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煌经方八大体质之寒体


导读:黄煌经方八大体质是黄煌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用于“病的人”的诊疗思维。寒、热、虚、实、痰、湿、郁、瘀体是构成“方人”、“药人”的基本体质。黄老师在临床上经常把大柴胡体质的人解释为实热体质,把葛根汤体质解释为寒湿体质等。王晓军老师将黄老师的八大体质结合药物做了非常详细的整理,为我们学习经方提供了便利。

寒体

定义:指身体机能处于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体质特征: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的人;面部浮肿或有黄褐斑的人;皮肤干燥粗糙作痒的人;平时不易出汗的人;经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剧烈头痛的人;月经延后、经量少或闭经的人;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胀腹泻的人;疲倦懒言而思睡的人;口不干渴、小便清长的人;脉象沉细微弱迟缓的人。


调体药物

1麻黄

功效:发汗、平喘、利尿、通经、兴奋。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寒无汗而身痛者。


释义:所谓黄肿是指面色黄暗而浮肿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


咳喘则是麻黄的兼治证之一,这种咳喘多伴有喉中痰声,或有哮鸣音。黄肿者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


恶寒无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组综合症状。这种恶寒是指虽不当风而感觉有寒冷感;无汗的互词是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临床有恶寒而体痛气喘者;有恶寒而体倦、息微而脉沉迟无力者;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有恶寒而面目黄肿、精神困顿者;由于恶寒与身体疼痛均是属于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特别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其皮肤多见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其肤色多黄暗而缺乏光泽。张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黄后的疗效时,常以患者服药后有无出汗作为标准。


麻黄体质是寒体中相对来说较为充实的体质,具体特征是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同时皮肤干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


常用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等。


2干姜

功效:温中化饮,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释义:所谓涎唾即涎沫,即唾液及痰涎,多痰涎者,即口内唾液较多,或咳吐痰涎较多。而干姜所主的涎唾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患者多无口渴感,或虽渴而所饮不多。临床见此等症,其舌苔必白厚或腻,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层粘液,这种舌象表现正是所谓的“干姜舌”。


一般来说,干姜证多出现于下列情况:1、反复的服用攻下的药物后----凡误下或屡下后仲景多使用干姜;2、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脉微而肢冷时;3、以咳嗽或咳喘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4、以腰部冷痛为表现的骨关节疾病等;5、部分出血性疾病。


干姜体质是寒体中以脾胃虚寒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类型,特别是易于呕吐、易于腹胀、腹泻,而进食生冷时容易导致发病者。


干姜类方:甘草干姜汤、理中汤、甘姜苓术汤(肾着汤)等。


附:生姜

功可散寒温中,主治恶心呕吐,亦多伴见口内多稀涎,或者吐出清水,患者口不干渴,甚至腹中水声漉漉,例如生姜泻心汤证所描述的那样“胁下有水饮,腹中雷鸣”;干姜为老姜之干燥品,偏于治疗腹泻,而生姜则可发汗而善于治疗呕吐;干姜可以化饮,常配细辛、五味子使用而其效甚速。


3附子

功效:温阳,回阳救逆,止痛。主治痛证而脉见沉、微者。


释义: 脉沉微,乃指脉象极细极微,按之如游丝,似有若无,或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可见脉象突然变得空软无力,此皆为所谓“附子脉”的常见特征,而这些脉象多见于大汗、大吐、大出血或者极度疲劳、寒泠刺激之后而导致体质情况相当虚弱的患者,也可见于一些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或者年高体弱的患者。而常常与上述症状相伴而来的症状是:1、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表现为声音低微;2、畏寒,四肢冰冷而过肘膝;3、大便溏薄或腹泻,泻下物多为不消化物----所谓的完谷不化,同时可伴有腹满腹痛等;4、浮肿,尤其是下肢的凹陷性水肿,有时也可以出现腹水,如果检测血压,可以见到血压偏低,心、肾功能也可能会低下。所以我们不能把“脉微细”仅仅理解为一种复合的脉象的层次或者一个症状,而应该将之理解为一种体质状态,亦即所谓的“少阴阳虚证”。


附子所主治的痛证,其痛势多较为剧烈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患者虽然可以苍白虚弱,反而又见烦躁不安,全身疼痛而痛无定处,例如一些肿瘤所引起的疼痛和(或)中枢性疼痛等。

2:关节疼痛、拘急而冷汗直冒,如某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等。

3:胁腹大痛而局部按之并无硬满拒按或抵抗而且舌不红苔不黄腻者。

4:胸痛彻背并伴见四肢冰冷过肘及膝,如心绞痛等。

另外,《伤寒论》在使用附子的条文中多次提到“恶寒”、“微寒”、“不渴”,我们反向证明附子证决无口渴、恶热诸症----当然是指一般常规,我们读书要活,切不可死于句下。患者多面色晦暗,或有轻度浮肿,目睛无神,言语无力,多感觉身体困重而嗜卧思睡,即经文所述的“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如果没有以上指征时,我们使用附子时就要谨慎而不可随便使用大量了。

附子与干姜的主治相似,其区别在于:附子证多见心血管、循环系统症状,如脉象沉微;而干姜证则多见消化、呼吸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舌苔白腻,咳嗽咯吐清稀痰涎等;附子能止身疼痛,而干姜能除腹胀满,两者有内外之别与整体和局部之殊。


附子体质是寒体中体质更为低下的体质类型,是特征是精神萎靡,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脉象无力、沉、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脏器功能低下。


附子类方:四逆汤、真武汤、参附汤。


4细辛

功效:散寒、化饮、止痛。主治:恶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释义:患者多见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往往虽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风寒则冷气入骨,全身拘急不适。

所谓不渴,是指口不干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觉口内有冷气,唾液咽下也觉冰冷。凡恶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卧懒言,小便清长,脉象或缓或迟,其舌质淡红,舌苔白滑,上罩一层稀滑粘液----此即黄煌教授所观察总结的“细辛舌”。兼咳喘者,痰液清稀如水,或带泡沫;兼厥冷者,则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剧;兼痛者多为头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齿痛或目痛等。


细辛与附子的主治颇为相似,均用于恶寒而身痛者,但附子功可回阳救逆,用于脉伏不出时;而细辛只能化饮,不能担当救人于危难的大任。细辛证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状态相对较好;而附子证则必有寒,如关节拘急疼痛、恶寒,精神状态较为萎靡不振。


还有,细辛与干姜均可用于不渴而苔滑者,但细辛长于止痛,干姜则善于治疗吐利,很明显,前者偏于神经系统,而后者则偏于消化系统。


细辛体质是寒体中以寒饮为突出表现的一种体质类型。其特征是容易出现头痛、腹痛、身体痛、牙齿痛等,与之同时可表现为背部冷、四肢冷而咳吐水样痰涎者。


细辛类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


【本文摘自王晓军老师的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笔记)黄煌先生八种病理体质状态(1)&nbsp...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
葛根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使用中怎么鉴别?】
火神药附子回阳案
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感冒与治疗详解(重发)
麻黄汤及其类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