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
青岛新闻网  2005-04-25 11:41:18 新浪
周思源认为,陈林所有的论证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上———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虽然绝大多数红学研究者都认为是曹雪芹,但是差不多一百年来一直有人不断提出异议。3月30日,《新京报》用了整整两个版面报道了青年学人陈林的研究成果。陈林在其长篇论文《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以下简称《陈文》)中提出
,前80回与后40回作者为同一人,贾宝玉的原型即为作者曹頫。也即批阅者“脂砚斋”。陈林的结论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贾宝玉=作者=曹頫=批阅者=脂砚斋。他认为曹雪芹只是小说中部分诗词的创作者。陈林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显得非常自信,他说:“主流红学观点错了,《红楼梦》需要重新评价。”
那么,陈林的观点是否正确?他的论证是否严密?红学界对他的观点又是如何看的呢?
记者打电话给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刘世德先生。刘先生说,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这个观点一点也不新鲜,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过。这个观点只有新闻价值,没有学术价值。专家为什么在没有阅读论文和相关报道的前提下就轻易地做出判断呢?记者又拨通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周思源先生的电话。周先生在看完《新京报》的报道和陈林的论文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做学问必须规范,不能自说自话地只顾自己提“创见”。
周先生告诉记者,学术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范,或者说是一种已经为绝大多数学者自觉遵守的规范,就是不能自说自话地只顾自己提出“创见”,不能自己抓到一条什么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材料就石破天惊了,而是要有推翻旧说的论据。比如,那些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人根本不存在,或者他们改变了看法,没有说过这话,或者这说法是错误的。总之,必须一一排除,绝对不能视而不见,仿佛这些认为是曹雪芹写的材料压根就不存在似的,这种作法不符合学术规范。
周先生说,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虽然绝大多数红学研究者都认为是曹雪芹,但是差不多一百年来一直有人不断提出异议。1979年《北方论坛》第一期发表了戴不凡先生《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论曹雪芹是在石兄“风月宝鉴”旧稿基础上巧手新裁该作成书的》一文,引起了红学界的一场热烈讨论。《红楼梦学刊》、《红楼梦集刊》和《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近三十篇。绝大多数学者都不同意戴不凡先生的看法,他们论证了作者就是曹雪芹。以后的二十多年来,虽然时不时地有人提出新的异议,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其中也有认为是曹頫的,那是十五年前就提了出来的。但是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另外一个人的这些文章作者所举出的理由都没有超出已故戴不凡先生当年所列举的范围,甚至还不如戴先生三篇论文论证得有力。因此这些否认曹雪芹《红楼梦》著作权的新文章虽然当即被许多媒体报道,一时产生了点小轰动,但是红学界人士普遍感到没有新意,不值得去争辩。
提出《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者,反对理由其实有一些共同点。
周先生说,这些年来提出《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者,尽管在他们认为的“真正”作者是谁问题上不尽相同,但他们在反对理由上有一些公共点。
第一,着眼于“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
第二,引用袁枚关于“雪芹者,曹楝亭织造(曹寅)之嗣君也”一句。由于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因此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应当是儿子曹頫。
第三,说脂砚斋和作者是一个人。这种观点其实说不通,因为有许多批语都表明批书人读到书中某些事件时,想到当年情景,触景生情,痛哭、感慨。脂批“一芹一脂”当时都去世了,只剩下“老朽一枚”等多处都证明,脂批不是出自一人之手,除了脂砚斋外,畸笏叟也有许多很有价值的批语。多数红学家都不认为脂砚斋是女人,“脂砚”是用红笔书写,这从抄本可以证明。
第四,这些索隐者普遍严重违反逻辑,不顾起码的逻辑要求,任意推论。
作为一部伟大的小说,《红楼梦》有许多创作经验值得人们去认识,借鉴。但是,现在最需要的是,把它作为一部小说来研究。
陈林所有的论证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上。
周先生说,陈林的论文《破译红楼梦时间之谜》洋洋近十多万字,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他的结论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贾宝玉=作者=曹頫=批阅者=脂砚斋。陈林全部论证的切入点是元妃真实的生死日期。
陈林的推论是这样的:他先推算出元妃真实的生死日期,进而推论元妃原型人物曹佳的生辰;再推算出贾宝玉的生日,进而推算小说作者的生日,然后将贾宝玉与曹家的历史人物相对比,与贾宝玉最相似的曹家人物必然是小说主人公的文学原型,甚至就是小说的原作者。
在这里,《陈文》首先犯了一个循环论证的错误,就是用一个错误的材料作为“正确”的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然后再用这个似乎已经正确的结论做前提,来证明方才那个材料是正确的。所以这些结论就像沙滩上建立的大厦,倒塌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陈林看来,《红楼梦》就是自传,是实录,而没有把它作为小说。
元春的年龄真是陈林所说的31岁吗?其实陈林自己也明白这种预设的危险性,所以在第一章的最后一段强调:“上文所谈及的推论及其结果都必须以首先确证元妃真实的生死日期为基础”,这种论证方法本身就不符合学术规范。
元春的年龄能否证明前80回和后40回是一个作者?
周先生指出,虽然过去也有人以为120回是同一个作者,但是自从脂本的陆续发现与深入研究,近几十年来红学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后40回在小说主旨、掉包计的可能性与合理性、黛玉死因、宝玉中举、家道复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明显违背曹雪芹在小说前五回已经安排好的总体设计,不符合小说后来通过诗词谜语等做出的大量暗示,也和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对不上号。文笔也和前80回差得远。前80回有许多细节禁得起琢磨,而后40回就极少有了。
而且脂批也说后面写的稿子迷失。因此尽管对于后40回作者究竟是否高颚意见还不很一致,但是后40回与前80回决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红学界基本上早已有共识。
在对待《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的元春“存年四十三岁”的问题上,陈林认为是这种写法很可能是前八十回的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既然前后是同一个作者,为什么又要“故意留下的破绽”呢?其实这个年龄与元春的实际享年差那么多,恰好说明续作者没有弄清这个问题。其实续作者的疏漏之处很多。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前80回也有许多疏漏之处。有人做过统计,《红楼梦》的疏漏之处不下十处,没有必要为此去钻牛角尖。
专家简介
周思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元春生辰和身份之谜,隐藏着把曹雪芹气活的红学骗局.....
曹雪芹住在哪里 探寻曹雪芹生平和北京旧居
《红楼梦》乃“曹先生頫”演荒唐之作
周汝昌先生走了,“新红学”将自此终结
《红楼梦》的作者应是曹兆页(袁养和) - ≡红楼梦资料室≡ - 夜看红楼论坛 最好的红楼梦...
周汝昌与周思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