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最热闹的「鬼市」,你不了解一下?

凌晨两三点钟,被微光包裹的人影一个挨一个地穿过牌楼,踏进沙土地。在仿佛只有酸枣大小的路灯照射下,人群扬起的灰尘像是一片片相互连接的迷雾。

从前面的桥上回头看,光源越来越远,周围的人却越来越多。很难想象,除了三里屯、工体的夜店之外,这个时间朝阳区还有这么热闹的地方

在扩音喇叭播放的热榜音乐和晚间新闻的播报声里,大柳树鬼市醒了。


白天的五金百货市场,到晚上就变成另一番模样。

狭窄的过道里人们一步一停,每个摊位前都蹲满了人,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能不能看到摊主在卖什么,全凭你在春运火车上练出来的本事。

摆摊的老板和淘货的客人几乎人手一支手电,视线在昏暗光线中的旧货上来回晃动,几百道光柱同时闪烁的画面让人恍惚。

在这里,手电是刚需,你得时刻保证自己的照明装备电量足够。除了用来看清货物,据说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由此引发人们在鬼市里对于照明装备的讲究,插在充电宝上的 USB 小台灯是标配,军工极客会掏出狼眼战术灯以求看得更远。真正的内行则会戴着头灯,腾出双手才能在押宝时押得更准。

人类对在隐秘中寻宝的方式有着上瘾的快感,鬼市则正好给人带来博物式的趣味。来这的人基本都带着轻微的雀跃感,总觉得能淘到点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壶底刻着「 Made In USA 」的军用水壶,和《拯救大兵瑞恩》里汤姆·汉克斯用的一样,老式打字机都是德国或者美国造,因为国产仿制货没有按起来叮叮脆响的打针。

上百部旧手机从蛇皮袋里哗啦啦直接倒出来,摆放在布上,像清点赃物一样,「 300 块包圆拿走,砍价随意,来路保密。」

不论是孩童时代的玩具,还是革命老照片、医院监护仪、报废的诺基亚手机,甚至是乾隆小时候看的春宫图,这里应有尽有,能满足所有淘金客的怪癖。有些东西,连老板自己都不认识。


摊位上的货物价格从十块二十到两万三万不等, 6500 块钱的花梨太师椅旁边摆着 10 块钱随便挑的手表,在讨价还价声里你总能发现有人在江诗丹顿和百达翡丽间犹豫不决,尽管这些手表要么没有表链,要么压根就不走字儿。

另有一些东西则是看人给价,砍价的潜规则流露出更多传统商业智慧的气息,当你说「不要了」时比「便宜点」更有用。

其实摊主往往也没功夫和客人扯皮,一般都忙着和旁边穿匡威梳脏辫的姑娘们侃大山讲荤段子。

而行家里手之间的交易流程就主要讲究一个缘分,不推销,也不寒暄,所有对话都直截了当,三次交火就能搞定一桩买卖,更有甚者,只需要一个点头或者一个眼神。

「不懂行就少说话,多看多问,但别问货源,问了也别全信。」

「买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就顺带送你两张黑胶唱片,还不满意就再拿走旁边那个搪瓷脸盆。」

坊间传言,以前在北京丢了东西,过一阵子来这个地方都能找着。

鬼市货物大多来路不明,或是收集自各个乡镇农村;或是某个店铺倒闭后的东西被摊主当破烂收了回来;更有人说是偷的、抢的、盗墓挖的,连摊主的身份都是个谜。

鬼市的摊主很多都是外地人,周二晚上驱车过来,周三清晨就会离去。满满当当的车后座和后备箱里才是大柳树鬼市真正厉害的「货」。

「据说在 90 年代中期,刚出炉的瓷器,用童子尿泡半个星期入土,隔一旬扒拉出来,就敢到鬼市里称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

「但鬼市不搞 3.15 倒是真的,即使买到假货也只能自吞苦水。有些摊主对货品真假也不避讳,本身就是仿的,真假都一个价。」

鬼市里的人也有股做旧的味道,很多上了年纪的大哥穿着颜色暗淡的外套斜挎背包,几年如一日,每周三凌晨准时到这儿。

他们拎着行李箱或是直接拖着一人多长的平板车来扫货,不管货是真是假,回去转手就能倒卖给第一次来中国旅游的老外。


在鬼市发家的故事数不胜数。有人花了 20 元买的青铜剑卖了 40 万, 300 块买的瓷器,鉴定之后是青花瓷,传说当年拍出将近 3 亿价格的鸡缸杯最早就出自天津鬼市。当然,传说就是传说,你也很难知道传说中有几分真实。

「贩子从民间收货,来鬼市卖货。玩家淘货,再转手出去挣钱。连鬼市周边的便利店小吃摊也都红红火火,大家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


有些亚文化青年没有收入,靠来鬼市淘东西过活,回去挂在网上卖, 50 块钱淘来的敢卖 500 。

曾经鬼市单单从名字上就能带给人一股神秘感,现在交 150 块钱就能在这摆摊,大众点评上都能轻易找到它的位置。

传言里的稀奇之地,走进一看好像就是个每周一次的拼多多卖家线下聚会,一个源自义乌的 A 货市场。


互联网时代里,线上二手交易搞得如火如荼,鬼市这种传统交易模式和独特时间设置带来的体验在年轻人看来反而是新奇的。

带姑娘夜游鬼市成了一种有情调的约会安排,很多稀罕的东西并不贵,除了追逐怀旧情怀,又避免了逛街时送不起礼物的窘迫。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走向鬼市,二次元手办和电子烟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韩国代购也要在这摆摊,现场下单,顺丰送货。

和年轻人打的太极让摊主们这几年的收入直线上升,成群出现的年轻人是改变大柳树鬼市规则的源动力。

「他们买东西往往只是为了发个朋友圈」,摊主只需要一句「你看多少钱合适」,就能收获一个远高于自己预期的价格。

图片来源:新浪时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城内的老“鬼市”
凌晨3点开张的“鬼市”,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隐于大柳树的“鬼市”江湖
多图|大冬天的凌晨三点,我们去了传说中的鬼市。
【纪实摄影】北京城里的“鬼市”
午夜上海,我去了趟传言中的鬼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