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userphoto

2023.11.01 江苏

关注

本刊刊载之全部论文,从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编辑费,如有言称收费者,必为假冒。

欢迎投稿

官方网站:www.jcse.com.cn


作者信息


孙婧/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幸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摘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保障,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薄弱学校发展缓慢不仅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也阻碍了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该研究以薄弱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证考察薄弱学校的教师韧性,深入分析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教学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情感因素、人际因素是影响薄弱学校教师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10期
中国教育学刊订阅
15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是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举措。

薄弱学校发展缓慢不仅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也阻碍了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近年来,我国对薄弱学校改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优质学校在各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薄弱学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管理运行机制、学生学习基础等条件限制,存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设施条件有限等问题,导致薄弱学校教师工作热情不高、留任难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然而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愿意留任。对此,我们不禁发问,是什么原因让薄弱学校教师在面对条件差、压力大的同时,仍然能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如何理解薄弱学校的教师韧性?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方面?本研究依托于中部省会城市于2016年启动的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项目,该项目一期三年,至今已开展三期。本研究团队作为委托管理工作的支援单位,历时7年累计支援市内7所学校。本研究以受援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证考察薄弱学校的教师韧性,深入分析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薄弱学校及其教师韧性的内涵

已有研究对薄弱学校形成原因以及改进策略进行过探索。关于薄弱学校的成因,学者们认为:一是薄弱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不佳,交通不便,教育的社会支持薄弱;二是薄弱学校管理理念滞后,未能与时俱进,经常出现学校领导“一言堂”“任人唯亲”等问题;三是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存在教师老龄化、音美体等专业教师短缺、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目前对薄弱学校质量提升的改进建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转变政府职能,释放自主办学空间,真正为薄弱学校发展增权赋能;二是加强薄弱学校领导培训,提高处理学校面临的挑战所需的常见能力和增强专业知识;三是吸引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提升教学质量;四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大力推进特色校本课程研发,这是促进薄弱学校改进的必由之路。

已有研究也对教师韧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虽然学界对教师韧性的概念界定不一,但均认为,教师韧性是人与环境随着时间推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也是教师克服困境、化解压力的重要能力。有研究着眼于探索对教师韧性发展的影响,认为影响教师韧性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教师韧性的发展是这两类因素动态作用的结果。“危险性因素”是指降低教师韧性、阻碍教师心理或事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消极的自我信念、科研压力大、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等。与“危险性因素”相对的“保护性因素”则是指提高教师韧性,帮助教师应对困难、实现职业目标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动机、入职指导、提供职业发展机遇等。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已有研究对特岗、高校、新手教师的教师韧性进行过探索。

基于此,本研究对薄弱学校及其教师韧性作出如下界定:薄弱学校是指处于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队伍较弱,生源大量流失,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的学校。需要明确的是,薄弱学校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发展性的概念,且其形成存在多种可能原因,这导致无论城区或乡镇均可能存在薄弱学校。本研究所关注的薄弱学校是那些因所在城市的发展动力减弱而转化为薄弱学校的城郊学校。本研究中的教师韧性是指薄弱学校教师在面对较差的教学环境和较大的教学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积极适应性,体现出对教学的持续热情与专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以抽取能够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为原则,在受支援的一所学校中选取12位教师开展了访谈调查。其中,女教师7名,男教师5名,平均教龄20年,教龄跨度为5年到31年。根据“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题,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包含教学管理、专业成长、工作评价等维度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收集数据。采用扎根理论路径,运用Nvivo12.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因素:教学压力大、教研经费缺、培训学习少等问题严重威胁教师韧性

教学因素是影响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关键因素,主要包含教学压力、教研经费和培训学习三个方面。本研究发现,在薄弱学校教学因素对教师韧性的负面影响是占主导的。多位教师谈到,多科目的教学任务给其带来了无以复加的压力:“我带的主要是数学,还带了活动课,然后校本课、美术、音乐……2017年的时候我因为身体原因跟学校说不能再带这个课了,但学校里缺老师,又请不到别的数学老师……结果没办法,我说我能够坚持我肯定坚持。”此外,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教学设备不齐全,物质文化建设比较落后,教学成绩提高不显著。“学校的条件有限,打印设备尤其欠缺,我带六年级,马上要调考了,因为打印机和纸张不足,我只能自己手写自己打印。”薄弱学校高压的工作环境以及落后的教学设备很容易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被快速消磨,进而诱发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对教师韧性的发展极其不利。

部分教师还提到,学校对其教研教学及课题申报等项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教学计划无法实现或者不了了之。“学校的教研课题经费充足吗?其实根本没有。”没有充足的教研经费,很多教学项目都无法顺利开展,严重削弱了教学热情,在此情形下想要保持高涨持久的教师韧性是很难的。

此外,受访教师参与的校外培训集中在区、县、市三级,几乎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机会,而且近年来能够参加培训的名额呈进一步缩减趋势。例如,有教师谈道:“进入这个区之后,外出听课的名额变少了,进修机会也变少了。”虽然近几年的学校委托管理以及校外培训会对其专业发展有所促进,但教师们大多认为其实际影响并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弱。在追求专业发展方面,薄弱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并无二致,甚至表现出更迫切的渴望,有教师表示,“尽管校内有师徒结对,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要自己钻研。希望可以多引进一些优秀教师来授课,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但专业培训机会的匮乏导致其专业发展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削弱了教师韧性。

(二)职业因素:客观条件对职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极大影响了教师韧性

职业因素是访谈中了解到的除教学压力外影响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最大压力源,具体表现为教师编制、教师身兼多职以及职称评定三个方面。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名额的稀缺是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削弱教师韧性的突出原因。目前学校没有三级教师,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职称,他们均为非在编教师。有些教师工作长达数年,还是代课教师,长期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我是一个代课教师所以薪资比较低,和在编教师的差距比较大。”这类教师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失去工作的激情与干劲。另外,有受访教师表示,学校的职称考核给其带来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学校在职称晋升方面所拥有的自主权太少。“很多年没有评过职称了,每天不停换课,出去开会。2021年2月份正式收到聘书,从12级到11级,从2005年到现在级别没有变过。”教师对此无能为力,只能被迫接受,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职业积极性。

在职业发展本就机会稀缺的情况下,许多薄弱学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因身兼多职而被大大分散。这进一步加剧了其职业发展的困难,打击了教师韧性。目前,学校现有26位教职工,其中代课教师5名。学校教师总数少,行政岗位配备不齐全,普通教师因此不得不承担起额外的非教学工作,经常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这种不必要的工作内容占用了教师较多时间,不仅给教师造成了繁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更变相剥夺了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可能。例如,有教师谈道:“我们学校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只有两位,其中一位现在是中层领导,不做心理健康教育。另外一位教师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还管理着学校的档案室,所以她也是很忙很累,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

(三)组织因素:U-S合作促进教师韧性提升,但校领导的应有促进作用未有效发挥

组织因素是影响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制度性因素,主要包括领导班子、U-S合作等方面。本研究所调查的学校是义务教育委托管理项目中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有限,仅依靠自身力量突破目前的发展困境成效有限。但有了高校的对口帮扶,这所薄弱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办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得以较大发展。“通过高校对这个学校的委托管理项目,教师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见识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教育部门每年还会对学校有充足的资金拨款,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但与此同时,访谈发现,期待中的学校领导对教师韧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并没有出现。我国中小学校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会对学校工作产生全局性的深刻影响。对于教师韧性的发展而言,校长等学校领导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成功学校的一个关键特征,那些感知到领导友善意图的教师更有可能在他们的工作中感到有效,校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使后者能够在反复出现挫折的情况下实现对教学和教学实践的承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校校长总是频繁更换,致使领导班子实行的政策不连贯,教师被迫重新适应,消极应对。“领导也频繁变更,理念不同、重点不同。有的领导管理很规范,但有的领导很佛系,不细致。”

(四)情感因素:对教师工作的使命感与满足感有力支撑着教师韧性

情感因素是薄弱学校教师韧性得以保持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核心内涵是职业热爱感、郊区幸福感以及学生成就感。绝大多数教师称他们对教学工作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热情,愿意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并能从中获得愉悦。“从小就崇拜教师职业,也当过幼儿园教师。喜欢这个职业,氛围也好,工作起来很开心。”正是这种浓烈的职业热爱感,这种内生的精神力量给予了教师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力量,使他们即使在面对复杂教育环境下的压力或困境时仍愿意坚持下去并且积极发展自己。有研究表明,那些对教学有着强烈热爱的教师更倾向于相信他们的工作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生活,并更有可能从教学中收获个人意义、满足感和成就感。访谈还发现,较高的幸福感是维持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重要因素。该校位于郊区,虽然办学条件和质量与中心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教师的教学压迫感与生存压力也相对较轻。“我们这里学校小,地方较偏僻,老师也少,感情更深厚,更有幸福感,没有那么大压力。”这种幸福感与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使该校教师愿意在这里教一辈子书,并且非常认同教师这一职业。成就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感受与体验而获得的一种内在的满足,能够对教师韧性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积极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能够见证学生的成长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特别当这一成长与自己有关时。“当年她成绩并不是很好,我们也曾给她补过课,后来当我们得知她要公费去德国留学,我们做老师的都为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五)人际因素:与家人、同事的和谐关系促成了应对教学压力事件时的韧性保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处人际关系网络的复杂性,也使人际因素成为影响教师韧性的重要资源环境因素,具体表现在家人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与家人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对教师抵御压力、恢复状态有很大帮助。具体来说,家人的鼓励和陪伴是薄弱学校教师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力量,也是推动其继续前行、保持韧性的关键力量。有教师谈道:“平时工作压力大时,是我的家人在一旁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让我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在遇到困难时如果不能获得家人的帮助和支持,教师就会失去外在的动力源泉,不利于教师韧性的发展。此外,研究还发现和谐的同事关系亦是教师得以在困境中保持韧性的重要因素。同事间的关心与支持能使教师获得坚守岗位的信心与力量,彼此间的专业交流与沟通还能支撑教师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持续的动力与激情。“老师之间都是很团结、敬业的,校园、办公室氛围很好,彼此之间喜欢开玩笑。老教师帮助年轻老师,培养他们成为骨干教师。”

三、薄弱学校教师韧性的提升策略

为增强薄弱学校教师韧性,本研究对上述五类因素加以分析,并据此提供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大财政投入倾斜,提供职业发展优惠,构筑教师韧性发展的牢固基石

聚焦影响教师韧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和职业因素,旨在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解决本研究中发现的薄弱学校基础设施欠完善、教师职业发展困难等问题,以此构筑教师韧性发展的牢固基石。

第一,在调配经费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为薄弱学校设立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开展教研课题的专项经费。本研究发现,薄弱学校办学经费的缺乏严重挫伤了教师的职业积极性,是威胁教师韧性发展的因素。受制于教学硬件的缺失,薄弱学校教师在开展基本教学活动时已是困难重重,教研经费的短缺又使多项教学计划和教研项目的实施举步维艰。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专项办学和教研经费帮助薄弱学校因地制宜地改善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设施条件,并为教研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使教师能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身于教育事业。

第二,为薄弱学校教师提供更多、更高规格的培训机会。本研究发现,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活动,而能够参加的培训又只提供很少的名额。这严重限制了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为薄弱学校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更高规格教师培训的次数与名额。此外,还可以通过跨校师徒结对等形式开展针对薄弱学校教师的专项培训。例如,在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政策背景下,可由支援高校定期组织一批专业教师前往薄弱学校“听评课”,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提出专业建议,充分利用支援高校拥有的先进教育理念与管理智慧促进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增强其韧性。

第三,为薄弱学校教师的编制和职称考核提供优惠条件。教师编制的有无与职称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高级职称不仅能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提升其薪资待遇,是教师韧性发展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但本研究发现,薄弱学校的教师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压力极大,以至于无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没有精力发表论文、备考外语和计算机以满足职称评聘的需要。此外,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名额以及职称评定自主权的不足进一步使教师编制与职称考核成为教师职业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门槛,削弱了教师韧性。为化解这一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建立相关规定在编制考试与职称评定中为薄弱学校教师提供适度优惠。

(二)发挥校长领导作用,构建教师人际网络,营造教师韧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针对研究发现中的组织因素和人际因素,旨在通过薄弱学校的组织管理改进以建立教师与领导、同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营造有利于教师韧性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教师对自身职业和所在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第一,以积极的校长领导激发办学活力。有研究指出,校长作为学校事务和师生教学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至于“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论断至今仍有不小的影响力。于普通学校的发展而言尚且如此,在转变薄弱学校的情境下,校长的作用更是不言自明,实践中的多个成功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本研究发现,部分薄弱学校校长存在“佛系管理”的态度,且在实施管理时未能考虑下属教师的适应性与感受,导致教师对学校工作产生不满并消极应对。因此,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校长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教育领导与管理。例如,可以推行民主的管理模式,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共同构建教师自发认同且主动拥护的学校文化与组织机制。此外,还可以主动了解并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拉近彼此关系,以此唤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事业心。

第二,倡导建立积极的同事关系。有研究指出,同事是希望和灵感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较高的职业承诺水平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与职业发展而言,同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合作甚至竞争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本研究中,同事间的相互扶持也被发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韧性。但不得不澄清的是,在师资力量缺乏且教师工作冗杂的薄弱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学习远不及在普通学校中发生得那么频繁和有效。为更好地发挥这种积极人际关系的作用,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可以积极倡导并主动组织同一班级组、年级组、学科组教师甚至是全校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教研活动和业余活动,在教师间营造和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消解职业倦怠感,支撑教师韧性的发展。

(三)坚定教育理想追求,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凝聚教师韧性发展的内生动力

立足于影响教师韧性发展的情感因素,旨在鼓励薄弱学校教师自发地唤醒自己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与理想,保持对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追求,掌握调节消极情绪的策略,从而凝聚教师韧性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运用自我生命叙事、职业历程档案等方法唤醒教育初心与理想。受制于薄弱学校的发展状况,薄弱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并不总能给他们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反馈。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对于自身职业以及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便成了支撑他们“留下去、教好书”最重要的动力。因此,薄弱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例如,可以开展自我生命叙事或者制作职业历程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回忆自己迄今为止在教学工作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增强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找回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初心与理想。

第二,永怀进取之心,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学能力是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基础与前提,但如前文所述,薄弱学校中只有极少数教师有机会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活动,大多数教师无法通过官方组织的培训活动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此外,后疫情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又进一步放大了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字化教学技能上的弱势。为突破这一困境,薄弱学校教师需要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的培训活动之外,还要坚持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和报刊、观摩优质课堂、参与线上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将陈旧的知识教出新花样,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添砖加瓦。

第三,主动调节情绪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热爱、坚持、成就感等情感是教师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教师韧性发展的重要保护性因素。本研究也发现,那些从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热爱、幸福和成就感等积极情绪的教师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韧性,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事件。因此,薄弱学校教师需要提升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主动学习积极归因、接受责任、移情、疏远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并在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压力事件时积极使用这些策略调控情感状态,保持积极情绪。

(本文编辑:蒲丽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特岗三年后怎么办
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中小学教师效能调查研究
适应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要抓住四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