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幸福来敲门的秘诀:10个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孩子幸福感的方法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 ————————


自“爸爸真棒”诞生以来,我们和很多爸妈交流过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并不只一次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最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


幸福快乐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至成年以及之后的人生,幸福快乐也许会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孩子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压力是如此之大,这点相信父母们都深有体会。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全美7-17岁的孩子中有3百多万孩子罹患抑郁及相关的行为失常,这比上一个五年翻了一倍多。而在2010年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公布的《高中学生积极心理教育调查》结果,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感为世界最低!幸运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尽管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情商能力,它绝对是一种可以被教授的技巧和一种可以后天养成的习惯


“爸爸真棒”特别查阅和学习了国外众多最先进最科学的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论著,给大家带来一系列关于教授和培养孩子“感知幸福”能力的内容。这次与大家分享的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科研中心(UC Berkeley’s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的社会学家和幸福专家Christine Carter博士在其著作《Raising Happiness: 10 Simple Steps for More Joyful Kids and Happier Parents》中的精华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启发与思考。


特别说明:这是“爸爸真棒”早前没有标原创标的原创热文,暑假与您再重新分享一次,已经看过的读者可以略过。

———————— * ————————


幸福是一种能够且必须被培养的功能


很多人认为幸福是一种非常“空泛”的无法捕捉的东西,或者是其他东西的附属产物,比如财富、成功。



然而,科学告诉你,幸福并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一种非常实际的功能;它不是来源于幸运或外在条件,而是存在于我们大脑和身体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功能,它能帮助我们激发大脑和身体的潜能。事实上,幸福往往先于成功发生。当我们的大脑处于积极的状态,我们体验到的是积极的情绪,因此我们会更富有创意、更善于解决问题、认知能力全面打开-让我们的学习能力大幅提升。可以说,“幸福功能”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


在心理学来看,所有的情绪都能使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产生化学反应。比如,当我们愤怒时,我们会出汗、心率加速、血压升高,众所周知,愤怒对我们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统是有害的。反之亦然,当我们感到幸福时,我们会消减对压力的感受、让心率降下来、甚至能激励免疫系统。


另一方面,大量科学已经证实,虽然有一些人天生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快乐,但是幸福更多的是取决于技巧和习惯


所以,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内在功能,不是因成功而产生幸福,而是因幸福而带来成功。懂得真正让孩子幸福的父母,事实上几乎能够成就让孩子拥有成功人生的一切因素


“幸福快乐”在强调成绩的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优势。平均来看,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更容易成功。他们能得到更好的业绩评价,能赢得更具声望的工作,能获得更高的薪水,以及更容易拥有和谐的伴侣和幸福的婚姻。



依据科学,做这10件事能帮助孩子培养幸福感



Step 1: 让你自己快乐


这绝对不是自私,你有多么幸福快乐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快乐。


很多调查都验证了妈妈的抑郁情绪与孩子的“负面成长”(例如情绪问题以及行为失常等)之间存在着毋庸置疑的关联。


父母对孩子这种影响不能仅仅归结于基因。研究发现,快乐开朗的父母从统计学上来看,的确更有可能养育出幸福快乐的孩子,但是并没有发现明确的与基因有关的因素。


所以,要想养育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第一步应该做什么?也许是你每周花一些时间和朋友聚会玩乐。


因为开怀大笑是有传染性的,和朋友外出聚会能够让你多多大笑,即便你不大笑也能让你快乐起来。神经科学家确信,听到他人的大笑声能触发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从而使听者感觉到就像他们自己在大笑那样心情愉快。


Step 2: 教孩子培育人际关系


不会有任何一个成年人否认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但是有多少家长会花时间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关系呢?


这不仅仅是培养重要的社交技巧,让孩子成为更受欢迎的人,众多调查显示,它还能带来让孩子感到更加幸福快乐的长远效应


医学家曾经进行过一项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治疗实验,他们训练这些神经系统严重瘫痪的病人每个月花15分钟通过电话与其他同症病人进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同情心和无条件的积极评价。坚持这样做两年之后,发现这些病人在自信心、自尊心、抗抑郁、以及幸福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Step 3: 期待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完美


这是给追求完美的直升机父母和虎妈的特别建议。


那些过度强调成绩的父母很可能会致使孩子陷入比同龄人更深重的抑郁、焦虑甚至嗑药等不良行为


各界的调研结果都非常一致:必须赞扬努力,而不是天赋。


享誉业界的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一直被表扬智商“聪明”的孩子都会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任务,因为他们不愿意冒着可能会犯错、进而失去他们“聪明”标签的风险。而另一方面,超过90%的习惯被表扬其努力(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孩子,会倾向于选择更困难的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因为,当我们表扬成绩背后的努力和艰苦付出,孩子们就会更有动力继续努力,而在不断的努力和挑战中,孩子们将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这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Carol Dweck博士的思维模式教育理论,是近年来震撼美国教育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理念,“爸爸真棒”已经分享过专题文章,请输入“他山石”查看文章《国际前沿:如何训练孩子具备“胜者”的思维模式》)


Step 4: 教导孩子乐观


想要避免和一个阴沉乖戾的青春期孩子打交道?那么就要从小教导他们从光明的一面看待问题


调查发现,10岁时就已经被成功教导、善于用积极乐观的一面思考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孩子,其中至少半数在青春期时不会陷入抑郁等心理问题。


简而言之:乐观是如此贴近幸福快乐,以至于两者实际上可以互相换算


Christine Carter博士比较了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然后发现乐观主义者:

  • 在学校、职场和竞技运动中更加成功

  • 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

  • 对婚姻的满意度更高

  • 很少遭遇抑郁和焦虑



Step 5: 教导孩子情商


幸福感归属于情商,情商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管理情绪的能力、社交能力、处理沮丧和挫折感的能力等,自然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情商是一种技巧,而非天生的特质。如果你认为孩子能天然地管理他们的情绪,任由他们自己发展情商,那么恐怕结果是不会理想的。


(关于情商培养,“爸爸真棒”已经分享过很多文章,涵盖了情商教育的方方面面,具体请输入“情商”查看)


Step 6: 训练孩子的自制力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自制力比智商更能准确地预言孩子未来人生的成功、以及几乎其他的一切


这就是从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得到的启示。能够成功抵御住诱惑的孩子比起抵受不住诱惑的孩子,在多年以后会生活得更好、并且更幸福快乐。


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学龄前孩子(即在实验中等待2颗棉花糖的孩子),平均来看,学习成绩更好、社交能力更强、也能更好地应对挫折感和压力、以及有勇气承担起更重大的社会责任。总之,自制力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成绩和社交上获得成功,还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有哪些好方法可以教导和训练孩子的自制力呢?可以从帮助孩子学习抵御诱惑开始。


(想要了解棉花糖实验和自制力训练的具体方法,可以直接点击标题查看影响美国50年实验最新成功:人生成功的关键在于延迟满足 | 他山石)


Step 7: 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玩耍时间


现今,有很多幸福感的训练课程倡导正念和冥想练习,这两者都非常有效。但是让孩子们有规律地做这些练习,是相当困难的。那么,什么方法同样有效且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呢?


那就是:无计划的由孩子自发主导的自由玩耍


因为当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他们体验到的正是正念练习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完全享受当下。


然而,现在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少的自由玩耍的时间,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据调查,与20前年相比,美国孩子们每周已经减少了8个小时的自由玩耍时间。


自由玩耍并不意味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意义。对孩子来说,玩是极为重要的成长与学习的方式



调查发现,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时间的大幅丧失,会延缓孩子的认知发育和情商发育。事实上,自由玩耍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和无意义的,它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智力、身体、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这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几个孩子在一起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更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如何分享、如何协商、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调节情绪和调整行为,以及如何表达自己。


这没有严格的操作规则或规范,只需要允许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自由玩耍就可以了。


Step 8: 配置利于幸福感教育的周边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深受环境的影响,当不良环境持续影响孩子时,你对孩子的教导可能会事倍功半。


想要管理孩子的周边环境,从而让你的幸福感教育获得最大的成效,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那就是:少看电视


社会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幸福感和少看电视之间有着显著的强大的关联,快乐的人比起不快乐的人,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少很多。还没有清晰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也许是电视让人们变得更不快乐,亦或是因为不快乐所以才要看更多的电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看电视的确存在其他许多更有效的活动能帮助孩子成长为幸福快乐的成年人,比如自由玩耍、运动、冥想。如果孩子沉溺于看电视,那么他们花费于其他更能培养幸福感的活动上的时间就相应变少了。


Step 9: 全家人一起吃晚餐


有时候科学只是证实了我们祖祖辈辈都遵循的一些传统的确是真理。是的,家庭聚餐绝对重要


这个简单的传统习俗能帮助塑造更棒的孩子以及让他们更有幸福感。


研究显示,那些和家庭成员规律地进行家庭晚餐的孩子,拥有更稳定的情绪,更少沉溺嗑药和酗酒等不良行为,成绩更好,并且更少罹患忧郁症等心理问题,这点在青春期女孩身上格外明显。他们也更少发生肥胖或饮食紊乱。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坚持每日家庭聚餐甚至比和孩子一起阅读更为有效。


Step 10: 帮助孩子养成“感受幸福”的习惯


上面讲了那么多方法,可能你会觉得养育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真心不容易,然而如果能让孩子养成“感受幸福”的习惯,那么一切就都变得轻而易举了



把幸福感归结于一种习惯也许感觉怪怪的。但是,如果观察我们(作为成年人)自身,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自成年以后,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幸福指数其实归根结底反应了我们内心养成的思维习惯,有些人习惯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幸福与快乐,而另一些人则习惯于无论拥有多少都只能感受到不幸与不快乐。


幸福感与三类习惯紧密联系:

  1. 我们是如何思考和感受这个世界的,并由此构建我们的经验体系。

  2. 某些具体行动和习惯,比如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冥想、与他人的连结、甚至-已经被研究反复证实的-经常性的微笑和大笑!

  3. 正面的品格特质,比如自制力、勤勉、公正、关爱他人、智慧、勇气和诚实。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孩子从小幸福感满满?爸妈每天请做4件事
刘儒德: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幸福课笔记
哈佛大学推荐的这20个快乐习惯,你值得拥有!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二手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