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城县古孝感乡卧牛石奎是川渝移民的祖源地

         朋友们好!现在我就站在麻城县川渝移民之地古孝感乡卧牛石奎的地方。卧牛石,这个古老的区域名,不知取名于何年何代。这里是重庆四川移民的祖源地,从这里有大批移民背井离乡奔向川渝大地。这里有一首麻城光黄古道的问路歌:

哭天哭天真哭天,

道士岭上看容颜,

十里凉亭当街过,

抬头望见梅花山。

爬爬奔奔陡坡山,

黄泥巴大路关田畈。

盛家洼好花园,

姑嫂二人开饭店,

油炸豆腐香三塆。

浮桥河是个撮瓢船,

河西有个渡船塆。

往西有个疯子地,

中馆驿城墙高又宽。

商铺酒楼真不少,

赶集的人们闹喧喧。

出了大西门,

再过五里是桃园。

三月桃花开满树,

蜂飞蝶舞在花间……

这首《问路歌》一直唱到川渝,可惜能完全记得此歌的人已经没有了。

         明代麻城县分四个乡区,在明朝初期,麻城分为太平、亭川、孝感、仙居四个乡,孝感乡是明代麻城县四乡区之一,孝感乡位于现在铁门、歧亭、宋埠、中馆驿四乡镇,还包括城区、白果、南湖、顺河以及新洲、红安的部分地区,据史学家考证,孝感乡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众多川渝民众心目中的圣地。不过在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行区乡调整时,将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孝感乡只存在百余年。即使现在哪家有人去世,道士在唱教时依旧把我们这里叫做仙居乡某某社,其实仙居乡民国时期已经取消了,我们卧牛石奎归中馆驿区管辖。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道士唱什么区域根本不在乎,如果是封建时代,政府根本不允许你这么唱,必须按当代的行政区域去唱。

        麻城曾经是“江西填湖广”,曾有几百万江西移民按“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的定律,背井离乡,一拨又一拨从瓦屑坝或筷子巷集中,乘坐古老的帆船,踏过波涛滚滚的鄱阳湖,以曲线形弯弯绕绕地走向荆楚大地。如今每到除夕团年饭祭祖时,我们都要在祭祖贡品上插上一双筷子用以纪念我的祖上来自筷子巷。“湖广填四川”,那更是一条延走了六百多年的悲壮乡情路:回望大别山,泣别举水河,溯长江,穿三峡,踏蜀道,凄风苦雨,抛别故土,他乡繁衍。而那辈辈相传的追亲寻祖之念,更是至今绵绵无尽期!

        将岁月的时空穿越回到卧牛石奎移民时期,天空的云低垂,阳光大方地梳理忐忑与激动的心情。卧牛石的光黄古道大路上,人声鼎沸,离乡人啜泣,泣不成声,远行的人匆匆忙忙在此聚集。远处,起伏的群山逶迤,仿佛在抚慰即将离乡背井的人们。一位接一位的亲人穿着厚重的黑布长衫,站在古道旁挥手告别,几行热泪,几声呼唤,把低沉与不舍留给白发苍苍的父母:再见吧,卧牛石,再见了,父亲母亲,我或者我的子孙,一定会回来的,回来孝敬先祖,祭拜先人。送别的亲人百感交集,声音哽咽,泪珠唰唰地直流而下:去吧,去吧,不管去在何时何地,不要忘记你的祖迹卧牛石,不要丢了孝感乡的精神。

        我以前在网上发过几篇麻城孝感乡卧牛石的贴子,有位姓韩的川渝移民看到我的贴子,回复说,我今天终于看到了我的祖迹麻城孝感乡卧牛石,我的祖上就是元末明初由麻城孝感乡卧牛石迁来四川的,族谱上是这样记载的。美篇上也有不少人回复我,说他的祖迹是麻城孝感乡的。

        麻城孝感乡的移民后裔人才济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写出了气吞山河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名垂青史,他的祖上就是从孝感乡卧牛石旁的西杨镇移民入川的。现代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祖上是麻城,还有传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祖迹也是麻城的,革命先烈原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的祖迹也是麻城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 麻城孝感乡
最美麻城解密丨麻城孝感乡根本就不存在?
麻城孝感乡|明代麻城县四乡区之一,川渝民众心目中的圣地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地——麻城
孝感乡的遥远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