场,把东府写得淫乱不堪。这么写决不是信手杜撰,而是精心勾画的。明清换代初期,人们习称满人老家为“东省”,为“宁古塔”,社会上流传着大量“太后下嫁摄政王”,“摄政王纳侄媳为侧福晋”等淫乱传说。因此,洪昇才将有意将“东府”称为“宁府”,有意描写的淫乱不堪,父子聚麀,兄弟同槽,并通过焦大之骂,将清廷秽事暴露得淋漓尽致又含蓄策略。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的好多旗人读了《石头记》,都认为该书是诬蔑满人的作品。

洪昇第三次改写《石头记》,主要添写了四个故事,就是“群童闹学堂”的故事,宁府“大出殡”的故事,“正照风月鉴”的故事,红楼“二尤”的故事。其中群童闹学堂的故事,是根据洪昇在国子监求学时的真实生活添写的,那时清朝初创,战乱频仍,朝廷顾不上文化教育,国子监的教学管理的确十分混乱。书中的那些学童,表面上看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实际上是已经成年的“童生”,否则那些为“亲嘴摸屁股”而争风吃醋的行为无法理解。

贾瑞正照风月鉴的故事隐喻如前所述,不再赘言。第三次创作的重头戏是写东府秦可卿“大出殡”,这是根据康熙二十八年佟皇后国丧“大出殡”的实情描写的,因此才有“压地银山”般的场面,才有“四王八公”路祭的场面。洪昇当时在吏部尚书李天馥家任西席,跟随着朝廷官员亲自参加了“大出殡”全过程,因此写起皇家“大出殡”的浩大场面来显得得心应手。

写秦可卿大出殡,不能不谈到宝玉在秦可卿卧房做的“太虚幻境”之梦。作者为什么要把宝玉之梦放在秦可卿卧室去做?因为洪昇的人生噩梦的确是在以秦可卿影射的佟贵妃“大出殡”时发生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让“太虚幻境”梦中出现一个“表字可卿、乳名兼美”的人物,还要让她“鲜艳妩媚”如宝钗,“风流袅娜”似黛玉呢?原因就在于佟皇后大出殡期间倒霉的人是《长生殿》作者洪昇,《长生殿》描写的是杨贵妃,杨贵妃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当然是“兼美”。佟贵妃和杨贵妃都是贵妃,所以书中让那个引导宝玉淫乱的女人“表字可卿乳名兼美”。洪昇通过创作《长生殿》走上言情文学道路,又因《长生殿》而断送一生前程,所以书中要让“兼美”为宝玉导淫,并让宝玉与兼美偕行时被“夜叉”扯下“迷津”。

此阶段还添写了红楼二尤的故事:这是洪昇在北京国子监期间发生的真实故事。洪昇用江苏巡抚余国柱赠给的潜两白银,在苏州戏班子中买了一个小妾邓雪儿。这件事招致了朋友们的一致嘲讽,也引起了家庭中妻子黄蕙的吵闹。洪昇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织锦记》传奇,再第三次补写《红楼梦》时,又按照《织锦记》情节写入书中。④因为纳妾行为不是书中小宝玉应该承担的,所以仍旧归于贾琏名下。

洪昇第三次改写《石头记》,创作于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事件之后。因此时作者心态灰暗且意图讽刺,又主要写肮脏的风月故事,所以笔下嬉笑怒骂,决不留情,文字风格与前两次创作迥然有别,形成了今本《石头记》书中那一片灰蒙蒙的东府风月故事。

《石头记》的前两次创作,其实都是有始有终的完整作品,但经过第三次改写,则变成断尾巴蜻蜓了。这是因为,第二稿中结尾部分宝玉所做的“太虚幻境”之梦,被作者截取下来,放在了秦可卿卧室,并随着那组风月故事一起放在了全书的前面。由此,《石头记》一书第二次失去了结尾,直到最后也没有补充上合适的结尾。

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将宝玉“太虚幻境”之梦与秦可卿联系起来,甚至放进了秦可卿卧室,并前置在书中第五回呢?这是因为,作者以自己在北京期间的生活作为素材写这些风月故事,首先要写国子监中“闹学堂”的故事,“闹学堂”时杜撰了一个“情种”秦钟,并将他处理为秦可卿的弟弟,就势不能不把梦放在秦钟姐姐的卧室里了。另外,把秦可卿卧室仿照《长生殿》舞台上的香艳道具来加以描写,也是暗示《长生殿》案件的需要。

《红楼梦》创作的第三阶段,书名应为《石头记》。这是因为,只有作者被“斥革下狱”永远失去仕途功名前程之后,才会产生“无材补天”的强烈感叹。书中第三次创作的开头,应该就是从“列位看官,你到此书从何而来”开始,叙述女娲炼石补天,“独留一石未用”那段文字,意图就在于感叹国子监生中自己是唯独未被朝廷录用的顽石。随后的“石头”与“空空道人”对话,乃是作者在盘山逃禅时与空空道人对话的真实记录。关于盘山是大荒山原型,拙庵是空空道人原型的考证,笔者《土默热红学》中有详细描述,此不赘言。⑤

可能有的朋友会认为,《石头记》创作的第三阶段,因书中补入大量风月故事,此时书名应为《风月宝鉴》,实则不然。“风月宝鉴”是清朝早期人们对《长生殿》的比喻,《红楼梦》书中说这个“风月宝鉴”乃是东鲁孔梅溪所题,“棠村”作的序言。“东鲁孔梅溪”是暗指洪昇的老师王士祯,“棠村”乃是当朝武英殿大学士梁清标的号,他们题名作序的作品,都只能是《长生殿》,而不能使洪昇死后才面世的《红楼梦》。《长生殿》序言中第一句话就提到了“棠村首相”对该剧本的评价,可以证明这一点。

六.补充康熙南巡故事的第四稿

《石头记》第三稿虽然补充完了“风月宝鉴”的故事,并将以前两稿所写的“家难”故事、“十二钗”故事,与第三稿进行了融会贯通,但在洪昇尚未写出全书结尾的时候,又进行了第四次补充创作,这次补充的内容只有四回,就是从第十六到十九回描写的“元妃省亲”故事。

元妃省亲故事在《石头记》整个创作过程中,是成书最晚的故事。其证据一是在己卯本和庚辰本中,十六到十八回尚未分回,显然是未完之作。证据之二是今本《石头记》第四十二回的一条脂批,居然说“全书至三十八回”,显然这条脂批的位置本来在原书中的第三十八回,前面添写了元妃省亲四回之后,才变成了今第四十二回。但由于第三稿时脂批被照录在第四稿书中,才出现了上述问题。

洪昇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要进行第四次创作,补充元妃省亲故事,原因就是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皇帝第三次南巡,巡幸了高士奇为接待皇帝巡幸修建的西溪山庄。这个西溪山庄的前身,就是洪昇的姐妹十二钗当年结诗社的蕉园,借元妃省亲暗写康熙南巡,并借这个园林展开蕉园十二钗的故事,实在是《石头记》创作的最佳选择,也是忠实于生活的正确表现。

洪昇在《红楼梦》第十六回至十七回中,以两回篇幅描写了大观园的建设和题咏过程,这应该是高士奇重建园林的真实过程。西溪山庄的位置就在洪家的洪园之侧,洪昇与高士奇又是终生的朋友,所以洪昇必然清楚此事,或曾亲自参与此事。第十八回正面描写元妃省亲,再确定园中景点名称时,特意将“有凤来仪”定为潇湘馆,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并命名为怡红院,乃是写实。怡红院原型就是洪园,潇湘馆原型就是西溪山庄,所以《石头记》书中说这两个地方距离很近,宝黛二人往来方便。

洪昇在第十八回按康熙巡幸西溪山庄补充了元妃省亲的故事后,紧接着又在第十九回用“小耗子偷香玉”故事,对元妃也就是康熙皇帝大加嘲讽。这又是为什么呢?书中十七回宝玉题写“红香绿玉”四字,被元妃改为“怡红快绿”,显然删去了“香玉”二字;十九回宝玉对黛玉讲“香玉”被“小耗子”偷去了,显然作者心存讽刺。作者讽刺什么呢?原来,杭州文化的代表就是“香山玉局”,“香山”代指白居易,“玉局”代指苏东坡,偷去了“香玉”就是偷去了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康熙在杭州巡幸期间,也曾大量收受民间奉献的珍贵文物,晚明在洪家祖宅出土的“香玉”碧玉版,也是这个时候被洪昇的表弟翁嵩年贡献给康熙皇帝的。“小耗子偷香玉”故事暗指此事,也不无可能。⑥

在洪昇生前,康熙皇帝南巡一共进行过四次,所以《石头记》书中出现了皇帝四次南巡,把银子花的“堆山塞海”的描写。康熙巡幸西溪山庄,曾亲题“竹窗”二字,并作“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诗,所以书中要把潇湘馆写的竹窗隐约、竹林婆娑。皇帝的“十里清溪曲”和洪家祖先的“仁清歌”,又构成了甄士隐居家“十里街仁清巷”的来由。

从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巡幸西溪山庄,到康熙四十三年洪昇逝世,期间经历的时间仅仅四年。洪昇除了补写这四回故事之外,还要把原书中姐妹们结诗社的故事全部放进新创作的大观园中(原书中也有个园子,是按蕉园为原型创作的,第四次创作时改为以康熙皇帝巡幸的大观园为原型,规模与豪华程度大大提高了),修改工作量是十分浩大的。直到最后,这项修改也没有全部完成,以至于书中还遗留一些宝玉居住“绛云轩”而不是“怡红院”,自号“绛洞花王”而不是“怡红公子”的痕迹。书中对迎春、探春、惜春的居处名称描写均不统一,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己卯本”、“庚辰本”,第十六至第十八回的三回没有分回,己卯年就是康熙三十八(1699)年,庚辰年就是康熙三十九(1700)年,正是洪昇创作《石头记》第四个阶段初期传出的本子,所以根本来不及分回。

这一阶段的创作,洪昇没有添写新的神话故事,也没有更改书名,仍用《石头记》。这从书中元妃省亲时,关于“石头”以第一人称出现亲自讲述感受的描写中可以得到证明。也使这段“石头”的自言自语,与全书的结构和风格发生了矛盾。就在这一切尚未来得及统一整理之际,《石头记》创作戛然而止了,洪昇将一切遗憾都永远留给了后人。

七.洪昇逝世后妻妾整理的第五稿

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一日,洪昇在南京江宁织造曹寅府畅演三日《长生殿》后,归家途中不幸坠水猝死,这一天恰好是历史上杨贵妃的生日,因此人们都传说他被杨贵妃召去,永远作贵妃的“文学侍从”了。作者的猝死,使《石头记》的创作了犹未了,也只能以不了了之的形式存世了。正因为《石头记》乃突然中断创作的未完之作,因此才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诸多结构问题。

因为《石头记》创作第一稿、第二稿主要写南,第三稿改写北,第四稿又回到南,因此造成了全书南北混淆。因为第一稿只写大宝玉,第二稿改为分写大小宝玉,第三、四稿将污浊之事尽付贾琏,将小宝玉年龄进一步改小,性格进一步改清,造成宝玉小得不合情理,也时清时浊。再由于四个创作时段的各稿穿插混编,并未来得及最后统一整理,还造成了全书时序混乱。

洪昇逝世前,盘山拙庵和尚抄录去一部文稿,形成了后来“立松轩”版本系统(蒙府本、戚序本、靖藏本)的源头,书名均为《石头记》;留在曹寅江宁织造府一部文稿,形成了后来曹雪芹“批阅增删本”(梦稿本、程高本)的源头,书名均为《红楼梦》;留在家中的创作手稿,经妻妾整理后,形成了三脂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的源头,书名均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石头记》脂批透露,作品的后半部分“被借阅者迷失”,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这应该是实情。但现在看,这个遗憾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因为这些关于结尾的文稿,乃是《石头记》创作第一稿的后半部分,在第二稿创作阶段作者就已经自己删去不用了;到了第三、第四稿时期,这个结尾故事就更无法使用了。因此,这部分文稿即使不被借阅者遗失,也无法与三次补写后的原稿拼合成完整的小说,因此遗失了也没有多大的遗憾。

从康熙三十八年到四十三年,还有四年左右时间,洪昇应该有时间完成创作,但为什么没有写出全书结局呢?这里面的原因恐怕有两条:一是当时毕竟有严厉的文化管制,洪昇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写结局文字;二是《石头记》经过四次增删,内容量大大扩张,故事头绪纷纭复杂,思想宗旨歧义纷呈,很难以一种能够适应四次创作内容和宗旨的结尾收场。或者说,《石头记》创作至此,已经几乎无法收场,洪昇自己也可能说不清如何收煞。久久胶着之后又是猝死,就这样付之阙如了。

这也是《石头记》问世三百多年来,一直无人能续写好该书结尾的重要原因。这么优秀的一部小说,三百年来,愿意操刀结尾者不乏其人,为什么无一人能够续修完整?根本原因还是对历经四稿增删的内容加以收煞,必然顾此失彼,几乎无法圆满处理。后来曹雪芹补写后四十回时,对贾府大家族结局的描写,很可能使用了部分洪昇原稿,如抄家部分,贾母散余资部分等。但对十二钗的结局,对东府的结局,都只好另起炉灶补写,因此与原书多所矛盾。⑦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明白了《石头记》的创作过程,《石头记》的结局似乎是不写而写,不结而结了。因为第四稿中元妃省亲故事,本身已经有了结局,第三稿中东府故事,“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就是结局。第二稿的十二钗故事,太虚幻境之梦已经暗示结局。第一稿故事后半部分虽然遗失,但甄士隐小荣枯的故事,也已经凝缩结局。所以八十回本《石头记》还是一部完整的小说,不过其中一些结构性矛盾没有处理而已。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补写,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曹雪芹的“批阅增删”本后四十回,至今仍是诸多续书中最好的续书,可谓功不可没。

八.断臂维纳斯更美丽

《石头记》几乎凝聚了作者一生心血,但最后也没有完成。洪昇所处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成就了《石头记》的伟大,表现伟大时代的文学作品,即使不是作者猝死,也很难尽善尽美完成结局,完成收煞,因此往往都成为遗憾的艺术,此类例子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长生殿》都是如此,虽然全书完整,但显然虎头蛇尾,因此无须苛责《石头记》。断臂维纳斯可能比安上胳膊的维纳斯,艺术感染力更强,因为艺术的震撼力往往就在于遗憾,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假如《红楼梦石头记》不是断臂维纳斯,不存在这些缺憾,还有后来红学的繁荣么?

《石头记》的结构性缺陷,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石头记》的阅读和理解。一般说来,除非是专业研究人员,普通读者往往并不在意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没必要斤斤计较这些结构性缺陷。当前影响世人对《石头记》理解的关键问题,不是作品的这些缺陷,而是红学家们把作品著作权判给了乾隆年间的曹雪芹,因此使《石头记》的故事素材,思想源流,文化继承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使后人对《红楼梦》的理解,陷入到无休止的对清宫秘史的猜测之中;对《石头记》思想艺术价值的评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天才论”泥淖中。这才是当今红学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今天的任何普通读者或专业作家,不要试图去补写《石头记》。《红楼梦》无法补写,也无须补写。就像七十回《水浒传》一样,无须给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安上光明的结局,安上悲剧结局也是画蛇添足。《石头记》也一样,按太虚幻境判词曲子,写十二钗悲剧下场的是蛇足行为,为《石头记》安上光明尾巴的也是笨蛋。《石头记》的结局就在前八十回书中,就在洪昇的人生经历中,就在洪昇与清初一代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识中。以今人对《石头记》的曲解和猜测去杜撰《石头记》的结局,都只能费力不讨好,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是前车之鉴。

《石头记》是个伟大的悲剧,其悲剧的结论无须通过后人猜测出来的后半部分结局才能判定,从前八十回内容和思想中足以判断出来。就像《水浒传》砍掉了尾巴,也没人会认为梁山英雄能够“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一样,《石头记》没有后半部分,也没人认为宝玉和十二钗都能成为歌舞升平、享用不尽的神仙一流人物,其悲剧结局是确定无疑的。这也正是《石头记》作者创作的成功之处。含蓄的悲剧比赤裸的悲剧更震撼人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悲剧下场,比一个悲剧下场的艺术感染力更强烈!

《石头记》是异族入侵导致改朝換代的歷史悲劇,是晚明文化与兴亡感叹结合的文化悲剧,是一場江山淪亡後的民族悲劇,是一場封建大家族凋零的天倫悲劇,是一場封建士大夫沈淪的人生悲劇,是一場知識女性毀滅的命弑瘎。∈颤N是悲劇?悲劇就是把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打碎了給你看,《石头记》正是這樣一部偉大的悲劇!《石头记》与《长生殿》是孪生姊妹,与《聊斋志异》是手足兄弟,同是明清鼎革时代催生的打着深刻时代烙印的文学作品,同是历史悲剧带来的文学悲剧。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注释

 

①关于洪昇所遭遇三次家难的详情,请参看《土默热红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月第一版)第一部分关于洪昇家事考证的几篇论文。

②《石头记》创作中作者对贾宝玉、贾妃、贾赦三个人的设计,参照了南宋时期权臣贾似道与其父贾涉、其姊贾妃的家庭结构。原因是洪昇祖先洪皓的府邸“魏国公府”,后被宋理宗赐给贾似道,贾似道赐爵也是“魏国公”。详情参看《土默热红学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月第一版)中《绛珠神瑛神话溯源》。

③关于蕉园诗社的详情请参阅《土默热红学》第二部分关于蕉园姐妹生平考证的系列文章。

④关于《织锦记》与《石头记》二尤故事的渊源关系,请参阅《土默热红学续》中《〈织锦记〉与〈红楼梦〉》一文。

⑤关于大荒山青埂峰和空空道人的考证,详情请参阅《土默热红学》中《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考证》、《空空道人考证》等文章。

⑥关于“小耗子偷香玉”故事与“碧玉版十三行”之关系,请参阅本书文章《贾宝玉和贾似道》以及《土默热红学续》中《绛珠神瑛神话溯源》。

⑦关于曹雪芹增补《红楼梦》的详情,请参阅本书文章《〈石头记〉不是〈红楼梦〉》,《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曹雪芹所补》。

 

参阅:

 

.《红楼梦》三次开头:

1.现在的开头: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2.第二个开头: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3.第三个开头: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 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且听细讲。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 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 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狗儿听说,便急道:“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刘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刘氏一旁接口道:“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样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谁知狗儿利名心最重,听如此一说,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又听他妻子这话,便笑接道:“姥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刘姥姥道:“嗳哟哟!可是说的,`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狗儿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说毕,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红楼梦》三个神话体统:

1.绛珠神瑛神话: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石头历劫神话: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我师意为如何?”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

3.风月宝鉴神话:那贾瑞此时要命心急,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孽之症。贾瑞偏偏在内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去请进那位菩萨来救命!”一面在枕头上磕头。众人只得带进那道士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搭裢中取出个正面反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背上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来,单与那些聪明俊秀、风雅王孙等照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贾瑞接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那“宝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儿,立在里面。贾瑞忙掩了,骂那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便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点手儿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新又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旁边伏侍的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掉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时,已经咽了气了,身子底下冰凉精湿遗下了一大滩精。这才忙着穿衣抬床。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道!”遂命人架起火来烧那镜子。只听空中叫道:“谁叫他自己照了正面呢!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为何烧我此镜?”忽见那镜从房中飞出。代儒出门看时,却还是那个跛足道人,喊道:“还我的风月宝鉴来!”说着,抢了镜子,眼看着他飘然去了。

《红楼梦》三个作品主题:

1.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日,空空道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甲戌本脂砚斋在“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旁侧批道:“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2.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3.略。

(四).康熙巡幸西溪时间,有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八年两说。

一说康熙二十八年春(1689年),康熙南巡,特至杭州,驾幸高士奇之西溪山庄,玄烨“登楼延赏,临沼清吟”,写下一首五言诗:“花源路几重,紫山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岸古”。后来高士奇把康熙写的“竹窗”二字,做成匾额,挂于正堂上,高氏从此以“竹窗”为号,也为西溪留下了诸多胜迹。

一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高士奇随康熙帝南巡。康熙帝巡游了杭州的西湖与灵竺等名胜之后,随高士奇到了西溪山庄休憩,见山庄周围风景殊丽,竹篁深秀,绿色映窗,便手书“竹窗”两字赐给高士奇。并写下了一首《西溪》诗:“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俗籍渔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高士奇把御题“竹窗”两字装匾悬挂外,还把康熙帝的诗铭刻于石头之上,并把康熙帝池命名为“御临池”,把他歇息过的亭子命名为“驻跸亭”。

(五).小石头博客文章《红楼梦与水浒传比照》:

《红楼梦》作为一部集大成作品,它的创作受到过很多作品的影响,像《金瓶梅》,人们已经谈的很多,本文要谈谈它和《水浒传》的关系。

1、《水浒传》是写男人的,《红楼梦》是写女人的;《水浒传》张扬一个义字,《红楼梦》渲染的是一个情字;《水浒传》中男人的据点是水泊梁山,《红楼梦》中女儿的天空有大观园;水泊梁山男人多女人少,大观园中女人多男人只有一个;梁山的女人比男人还勇猛,大观园中的男人比女人更柔情;梁山好汉大碗喝酒,红楼女儿小杯品茗;梁山好汉酒后杀人,红楼女儿茶后作诗;《水浒传》中有个玄母圣庙,《红楼梦》中有个太虚幻境;玄母庙中有个玄母娘娘,太虚幻境有个警幻仙姑;娘娘托梦宋江,仙姑托梦宝玉;梁山好汉都是天罡地煞,红楼女儿多是痴男怨女;水泊梁山最后被招安,大观园最后遭查抄,都是悲剧。

2、接下来以一个实例来验证以上提法。

谈谈史湘云和武二郎,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出研究要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类同点。

史湘云的曲词叫《乐中悲》。中间有一句“英豪阔大宽宏量”,她的“阔大”与“宽宏”在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她遭际可叹但性格开朗,不似黛玉之压抑,也不像宝钗工于心计,也没有妙玉一样孤罕怪癖。与人交往心不设防但决不憨愚;做诗论理无意争宠更见灵慧。

对湘云“英豪“这方面的表现更充分,更丰富,细节因其独特而具有了典型意义,成为《红楼梦》中极富艺术魅力的一书存在,如”割腥啖檀”和”青石醉卧”两节。

在这些细节的描述中使人不禁想到〈水浒传〉中的武二郎的描述,现摘录对比欣赏:

“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

——(《红楼梦》十九回)

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後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水浒传》二十八回)

这两段文字的相似性一目了然。

再有,史湘云醉卧芍药胭与武松醉卧景阳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联系史湘云好男装,与好打不平等细节,便可以做如下概括:

史湘云的“英豪”打油梁山好汉之刚性。与生活中张扬但不放纵,无女儿之矜持却见妩媚,成为大观园里的“这一个”。曹雪芹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尤其在构思情节的时候或多或少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

 

200768星期五于长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成书过程纵横谈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六
王博:《入世与离尘——一块石头的游记》【引子、结语与后记】
贾政粗俗不堪?贾政是一个假正经的伪君子?你看他像谁
他是《红楼梦》中的明珠,乾隆曾翻阅过,却只说了一句话
蒋勋:《红楼梦》和我结了很长的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