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习练太极拳的感受(九)太极拳的松和心神抽合习练方法
我习练太极拳的感受(九)太极拳的松和心神抽合习练方法
最近一些人问我太极拳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太极拳从哪里习练入手,现在系统说一下。
太极拳是由外家拳发展出来的技击功夫,其与外家拳一样是用于技击的,并且其被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比外家拳更加猛烈地打击对手,否则就没有被发明出来的价值和意义。
打击对手需要力量,力量是决定一切的技击法宝,这点在外家拳与内家拳一样,没有区别。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于怎么产生和使用力量。
外家拳靠肌肉紧张发力,这是在大脑控制下的人体本能的发力方式。这种发力的缺点是产生力量的同时肌肉紧张会导致肌肉僵硬,无法发出人体所能发出的最大力量,身体形成一个僵硬的杆,并且劲力不连续,每次发力后还要重新肌肉紧张发力,这就给对手留出打击你的空档,只能以反应速度弥补劲力的不连续。这种发力方式不但大量消耗自身能量,还会因与对手硬顶而容易受伤。太极拳的发明则将技击这个危险的体力活变得安全省力高效。
太极拳要摆脱大脑控制下的肌肉紧张的发力方式,就要让身体自己学会以肌肉不紧张的方式发力,就要让身体自己去体会和感知力量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的产生和运行,这就是习练太极拳的第一步。
要想感知力量,肌肉还不能紧张,怎么办?这时只有一个力量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这就是重力。重力是自然产生的,不用肌肉紧张就能存在,有了这个重力,我们就能在这个重力的牵引下自然地(肌肉不紧张地)将身体向下松沉堆积压缩,并且顺着重力松沉压缩的方向还能产生自然的旋转-------现在大家是否明白了我为什么说身体的重心转换是习练太极拳的第一步,以重力控制下的重心转换既能让你的肌肉不紧张,还能让身体自己感知力量在体内的产生和运行。
双脚微张站立,重心中正。一侧腿如大厦将倾般卸去对身体的支撑力(缓慢点),这时身体重心自然向另一条腿上堆积松沉压缩,在身体自然压缩的同时,产生向压缩腿外侧的自然旋转,让身体自己去感知这种压缩和旋转,这种感知就是最基本的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的力量的产生和运行。当把这种左右的重心转换变成循环向前迈步的前后重心转换时,再把胳膊自然抬起于胸前,胳膊不要做任何动作,只需随身体自然动作,就是太极拳的走桩。
刚开始时,身体会很茫然,似乎感觉不到什么,不要紧,我们可以借助以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形动作去让身体加强感知-----这就
是太极拳用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形套路动作引带出内里的心神抽合,是太极拳最基本的习练方法。走桩时,你需要肌肉紧张发力向前迈步,并且要用肌肉紧张发力加强身体的压缩和旋转动作,将压缩和旋转做到极致,即身体不能再向下压缩再向一侧旋转了,再开始下一个重心转换,即向反方向压缩旋转。虽然我们借助了肌肉紧张发力,但这种肌肉紧张是很微弱的,不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对力量产生和运行的感知-------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套路要打得缓慢的原因,即为了尽量减少减轻肌肉紧张发力,让身体感知力量的产生和运行。肌肉紧张的发力仅限于这二种:向前抬腿迈步、拉动身体压缩旋转。除此之外,不要使用任何肌肉紧张发力,并且这二种肌肉紧张发力也只需达到把动作能做出来即可。这二种肌肉紧张发力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重心转换产生的压缩旋转,以便让身体更好地感知力量的产生和运行。
这就是我们身体自己感知到的第一个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的力量的产生和运行:向下的压缩和横向的旋转!
当我们持久地重心转换后,我们能感知到向下的压缩和横向的旋转的合一,即重心转换到一条腿上时向下的压缩和横向的旋转像拧螺丝一样拧入脚下;再往后我们能感知到拧螺丝一样拧入脚下的力量向另一条腿重心转换时,这个力量被反方向拧上来,拧到另一条腿的脚下,这个反方向拧上来的力量,就是我们身体在慢慢启动心神,提引脚下之力;再往后,我们会感知这个拧上来的力量会一直顺脊柱向上穿到前胸范围,通过前胸再拧回另一条腿脚下。你感知到的脚下力量上穿到前胸的这个位置,就是我们身体自己的指挥中心,就是心神;再往后,你就会逐步放弃肌肉紧张发力而主动用心神拧动两腿之间的重心转换和力量的运行,你能在心神和两腿之间感知到一根筋,心神拉动这根筋就能拉动身体像牵线木偶一样向前迈步、推动重心向前移动和身体的压缩旋转。这时,你就是学会初级的心神抽合了,你已经基本上不用肌肉紧张发力就能靠心神的抽合驱动身体运行了。重心转换时,心神将脚下力量拧上来就是抽,再将力量拧到另一条腿脚下将压缩旋转拧到极致就是合。
心神中所存的,就是我们的先天一气,胎气;由胎气牵动体内的“筋”所形成的力量,就是胎力。这个胎力能使我们不用肌肉紧张发力就能驱动身体运行,但这还远远达不到技击要求的力量。
持续习练下去,不断加强心神对两腿的抽合,就是加强体内的“一根筋”的牵动力量,会有那么一刻,你突然感觉到你拧到脚下的力量贯穿到地下去了,身体似乎沉入地下,从地下返上来一股力量,直冲到你的后命门的位置,这时,你就是上下贯通了,你已经能在肌肉不紧张的状态下提引上来脚下的力量了(外家拳靠脚腿腰胯胳膊的肌肉紧张一次性传导脚下力量)。这个上下贯通提引上来的力量是我们后天习练出来的,叫真气。
这时你体内就集存着两股能量:心神的胎气和后命门的真气。胎气为阴,真气为阳,真气是胎气提引上来的,胎气为真气之母。我们要把胎气和真气阴阳转换合一,形成太极的巨大能量。你可以把这时的你与太极的阴阳图比较一下,你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让阴阳交融,形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图,生成太极。
这时的你虽然能量很大,但由于没有阴阳转换合一,阴阳无法合抱,能量集存于体内却无法使用,你的身体各部还是死的。这时就要用心神抽合将胎气与真气合一,生成精气神(就是能量),用能量的游走节节贯通到身体的每个部位,使你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以心神抽合发力。这种抛弃了肌肉紧张发力而用心神抽合发力的表象,就是“松”。所以说“松”不是不发力,而是不用肌肉紧张发力。
心神的胎气与后命门的真气能量合一,就是用心神牵动的“筋”将胎气与真气结合。心神的胎气启动后贯通到后命门与真气结合沉入尾闾,经会阴翻转到气海,胎气与真气在丹田融合翻转鼓胀,生成一个能量球,就是太极。此时,我们能把胎气和真气合一产生的能量集存于丹田,这个能量就叫精气神。心神抽合丹田内的精气神向脚下贯通,拉动身体向下压缩旋转;同时,上下贯通返上来的能量有顺着脊柱向上顶的趋势,去感知这个向上顶的能量,它就是虚灵顶劲的雏形,也是能量打通小周天运转的前锋;这个向上的虚灵顶劲与心神将丹田精气神向下的抽合形成两夺对拉头顶悬足入地之势上下贯通,形成身体中轴的对拉拔长,这是太极拳身体中轴的发力。此时,我们虽然具备了初步的能量在两腿与中轴的运行,但我们的两仪还不会驱动能量运行。
心神抽合精气神经丹田在两条腿间来回的转换,会引起丹田的太极逐渐向两仪的肾盂、带脉鼓胀扩张,久而久之,太极会以丹田为中心在两侧的肾盂、带脉生成两仪,两仪各生成一个能量球在交叉逆向翻转,形成混元状态的能量运行,两个球的连接点在丹田,像个放倒的8字形。两仪的压缩旋转驱动能量上下运行传簇,将身体各部位催动节节贯通,生成四肢的四象------就是太极功夫。当然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节节贯通,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我们就把心神胎气的能量与后命门真气的能量阴阳转换合一到两仪,形成驱动两仪运行的能量,两仪的运行才能技击。
随着心神抽合的增强,两仪的能量球会越来越大,当两仪能量上翻转到肩井下翻转到涌泉时,就会出现“井提泉”的能量流,即肩井能直接将涌泉的脚下能量提起游走,两仪充满流动着的能量(精气神),这样,你的两仪就会自己产生并运行能量了,这才是太极拳技击主要的力量源泉。上翻到肩井的能量会很快贯通到劳宫,劳宫与涌泉产生能量传簇,实现能量在大周天的运行。
这时你的心胸就会开合了。心神位于心胸之中,中轴的小周天能量运行与两仪的能量运行均经过心胸,心胸开合意味着心神直接与能量贯通,心神可以直接抽合能量的传簇运行了。心胸开合还意味着你的身体已经练成能吞吐对手劲力的“武器”了,这时谁打你心胸腰腹一拳都会被中轴和两仪翻转游走的能量吞入或震出(吐出)。最重要的是,心神直接抽合能量运行生成了太极的“意”,即用意不用力的意!这个意就是心劲--------内家拳发力的心劲。这时你只需用心神的意就可以传簇能量运行了。
至此就完成了心神抽合贯通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心神抽合两仪压缩旋转,将能量上下节节贯通。太极拳的发力在体内以能量游走的方式存在,吐出去就是力量。两仪的压缩旋转驱动自身能量和引带吞入的对手劲力(也是能量)阴阳转换再贯通到全身各部。节节贯通的能量通道就是两仪压缩旋转贯通的通道,就是引带对手能量的通道,两仪压缩旋转贯通形成的巨大能量吞入对手能量并引带其随两仪翻转吐出,就是太极借力打力的功夫。
看到了吗,太极拳的“球”不是外形动作的圆球,而是内里的能量运行圆球;贯通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不是外形动作的压缩旋转,而是心神抽合的两仪能量的贯通压缩旋转。太极拳没有一点外形的东西。
太极拳这样的发力方式,内里能量纷争爆裂,外表却绵柔至极,这才叫“松”!内里心神抽合能量运行越刚猛,表象越松,心神强大到一定程度能将身体抽合得抽似软若无骨,合如钢铁磐石------这就是太极拳的阴阳。
太极拳技击的本质就是与对手合一,心神抽合的抽就是吞入对手能量,合就是阴阳转换对手能量为我自身能量。心神抽合本身就是阴阳转换,心神抽合在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太极拳习练的就是自身的阴阳转换合一、与对手的阴阳转换合一。
太极拳的两仪能量是逆向翻转的,就是说一侧能量外张发力的同时,另一侧的能量是归聚内收的,两仪外张与内收的能量是同时贯通到全身的,在身体各部位外侧运行的是外张的能量,内侧运行的是内收的能量,所以太极在全身能量的运行是同时存在着外张和内收的,即外张劲里蕴含着内收劲,内收劲里蕴含着外张劲,无论是外张还是内收均可以发出劲力------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当我想右仪发力时,可以右仪外张直接发力,也可以以左仪的内收驱动右仪发力-----外张则侧重于打击,内收则侧重于吞吐。对外张与内收而产生的发力不同产生了各派太极拳的区别。注重外张发力则刚猛弹抖,其表象动作必然大开大合,此为陈氏太极;注重内收发力则吞吐柔混,其表象动作必然紧凑浑旋,此为武氏太极;内收外张并重则刚柔相济,其表象动作必然沉稳浑厚,此为杨氏太极!这就是各派太极拳的区别,不在外形,而在内里,由内里的抽合不同导致外形表象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也许现在你还不知道我这篇文章的价值,但只要你相信我,你就会得到你梦寐以求的太极功夫。尚若你真正练成了太极功夫,你才能理解到我现在与大家分享的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习练太极拳的感受之太极拳为什么练不出功夫/转
传统技击抱朴太极拳
实战太极拳系列之二 压缩旋转和以心行气,太极能量传簇的产生
什么是太极拳的真气鼓荡、凌空劲?(河南电视台乐游天下的回答,22赞)
太极拳:培养生命的能量
太极拳之“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