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新生:火宫殿豆腐(外一篇)

冯新生:火宫殿豆腐(外一篇)


  火宫殿豆腐

秋尽时到湖南长沙,火红的橘子洲和苍郁的岳麓山不可不览,火宫殿的炸臭豆腐更不可不尝,否则,在万物已然萧索的季节来到长沙,仅是浏览橘子洲和岳麓山的红霞,很难激起你高潮迭起的游兴。

  你不信?那你就边走边端详着已历2000余年风霜雨雪的秦汉名郡,你会轻易感觉到,此城从规划形制到文物遗存已少见铁马金戈、壮怀激烈的史痕。若在天心阁上鸟瞰这座古城时,一片既朦胧又散逸的景观便尽收眼底。一条由南向北的湘江把市区裁为两片,江心缓动的帆影被薄雾缓缓推移,与生活节奏舒缓的街市常年拥揽着和谐与憧憬,中国四大书院之冠的岳麓书院与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在融融夕晖下,把诗境不经意地轻轻拉近,如梦如烟。

  略带倦意的你,下阁后,沿着竹丛小径独行时,作为北方人的你,在静谧、潮湿、略带些沉闷的氛围中会感受到寡淡的意味,于是,寻求刺激的欲望从心底溢出,你问路人,这里什么小吃最刺激,长沙人肯定不会告知你辣子最刺激,他们对这种味感就像北方人对盐的味感一样以为平俗得不值一提,他们会向你推荐一种来到长沙不可能嗅不到、不可能见不到、不可能听不到、也不可能不留下深刻印象的传统美食——火宫殿的臭豆腐。

  火宫殿那条绵延到多条街巷的炸臭豆腐摊点弥漫的“臭雾”,在气压低迷的三湘古城常使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数百米外就皱眉掩鼻。然而,你越闻越感到那团热烘烘的臭气纠缠着你的步履,往往在恍惚间陡生一阵非要到“臭雾”里探个究竟的冲动。为此,你冲进令人不愉快的气场,毅然走到炸锅前。

  昏黄的灯火与小吃文化互映的街巷,使你感到这片秦汉古郡里那份特有的神秘。木桌小凳前,一位烹饪前辈正与外宾畅叙着炸臭豆腐,你赶忙买了一份,凑在旁边悄悄聆听。

  原来,长沙火宫殿炸臭豆腐的历史已逾百年。最为详尽的史料是清《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中描述的火宫殿小吃繁锦的场面。晚清鹤云氏在《食品佳味备览别述》谈及这道名吃时叹道:“火宫殿炸臭豆腐聚拢成百上千异地食客,初闻掩鼻,浅尝糯嫩,再品则顿感余香袭人矣!”

  好奇心驱使你细细追问这道地方小吃的烹制过程。一位名厨对此毫不保守,他说,以“余香”引诱食客一尝再尝的炸臭豆腐,关键的制作程序是调卤一节,其次是如何掌控火候,如何掌控汤汁粘稠度连同如何选料。制卤时,须将黑豆豉、冬笋、纯碱、青矾、香菇、白酒、豆腐脑、精盐等数十种原料浸泡发酵10余天,再将豆腐在沸水里浸泡片刻,而后再放入卤水中入味,直至豆腐呈现青黑色。

  待将水豆腐捞出晾干后,放入油锅里烹炸,直到外焦里嫩,用筷子在中间扎一个洞,淋入辣椒油、麻油、酱油等调料即成。

  一位外宾听后,还是皱着眉嗅着臭豆腐不敢入口。旁边一位文人笑着又说:“火宫殿的炸臭豆腐就像一位不修边幅、不善表现自己的才子,只有接近‘他’,了解‘他’,请‘他’把自己的‘绝活儿’亮出来,才会领略到‘他’的才艺。若以令人不爽的表象揣测‘他’的真正味道,那真是一叶障目啦!”

  听到这里,你肯定会与外宾不得已吃上一口臭豆腐,不想,外表臭气难闻的豆腐,在略加咀嚼后竟然泛漾出丝丝奇香,皮酥里嫩,口感鲜香,紧吃几口,诱人的滋味愈加浓烈,继而,你们会笑着大吃起来。

  游古城的人或许也该有这样的过程:只有细细品味它,感悟它,才能真正读懂它。



  湖北名饼

喜好面食的游人多次对我叙述,吃山西刀削面只能吃出滋味儿;而吃湖北的酥香饼则能吃出史话。这话不假。山西历来以味浓色重的浇汁面在中国食文化中独树一帜,湖北则每每以附带典故逸闻的名饼引动起八面来风。

  我每次信步于湖北黄州或鄂州,总试图寻觅到苏轼被“左迁”的遗迹,遗憾的是所见甚少。彷徨无奈时,自然而然地会买些街巷里多见的东坡饼,边品尝边追怀一番这位历经坎坷的文学巨匠。东坡之才,不可谓不出类拔萃,但刚过不惑之年,就因“乌台诗案”,被文职武用,从朝廷大员贬至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有职无权。他烦,他郁闷,先是闭门谢客、借酒浇愁,后是乔迁黄州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可叹自古风流才子多在得意时为事业直抒胸臆,在抑郁时只得吟诗或研制美食,还真得感谢在历史暗角里诋毁贤良志士的那些势力小人,若无他们处心积虑地把风流学士们迫害成闲云野鹤,绵延至今的千古绝唱以及“乐天船宴”、“东坡饼”“板桥糊涂粥”“李渔茄丁”等名吃佳肴又何以风靡大江南北?

  九黄饼只是湖北多类“典故饼”中的一款,在沙市江陵县一代随处可见。品此饼的最佳季节是重阳节,写到此,我不禁忆起,那年赶到江陵已是薄暮时分,在荆州古城上远眺,夕辉下缓涌渐远的江河似乎把当年鏖战的悲壮沉于沙底。摄像机所值得聚焦的画面,是三五结伴出行的玲珑少女身着点点素雅的碎花衣裙隐现于连天遍野的橙色中。渐渐地,脆生生的谈笑声流向了九皇庙会,庙会的游客极为钟情的就是九黄饼,想那暮笛声远、菊黄稻熟,与二三好友在融融月色下边把酒叙古、边品尝着源于东汉的千年名点,那一刻的心境真的有些像清辉与荷塘互映般朗润。

  由于记者的职业习惯使然,我第一次在荆州品尝到这夹杂着蜜桔饼、蜜瓜条、葡萄干、桂花蜜的时令小吃时,一面深感这种形若金月、入口即化、满口果香的吃食与古城山月的诗境极为相衬;一面详记了城郊龙山落帽台景观与这款名饼相互关联的那段往事。

  东晋永和年间,镇守于此的大将军恒温在龙山宴客。当众人畅饮忘情时,参军孟嘉的帽子被一阵秋风吹落,自己却浑然不觉。恒温命人作文嘲笑孟嘉,不料想平日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但才思敏捷的孟嘉即席对嘲,字字珠玑,在座者无不钦佩这位不把冠冕当回事儿的大臣。而后,九黄饼之名与“落帽台”之名远播千里。300余年后,放浪形骸的李白携酒和九黄饼来到龙山落帽台,对着明月大声吟咏:“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每句诗第一个字连起,就是“九黄醉舞”。可以想像,菊瓣的清香与美酒的浓郁一旦相融;九黄饼的酥爽与狂舞的姿态一旦互动,那一刻的宣泄对谪仙来说,是何等的灿烂和经典!

  作湖北游是该遍尝各式名饼,当多记些与饼形、饼色、饼名、饼史有关的奇闻轶事。譬如,在记述朱元璋起事的史书里频频出现的汉川荷月饼;在《岁时广记》里详述过的黄石港饼;在南宋理学家陆九渊《食趣杂咏》里提到的太师饼等。小小一张传统美味饼,往往能呼唤起游程中一声声历史的回响。

  作者简介:

冯新生:旅游权威纸媒资深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5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转载。出版的文集有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等。多年来,所采写的深度报道与新闻特写多次获中国产业报好稿奖。文学创作成就入载《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及《中国当代名人大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冯新生 | 秋夕,长沙品味
哈香小吃(长沙5)
冯新生 : 长沙寻“臭”
毛主席品尝臭豆腐,留下一句点评,至今家喻户晓
美食界的另类,震惊你的味蕾!
【图文】各地小吃--湖南小吃(70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