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家:家暴犯罪和“MAOA基因”有关,有些人缺失
userphoto

2022.04.30 北京

关注
1855年,帕维亚大学高材生,弱冠之年的龙勃罗梭前往维也纳大学学习。让他没想到的是,比起多瑙河畔美丽的古城文化,冗乏的医学竟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在之后的两年,随着对病理学的不断深入了解,他决定终生投身于这份事业中去。这也为他在后来得出惊世骇俗,横跨精神病理学和犯罪学的著名理论——天生犯罪人,埋下了伏笔。
龙勃罗梭:那些生下来就有缺陷的人
弃文从戎,是龙勃罗梭人生一个关键的转折点。1859年,奥地利和意大利战火点燃,被唤醒家国情怀的龙勃罗梭,以军医的身份入伍。在1859-1863年期间,龙勃罗梭一边挣扎于战争的残酷之中,一边继续对病理学的研究。同时,对战争的厌恶让他意识到,必须要找到那些“犯罪人”,才能制止悲剧的发生。
无论是出于职业兴趣,还是情怀加成,龙勃罗梭都在不断增长学识,增强技能。他试图找到一个“生理共性”,把犯罪人们“拎”出来。1870年,龙勃罗梭时值佩萨罗地方精神病院院长,并在当地监狱解剖犯人来继续钻研解剖学。同年,对犯罪头目维莱拉的解剖点亮了他的灵感灯泡,他终于找到了佐证!
原来,在维莱拉的头骨中,龙勃罗梭发现了中央枕骨窝(低等动物的特征)。这使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犯罪人统一的生理共性是存在的!它就是“返祖”。那种具有高眉骨,秃脑袋,强颌骨等性状的人,比起进化得更好,外貌更完美的人,犯罪几率会更高!顺着这个思路,龙勃罗梭又研究了许久,最终在1876年发表了著名的《犯罪人论》。
被打入冷宫的理论
但是天生犯罪人理论并不为世人所接受,这是一个违背了道德观念,并且很容易引起“歧视”的理论。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德就利用这一点反过来抨击龙勃罗梭,他嘲讽道:这些犯罪人的画像看上去就像龙的朋友一样。后来也有不少科学家针对犯罪人的生理和精神特征进行过类似统计,但却没有得出类似的结论,这使得天生犯罪人理论不仅在道德,法律领域被抵制,在科学领域也落入下风。
真的无处可取?
在我们的文化中,“以貌取人”始终是一个贬义词,这在全世界达成了共识。时代在进步,当“公平”被更多提及之后,任何生理上的歧视都会第一时间会被“口诛笔伐”。所以到了现在,人们对于龙勃罗梭的理论更加嗤之以鼻了。
但是,天生犯罪人真就是一个完全不科学的理论吗?恰恰相反,在所有人都把“后天性”影响视为犯罪来源时,科学家有了更多发现,证实了“先天性”条件本身就会带来犯罪的可能。而且这种“先天性犯罪因子”,竟然是可以遗传的。
多出来的染色体
上世纪60年代,芝加哥的一个医院内,八名护士在同一晚遇害。发生这么极端的案件,警方迅速做出反应,他们一边稳定媒体,一边迅速开始搜索罪犯。还好这不是什么高智商犯罪,很快他们就抓到了凶手斯帕克。
另外,警方也在市郊发现了八名受害人的尸体,现场简直惨不忍睹,尸体上的各种细节之处无不显示着她们在生前曾遭遇非人的折磨。凶手的暴虐让整个社会感到震惊,在普通民众对于斯帕克罪行之惊骇感到恐惧时,医学界却对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专家对斯帕克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普通人的染色体数量是46条,斯帕克却多了一条Y染色体,医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47XYY综合征。经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像斯帕克这种人,天生就会更“男人”一点。并且,他们还统计出其所带来的具体生理异常。诸如:
1. 高大的身材,
2. 宽眼距;
3. 脊柱侧弯;
4. 头大
5. 更大的牙齿
6.不协调所导致的运动能力差
...
伴随着异于常人的生理特征,专家还发现可能的精神缺陷,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由此,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47XYY综合症会带来天生的犯罪倾向。这让他们想起了在这一领域的先驱——龙勃罗梭。染色体数量多了一条会导致生理特征的异常,从而进一步导致犯罪的这个过程中,后半段不是完全符合天生犯罪人理论吗?他们甚至认为找到了天生犯罪人理论更深层次的证据。
于是,他们投入精力,将天生犯罪人理论的研究方向由“生理特征”转向了“基因异常”。1965年,美遗传学专家雅各布什对将近200名的罪犯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61% 的罪犯染色体出现了异常,3.6% 的罪犯出现了47XYY综合征(这一概率在普通人中间只有不到0.1%)。欧洲许多国家也在监狱内做过类似的调查,结果大都偏向于上述结论:监狱中犯罪男性的XYY综合症比例要更高。
当然了,无论调查数据如何偏向于“天生犯罪人”,这始终是一个概率事件。所以,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角度,将“先天性异常”等同于犯罪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这也导致这个理论即便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能完全被应用。再加上后天因素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往往超过先天影响,最终各国官方机构都做出表态——多一条Y染色体并不会绝对导致犯罪趋向。
可以遗传的“犯罪基因”
前者我们已经说过XYY染色体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暴力”。而科学家在后来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是惊人——犯罪因子甚至可以遗传
说起这项研究的起源,也比较有意思。上世纪90年代,一群荷兰女性组建了一个“反家庭暴力联盟”。常年受到丈夫暴力的荷兰女性们聚集到一起,商讨如何抵御暴力危害和维护自身身体和利益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时常会讨论暴力的来由,甚至还和龙勃罗梭产生了相似的想法:他们的丈夫是不是骨子里就带点毛病?
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挥之不去,她们四处寻找科学界的帮忙,试图还原“真相”。这个想法本身就不怎么靠谱,再加上这也缺少科学的严肃性,所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她们是在无理取闹,便婉拒了。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努力之下,她们最终得到了遗传学专家汉斯·布鲁诺的帮助。
一项关于暴力基因的研究是漫长的,科学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找到谜底,并在此之后找到更多的证据佐证,这个过程说不得要个几年。而时刻受到暴力威胁的女性们可等不了,他们时不时就去询问汉斯·布鲁诺——今天有结果了吗?是不是某个该死的基因让我的老公对我拳打脚踢?
汉斯·布鲁诺不胜其烦,便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打发走了她们,但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三年后,他终于发现了病结所在——MAOA基因。这种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可能会催生暴力行为,更可怕的是,这还通过遗传继承到下一代去。
如果说对XYY染色体和犯罪行为之间联系的猜测,只是在针对个人的话,那么讨论MAOA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就是在针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了。这直接惹毛了那些犯罪人的家庭和黑帮家族。社会矛盾被激化,抗议活动也随之而来。
但是呢?这不妨碍别的科学家继续研究啊。神经学专家安德里亚斯·迈耶-林登伯格对142名成年人进行研究,这其中有57人缺乏MAOA基因。研究发现,这部分人对于情感的控制较之一般人更弱。也就是说,他们更易冲动,时常失去理智。
生物社会犯罪学专家Kevin Beaver在对青少年的行为研究中发现,MAOA基因突变的青少年参加帮派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同时他们也更容易使用武器进行伤人。Kevin Beaver还发现,那些在年少时受到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的青少年,MAOA基因更容易产生突变。
由此,MAOA基因又被叫做犯罪基因,其在天生犯罪人理论中的地位等于被认定了。
缺少爱是大多数犯罪的本质
纵观天生犯罪人理论的发展和不断延伸,我们会发现。普罗大众始终对这一观点保持绝对的否定,并且讳莫如深。但是生物学家,医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却对此始终热情不减。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们感到困惑——普通人和科学家之间的对立点在哪里?
这其实和我们讨论“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是一个道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省略,或者忽视后天性条件对我们的影响。在诸多现实案例和电影作品中,我们始终在被引导着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孩子,在缺乏爱的管束之下,会变成一个没有素养的人;而一个贫寒子弟,在爱的鼓励和良好的教育之下, 会变成一个“巨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先天智障的阿甘能够取得人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于珍妮的鼓励和母亲的爱。
所以,比起冰冷的数据,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天生自带暴力基因的人,会在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中成长为一个温和的人;而那些没有暴力基因的人,在遭遇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之后,也会变成一个冷血的人
综上,对于天生犯罪人理论最好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分析犯罪行为来源的补充,而不是决定性因素。科学家和普通人其实并不对立,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在作证:先天并不决定一切,人生的大多数都在后天被决定。(蓝草)
科学家:家暴犯罪和“MAOA基因”有关,有些人缺失
如何从科学角度看待“天生犯罪人”?结果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生犯罪和暴力基因
“素媛案”凶犯越长越凶,杀人犯真的会“挂相”吗?
女孩摔婴:真有天生罪犯吗
儿时遭暴力,长大玩暴力
刺客信条:暴力基因和基因记忆真的存在吗?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罪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