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行当系列

消失的行当系列——修磨子

(2012-01-30 21:53:57)
标签:

杂谈

六十年代,农户家庭都置有石磨石碓之类的生活用具,平时磨包谷,客人来推豆花,过年舂汤圆面都离不开它。做磨子的石料很讲究,专挑青色的石头,这种石头坚硬有韧性,是做磨子最好的材料。小镇西面沙德村的山上全是这类青石,经常见石匠放炮开石,他们把开采下的大石头打成狮子,雕碑文,修房子,小的石头就做生活用具如磨子,水缸,碓窝,盐钵之类的家什。早些年小镇的每一条路口都放有防火的石水缸,能装四五挑水,全是石匠们用整块石头雕成的。                                                          

相比来说,打造石磨比做石水缸要复杂一些,磨子圆圆的,由两扇圆盘构成,上面圆盘小下面圆盘稍大,圆盘上凿出三角形的道道斜纹,上面圆盘上还凿一个孔,两扇圆盘上下咬合,稳稳的固定在一个更大的圆盘上。磨包谷或小麦时从上面圆盘上的孔中放进,推动上盘,于是这两扇石磨就会将粮食碾细碾碎甚至碾成粉状。手推磨一般都比较重,要两个人才推得动,四五十斤包谷壮劳力要花一个多小时,为了省力,农户大多用磨担钩推磨。磨担钩大多用弯树枝制作,利用弯树枝钩住磨盘,树枝的另一头按上一个把,推磨时,两手握着把,双脚一前一后顺时针的推动上盘,磨碎的食物就随着磨的转速从石槽中摔出来。推磨讲究技巧,顺着使力出的碎粒就多,压着使劲出的碎粒就少。关于磨子当地老百姓有个谜语:一个老者矮又矮,拉起屎来到处甩。虽然有些粗鲁,但形象的概括了推磨这一体力劳动。    

那些年,每到冬腊月,农村到处喜气洋洋的,嫁的嫁姑娘娶的娶媳妇,修的修新房办的办订婚酒,亲戚朋友都得到家捧场吃喜酒。农村有个好习俗,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的客人,一家的事就是全寨人的事,于是全寨人忙活开来,光是推包谷这一项,整个寨子的磨子几乎是日夜不停的转动,磨出的包谷面才够办事。至于磨豆腐,那更是费工,选豆泡豆到磨出浆得花一两天工。村里的大嫂大娘一手转着磨盘,一手熟练地往磨眼里添加泡好的黄豆或糯米,那种情景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磨子虽然是石头做的,经常使用上下圆盘之间咬合的斜纹在相互摩擦中会磨损,虽然推起来重量轻,但磨不碎包谷小麦,秋天粮食刚收到家,便有修磨子的石匠,大街小巷的吆喝“修磨子,修磨子罗。”需要修磨子的人家就应声而出,将修磨子的石匠迎进家。修磨子的工具不多,一把小锤,两三根錾子,装在竹背箩里。修磨子的工钱也不贵,一副磨子大约一块多钱,有时遇到修磨子的人家多,还得排队等候,往往一家的磨子还没修好,装工具的背箩又被其他人家背走,竹背箩经常装满主人刚从地里摘下的瓜瓜豆豆,谷米之类的新鲜农家果实。

七十年代小镇掀起养猪热,我们大院十多户人家,家家养两头猪,当时的政策是扣五留五,一头要卖给食品公司,一头自己才能宰杀。我们大院周围居住着不少农户,每家都有磨子,邻居刘婆婆家有一副大磨一副小磨。大磨安放在屋檐门口,小磨安放在堂屋里,我们放学后喜欢坐在他家屋檐下的大磨上玩,有时还帮他家磨包谷磨豆腐。自从大院的人家养猪后,刘婆婆家的大磨很少闲下来,喂猪的饲料是从市场上买的包谷,需要磨碎才能煮熟了喂猪,刘婆婆家又挨着大院,于是都到他家借磨子磨包谷,他家的磨单钩就挂在屋檐下,双手取下就可以磨包谷。我家也养两头猪,妹妹和他家幺姑娘是同学,两人经常一起上学,一起上山讨猪草,每次磨包谷妹妹就出面给幺姑娘讲好,然后我们才抬起包谷到他家磨。                 

刘婆婆家虽然是干农活的,农闲时也做点魔芋豆腐生意,记得有一次,刘婆婆家磨魔芋,院子里一位叫毛毛的姑娘到他家借背篓,不知为什么,他家的磨子突然加重起来,平时一个人推得动的小磨,两个人推起都吃力,后来竟推不转磨子,刘婆婆烧香烧钱纸,闹腾了半天,磨子能转动了,但做出的魔芋不柔软。从那以后,但凡推魔芋她家就把大门关闭,我们要找他家借磨子推包谷,也不好意思去叫门,生怕他家的魔芋做不好,卖不了好价钱,受到怪罪。推魔芋是不是见不得生人,或者是触犯了什么菩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琢磨这件事。一天妹妹告诉我,磨魔芋时贪财的人不能看。我相信妹妹没有说假话,她与刘婆婆家幺姑娘是同学,两人无话不说,好得像穿一条裤子。毛毛确实是有些坏毛病,比如说在山上找到一朵山菌,她连根拔了还不过瘾,回到家杠起锄头把拔断的根也挖了起来,其实拔断的根不过两寸,他往返的路程最少两公里,在大家的眼里毛毛就是个小贪财,可这与推魔芋又有什么联系,但有一点很清楚,刘婆婆家的磨担钩不再挂在屋檐下,借他家石磨推包谷,不是磨担钩坏了,就是被借了出去,大人们明白其中的缘故,我们不知道,还真的以为他家磨担钩坏了,天天盼望她家磨担钩早点修好,好坐在她家磨子上学斑鸠叫,看弟弟妹妹唱童谣《钩呀钩莲花,钩到外婆家》。没有小孩在院子玩,刘婆婆家小院子一下冷清了许多,其实,只要大家定期找石匠修磨子,一切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可小院子的人都是实心眼,生怕找人修了磨子反而得罪了主人家,弄得大家左右为难。 

包谷不磨碎猪不肯吃,于是小院子养猪的人家只得舍近求远的借磨子磨包谷,我自然找到小伙伴和珍,她家也有大磨小磨还有石碓窝,而且她家两个妹妹会推磨,她家三妹才有磨担钩高,推磨时用头顶着磨担钩的把往前跑,收磨担钩回来时脚拼命往后退,鼓着眼,咬着牙,涨红着脸颊的摸样让人好笑。那天我和妹妹到他家借磨磨包谷,和珍却邀我上山散包谷,散是当地人的习惯用语,意思是捡或者是拾得意思。农民们收包谷时往往会落下一些包谷棒子,街上有一些人家每到收割季节,就到山上专门捡落下的包谷,听说一天能散一升包谷米,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我们把磨包谷的事交给了妹妹,两人背着背箩就上了山。                                  

我们拾包谷的这座山在小镇北面,因为山的形状像煨汤锅的罐子,当地人叫它叫铜罐山。铜罐山上的树木早已被生产队砍伐,满山遍野的全种的是包谷,秋天包谷黄黄的一片,粗壮的包谷杆有一人高,走进包谷地如同走进迷宫,分不清东南西北。和珍一头扎进包谷地,就像鱼儿进了水里,一会儿就不见身影。开始我学着她边走边用手去摸包谷杆,可走了好远,一个包谷也没拾到。越往上走,杂草越茂盛,有几次还被豆藤跘倒在地,手和脸被包谷叶子划了好几道血口,火辣辣的疼痛。听人说山上的精精怪怪多得很,我同学的哥哥进山抓鸟迷了路,家里人找到他时,见他瞪着大眼往嘴里鼻孔里塞泥巴,老人们说是鬼在找替身,塞完鼻子人就会断气。望着一棵棵已采摘的空包谷杆,散包谷的激情早已荡然无存,越往深处大山越发空寂,偶尔飞过一两只鸟,也会吓得我不敢动弹。这时,我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光着身子坐在一块石头上,白白的头发掉在两个乳房上,双手梳着头发盯着我看,我哇的一声叫了起来。和珍听到叫声,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窜到我的面前,肩上还杠着一捆甜包谷杆,见我抱着头蹲在地上,忍不住哈哈笑,笑过后对我说:哪里有什么白发婆婆,是一块白石头。我半信半疑的睁开眼,披着长发的婆婆不见了,一块白色的石头卧在荆棘丛中。恐惧虽然在她的笑声中消失了,可我全身发软,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浑身湿漉漉的,双腿再也迈不动,只得杠着甜包谷杆,沿着下山的路下山,下到山下才发觉脚上只穿一只鞋,另一只鞋不知什么时候跑掉了。

原以为借别人家磨子磨包谷,能减少刘婆婆家磨子的负担,没想到却惹来了烦恼。那天放学路过刘婆婆家,见刘婆婆家幺姑娘正在喂猪,便笑着向她打招呼,可她不搭理我,还把头扭在一边。我没趣的离开,心里一直犯嘀咕,究竟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还是妹妹点出了其中的缘由,不借她家磨是看不起她,真是活天冤枉。

不久,母亲结束了下乡支农的工作,请了一位姓张的石匠修刘婆婆家的磨子。张石匠个子不高,大概三十多岁,他的手艺很好,别人修一副磨子要花几个小时,他只要一顿饭的功夫,就是饭量大,一顿要吃两斤面条。从此,小院子的人家不再往外借磨子,不定期的请张石匠修刘婆婆家磨子,虽然张石匠饭量大,大家都说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记得老家的磨子么?推磨拐磨,推的粑粑白不过……
陈社英丨 村里的老碾子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霍山往事】012-石匠
别了,石磨
【家居钩编】​‍这款花团抱枕美得不要不要的,一定要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