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种亲历】北京这一波疫情到底怎么样?
userphoto

2022.12.22 北京

关注

在北京和奥密克戎赤身肉搏后的Q&A

              作者:戴黎

“国十条”出炉后,北京开始逐步放开,12月8号我所住的单元楼同时出现4例阳性确诊,到今天12月21日,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我身边绝大部分人都感染或正在感染奥密克戎病毒。
从2019年末到2022年末,三年,我们终于等来了传说中的狼,北京近2000万人口被推到前线和病毒赤身肉搏。结果如何呢?

  1     北京现在感染的比例大概多少?

我一直根据自己所在各个群的感染比例来推测北京这一轮病毒传播的速度,貌似这个数据比网上的某些建模推测要更准,和网上的一个感染/未感染投票比例比较吻合。从我所在的一些亲密的微信群(这样大家才会实时、坦诚交流感染情况)综合来看,我身边到现在(2022年12月21日)还保持未感染的人非常少,考虑到数据的偏差,我觉得不超过10%,也就是现在北京90%左右的人已经或正在感染。至于网上说的100%感染,我觉得也不实,因为我身边确实还有一定比例的未感染人群。
考虑到北京地大物博,90%这个数据应该有所夸大,因为人口密度不那么集中的北京郊区,比如平谷、密云、延庆,我觉得感染率应该没有城区高。所以90%左右的感染率更接近北京城区的感染情况。

  2     哪些人群更不易被感染?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不妨称之为“关于感染的短木桶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一个家庭感染的速度不取决于种种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而取决于家里最喜欢出去浪的那个人感染/带回病毒的速度。就是说,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喜欢出去浪或者不得不每天出去浪(天选打工人)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家庭这个木桶里最短的那一块,他的社交越活跃,家庭感染速度越快。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家阳的时间比较靠后,就是因为我们家没有短木块,三个人都在家上网课,出行轨迹相对简单、好控制。我身边那些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确实是最先一拨感染的,然后往往带动全家被感染。所以网上也有报道说,北京这一波疫情最先感染的是中青年上班族,然后经由他们传播给家里的老人,再经由超市、广场舞向全社会散播。

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更不易被感染的人群,到现在身边90%以上的人都已经被感染的情况下,我觉得:阳是命运,未阳是侥幸。“阳”了不是因为你没做好消杀、隔离,没“阳”也不是因为你免疫力超出常人。

网上还有一个说法,说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反而不容易被感染。从我身边人的感染情况来看,也没有这个规律。我身边没有接种疫苗的朋友不多,但是病毒来袭时他们也一样被感染,在感染时间上他们也没有呈现出更早或更晚的差别。

  3     北京是不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医疗资源挤兑情况?

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内科/发热门诊,包括120急救通道,肯定是遭到挤兑了。医疗资源挤兑首先是医护人手的不足,因为一线的医生和护士被感染后到岗率有限;其次是病患的急剧上升。虽然经过三年疫情的陪伴,大部分人(至少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具备基本的医疗知识和素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挤兑医疗资源,都是很乖地居家:或者APP上抢药,或者是业主群换药/求药(第一波没吃完的)。但是我身边依然还是有年轻人最后紧急去医院的:一个是因为吃药后严重过敏,另一个是吃药后心脏病发。

医疗资源被挤兑的另一个原因,我想也和新冠来势汹汹有关。这个病毒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基本上中招的人都会发烧,而且中低烧都很少见,我身边的人,很多都是发现自己发烧,一测就是39度、40度。孕妇、80岁的老人发烧到39度、40度,我想不管他们有没有其他症状,大家都难免恐慌,都会第一时间想要去医院,这才安心。所以这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挤兑。(网上有一段北京二外家属的录音,社区工作者说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除了和新冠相关的科室,据说医院其他科室最近反而相对清闲,平时挂不到的专家号都能很轻易挂到,这个未知真假,但可能是真的。北京最近虽然放开了,但是街道、公园、商场,反而到处空空荡荡,医院想来也不例外。

  4     北京人感染新冠后真的症状都很严重吗?

不太理解之前每日疫情通报时官媒所说“无症状感染”的具体所指,但是我身边基本上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同一个症状:发烧,而且一半以上是接近甚至超过39度的高烧(所以我刚发病前两天大意了,因为我第三天才发烧,前两天症状都很轻微)。

网上有很多关于各种新冠感染后各种酷刑的描述,头痛、腰痛、肌肉酸痛、喉咙痛等所有的症状,我身边人都有经历,有的甚至一个人就经历所有症状。几乎感染过的人都会说,希望别人不要有和自己一样的痛苦经历,希望这样的经历不要再来一次。有两个朋友痛到怀疑人生,在朋友圈发文问自己这种情况是否正常,能不能去医院要不要去医院之类的。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小朋友们确实普遍症状较轻,大部分孩子感染后都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甚至我们家小朋友,发着烧看个iPad接下来还能主动做作业(因为期末临近,作业实在是多),跟平时表现毫无二致。不过孩子的事,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发高烧的孩子,要时时观察,及时退烧。

  5     接种过疫苗的人症状更严重吗?

北京生物的疫苗比北京科兴疫苗防疫效果要好?

我身边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不算多,但是他们感染之后的症状也和注射了疫苗的人一样,有很难受的,也有相对较轻的。我觉得症状是轻还是重,可能和个人身体素质(不是免疫力)有关,比如我,每次感冒都是鼻塞、喉咙痛,这次阳了之后就体验了“水泥封鼻孔”和“宝剑穿喉咙”两大酷刑,其他都没有。有一句话说“病毒走熟路”,如果你的身体素质本身没有漏洞,那么可能症状会稍轻一些,如果平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很可能会被病毒找到攻击点,在那个点上会非常难过。

网上还看到一些关于科兴/生物疫苗存在差异的说法,说注射北京生物疫苗的感染者症状会轻一些。从我身边的人来看,也没有这个差别。有一点很奇怪,我身边的人注射的多是北京生物的疫苗,注射科兴的反而相对少,但是病毒感染时二者的症状和难受程度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6     新冠是不是一场大号流感?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定义“流感”,英语中的流感是flu(流感),和get a cold(感冒)是两件事情。很早以前张文宏医生的一个讲座很好地解释了二者的差别,他用了一个比喻句说:如果说感冒是小白兔,那么流感就是大老虎。所以,如果大家对“大号流感”的定义是大号大老虎,我觉得这个说法能准确地表达我对新冠的印象。

大号大老虎的第一层意思:新冠症状更严重,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以往流感,我也有“水泥封鼻孔,宝剑穿喉咙”的情况,但是一般不会超过2天,但是这次这个症状持续的时间太长了,因为鼻孔无法呼吸,有两个晚上,差不多72个小时无法合眼。从我身边朋友的经历来看,我的这个症状已经算轻症了;第二,新冠比流感康复周期长。以前流感从发病到康复,一个完整的周期差不多7天(所以这次网上给出的新冠感染周期也是7天),但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新冠康复需要的时间远不止7天,大部分10天能恢复正常生活、学习,但还会保留咳嗽、味觉消失等轻症,也有14天、21天之后仍然感觉体困乏力的。

所以新冠和流感还是不太一样,是大号流感,老虎中的大老虎。

  7     能不感染尽量别感染?能晚感染尽量晚感染?

我觉得专家说的这句话是对的。晚一点感染的好处包括:一,症状相对较轻。我们家爸爸和小朋友,传说中的酷刑都没有经历;而我,除了我惯常毛病引发的“重症”,症状也算相对较轻,没有反复高烧,也没有那些折磨人的酸痛;我身边后面感染的人,有些甚至上来就像感冒后期快痊愈时候的状态,比之第一波遭受的酷刑,难受程度确实缓解不少。二,晚感染还一个好处是,医药没那么紧张。刚开始大家各处都买不到药,网上北青报一个女记者使用的退烧口服液甚至引发网友的众怒,可是这个药,现在我们家楼下药店就能买到了,基本的退烧药和其他药都能买到了。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现在还没有爆发疫情,那么可以开始囤一点退烧药;如果疫情已经开始却没有药,也不用紧张,晚一点感染,到时候在业主群里喊一嗓子,那些早感染的人会有药剩下,他们会愿意与你分享。

  8     经历这次感染之后,你现在支持“清零”还是“躺平”?

我觉得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很天真,相信世界上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可惜的是,“清零”还是“躺平”,不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而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二难选择,而且孰“轻”孰“重”,在生命的天平面前,恐怕我们谁都无法界定。

用那个著名的火车铁轨难题来解释:一个人的生命和五个人的生命相比,到底何为“轻”何为“重”呢?是由“一个人”来回答还是“五个人”来回答呢?回到新冠,如果我们选择放开,我们真的已经做好了迎接0.1%的新冠死亡率吗?想到有些人,再也走不出这个冬天,我还是会很难过。

所以,“清零”还是“躺平”,我觉得这是一个二难选择,以我的妇人之仁,我只能说,我体谅每一个国家政策背后的用意和善意,但还是希望在执行的时候,我们的做法能在法律的轨道内更人性化一点,我不介意牺牲我的部分自由,但是我希望得到尊重,不希望被铁皮封门、不希望被随意赋码,不希望一轮轮的全员核酸,不希望因为阳得不到救治。

如果躺平,我也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一点:

首先,希望社区的功能及时调整。从“清零”时期的“社区管控”转向“社区治理”,通过社区和配备的医生,一方面给患病家庭提供诊断、开药等基本帮助,另一方面能对接家庭和医院,帮助危重病患及时联系、转送医院,从而实现医院的层级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从网上看到的资料看,香港有很多这方面的相关经验,不妨学习);

其次,希望方舱不要被资本裹挟,和核酸一样沦为生意,在避免成为生意的前提下,希望方舱能成为有价值的存在,给愿意和不得不主动隔离的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专业的隔离场所,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救治的人,不会在冰冷的房子里孤独地离开。

大疫三年,感觉新冠真正来到北京,似乎是在2022年。这一年我能感受到北京的浮躁和不安,也能感受到政府“既要……又要”的纠结和贪心。12月,没有想到北京的弓会拉响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之前,当我们还来不及庆祝解封的喜悦,就被裹挟着推到病毒对面,和奥密克戎短兵相接。

都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我希望冬天流走、春天到来的时候,北京依然完好,山河故人都在,我们一起看春回大地,溪水长流!

·END·

老张附记:戴老师一家亲身经历了和病毒“赤身肉搏”之后的8个问题Q&A,大体能见到北京自放开以来的疫情现状。最近有联系的北京朋友基本都是这个情况,几个做企业的朋友说,已经三周以上不能正常上班了。当然,也有朋友告诉我,现在阳过之后慢慢恢复了正常社会秩序,地铁里、商场里人逐渐多了起来。这是可喜的现象。

在北京生活了20年,我有太多的亲人、朋友和同事还在那座城市生活,念兹在兹,难免牵挂。北京,北京,离开一年多以后,她却正在承受一波病毒感染的高峰,如果我还没有离开,会是怎样的状态?而现在,只能通过戴老师的文字描述来感受,终究是有点“隔膜”了。

祝愿疫情尽快过去,亲朋好友们能不感染的尽量不感染;阳过的,赶紧“杨康”起来,让那座我牵挂的城市赶紧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吧。

一主意一主义
只隔着信念+行动
践行一理,躬行一事,是为一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第一波疫情拐点仍未到来?流行病学家:春节后将降至低点
为终结疫情,我国打造4重“防火墙”,明年是否能彻底恢复正常?
拉平曲线与快速达峰
从1918大流感看关键节点后,接下来这段时间,要做什么准备?
预防流感的7个建议
今年流感比往年来得更猛!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很可能是染上流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