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光瑞关东风情系列之火炕

齐光瑞关东风情系列之火炕


回肠荡气忆火炕

前几天去北京时,一个家住南方在北京工作朋友说从他没见过火炕,更没睡过火炕,并向我提出要求说,啥时来黑龙江一定要满足他睡睡火炕的要求。

他的要求,让我想起一个笑话:当年知识青年刚下乡的时候,一个上海的女知青来到北大荒,在给父母写信时因字迹潦草,将“我和房东大娘睡一个火炕”写成“我和房东大狼睡一个火坑”。她爸妈接到信一看就哭了:这北大荒也忒荒凉了,没有床你搭个铺也行啊,干嘛要睡坑里啊,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地窨子?睡坑里也就罢了,还是火坑,睡着了不注意滚到火边燎着人咋办?更可怕的是还和房东养的大狼睡在一起!这还了得?!于是,赶紧来探望姑娘。结果,到知青点伸手往炕头上一摸,烫得手都红了。就问姑娘:这不是火炕吗?也不是火坑啊!

火炕,东北简称为“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它的原理是利用炉灶的烟气通过炕体烟道环绕来采暖。这个发明是很体现北方劳动人民智慧的。你想,做饭必须得生火,有火就会产生热,夏天还好说,在屋外搭个锅灶就可以生火做饭。可在冬天若还是在屋外做饭那这热就浪费了,于是就由锅灶旁引申出一盘炕。

炕的长度是整个房间的东西长度,宽度不定,以能横躺休息为准则,高度以成人的大腿膝盖为概数。也就是说,在起坐时能很舒服地仰卧起坐。太高,热烟还没串全所有的炕洞就被高高的烟囱给抽走了,人坐上去也不方便,得翘腿窜高;太矮,又会使烟气流通不畅,容易倒烟,人坐时还会有下陷后仰的感觉。而炕的高度又必须要比锅台的高度高,因为火苗和烟都是往上走的,锅台太矮,人做饭时低头猫腰也不方便。所以在东北农村有这样的说法:7层锅台8层炕。意思是说,搭锅台用7层砖或土坯,那搭炕就得用8层砖或土坯,如果这个结构被打乱,那这个灶台肯定是会倒烟或火炕不热的。

火炕构造简单而又巧妙,一般都盘在卧室的南面,在南窗之下,所谓“炕必有墙,墙必有窗。”就是这个道理。根据主人和炕洞砖所需要的宽度来决定留几个烟道,俗称“几洞炕”。 如果用红砖,一般都是7个炕洞,而用土坯就是五条炕洞,这个宽度正好是在2米以内,够一个成年人枕着枕头躺在上面游刃有余。

过去东北农村的火炕都是用土坯来盘,这种土坯,我在《秋日三景》中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现在更多是用粘土红砖。一般采用直洞和花洞两种方法砌筑。炕洞有直洞和花洞之分,直洞就是烟洞是直的,从炕头一直到炕梢儿;花洞则是将炕洞弄得没有规则。这些形式可归纳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类,后者散热均匀而抽风差,前者则相反。下边用大坯或红砖支撑烟道,炕面用料又分青砖、土坯、石板块等几种。上面用的炕面坯要结实、平整,免得小孩子淘气在炕上蹦跳将炕面坯蹦塌。若蹦塌了夏天还好说,冬天就麻烦了,没法和泥。再说,冬天时,还要在炕上晾谷子、糜子或搓玉米等,若不平整,在抹炕面泥时就会多寡不匀,还容易犯风,灶坑不好烧。最后用麦余子泥抹平整。一般的火炕都至少要上两遍炕泥,头一遍较厚的大洋角泥是为了找平,第二遍稍薄的麦余子泥是为了抹光,第一遍炕泥烧干后再上第二遍泥,两遍炕泥烧干后就可以铺上炕席睡觉了。

炕席大多是用芦苇或高粱秸杆编制的,也有苇席或竹席,还有用牛皮纸糊的。后来又改成纤维板,刷上各种鲜艳颜色的涂料,现在,更多则是用地板革来铺炕。这比以前那种高粱秸杆席蔑儿编的炕席好多了,最起码不会在夏天时,不铺褥子在炕上睡觉,醒来时会在身上留下清晰的炕席花纹强。

炕边设有炕沿,多用桦、柳、榆等硬杂木,这种木料做炕沿能越磨越光,还经久耐用。用杨木容易坏和破损,用松木还有松刺易扎人,只有桦木、榆木等硬杂木材好。炕沿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枕头往下掉,也是为了保护炕边缘,还能防止炕上烘干的粮食外溢。有的男人互开玩笑说“怕你回家摸炕沿”,意思就是说:回家当不起媳妇儿的家,手摸炕沿,给媳妇下跪。有条件的人炕沿上设炕沿牙子,每个角上都雕刻有虎足状图案的立柱,俗称炕沿腿。还有的人家在盘炕时,在炕洞底部往里抠两个洞,以备放鞋等。炕的平面布置也有差异,有南炕、北炕、顺山炕、万字炕,(也就是“转圈炕”)、“拐弯炕”等。

据说,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千年以上。有人在古书中查到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文献中曾记载:“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这里所谓的“环室”就是炕,而且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除东边进屋有门不能贯通搭炕外,南、西、北三面均可以搭建相连的“转圈炕”或“拐弯炕”,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弯子炕”。其实,在南北两炕之间的这个连接的一洞或两洞炕,严格来讲应该不叫炕,就是直接奔烟筒的烟道而已。 

东边农村传统的住宅,一般都是两间房或连脊房,屋门大多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以东北普通民居两间房为例,打开门进屋是外屋,这屋里有灶台,是主人做饭或储存一些杂物或粮食,酸菜缸等;穿过去再开门进里屋,这屋是主人日常生活起居休息的地方,人口多的,或为了取暖,可在南北盘两铺炕,人口少的,或在冬季能生炉子取暖的人家,就没必要搭北炕。如果是3间房的,另一间屋子的大体格局也如此。所以进门的一间是灶房,灶台一般都很大,上面安放一个大锅,也有连着弄两个灶台的,放一大一小两个锅,无论是做饭还是做菜,均在大锅里完成。大锅底下是灶膛,里面生火,灶膛里的火一呼呼地燃烧起来,那通红的火苗霎时就充满整个灶膛,火烤着锅,烟则通过间壁墙上的喉巴眼儿被外边高高耸立的大烟囱吸进来的风给抽到火炕里,在火炕的的烟道中七拐八拐地溜达出烟囱。它这一溜达不要紧,所过之处,均把热量让火炕给截留了,火炕便慢慢地热了起来。蒙火炕的土坯具有散热慢的特点,因而,这一天里只要有吃饭、烧水的活动,那炕就始终是热的,一宿也不会变凉,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可屋里却是温暖如春。你可以光着身子一级睡眠,舒舒服服地一觉到天亮。所以火炕才有“睡眠中自然养生”的美誉。

由于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这样一来,室内的大部分空间几乎都被炕所占据,屋地的空间很小,所以人们在室内的日常生活主要都是在炕上。正所谓“男人车前马后,女人炕上地下。”

火炕也如伟大的女性一样,它就是象征温暖的,所以,它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女人的。看看炕上的摆设吧,几乎都是和女人有关的:炕梢摆放着炕寝,其实就是装被褥的柜,俗称“被格”。也有叫“躺箱”的,但这个叫“躺箱”的和那个叫“炕寝”的是有本质上区别的,“躺箱”主要装粮食和衣物等杂物,而炕寝只能装被褥。炕寝下边的笸箩里装有女人做炕上活儿用的针线布料、剪刀、纳鞋底锥子等,以方便缝衣、絮被、绣花、纳鞋底儿。炕头则放有烟笸箩,里边放着关东烟和卷烟纸及烟袋。有的窗台或间壁墙台及灯窝儿上放有火柴、蜡烛、煤油灯,或女孩子玩的嘎拉哈,布口袋,男孩子玩的啪叽、弹弓等。

有句骂人的话“你家是开大炕的。”其意思就是说这家的女人不正经。其实,仔细考证一下,这话的本意并不是骂人。“开大炕”意思是开旅店,因为当时东北的客栈、旅店都是一铺长长的大炕,和每个铺位对应的是炕脚底下的一米左右宽的衣服柜。客人来住店,首先要登记,然后按顺序从炕头到炕稍分配衣柜的钥匙。你拿到那个柜的钥匙,你的铺位就是和柜对应的地方。

打开柜,拿出里面的被褥铺在炕上就可以休息。有贵重的物品还可以放在柜里锁上,钥匙栓在自己的胳膊上。所以,不管你睡的咋实,也不会丢东西。

但为啥要和女人联系到一起,还是贬义的话,可能就是因为人来人往,啥人都光临的原因。可开店并不意味着就接客,人家那可是老板娘啊。所以,将这话作为恶狠狠的骂人话应该是不严谨的,起码是不准确的。但却由此可见炕对于女人的重要性。

火炕分炕头儿、炕梢儿。炕头儿靠近锅台,挨着隔离里外屋的间壁墙;炕梢儿离锅台远,挨着房山墙和烟囱。

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那热炕头永远是属于男人的,不仅仅是体现男人的权威,彰显男人的幸福感。更主要的是人们认为小孩子火气旺,体力壮,不怕睡凉炕。而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白天在地里忙碌,晚上回家还要忙家务,用热炕头去烙烙他那疲惫的腰身和酸痛的筋骨,经过这一夜的烘烤,宁折不弯的汉子第二天爬起来就又是一条生龙活虎的好汉。所以占据炕头的一般总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

在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南炕因向阳温暖,显着尊贵,那自然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处。靠近锅灶的一侧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也肯定是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来占据。当然也有例外,也有小孩子在炕头睡的。我在家里就睡在炕头,而我父亲则睡在中间。记得我在争炕头时还有一个理论:“父亲是一家之主,在挑着这个家庭的重担,既然是挑,那就只能睡在中间,有谁看见挑担的人在扁担的一头挑的?”还没上学的我就能弄出这个理论,父亲自然是不和我争,所以,只要我在家住,那热炕头就始终是我在霸占着。可能是自小打下的烙印,我非常能睡热炕。以后,无论是在别人家找宿,还是出民工,或带民兵搞训练,只要是住宿,我就抢炕头,实在抢不上了,我就住炕梢儿,反正就是不住中间。

北炕则是家中晚辈居住或作烘晾粮食之用。若是家里有女孩子,那女孩子就一定要和父母同住在南炕,而且一定是炕梢儿,一定是挨着母亲。家里有儿子的娶妻生子后,若房子不宽绰,仍要与父母同住一室的,那就把居室用木板或向日葵杆隔开糊纸作“软间壁”。还有挂幔帐的。我在写乡村纪实人物“李小丫”时,就提到过,他在娶儿媳妇儿时,就是挂的幔帐,弄得非常不方便。

另外,以前的东北农村庄户人家,几乎每家都在屋里与炕沿平行的正上方,从栅顶吊下一根长木竿,俗称为“幔竿子”。主要作用是悬挂幔帐,说是防蚊子,其实就是起到南北炕之间的遮挡作用。为了怕人口多,男公女妇的起夜不方便才设置的。也是为了挂婴儿“悠车子”(即“摇篮”)的。人称东北四大怪里的“生个孩子吊起来”就是指的这个。如果是在东北农村出生的35岁以上的人,几乎都睡过这种摇篮,就是现在,有的人家还让新生的婴儿睡这个,那种晃悠悠的感觉是很能催眠的,比现在的摇篮好多了。唯一的缺点是会翻身或会爬的孩子睡醒了一定要有人照看,否则,他容易掉地下去。

火炕最主要功能是取暖,但它也是人们吃饭、睡觉和女人做针线活及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当然,冬日的农村,正是猫冬季节,庄户人没事闲聊到各家去串门也都是要请到炕上坐的,而且还要将其让到炕头上去坐:“来来来,快上炕暖和暖和”。或“来,坐炕头儿这儿热乎一下,卷一颗抽着。”这话几乎是所有家庭在冬日里对登门客人的第一句话,也正是这包含温暖的话语,让人顿生亲切感。被主人这热情暖流充盈的客人也勿需推辞,因为这地方最热,也是最尊贵,将客人让到炕头上坐,那是体现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敬重。所以,到谁家去串门,你或坐于炕沿上,或抬腿盘坐在炕头上,毫无顾忌敞开心扉说些家长里短,或真心地互相吹捧几句,抑或讲些奇闻异事,那都是很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

更有的人家,在炕上放张八仙桌子,泡上酽酽的浓茶,招呼客人上炕边喝边聊。若是比较亲近的客人,还不让走,令女主人麻溜儿下地到外屋生火涮锅赶紧地炒上几个家常小菜,再温一壶地产小烧老白干酒,主客盘腿坐定,边喝边聊。酒下去了,话题也展开得差不多了,于是主客之间在微醺中不亦乐乎地陶醉在相互支持中,使友谊更加牢固。

更有的人家是招一些以赌为乐的村邻们。这些人冬天没事可干,又不想过早地钻被窝儿,就出去串门儿,该聊的聊了,该说的也说了,点灯熬油地干坐着显得有些素,于是,便有人张罗着打扑克,看小牌,玩麻将。弄得是昏天黑地,玩得是不亦乐乎。二人转小帽《小看牌》中的唱词就有坐在炕上看牌的生动描写: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啊,如今的老娘们都学会了看小牌儿呀,也不论男男女女,一块堆来坐呀,炕头之上大盘腿,吃奶的孩子躺在怀,得拉吗哟依哟,雪白的小汗襟露出来、、、、、、

我小时候就多次和小伙伴们到谁家去打扑克。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喜欢招人儿的,但一个屯子总有那么几家吸引来串门而扯闲篇的人,可能是习惯了,无论人咋多,咋闹,主人家也不嫌。我的一个小玩伴的家里就是这样,没事儿时我们就去他家起腻,不光我们这些小孩子去,年轻人,大人都去。几乎每天都是烟雾缭绕,笑语喧天。说来都是笑话,那时也没钱,用来赌输赢的赌本居然是火柴棍儿或叠啪叽的纸。就这,我们还能一玩就是到午夜,有时赶上第二天是星期天,还要闹个通宵。主人家在南炕睡香正浓,时而又有呼噜声传出,可我们丝毫不顾及人家的感受,依旧在人家北炕上赌得是激战正酣。

对孩子们来说,炕上的天地是很丰富多彩的。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歘嘎拉哈、弹杏核儿、翻绳儿、扇啪叽、下军旗,甚至要蹿房越脊的蹦跳,每有这种情况发生,家长总会说:“别把炕蹦塌了!”若是有时因受凉肚子疼,你趴在炕上捂一会儿,马上就好。有次我家杀年猪时,我吃肉吃多了,又跑出去打翘尜儿玩,肚子里灌进了风,肥肉遇凉就凝结,于是,肚子就拧着劲儿疼,强忍着跑回家,妈妈给沏了杯浓浓的白糖水,喝下去后又让我趴在热炕头儿上烙肚子,呵呵,小肚皮一粘上热炕席,就感觉五脏六腑都有热流在通过,霎时就有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之感,没过半个小时就又活蹦乱跳地跑出去疯了。

许多文学作品都有火炕的描写,最熟悉的莫过于故事片《地道战》了,民兵们在炕上钻下爬上的打击小鬼子的情形让人看了是那样的亲切。正是受这电影的启发,有的农户在挨饿的年代,将火炕在靠近炕稍的地方砌成密窖,然后将成熟的粮食放进去。我们还曾闹过这样的笑话:趁生产队喂猪的老更官儿不在,将生产队饲养室的炕给刨开了,想挖地道。结果,地道没挖成,一个个从炕洞子被烟呛得钻出来像个小黑鬼儿似的,鼻涕拉瞎淌着眼泪,脸上身上全是黑灰,让父母撵着骂。

在网上找资料,无意间居然搜到李宁先生曾在《新晚报》上撰文《千年火炕》中有这样的记载:“关于火炕还有一个故事呢。196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哈尔滨时,观看了哈尔滨市京剧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即《红灯记》前身)。回京后,周总理将李铁梅的扮演者云燕铭送给他的剧本拿给国家主席刘少奇看。刘少奇仔细读罢,对剧中“李铁梅”为摆脱屋外日本特务的监视,“由火炕洞钻往邻家”的情节提出了质疑。认为火炕“高一尺五寸”,也就是40多厘米高,至今其高度无多大变数。再加上炕面砖的厚度,烟道的高度已经很低了,其宽度也不超过50厘米,别说成年人,小孩也很难钻入。就算是“超级火炕”,可以钻人,但演员从炕洞中出来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烟灰也系荒唐透顶。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几位编导走访民居后,马上对这段戏进行了调整。刘少奇同志之所以了解哈尔滨的火炕,是因为1929年下旬至19303月间,他以中共地下满洲省委书记的身份,两次到哈尔滨领导反对中东铁路事件的活动。这期间,他一度住在三十六棚总工厂的工人家中,体验过哈尔滨火炕的温暖热辣。”

呵呵,领袖都对火炕这样情有独钟,您说这火炕能不吸引人吗?当年宋徽宗被金人给掳到黑龙江依兰的五国城时,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怅望天南无雁飞。”诗中的“扉”就是半穴居的地窨子。想一想,住这种地方,没有火炕那肯定是玩不转的,所以,虽说“坐井观天”憋了巴屈的挺难受,但他还是屈辱地活了好几年。

火炕是要定期维修的,主要就是将炕洞里的黑灰掏空,以保持烟道顺畅。这在我的散文《秋日三景》中我有过介绍。

火炕最怕的就是冬天犯风灶坑不好烧,那不仅是炕凉屋冷,伴之而来的是炕灶冒烟使得室内烟雾迷漫、灰尘乱飞,把人呛得涕泪皆流。我小时候就曾因灶坑冒烟被熏死过。2003年,我40岁出版个人文集时,曾在《感悟不惑》中有这样的记述:“6岁时,因灶坑不好烧,炝烟。母亲在外屋做饭,我在炕上哄弟弟睡觉,谁能想到,躺在炕上睡觉的弟弟没咋着,我却被烟炝死了。母亲发现我时,我已啥都不知道了。十冬大腊月的天,母亲一哭,惊动住在不远的姥姥,她来了,见我已无生还的希望,就说:“扔当院冻冻,缓一下看能不能活?”于是,在寒风呼啸的北方,一个被烟炝死的6岁孩子,被扔在冰天雪地的露天地上,去感受天地之灵气。也许是老天见我可怜,也许是上帝见我还未完成我该做的事业。十几分钟后,我活过来了,母亲见我动了胳膊,伸了腿,激动地跑过来把我抱回屋里,裹上她那露着棉絮的被子,放在了炕上。”

长大了,一想起小时候的经历,我就琢磨着灶坑为啥不好烧,而且还请教过经常搭灶台和盘炕的瓦匠师傅,他们告诉我火炕不好烧的原因很好查找,毛病大多会出现在灶台上,主要是通风不合理。常言道:“灶下不通风,柴草必夹生;要想燃烧好,就得挑着烧”。二是锅台高,所谓的“锅台高于炕,烟气往回呛;吊火距离高,柴草成堆烧”。锅脐与地面的距离很大,使火焰不能充分接触锅底,大量的热能都流失掉了。如果是炕的毛病,那无怪乎这么几点:一是炕面抹得不平、不严。炕面不平,烟气接触炕面的底面流动时的阻力就大,影响分烟和排烟速度,炕面不严则炕内支柱砖受力而不均,出现炕面材料折断和塌炕的现象。炕面材料之间接触不好,炕面泥薄厚不均,又直接影响炕面的传热效果。再就是炕洞大多采用卧式死墙砌法,迎火砖和迎风砖摆放的太多,造成烟气在炕头集中和停顿,炕梢出烟阻力大。加之炕洞深,使炕内储存了大量的冷空气。当外屋炉灶点火时,炕内的冷空气与热烟气就会形成热交换,产生涡流,造成炉灶不好烧。这些冷空气还要吸去和带走很多热量,使之多烧燃料炕还不热。结果,我家再搭灶台时,我就亲自上手,无论是直接燎锅底的简易灶台,还是能用鼓风机吹风烧煤带炉畀子的灶台,我都能弄,而且绝对好烧不犯风。你道为啥?我就掌握了一个原理:烟一定要比火苗高,入炕洞的喉巴眼儿大于并高于添柴的灶口就一定不会往出呛烟。如果呛烟了,那一定是外边连风丝都没有,而且气压低,否则,准保你烧得痛快。但这样做就是有一点,不大节能。

我曾替我爱人在她们学校值过宿,她们学校一共16名老师,每人轮一周几乎就是一个学期了。男少女多,因为那时不行外雇看学校的,值班的老师就不只是单纯的摇摇上下课铃,烧水扫地擦桌子那么简单了。晚上是要值宿的,因为女教师胆小,自己不敢在距村子一华里开外的学校住,就让家人代替她晚上去看学校。夏天还好说,昼长夜短,一转磨磨儿就亮天了,也不用烧炕。到了冬天,不烧炕那是很遭罪的。可这些辛勤的园丁们,教育孩子行,烧火就逊色了,也不知他们使了多大的劲儿,居然将灶坑门子弄得像个洞口,你想,一铺炕的高度才60公分左右,这个添柴的门儿居然有40公分见方,足足能钻进去人。想给他们修,冬天没法和泥,不修,又是烟雾缭绕,里外一齐冒烟,甚至屋里的灶坑门比外边的烟囱冒的烟都多,只能开门放烟,屋里的烟放净了,凉气也全都灌了进来,炕上烧出来的那点热气也就荡然无存。呵呵,俺那晚连觉都没睡成,第二天,不敢烧炕了。去供销社买个电褥子才算将就完她那一周的值宿生涯。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一家人盘腿坐在热热乎乎的炕上吃饭、睡觉休息,无论你怎样想象,那都是和谐温馨的,饭碗一推,委在热炕头儿,那腰部被热炕烙着,回肠荡气,浑身通泰。会抽烟的再捞过烟笸箩,拧上一锅子,在别人艳羡的眼里喷云吐雾。两眼一眯缝儿,即可以观察屋里的动静,又可以陶醉在对未来的憧憬和过去的美好回忆中。这种幸福是多么的惬意啊!之后再躺在温暖舒适的热炕上美美地睡上一觉,让世俗的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去,只有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飘飘欲仙。非是过来人,谁解其中味?

  呵呵,有火炕的日子,真好!


(该文已收到201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散文集《关东风情》中)

作者简介

齐光瑞,男,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出版发行了写作理论文集《浅谈报告文学的创作》,小说集《万紫千红总是春》、散文集《挥斥方遒》、《关东风情》、戏剧集《风流村》;畅销书:长篇小说《绝对新闻》、《作协大院》;文艺评点随笔《活色生香话水浒》等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炕”是东北三省接待贵客最高礼仪,80%南方人没体验过
东北火炕的发明 古老的文化体现炕上的风情
【黑龙江】范云阁 || 火炕情趣(散文)
yin东北火炕
齐际珍:火炕情结
大东北风俗史话——关东的火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