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梓”为何指故乡

“桑梓”为何指故乡

  革命烈士黄治峰早年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其中“桑梓”一词是故乡的代称。

  为什么用“桑梓”指称故乡呢?原来在我国古代,桑树和梓树是栽种最广的两种树种。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非常常见的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梓树则是原产我国的树种,是一种速生树种,用途广泛:嫩叶可以食用;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梓白皮)可以入药,能清热、解毒、杀虫;种子亦可入药,为利尿剂;木材可做家具。

  因为这两种树用途广泛,种植和生长容易,因此古人在房前屋后大量种植。

  《诗经·小弁》中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想到桑树和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我尊敬的只有父亲,依恋的只有母亲。

  朱熹说:“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可见“桑梓”乃父母所植,旅居在外或者客居他乡的人们看到这两种树木,自然而然就想起了父母,想起了故乡。

  至迟到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用“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了。

  张衡的《南都赋》中写道:“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桑梓”和“旧里”并举,都是故乡的意思。

  三国时期流落匈奴的女诗人蔡琰有过更为沉痛的“桑梓之思”,在《胡笳十八拍》中,她痛彻肺腑地咏叹道:“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她说我这么苟且偷生,只是想回到可以埋骨的故乡,“桑梓之思”,令人泪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缘何称“桑梓”
桑梓地是什么意思?
【微也足道】桑梓之情从何而来?
桑梓之树,故乡的念想。
人文气息浓厚的梓树,现在的你还认识吗?
为何古人将故乡称为“桑梓”,把父母称为“椿萱”?其背后寓意深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