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最强集显到融合加速:A8-3850 APU完全评测
userphoto

2012.06.09

关注
从最强集显到融合加速:A8-3850 APU完全评测
2011-07-21 17:44:09 110586 人阅读 作者:上方文Q 编辑:上方文Q [复制链接] [我要爆料]

内容导航:

【AMD APU最重要一块拼图:主流桌面平台】

今年年初,AMD发布了第一套历史性的Fusion APU融合平台“Brazos”,面向各种低功耗移动、桌面和嵌入式领域。六月中旬,AMD又推出了第二套APU平台“Sabine”,将战场延伸到主流移动领域。然后过了仅仅半个月,第三套APU平台“Lynx”登场,拿下了主流桌面领域,也完成了AMD融聚大业的最重要一步。

Lynx桌面平台和Sabine移动平台其实是血脉相连、同宗同源的,APU处理器都是代号Llano的A系列,配套芯片组也同属于Hudson系列。两套平台的底层架构如出一辙,规格参数也十分接近,只不过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了划分而已,尤其是桌面版的运行频率更高,内存支持也更强,性能自然也高出一筹。

Llano APU桌面平台也是针对最为大众化的主流领域而来的,主要集中在400-700美元(2500-4500元人民币)价位的PC市场上。这里你看不到最顶级的硬件,这里也没有最快的速度,但这里却是和绝大多数老百姓最为接近的,产品出货量和销量自然也是最大的,占整个PC市场的一半以上,历来都是厂商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尤其是在PC游戏方面,主流市场更是不容忽视。AMD援引市调机构JPR的数据称,2010年中主流游戏玩家占PC游戏玩家总数的多达80%以上,一年间就在游戏硬件装备上花了50亿美元,占整个市场的30%;预计2011年全球PC玩家总规模为4.77亿人,其中单单是主流玩家就超过4亿人,而高端和发烧友玩家合计还不到8000万人。

APU这种新型处理器被AMD自称为是x86处理器领域三十年来最具革命性的创新,自然也是AMD今后的长期重点。加之Intel也已经将GPU图形核心等众多模块都整合在处理器内部,并不断提升规格、强化融合,这种整合型处理器将成为今后的绝对主流产品。

按照AMD绿皮书和市调机构iSuppli的数据,2011年全球桌面处理器出货量接近1.5亿颗,笔记本处理器出货量将达到2.4亿颗,其中APU等融合型处理器会各自占据一半左右;到了2014年,桌面处理器仍然不到1.5亿颗,其中APU就大约有1.1亿颗,笔记本处理器猛增到3.7亿颗,APU就贡献3.1亿颗之多。基本上,除了高端发烧平台之外,我们将看不到不带GPU的处理器了。

【内存更强:APU桌面平台架构解析】

之前我们曾经在移动平台上对Llano APU、芯片组和整个平台的架构进行过深入的剖析,而桌面平台上与其并无本质区别,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多废话了,只看看一些比较重点的地方。

Llano APU桌面版也是集四核心处理器、DX11 GPU图形核心、北桥芯片、PCI-E控制器等众多模块于一身,并采用32nm HKMG工艺制造,核心面积不过228平方毫米,只是因为频率等规格的增强,热设计功耗达到了65-100W,而移动平台上不超过45W。封装接口上采用新的Socket FM1,不同于移动版的Socket FS1,也不兼容桌面上以前的Socket AMx系列,但是因为安装孔位不变,之前的散热器都是可以继续直接使用的,这也是AMD近年来的一贯优良传统。

下边就是Llano APU桌面版的核心架构图,和移动版完全相同。

CPU处理器部分也是源于K10 Stars架构,并进行了细节上的增强,包括大容量二级缓存、Turbo Core智能超频技术等等,IPC性能提升6%以上,也就是说在同频率下要比Athlon II系列更快一些。 

GPU图形核心部分还是源于Redwood的升级版Sumo,完整支持DX11、OpenCL 1.1,并特别引入了UVD3视频解码引擎和功率门控技术,显存界面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内存方面需要重点讲讲,可以说这里是和移动版最大的区别所在。Llano APU移动版支持双通道DDR3 SO-DIMM,每通道最多一条内存条,最大总容量32GB,频率最高DDR3-1600、DDR3L-1333,带宽最高25.6GB/s。

APU对内存的渴求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加上桌面平台对性能要求更高,Llano APU桌面版的内存支持也明显增强:双通道DDR3 DIMM,每通道最多两条内存条,最大总容量64GB,频率最高DDR3-1866,带宽最高29.8GB/s,是上代880G整合平台的大约三倍。

根据实际测试,DDR3-1333已经无法满足APU的需要,DDR3-1600成为最起码的配置,可以带来15%左右的性能提升,DDR3-1866则推荐给有条件的用户,并非必不可少。

【桌面版APU、芯片组型号规格】

Llano APU在桌面上还是叫做A系列,并且依然有A8、A6、A4、E2四个子系列,但是和移动平台上一次性全部推出不同的是,桌面上首批发布的仅仅只有两款型号A8-3850、A6-3650,稍后会增加两款A8-3800、A6-3600,A4、E2子系列则将在下半年陆续跟进。

作为顶级旗舰型号,A8-3850拥有四个处理器核心、4MB二级缓存和400个流处理器、20个纹理单元,其中处理器部分频率2.9GHz,不支持Turbo Core智能超频,图形核心部分叫做Radeon HD 6550D,频率600MHz,GPU浮点性能480GFlops,整体热设计功耗100W,官方标价135美元。

A6-3650只是将图形核心改为Radeon HD 6530,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减少到320个和16个,频率也降至443MHz,GPU浮点性能284GFlops,其它都完全相同,官方标价117美元。 

芯片组也有两款,分别是Hudson D3 A75、Hudson D2 A55,区别在于前者支持六个SATA 6Gbps接口和四个USB 3.0接口、十个USB 2.0接口,后者仅有六个SATA 3Gbps接口和十四个USB 2.0接口。同时原生支持两大高速接口使得A75备受宠爱,而A55迄今为止只有技嘉准备了几款产品,其它厂商都还没有动静。


Llano APU平台架构与特点


A75/A55芯片组规格表


A75架构图


A55架构图

丰富而高性价比的主板是AMD平台的一贯特色,这次也不例外。迄今为止,已经有近十家厂商发布了将近二十款A75 APU主板,更多还在规划之中。从AMD官方给出的资料看,华硕、技嘉、微星、华擎、精英、映泰、富士康、捷波、蓝宝等等国际大厂都在准备更多型号的APU主板,而且涵盖ATX、mATX、Mini-ITX等各种版型规格,比如华擎就准备推出HTPC玩家最为喜爱的Mini-ITX迷你型号“A75M-ITX”。 

【集显不够用?还有双显交火加速】

Llano APU整合的图形核心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最强集成显卡,完全可以把它称之为独显核心,性能上已经达到当今主流独立显卡的级别,3DMark 11得分也能轻松达到P1100分左右,但是一方面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想在比较高的分辨率和画质设定下玩儿得流畅,独立显卡显然更加游刃有余,另一方面Llano APU不支持AMD引以为傲的Eyefinity多屏输出技术,最多只能连接两台显示器,不适合多屏用户。Llano APU也为这些用户准备了双显卡交火技术Dual Graphics,既能增强性能,也可以支持多屏输出。 

笔记本上的双卡配置都是厂商预先设定好的,玩家没有任何自主权,桌面平台上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只不过也要注意一些搭配上的限制,比如A8、A6系列都可以搭配Radeon HD 6670、6570、6450、6350,A4系列就只能选择最低端的6450、6350,E2系列就不支持这种技术了。

按照AMD的说法,A8-3850、A6-3650如果搭配Radeon HD 6570的话,能够比仅使用后者的时候带来最多50%、34%的游戏性能提升。事实果真如此么?稍后我们会用实际测试来验证一番。


APU双显卡搭配指南


Radeon HD 6570搭配A8-3850后的提速效果


Radeon HD 6570搭配A6-3650后的提速效果

Dual Graphics技术在笔记本上的另一大精髓是集显和独显的自由切换,用户可以随时将特定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合适的显卡,兼顾节能和高性能,但是AMD并没有也在桌面平台上提供这种便利,催化剂控制中心里只有交火选项,而看不到切换选项。 

当然我们可以借助第三方技术绕道实现,而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LucidLogix公司的Virtu方案。该技术最初仅支持Intel Sandy Bridge平台,经过更新之后也接纳了AMD APU平台,不过新驱动一直没有放出,也没机会进行体验。 

顺便说一下显示器的连接问题。如果你只使用APU而不要独立显卡,那自然非常简单了。如果你想使用双显卡交火,显示器可以随便插在主板或者独显的视频输出接口上,只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刚开机的时候会显示没有信号,而此时主机其实是在正常工作的,等到启动进入桌面的时候显示器就会点亮。如果你觉得APU所带的图形核心不够用,只想要更强大的独立显卡,就需要在BIOS里屏蔽前者,并把显示器接在独显上。

【对决Sandy Bridge:优势源于GPU】

Llano APU在桌面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自然就是Intel Sandy Bridge,更确切地说主要是由A8、A6系列对抗Core i5/i3系列,入门级的奔腾和赛扬则交给A4、E2系列。

Llano APU、Sandy Bridge其实在芯片规模上非常接近,都是大约10亿个晶体管,都是32nm HKMG工艺制造,都是220平方毫米左右的核心面积,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Sandy Bridge最大的优势是CPU性能突出,GPU图形性能虽然进步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有些单薄,特别是与CPU性能不成比例,有点儿像“木桶效应”中的短板;APU则强调CPU、GPU的融合与平衡,CPU性能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GPU部分的优势异常明显,无论功能特性还是图形、视频性能都远超对手,特别是还支持DirectCompute、OpenCL等加速计算,能够与CPU一起进行加速。

浮点计算性能上,A8-3850可提供573GFlops,是整个APU家族中最强的,在当前的处理器世界中也无出其右者,其中来自GPU的就有480GFlops,CPU则贡献了90GFlops多一点;A6-3650也能达到367GFlops,其中GPU 284GFlops。

Sandy Bridge方面因为GPU图形核心不支持加速计算,浮点性能也就弱了很多,即使最高端的Core i7-2600K也只有262GFlops,低端的Core i3-2120就只有124GFlops了。 

下边是A6系列和Core i3系列的功能特性对比,主要是GPU方面,APU的优势自然是显而易见:320个流处理器单元、DX11、Shader Model 5.0、OpenGL 4.0、OpenCL 1.1(CPU+GPU)、DirectCompute、双显卡交火、多种视频格式硬件解码、Flash 10.2后期处理、23.976FPS视频播放……这些摆明了就是欺负HD Graphics 2000/3000。

芯片组方面,A75最诱人的地方莫过于原生支持四个USB 3.0和六个SATA 6Gbps接口,而且内存频率可以达到1866MHz。相比之下6系列芯片组没有原生USB 3.0,SATA 6Gbps接口最多只有两个(H61不支持),内存频率最高也只有1600MHz(Z68/67)或者1333MHz(H67/H61)。 

【Llano APU官方高清图赏】

来自厂商官方的高清产品图总是备受大家喜爱,这里我们也放上AMD提供的几张Llano APU靓照,既具收藏价值,喜欢APU的也可以考虑拿来当桌面壁纸。

【顶级APU:A8-3850亮剑】

本次测试的对象是Llano APU中的顶级型号四核心A8-3850 2.9GHz,融合独显级别图形核心Radeon HD 6550D。搭配的主板是采用A75芯片组的微星A75MA-G55,很多人特别喜欢的mATX小板型规格,功能特性一应俱全。在双显卡交火测试中,我们为其搭档了一块中端主流型号Radeon HD 6670,这也是能与APU搭档的最高独显型号了。双显卡交火之后,型号会变为Radeon HD 6690D2,也可以写作Radeon HD (6550D+6670)。


A8-3850正面


背面:905个针脚


微星A75MA-G55主板


微星A75MA-G55主板


Socket FM1插座


插座上的A8-3850


CPU-Z识别图


AIDA64 CPUID识别图


GPU-Z整合图形核心


GPU-Z独立显卡


AMD官方出品的小工具AMD System Monitor终于能够支持APU,还能在进行加速计算的时候实时显示处理器、整合图形核心、独立显卡资源分配情况。

【对决Core i5双雄:测试平台配置一览】

Llano APU的主要竞争对手是Core i5/i3系列,做为领军型号的A8-3850自然要对阵Core i5了。本次测试中我们选择了一颗同样四核心四线程的Core i5-2300作为主要对比对象。它2.8GHz的主频与A8-3850非常接近,集成六个单元图形核心HD Graphics 2000。在游戏性能测试环节我们还加入了一颗更高端的四核心Core i5-2500K 3.3GHz,图形核心是十二个单元的的HD Graphics 3000,目的是看看最好的Sandy Bridge集成显卡搭配更高端的处理器与APU相比是什么档次。两款Core i5使用的主板都是H67芯片组的技嘉GA-H67MA-D2H-B3。

测试中开启Core i5-2300、Core i5-2500K的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最高分别可到3.3GHz、3.7GHz。两套平台的集成显卡均分配512MB内存作为显存。

内存方面需要特别提及一下:AMD APU对内存频率、带宽非常敏感,测试中我们将内存锁定在了双通道DDR3-1600,不过H67芯片组只能支持到DDR3-1333,手头又暂时没有支持DDR3-1600的Z68主板,因此Intel平台上略微有些吃亏,但好在后者没有那么敏感。

测试项目的选择上,我们既兼顾了传统的处理器性能、图形性能测试,还特别加入了一些加速计算项目,以检验Fusion APU的计算能力,当然也少不了高清解码、温度、功耗等等,而且还有原生/第三方USB 3.0的对比。

详见下表:


A8-3850、Core i5-2300、Core i5-2500K正面


A8-3850、Core i5-2300、Core i5-2500K背面


Core i5-2300


CPU-Z识别图


GPU-Z识别图(执行单元应该是6个,制造工艺也应该是32nm)


Core i5-2500K


CPU-Z识别图


GPU-Z识别图


技嘉GA-H67MA-D2H-B3主板

【GPU游戏性能测试:DX9】

首先说明一下:以往测试集成显卡一般只在1024×768甚至800×600分辨率和低画质下进行,但是对Llano APU来说这样显然太委屈了。为了不致于让Llano APU“跑得太快”,游戏环节我们一般将分辨率设在1680×1050,画质中等或者高等,不开AA抗锯齿,以将Llano APU的成绩控制在30-40FPS之间为基本前提。 

在这两款经典DX9游戏中,A8-3850 Radeon HD 6550D自己都能在1680×1050分辨率下轻松跑出了接近40FPS的流畅水平,加上独显Radeon HD 6670组建双显卡交火之后更是达到60FPS左右。同样的设置下Core i5-2300 HD Graphics 2000、Core i5-2500K HD Graphics 3000就显然吃不消了,前者只在10FPS上下徘徊,后者也高不到哪儿去。

【GPU游戏性能测试:DX10】 

3DMark Vantage基准测试中,APU已经逼近P4000分大关,搭配Radeon HD 6670独显组建双卡交火之后更是接近P9200分,交火相比单显、独显分别提升了130%、19%。Sandy Bridge两种集成显卡分别只有P1000多分和P1700多分,最高也不到APU的一半。 

《生化危机5》中,APU也轻松跑过30FPS,搭配独显组建双显卡交火之后同样超过了60FPS。Sandy Bridge依然不够给力,最高也没能超过20FPS。 

《Crysis》对现在的高端独立显卡来说已经不算是杀手,但是独显核心想在高分辨率下跑流畅还是很困难,APU也只有16.4FPS,看来要想流畅的话还是得降低分辨率。好在搭配独显组成交火平台之后好多了,已经超过40FPS。Sandy Bridge就不说了,幻灯片都不带这么慢的。

【GPU游戏性能测试:DX11】 

3DMark 11对于支持DX11的APU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轻轻松松突破P1000分,加上独显组成双卡交火后更是接近P2500,相比独显提升了42%。Sandy Bridge还停留在DX10.1,所以这个环节就没它们什么事儿了。

拉力赛车新作《尘埃3》是近期的热门游戏,APU 37FPS的平均成绩相当顺利,加上独显之后更是接近70FPS。整合平台在大屏幕上畅快地赛车不再是梦想。 

《战地:叛逆连队2》对硬件要求不低,而且这种射击游戏需要平均帧率超过60FPS才能完全流畅。APU只能勉强超过20FPS,Radeon HD 6670做为主流独显也没能超过40FPS。双显交火之后终于达到了55FPS,基本达标了。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是首批DX11游戏之一,硬件要求也不低。APU自己只能跑出23FPS的成绩,还是有些不足,但是搭配独显组成交火平台之后超过了60FPS,即使相比独显也提升了三分之一。

《潜行者:普里皮亚季的呼唤》也是一款老牌DX11游戏了,而鉴于DX11游戏要求都不低,这里我们把分辨率降低一个档次到1280×1024,仍是中等画质,最终结果选取Rain场景的成绩。这次APU顺畅地跑出了接近40FPS的成绩,不过该游戏对双显交火支持不太好,双显和独显成绩相比只增加了2.1FPS。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本次测试中唯一一款对双显卡支持不太到位的游戏,有此可见AMD的双显卡交火技术已经在实际游戏中相当成熟,给APU搭配一块独立显卡能够带来全面而明显的性能提升。

【APU加速计算测试:NBody】

Fusion APU处理器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不但单芯片原生集成CPU、GPU,还特别支持两者的协同加速计算,尤其是都支持开放的业界标准OpenCL,这在如今是绝无仅有的(Intel要到下一代Ivy Bridge才行),自然也就成了最值得宣传的地方。目前支持GPU加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能够同时发挥CPU、GPU两方面运算能力的工具和软件也正在非常丰富起来,这个环节我们找来了四个项目。

首先是来自微软DirectX SDK开发包中的NBody (多体粒子渲染),衡量GPU计算能力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常用项目。测试中使用DX11模式的NBodyGravityCS11,分辨率800×600,关闭垂直同步。

APU自己就拿出了54.4FPS的成绩,相当喜人,得益于频率的提升比之前测试过的移动版明显更高一个档次,不过该项目还无法同时利用两颗GPU,因此双显交火和独显成绩完全相同。Sandy Bridge并不支持DX11,只能通过软件模拟方式进行,速度自然非常尴尬。

【APU加速计算测试:OpenCL Benchmark】

DirectCompute & OpenCL Benchmark虽然只是一款个人开发的小工具,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测试DirectCompute性能的软件,后来也加入了对OpenCL的支持。它不但能够同时支持CPU、GPU OpenCL,而且如果系统内有多显卡,还能为按照计算能力为它们分配不同比例的工作负载。借助AMD官方的小工具AMD System Monitor,可以轻松看到任务在CPU、集显、独显中的分配情况。 

 

之前移动版的测试中,APU单显、独显和双显成绩几乎毫无二致,现在桌面版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加速计算的威力。双显交火之后要比单显、独显分别高出178%、54%。

【APU加速计算测试:HC Benchmark】

HC Benchmark是是中国计量科学院最近才开发完成的,全球第一款真正的异构计算基准测试工具,能够真正同时调用CPU、GPU资源,可以说是为APU量身打造的。

这个工具的测试有办公应用、视频体验、上网体验、游戏体验四部分,可自由选择进行测试,完成后给出四个子分数和一个总分数。如果系统中有APU这种异构系统,程序就会自动为CPU、GPU分配计算任务。如果说GPU不支持加速计算,就会全部交给CPU执行。 

 

在APU的测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计算任务在CPU(蓝色方块)、GPU(橙色方块)之间的分配,而且会根据计算性质的不同为合适的硬件分配适量的任务。从成绩看,双显加速情况下的成绩比APU单显、6670独显分别高出62%、12%,效率还算可以。

Core i5-2300因为无法利用GPU加速,只能将所有任务交给缓慢的CPU,结果自然和APU无法相提并论,总分刚刚超过8000,还不到APU的四成,APU双显交火后更是可以达到其4.3倍。各个子项目中,只有视频体验部分能够接近APU,其它都差距甚远。

【APU加速计算测试:SiSoftware Sandra】

老牌系统检测、测试工具SiSoftware Sandra近日刚刚发布了最新的2011 SP4升级包,版全面加入了对AMD Fusion APU处理器的支持。现在不仅可以完善检测APU系统的规格参数,基准性能测试模块也做了相应更新,通用目的测试环节中的运算性能、加密性能、内存性能三个环节都可以对APU进行考察。它的通用目的基准测试是基于OpenCL标准的,因此能够同时调动APU处理器中的CPU、GPU资源,并根据它们的处理能力不同而自动分配计算任务。如果系统内还有独立显卡,不管是A卡还是N卡,都能加入基准性能测试。


APU识别


加速计算测试中可选APU、独显或者APU+独显

首先是OpenCL运算项目,A8-3850单独使用CPU的话要比Core i5-2300弱不少,但是GPU部分明显强大得多,CPU+GPU联合之后更是遥遥领先,成绩为423亿次浮点每秒、1.09亿次像素每秒,是Core i5-2300的1.9倍。 

加密带宽测试出了点儿问题,CPU+GPU联合之后的成绩反而降低了,看来Sandra对这种架构的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Fusion APU的设计理念对内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且受到了现有技术的一些制约。通过本次测试可以看出,APU无论单独CPU还是单独GPU的内存带宽都不是很高,联合之后才基本接近Core i5-2300的水平。

【整机与CPU性能测试】

PCMark 7虽然是系统综合性能测试项目,但是对CPU处理器的依赖非常大,对显卡并不敏感,因此Core i5-2300轻松取得领先。A8-3850在搭配独立显卡后成绩也有了150多分的提升,不过双显卡交火作用不大,当然这也在预料之中。 

单纯的计算能力并不是AMD处理器近年来的长项,但是在wPrime 32M多线程计算测试中,A8-3850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只比Core i5-2300慢了区区0.3秒,完全不分伯仲。 

7-zip压缩解压测试中,A8-3850的表现也相当不错,压缩、解压、总分三个项目均只比Core i5-2300落后10%左右。 

CineBench R11.5是考验处理器渲染性能的标准程序,这次A8-3850就弱一些了,只得到了3.41分,比对手少了1.22分。

【1080p高清解码性能测试】

Llano APU集成的图形核心和Radeon HD 6000系列独立显卡都配备了UVD3引擎,能够实现多种视频编码格式的全程硬件解码,大大减轻CPU负担,节省系统能源。Sandy Bridge也增加了媒体引擎,专门负责视频的解码和加速。这部分测试我们选择了蓝光版《阿凡达》,视频编码H.264,分辨率1080p,码率约10.5Mbps。

接近15%的CPU占用率看起来有些偏高,不过此时硬件解码确实是正常工作的,视频播放也非常流畅。Sandy Bridge这次表现甚是抢眼,两款型号的CPU占用率都只有区区4%。

【USB 3.0性能测试】

移动版的A70M和桌面版的A75是世界上第一批通过USB-IF官方认证的原生USB 3.0芯片组,也是目前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产品。它们都无需外接第三方芯片就能提供四个USB 3.0接口,这无疑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也备受主板厂商青睐。此番测试的微星A75MA-G55上就提供了两个原生的USB 3.0接口(以及一组插针),而技嘉GA-H67MA-D2H-B3上则通过使用最广泛的NEC控制器带来了两个USB 3.0。这里我们就找来一块威刚的S102 16GB USB 3.0 U盘,看看原生和非原生有什么不同。

对于A75原生和H67非原生USB 3.0,还是略有一些差别的。持续读取都接近70MB/s;持续写入原生稍好一些达到了19MB/s,比非原生快了2MB/s,也就是11.6%;4KB随机读取原生的又慢了1MB/s左右,也就是大约10%;4KB随机写入原生的接近0.3MB/s,非原生则仅有0.055MB/s,4.4倍的差异非常大。总体来说,A75原生USB 3.0还是占了一些优势。   

【功耗、温度测试】

测试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中进行,室内恒温25℃。平台放置在办公桌上,周围环境保持开放,不使用散热垫。测试中各考察了四种环境,其中待机指的是静止于Windows 7系统桌面,高清指的是播放1080p H.264电影《阿凡达》,满载指的是同时开启AIDA64、FurMark。

处理器核心温度来自AIDA64的监控,等待稳定后读数。整机功耗来自功耗仪的实时显示,因为波动较大而取一个最常出现的中间值。 

APU、Core i5-2300都采用了32nm HKMG技术,晶体管规模也大同小异,在功耗控制上都还是相当不错的,不含显示器的系统平台功耗在待机时候仅有40W多一点,高清播放时略微超过60W,都要比Core i5-2300平台更低一些,不过满载时候接近170W,而此时Core i5-2300系统只有110W多点。

Radeon HD 6670本身也不太耗电,因此组成双显系统后,APU平台功耗增加得也不多,待机55W、高清75W、满载接近200W。 

同样的工艺和差不多的晶体管规模下,A8-3850 APU、Core i5-2300的核心温度也基本接近,在三种环境下都只差2℃。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温度测试的影响,可以说二者不分彼此。

不过AIDA64的温度监控模块对APU支持也还不是很完善,偶尔会蹦出一些很诡异的数据,比如下边这个: 

【AMD APU大业初成 融合大势所趋】

在评论移动平台Llano APU的时候我们就说过,秒杀集显对APU而言只是最基本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所引领的融合理念,一条从CPU、GPU各自为战走向APU加速计算的新思路。

经过超低功耗平台、主流移动平台的两步积淀之后,AMD APU终于来到了主流桌面用户面前,第一代APU的疆域版图也就此拼接完成。如果说前两套平台因为功耗和市场定位的缘故而在性能上做了妥协,那么台式机里的APU就没有这种顾忌了。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主流消费者的所有日常需求。 

简单从模块层面来说的话,Llano APU就相当于增强版K10处理器与主流型DX11显卡的综合体,性能上也完全符合应有的水准,不过显然Llano APU并不是简单的硬件堆切。CPU处理器部分虽然没有使用新架构,但是通过制造工艺的改进和细节上的诸多完善,仍然能比同频的Athlon II X4 600系列高出10%左右,A8-3850也基本能够与价格上贵200多元的Core i5-2300处于同一档次,CPU核心部分稍有落后也不会很明显,在日常使用中相信根本不会体会到,而图形应用性能却大大领先于Core i5-2300甚至更为顶级的Core i5-2500K。

如果说CPU处理器部分在APU中表现平平,那么GPU图形核心部分就是最闪耀的地方了。集成显卡经过历代改进有了长足的进步,AMD自己就缔造了690G、780G、880G、890GX等一系列经典产品,Intel最新的Sandy Bridge也是焕然一新,不过在面对主流游戏的时候,集成显卡依然形同鸡肋,只能在1024×768乃至800×600这种超低分辨率和最低级别画质下勉强流畅运行,让人完全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现在有了APU,我们完全可以说整合的图形显卡从此掀开了全新的篇章。基于成功的DX11独立显卡理念和技术,AMD在这方面自然是得心应手。8系列芯片组只有40个流处理器,仅为上代入门级独立显卡Radeon HD 5450的一半、当代最底端Radeon HD 6450的四分之一,APU一下子就集成了多达400个,十倍于当年的集成显卡,而且因为功耗上的限制没那么大,频率也要比移动平台高一些。有了这样的强大规格,APU中的最高端型号A8-3850已经能够在3DMark06中超过一万分,3DMark Vantage中达到P4000分左右,最新的3DMark 11中也能轻轻松松跑到P1000分以上。到了游戏中,A8-3850 APU完全能够在1680×1050的高分辨和中等画质下流畅运行大部分DX9、DX10游戏,即使面对DX11游戏也能在1280×1024分辨率下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在这样的对手面前,Sandy Bridge的集成显卡完全是颜面扫地,而另一个竞争对手NVIDIA四百元以下级别的独立显卡也根本不再有存在的必要,AMD却通过混合交火技术巧妙地使自己的入门级显卡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事实上到了AMD下一代“南方群岛”Radeon HD 7000系列,最低级别的卡也将是中端主流型号,而且最大的任务就是配合最新一代融合了推土机架构的APU进行双显交火。

简而言之,面对直接竞争对手Core i5/i3,AMD APU的最大优势就是平衡的设计,处理器性能和图形性能的搭配更加合理,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失衡状况。 

当然了,就像我们屡次强调的那样,强大的图形核心、平衡的CPU/GPU性能并不是APU的全部,加速计算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AMD敢于宣称APU是x86领域三十年来最大变革的根本原因。

通过长时间的苦心经营,围绕AMD Fusion APU的加速计算生态系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一方面有大量的Web应用、软件程序可以支持GPU硬件加速,释放CPU处理器资源,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同时调用CPU、GPU两方面资源进行加速计算。通过CPU、GPU的融合,AMD APU现在可以提供最多接近600GFlops的浮点计算性能,到了下一代融入推土机架构和VLIW4流处理器架构之后更是有望突破1TFlops大关,远远甩开仅能靠CPU进行计算的Sandy Bridge。Intel的下一代22nm Ivy Bridge也能让GPU部分支持OpenCL等加速计算,但是因为更大程度上只是工艺的进步,硬件规格变化非常小,所以不可能指望能有多强的计算能力,面对APU还是不可能有任何竞争力。

今后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以及Fusion APU在硬件和技术上的深入融合,相信程序员的编程模式会因此而出现新的变革,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程序能够发挥CPU、GPU的协同计算优势。

除此之外,APU也延续了AMD一贯的高性价比特点,即使最高端型号A8-3850官方报价也只有135美元,只相当于Core i3-2120/2105,比测试中对比的Core i5-2300还要便宜42美元之多,也就是整整四分之一。主板方面也同样如此,A75主板最低的报价只有499元,而且质量依然属于上乘水准,一线厂商也普遍在七八百元左右。也就是说,只需要不到1500元就可以组建一套完备的APU平台,具备主流级别的处理器和独显图形性能,还可以执行并行加速计算。

无论是按照AMD自己的规划,还是从整个产业的趋势上看,融合都已经是未来大势所趋。再过个三五年,除了最高端的发烧级别型号之外,所有的主流和入门级处理器都会无一例外地整合图形核心,无论是在桌面台式机上还是移动笔记本上。随着Fusion融聚理念的深入发展,AMD APU也不会停留在简单的CPU+GPU整合上,而是进一步在硬件、软件、系统等全方位层次上去融合、去加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故而知新 回顾AMD历代APU家族
2014年桌面CPU全面回顾:4Ghz成标配!
AMD锐龙APU怎么样 AMD锐龙5 2400G/锐龙3 2200G评测 (全文)
升级GCN性能翻一倍 Radeon R7游戏实测
三核+双显卡的威力!A6
融合平台谁更强?A8 APU挑战二代i5/i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