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瓷器名词解释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其烧制的明官窑瓷器光至茂美,底部有“景德年制”故名景德镇。明初,景德镇御窑厂成立,从此景德镇成为北方制瓷的中心。御窑专供烧造宫廷使用的器物,制作精巧,无物不备。明代官窑除了继承烧造传统的单色釉、青花瓷之外,历朝亦迭有创新,如永乐窑的半脱胎,宣德窑的霁红,成化窑的斗彩,弘治窑的娇黄,万历窑的五彩等皆名重一时,在明代陶瓷发展史中有代表性意义。
X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朝廷对景德镇御窑的督陶官选派慎重,一改明代以宦官兼领的陋规,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粉彩、珐琅彩的应用,绚丽灿烂,精莹纯全,为清代特色之一。嘉庆以后,随着封建王朝逐渐趋于衰落,官窑瓷烧造也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如此,嘉庆至清末仍有不少制作精工的作品出现。
康熙时期,传统制瓷工艺的恢复和创新品种的涌现,使景德镇瓷器烧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名冠后世的重要品种相继问世,如豇豆红、郎窑红、天蓝釉、绿釉等。五彩、斗彩等釉上彩也比前代制作愈益精进。
雍正朝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釉色齐备,特别是所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制的釉色品种,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乾隆朝在政治上已完全稳定,国库充裕,又由于乾隆帝酷爱书画艺术,对各类工艺品,刻意求新、求精、求奇、求巧,促使景德镇御窑厂官窑名品迭出,前朝传统制品应有尽有,凡古代名瓷也几乎无不仿制。其他造型生动、 工艺别致的陈设瓷、像生瓷也有大量烧造。
嘉庆、道光时期,清三代的盛世已成过去。景德镇制瓷业逐渐走下坡路。嘉庆朝前期瓷器基本上是乾隆瓷的继续,其后期和道光朝在瓷器的质量和品种方面较乾隆朝有所减退和减少,但属于宫廷的一些传统器物如赏瓶、玉壶春瓶、壁瓶等亦多有烧造。嘉、道官窑仍有精品面世,如粉彩中的上品堪与雍、乾制品媲美。
咸丰、同治二朝是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内乱频繁的岁月渡过的,社会经济每旷愈下,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处于衰落的境地。咸丰、同治瓷和乾隆、嘉庆瓷比较,显得胎质疏松,波浪釉明显;器型除仿造传统器物外,很少有精雅绝品。
光绪朝以慈禧为首的整个统治集团,穷侈极奢,对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起着一定的刺激作用。光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为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寿辰又大批烧造寿庆典礼和赏赐所用的官瓷,在嘉庆以后官窑衰落的形势下,大有中兴之势的起色。当时有仿明代的、仿清康熙、雍正、乾隆的各种品种,同时也有本朝的水墨五彩、软彩瓷等新品种。
宣统在位不满三年,传世官瓷极少。短短王朝的更迭,当然不可能在制瓷工艺上有所改进,总的来说,宣统官窑瓷只是光绪后期的继续。

青花:瓷器高温釉下彩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早在唐代巩县窑就已开始了青花瓷的制作,元代青花瓷器普遍烧制成功,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
器质量最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黄釉: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分高温、低温两种。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自明永乐年间。弘治的黄釉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这时的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称为“浇黄”。又因它的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


甜白: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霁蓝: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属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在 1280 ° C ~1300 ° C 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比较稳定。它创烧于元代,明清时期大量烧造。明宣德时期蓝釉烧造的工艺技术更纯熟。

矾红: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也比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明嘉靖年间,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德青花都是细砂底吗???
北京文物精品展5 ? 博物馆大全
瓷器鉴定,让“底足”助您一臂之力!
广东省博物馆--历代陶瓷展览
上海博物馆馆藏瓷器
广东省博物馆陶瓷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