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认知就是你的人生

你的认知就是你的人生。因此在十二因缘法中,无明排第一位。因为无明就生贪爱。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它们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能生出一大堆麻烦痛苦来。假如你的人生完全由这两个家伙掌控,那你的生活必定会充满痛苦烦恼、忧惧不安。幸福喜乐、安详自在是不可能的。

无明不仅生贪欲,它还生嗔恨、生愚痴、生傲慢、生疑惑、生偏见和邪见等。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麻烦痛苦和千愁万恨来。因此说,无明是人生痛苦烦恼、生死流转的总根源、总开关。修行首先必须破除无明,确立正见。

那无明是在哪里产生的、何时产生的、如何产生的?无明是在六入处这个地方生产制造出来的。在根境因缘生六识的当下,如果不实事求是观察(不修因缘观),就会生出无明。具体地说,在眼色因缘生眼识(视觉)的当下、在耳声因缘生耳识(听觉)的当下、在鼻香因缘生鼻识(嗅觉)的当下、在舌味因缘生舌识(味觉)的当下、在身触因缘生身识(触觉)的当下、在意法因缘生意识的当下,如果不实事求是、不修因缘观,就会产生无明。所谓“无明”,即不明白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决策和认识等行动,通通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

无明就会生“我见”,即妄见生命的五种活动(生理、情感、思想、行动、认知)是我、为我所有。无明生贪爱,所爱者,本来是自己的感觉经验,但主观上认定,所爱的是某种外在的实体对象。比如本来爱的是视觉经验,但主观上认定所爱的是美色,于是在眼识处生出贪欲,令眼睛追逐美色。本来爱的是听觉,但主观认定所爱的是声音,于是在耳识处生起欲贪,令耳朵追逐美声。本来爱的是味觉,但主观上认定所爱的是美食,于是在舌识处生起欲贪,令舌头追逐美味,等等。总而言之,本来是贪爱感觉经验,但错误认为是贪爱外在对象,因此驱使六根不断追逐六境。

将因缘而生的感觉经验,当成实在对象去贪爱,得到得不到?当然得不到。能否保持住?当然保持不住。结果会怎样?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感觉,《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说得最生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佛陀说:贪欲如同粗壮的绳子,把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等,死死地捆绑在一起。在眼识处起贪欲,有苦流,有生死之流。在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处起贪欲,有苦流,有生死之流(《杂阿含》第551经)。

关于无明,有很多误解和错解。比如说,认为无明是无始以来就有的,或者说无明是由业障深重造成的。假如这是事实,那断除无明的修行就没有多大希望了。无明不能断除,人生要想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那就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佛陀告诉我们,无明源于不实事求是,源于不修因缘观。如果在根境因缘生识、根境识三者接触的当下,实事求是、正确思维,在这个当下就能破除无明。破除了无明,就会生起正见,有正见就会断离贪爱,就能走向智慧与道德的人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贪爱是依感受而生,是感受生贪爱。其依据是十二因缘法中的“触缘受、受缘爱……”这当然是错误解释。假如贪爱由感受而生起,那一切修行纯粹是浪费时间。

因为生命的运行模式是这样:六根与六境的因缘生六识,根境识的因缘生起受、想、行。只要六根健全,感受就不可能断灭。受不能断除,爱也就不能断除。如果非要了断贪爱,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六根弄残废了。那就不是修行了,那是自残。

凡一切正确的修行,首先要破除无明、确立正见。如何做呢?在六根与六境的因缘生六识,根境识三者接触生起受、想、行的当下,实事求是、修因缘观,如此就能生起正见、破除无明。无明了断,我见不起,贪欲不起。如此安住于正知正见,远离贪嗔痴慢疑以及偏见和邪见。从慧解脱到心解脱,伴随着定力持续增强,人生趋向于喜乐自在和至善解脱。

本文摘自《管理智慧:如何升级心智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的极致是真正实现个人潜能
格言欣赏
這些暗黑力量阻碍我们接近寂靜,最终还会引起痛苦
庄子:欲望越深,心智越乱,天机越浅
没有经历痛苦的洗礼,你的心智怎么成熟?
囡唔|从对境中看到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