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动作业中“导”的优化
       文/胡夏莲
  
  自动作业是复式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作业》是间接教学的主要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凭借。一年来,通过使用地区教研室编写的《自动作业》,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读写算的素质。在使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使用《自动作业》的关键是发挥教师“导”的功能。
  《自动作业》,顾名思义,着眼点在“自动”二字上。学生能否有效的、独立的完成自动作业呢?我们知道,教学要体现学为主题,导为主线的原则。因此我们应发挥“导”的功能,通过“导”来对学生的自动作业进行调控。
  教师的“导”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也是一种艺术,应导之有方。其过可以调控,其效果可以预期,关键是在于对构成“导”的几个基本环节进行优化处理。
  一、目标优化
  《自动作业》中的每一道作业员题都有一个训练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沿着学生的认知地相建立的,如:复习题,具有检查性,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预习题,带有尝试性,消除学习中的一些障碍。因此,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受导”都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过程。其过程始于目标的提出,终于目标的达成。围绕“目标”进行“导”是自动作业取得实际效果的首要条件。由于自动作业是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凭借,教师从整体者眼,围绕“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用《自动作业》。  
  (一)教师充分认识每一道作业题在学生认知结构构建中的目标地位。  
  复习题有复习题的作用,巩固题有巩固题的功能,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其在学生认知结构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优化处理。如:《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课的自动作业预习题中;一道是按顺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上道是借助汉语拼音边读课本也想问题。这旨在引导学生接触新教材,进行尝试性问读,丰富感性认识,

   做好新授前的准备。同时,也分散难点,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坡度。教师有了这种认识,提高了定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的这一定向为基准,进行“导”的过程。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自动作业目标应具有层次性。
  复式班虽然人数少,但一个年级中的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也有不同。如果自动作业的目标不具有层次性,学生在静中学习的潜在能力,无法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存在着“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相对优生来说,教学目标设置就滞后;相对差生来说,则超前,这打破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循序渐进性。
  目标有上限目标与下限目标之分。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上限目标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着充分发展的余地。地编《自动作业》中带“中”的作业题,就具有目标的上限性。充分使用带‘。”的作业题,能达到“一部分学生先优起来的目的。”
  二、时效优化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选择一条通往目标的路线。“导”就是“引路”。在复式班教学中,科学地动静搭配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在静中,瞄准目标,不打迂回战,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这就是时效优化的意义。
  各年级组直接教学的时间分配有长有短,并不均等。直接教学时间长,自动作业时间短,作业份量少;直接教学的时间短,自动作业的时间长,作业份量多。前者就应少而精,后者就应多面不杂。《自动作业》的运用就有一定的伸缩性。对于前者,《自动作业》就要筛选,把那些费时较多而可要可不要的淘汰。以选出最佳的搭配方案,去掉一部分内容,删除一些环节,从而使目标集中,环节筒明,提高时效。《司马光》一文中的第三课时里的练习二,就可选择第二题,暂时不做第一题,听写生字留在课外学生去做。对于后者,若作业设计少了,学生早早做完作业,没事做,坐等教师来讲课,浪费了时间。这只有加大自动作业的份量,但是不应乱。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兴趣题,益智题。在《司马光》上例中,教师则可在使用第一题,第二题的同时,重点让学生在小助手的带领下,深入思者“如果不砸破水缸,还有什么办法可救那个小朋友?”这样,即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启迪学生发散思维。优化自动作业的时效,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又使学生获益,增长知识,提高效率。
  三、方法优化
  教学、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优化方法应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练习方法两方面入手。
  指导方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关键是看它与教学目标是否适应。自动作业的指导方法,主要是为使学生会做自动作业。指导方法有如下几种:1、启发,对学生自动作业的方法予以提示,启迪学生发挥联想,在作业中运用。2、点拨,对自动作业中学生可能会通到的障碍进行预测,拨繁为简,化难为易。3、归纳,练习后,教师归纳一下,使学生理解与掌握自己练习的过程,并将学到的练习方法系统化。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迫”练习方法是学生完成自动作业的金钥匙。需要教师指导的练习方法,有审题的、检查的等等。例如:检查方法就很多,教学的验算,语文的诵读...审题的“扩”法“缩”法...通过练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审题,做题,验题一系列过程中,有法可依,真正体现“自动作业”的“自动”二字。
  四、过程优化
  在学生自动作业中,教师不能只光注意其他年级动作业组的直接教学,不能成为一个局外人,而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指导者。教师的导,应该是视导。视导学生的作业过程,主要有以下作用:1、督促。复式班学生,大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通过视导,可以督促学生聚精会神地自动作业,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2、掌握进度。由于学生认真地做作业,反馈就相对地减弱了。通过视导、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练习过程。慢了或快了,可及时、准确地调节,并可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便于反馈纠正。
  同时,我们应看到,学生作业的过程,是一个“思”的过程。如:理解知识性的练习,学生如何理解?正确与否?理解方法是否科学?这都是学生大脑的“思维过程”。再说,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上次解答错了,下次还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质是思路”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视其正误,有利放矢地“导”,优化思维过程。如何暴露其过程,进行优化呢?方法很多,主要有:
  1、追溯法。即教师在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后,不圃于此,而是逆流而上,刨根求源。一句话:“你是如何想的?”
  2、讨论法。遇到疑难,看法统一。先列举各种意见,让学生听、议、思、进行辩析,不断矫正思维方向、方式。
  3、定格法。正确的思维过程肯定、推广。错误的否定、纠正。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并抓住关键,定格处理,重点分析,不断优化。
  自动作业中“导”的优化,提高了自动作业的难运用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备课、作业检查情况小结
教师如何指导期末复习
(3)教学随想(8.26)
适应学生差异的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永威中学学习经验介绍——好好学习网
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