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遣返吐蕃维州降将事件始末

 

维州即今四川理县。唐朝时,这里曾是唐朝与吐蕃百年交锋的前线,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特别是发生在唐文宗时期的遣返吐蕃维州降将事件,至今让人震撼。

 

维州系羌族居住地,秦时属湔氐道,西汉时属汶山郡,三国时蜀将姜维曾在此筑城戍守。唐朝建立后,当地白苟羌归附。武德八年(625年),唐朝在姜维故城设置维州。唐高宗时期,青藏高原上逐渐强大起来的吐蕃,开始向唐朝发威。吐蕃北攻西域,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东攻击巴蜀,占领了西川羌族居住的十二个唐朝边境州。维州地处西川交通要塞,雄据高山绝顶,三面临江,是西川扼制吐蕃的军事重镇,因此这里成了双方的必争之地。不过,在安史之乱前,唐朝与吐蕃的战争主要在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上进行,西川一带只有一些较小规模的战事,维州仍在唐朝掌控之中。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西北边境主力部队被调回中原平乱,吐蕃乘虚而入,尽占河陇、西域之地,并一度攻入长安。在西南地区,吐蕃联合南诏大举进犯唐朝边境,占领了大片疆土。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吐蕃攻陷维州。

 

关于维州失守,《资治通鉴》记载:“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高适在平定内乱时曾将永王李磷打得一败涂地,但在抵御吐蕃的进攻中却节节败退,因此被人讥讽“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不过,按照《旧唐书》中的说法,维州失守乃是吐蕃苦心积虑20年的结果。《旧唐书》中称,上元元年(760年)后,唐朝西北之地尽被吐蕃侵占,但西南的维州仍没有失陷。吐蕃为了得到这个地势险要的城邑,曾将一名吐蕃女子嫁给维州城看管城门的人。20年后,这个妇女所生的两个儿子皆已长大,在吐蕃军队再来攻城时,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致使维州城落入了吐蕃之手。吐蕃高兴万分,把维州称为“无忧城”。吐蕃花20年时间用女人的肚皮谋取维州,犹如传奇小说中的精彩情节。从时间上推算,吐蕃推出这个“女人肚皮计划”应该是在唐玄宗天宝初年。这事在《资治通鉴》、《元和郡县志》等史籍中也有提及,不象是扯谈,应该确有其事。

 

 

吐蕃占领维州后,经常出兵骚扰西川,掌握了南线战场的主动权。由于在南部再无后顾之忧,吐蕃便集中兵力进攻唐朝西部边境,连年侵犯京畿地区,中唐的几任皇帝无不为此寝食难安。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出任西川节度使后,力图扭转南线战场局面,曾出动一万多精兵,昼夜攻打维州。但一连攻了好几年,始终未能拿下。贞元十七年(801年)八月,唐德宗为减轻西部边境的压力,命韦皋从南线向吐蕃纵深进军,迫使其分散兵力。韦皋随即派部将率步骑兵2万分9路向吐蕃发起进攻,并动员重新附唐的南诏出兵助战,围攻维州。自八月至十二月,唐朝与南诏联军击溃吐蕃军16万人,斩杀万余人。次年正月,吐蕃由内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兵马都统群牧大使论莽热率兵10万南下增援维州。韦皋闻讯后派兵万余在吐蕃援军必经之险要地带设伏。吐蕃援军经过时,韦皋先派出唐兵向吐蕃军挑战,吐蕃军中计,追击唐军,被引入埋伏圈。唐军伏兵发起猛攻,吐蕃军大乱,统帅论莽热被擒获,士兵死亡大半。此战被称之为维州之战。不过,维州之战中唐军虽然消灭了吐蕃援军,重挫了吐蕃的嚣张气焰,但维州因城池坚固,始终未能攻克。

 

维州之战的胜利,除了韦皋在南线战场指挥得当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朝采取的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孤立吐蕃的战略取得极大成功。当时吐蕃东面同唐朝作战,北面同回鹘作战,南面同唐朝与南诏联军作战,西面同大食作战。由于四面为敌,战争负担过重,吐蕃无力招架,加之内部纷争,国力日趋衰弱。

 

吐蕃战败后,乖乖遣使求和,但唐朝西南边境并没有就此安宁。接下来是南诏频繁犯唐,疯狂掠夺,成为了唐朝西南边境继吐蕃之后的又一大患。大和四年(830年)十月,朝廷任命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不愧为宰相之材,上任后立即整顿边军,加固边防,使南诏和吐蕃莫不敬服。第二年五月,南诏主动放还了先前虏掠的百姓、工匠、僧道约四千人。九月,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率三百余人请求献城归降唐朝。落入敌手67年的维州,不动一兵一卒就回归了,李德裕自然非常高兴。他马上派兵接管了维州,并上奏朝廷要给悉袒谋请功。李德裕还建议组织二千羌族人,趁吐蕃不防,烧毁桥梁,直捣吐蕃腹地,以洗刷长期以来唐朝所蒙受的耻辱。

 

 

然而,悉怛谋降唐事件后来却演化成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悲剧。唐文宗看了李德裕的奏折,立即召集大臣商议李德裕的建议。朝中大多数人都同意李德裕的主张,但却遭到了当时的宰相牛僧孺的反对。牛僧孺是李德裕的政敌,自然不愿看到李德裕立下大功,便故意从中使坏。

 

牛僧孺说:“吐蕃国土绵延万里,失掉维州,势力不会受到削弱。现在我国正在同吐蕃议和修好,接受悉怛谋的投降,就是我方背信弃义。”唐朝与吐蕃虽然在长庆元年至二年(821~822年)举行了长庆会盟,但吐蕃从来都不讲信义。双方一百多年的战争,每一次都是吐蕃先挑起的。贞元三年(787年),吐蕃还制造过信义扫地的“平凉劫盟”事件。就在维州归降的前一年,吐蕃仍在围攻鲁州。

 

牛僧孺还恐吓唐文宗:“如果吐蕃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不出三日即可兵临长安。首都告急,收复一百个维州又有何用?”实际上,此时的吐蕃内外交困,军事实力已远不如从前。牛僧孺的这番话如果不是危言耸听、故意夸大吐蕃的威胁,那就一定是患上了“恐吐蕃症”。没想到的是,唐文宗居然采纳了牛僧孺的意见,通知李德裕把维州城和悉怛谋等三百多降众交还吐蕃。

 

李德裕接到朝廷的指示,大出所料,连续上表交涉,但唐文宗答复严厉,命令必须送还。于是,刚刚回归的维州,又拱手送给了吐蕃。悉怛谋等人在遣返上路时,齐声喊冤。西川的将士官吏目睹此情景无不为之流泪哭泣。悉怛谋等人被押送至吐蕃,吐蕃人还讥笑西川将士:“他既然已经投降你们了,为什么又要送回来!”随后,吐蕃将悉怛谋等人全部杀害,手段极为残忍,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他们以长矛戳住婴儿在空中扔来扔去以取乐,目的是吓唬那些试图背叛吐蕃的部落。

 

大和六年(832年)十一月,担任西川监军的宦官王践言回朝,向唐文宗详细汇报了悉怛谋等人被遣返后惨遭杀害的情况,感叹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归降了。唐文宗听了非常懊悔,开始讨厌牛僧孺。十二月,唐文宗接受牛僧孺解除宰相职务的请求,将他调任淮南节度使。同时,李德裕被调入朝中,任兵部尚书,后又升为宰相。历史上对唐文宗有这样一句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这个评价看来是恰如其分。

 

十多年后,李德裕对遣返维州降将事件仍深感愧疚。会昌三年(843年),他在递交给唐武宗的《维州事状》中,追述了维州事件的全部经过,并请求褒奖悉怛谋等人的忠魂。于是,唐武宗下诏,追赠悉怛谋为右卫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居然颠倒是非,抨击李德裕的观点,而对牛僧孺大加赞赏。司马光说:“悉怛谋降唐,从唐朝方面说,他这样做是向化;但从吐蕃方面说,则不免为叛臣。因此,他被诛杀,又有什么理由值得同情呢!同时,李德裕所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而牛僧孺所考虑的则是国家的信义。”司马光傻乎乎地强调做人要信义为重,不能见利忘义,想必是没读过“农夫与蛇”那则寓言。农夫临死时痛悔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这可是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其实,从古到今,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哪有永远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司马光老先生实在很傻很天真。(文/谢志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上下五千年:牛李党争
简述唐史:拒纳维州,唐朝错失扩大版图的时机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唐纪六十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年(己酉、829)
牛李党争始末
唐文宗李昂资料简介 唐文宗李昂人物传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