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做一个心机妈,一步步引孩子踩进你布置的“教育陷阱”





言  

之前DrBing蒙氏系列几篇文章,讲到娃独立能力的培养,“独立”可以说是蒙氏精神的中心词,今天就想深八一下。首先想到这么一件事。


因为我是做教育产品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就可以自由上网玩一段时间作为奖励,还蛮受家长的欢迎。


后来开发了一个新功能:家长可以自定义任务,手动输入内容,娃完成之后要爸妈确认以后才能上网。于是我就在后台瞄。


大部分家长都是“打扫卫生”之类的任务,以及“饭前要洗手”、“洗完澡就睡觉”这种我们能够预想到的一些任务。


像这种↓↓↓


看得我很无聊。



直到有天,一位很特别的家长忽然抓住了我的注意力。




她就问娃了一句:你喜欢什么动物?(Task 1)

告诉妈一个喜欢的小动物,娃就可以上网了?太爽了吧!?

出于好奇,我接下来几天都在观察这个用户。

这几天的内容这样的:

Task 1 小调查:你喜欢什么动物?告诉妈妈即可。 

Task 2 查资料:海豚有什么特点?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你最喜欢海豚什么?上网查查然后告诉妈妈  

Task 3 找地方:哪里可以看到海豚?附近有吗?

Task 4 奖励:你知道怎么去海洋馆方便吗?想和爸妈一起去吗?查好了周末就带你去看海豚


到了最后,全部线索连起来看,我才意识到这位家长在做些什么。




STEP 1) 让依靠自己的查找和学习去了解海豚→

STEP 2) 再到想看海豚→

STEP 3) 自己动手查找哪里可以看海豚→

STEP 4) 最后真的全家一起去看海豚了。


这位妈妈给娃一个说出愿望机会,最后让孩子自己努力实现了这个愿望。


因为我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就来说说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智慧的教育方式吧~



实战
教育  


娃在因为爸妈是大学老师,每年寒暑假必须全国各地跑开会,娃没人带,只好娃塞兜随身携带,于是,3岁的我就开始了旅行生涯。



四岁在北京


刚过十八岁,老妈就说:“现在你长大了,你约同学自己出去跑吧。自己挑目的地,给我详细规划,越详细越好。给我报预算,不能算多哦!我满意就批。“


哇塞太爽了,以前都是跟屁虫,哪里开会去哪里,根本没有主动权。现在真的可以自己做主了。唉,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那么多人口拐卖,我是一个女生耶! 你确定我能活着回来吗?你确定你是亲妈么?!!!


算了,亲妈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己出去爽。第一步是桃太郎找队友。女同学很不好约,毕竟胆儿那么肥的娃不多,找到了也过不了家长关。于是一开始约成的都是男生,这解释了为什么DrBing以前文章写过的基友大部分是男生,我就是在和男生结伴旅游的过程中变成和男生无话不说的女汉子的。那年暑假计划成功的是和三个同班男生结伴的10天的省内露营。(下图)


大型一点的是大学第二学期和同学一起暑假从成都走川滇线经过康定,稻城,理塘最后到丽江,为时共6周。上图是在海螺沟冰川。


大三就基本是吃豹子胆驾轻就熟了,寒假一个人(实在找不到同伴)周游波兰和俄罗斯两国十个城市,为时4周。从第一步签证到订机票酒店到处理各种途中突发事件so easy,在最后一站圣彼得堡被偷了包,最后还是含着眼泪以仅有的一些零钱撑到了回家。以后关于旅行意义的文章再详细8。




这些经历可能在一些家长眼里看来不务正业,不就是玩玩玩吗,还不去学习找学习学习?但我回想到自己成长整个过程,这些都是节点性的事件:当时真不记那些景色是有多好玩:一路基本就在解决问题。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重要的——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基本就是路上培养起来的。


娃在学校或者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有效的信息往往由老师和父母直接告诉我们,不懂就问,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实战的任务完全不一样我需要在网上自己进行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并且对多种有效信息进行排列组合(例如目的地、出行方式、出行时间),最后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出一种性价比最优的。在执行(旅途)中,会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候信息是过时的,有时候队友耍机掰的;有时候是自己拿衣服,情况完全不一样。抓鸡根本没用,哭也没用,闹凶也没用,立刻要调整心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赶快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一个问题刚解决,欢呼还来不及,下一个又来了。


所以最后每次活着回到家的时候,那种感觉,比圣诞老人实现了我的愿望要高兴一百倍,因为这个愿望是我自己给自己实现的。


我想信那个看到了海豚的娃,心里的快乐也是一样的。



局  

回想起我妈送给我的“实战教育”,有时候要仔细想,才会发现这比她那个年代普通家长的格局要高多少。普通家长的教育目标是:读好书考个好大学。那然后呢?“好大学”这只是让娃进入一个社会层级竞技场的入门证啊。


入场后,就开始拼能力了。能力是什么,就是制定目标——研究方案——做出计划——执行中调整计划——应对突发情况——达到目标的执行力小宇宙爆发过程。这种早期体验和《为了娃高大上,让娃做手工》说的产生点子——设计规划——执行——完成实物很类似。只是前者针对“事”——自主完成一件事的整体流程;后者针对“物”——自主创造一样东西的完整过程。


这两个能力杠杠,娃将来人生是注定开挂的:无论世俗的赚钱泡妞还是高级的视线自我完成梦想。


而“能力”和“书面”,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考试天才出到职场就瘫了,这种都不是真学霸。


那个估计只有8岁看到了海豚的娃,能这么早就启动微缩版实战教育的妈,能这样一步步请君入瓮,眼界想必相当广阔吧。毕竟未来是一个高等教育毕业生满大街都是,只有拥有真实力的娃才有胜算的世界啊


除了解决问题能力,在这制定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娃还会发现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获得了非常可怕的提高,并且以后再接触新事物,可以在非常短时间内获取它的比较全面的信息。对那个看到了海豚的娃来说,这种潜力自然更大。我相信,即使以后信息获取和搜索不是他的专长,他也必然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


最后从娃的心理角度出发,父母能将一个如此重要且复杂的任务交给他,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表明了他们是对他的信任和肯定,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的时候,孩子当然更有动力把事情做好,对自己信心大增。




结  

所以,眼光放长远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让他选择与判断,最后都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人生。能做到这样的父母,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进步的潮流的。


我们父母那种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你听妈的一切按步就班”式的教育,我们自己已经经历过了,结果怎样也许你自己心里知道。。。对那个时代,也许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最好的选择,但今天,时代正在高速变化。


暑假来了,现成的“心机重重”案例已经给你献上,让孩子去看海豚,不对,是看他喜欢的任何东西吧!



相关荐书
圣诞珍藏版闪烁美肌

DrBing老说“独立独立”,其实要先能自保,不然斗志宝宝信心满满一出门就给拐了打了抢东西了,留下大大的面积,以后一辈子都只能当奶宝宝了,谈何独立?回想起自己当年的旅游生活,惊险真的好多,不过都一一化解了。毕竟我是3岁起寒暑假从没在家呆过的,旅游经验博士生水平的逆天战神啊哈哈哈哈。。。


咳咳,虽说“体验”是学习最佳途径,但是在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是读书,今天碰巧出版社送来了来自德国法国童书作家和儿童安全专家的《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培养》,适合2-6岁娃亲子共读。说实话,这套我自己没看过(我实战派嘛),但一看:几个德国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而且原价234¥限时3天142¥,信惯我推荐的土豪屯书狂可以考虑买买买。


目录
《我不跟你走》
《别想欺负我》
《我不会走丢》 
《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 
《我能保护自己》 
《我想离家出走》
《当心啊,小鸟……》 
《不做小红帽》


这些道理谁都懂,我说给娃听就好啦!”问题是你说得动吗?娃听进去了吗?你怎么检测是不是管用啊?Not sure?来让专业人士的书帮你这个忙吧!




出版社福利:¥142(限时3天)
市场价:¥234






|这是DrBing公众号第287篇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娃造一个“纯摆设”私人图书馆?做个秀做到这份上至于吗?
说话是门技术活,90%的人不知道怎么跟娃好好说话(反撕娃技术贴)
说是收集母亲节的文案,而屏幕前的我早已哭成泪人
初中英语全英说课稿
哈佛脑神经教授断言:数字化痴呆——数字时代孩子的必然疾病
那些对孩子来说“没用”的东西,最后都怎样影响了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