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屡试屡验的代大青龙汤为何到你用就不灵了?


360docimg_0_

感冒发烧、咳嗽等外感疾病,是在门诊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的,如此类疾病在治疗临床上我常常用樊老师发明的外感三方也得心应手,屡试屡验。


今年樊老师现场带教外感三方也有好几场,大部分医生是西转中,基本是都会运用,甚赞是灵丹妙药,但也有部分是运用不当的没有效果,这其中有着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现看看我自己两个不如意的案子。


1

案《一》,外感发热。


2019-12-8,一诊。

荆芥穗30g(揉碎)

连翘20g(捣破)

薄荷15g

生甘草12g

生石膏10g(捣碎末)

生姜10g,薄切

小枣3个,切  ×3剂。


服此三剂药期间未出汗未退烧。


2019-12-11,二诊。

荆芥穗30g(揉碎)

连翘15g(捣破)

薄荷10g

生甘草9g

生石膏6g(捣碎末)

桔梗9g

生姜15g,薄切

小枣3个,切  ×3剂。


孩子妈妈买回来药之后对比发现第一次的药里没有荆芥穗,是荆芥杆,此次服药一剂后逐渐汗出热退,后将剩下的两剂药小剂量日三次服完。


案评: 第一诊开的药方理应是效必如期,但是三剂药吃完,没有一点效果,也没有其他的症状出现所以不必怀疑自己是不是开错方,第二诊略变了一下,服药后汗出热退。


第一诊若是好的荆芥会汗出,但可全是色枯杆子多,用100克也未必有效,荆芥(色青味香,穗多为好。)


2

案《二》,外感发热。


第一方
荆芥穗30g(揉碎)
连翘20g(捣破)
薄荷15g
生甘草12g
生石膏10g(捣碎末)

生姜15g,薄切
小枣10g,切


第一次发热吃了一遍就汗出热退身凉,我们就带出去玩,第二次发热吃了三剂汤药,好了一周,周末又带出去玩,回来又发热,继续代大青龙,吃了三剂,又予桂枝一麻黄一加瓜蒌浙贝吃了三天。


经验教训

外感风寒,法当汗解,注意避风,不可过汗淋漓,若则表虚不固,易得复感。


接下来说说,凤翅堂三验方之治疗外感发热温寒一统的代大青龙汤。


此方是樊老师在治疗外感发热多年的临床实践而得来,受清代医家吴鞠通银翘散,张锡纯先生清解、凉解、寒解三方启发而制,更是在大青龙汤基础上发明,实践十数年,反复验证才得来,疗效非凡,药性平和,而没误用麻、桂之弊。


代大青龙汤


代大青龙用石膏,荆芥连翘薄荷晓;甘草可以用生的,生姜枣子别忘了。 


荆芥30—100g 连翘20—50g 薄荷20—50g 石膏20—100g 甘草10—20g 生姜10—30g 大枣5—10个(掰)。


以荆芥、薄荷发表为君臣,连翘、石膏清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宣散助发表之功为使,随表里之热多少而变化药量。


代大青龙汤,治外感热病或伏温外发,脉浮紧、浮滑、浮洪,浮大,或滑数,沉取有力,证见表里俱热,无汗恶寒或恶风;或时有汗出而热不透解;或身感拘束而微恶寒;或身痛而重;舌红少津,或舌见红点,苔白干,或见薄黄者。记住这些,就是用代大青龙汤方的标准。




3

代大青龙汤运用要点:

代大青龙汤里每一味药量组成的药方,权衡着此方是辛温还是辛凉。

衡量表里轻重,寒热多少,随证治之,以症候、舌象即可判断。

1.初感风寒者,发热无汗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或重,舌润,口不干、不渴,辛温主之
荆芥量要大于连翘、薄荷、石膏量。

2.病温者,发热
无汗,或有汗不畅;头身疼痛或重;舌红或舌见红点,苔薄黄干燥,面有热色,尺肤热,口干、渴,要辛凉主之连翘、薄荷、石膏量要增加,减少荆芥量。


在《伤寒论》里张仲景提出了温病与风温的概念,那就是“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又吴鞠通在治上焦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出方辛凉平剂银翘散。


病温: 多见药后热即退,隔日或次日再发热,为汗出热不解。温,多兼里热。单纯的风寒,多一汗而解,而温热则汗出不愈。


所以,在运用温寒一统的代大青龙汤治疗外感发热,根据症候的表现来权衡药量之搭配方得应手,屡试屡验。


备注: 烈性传染病不在此例。


使用禁忌:无太阳病桂枝汤证、少阳病柴胡汤证、阳明病白虎承气证、太阴病理中汤证、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证。



4

加减法:

1.舌红或舌有红点,咽痛,加大量连翘为荆芥的一半,薄荷少一点,少于荆芥,连翘。


2.生石膏可协助透表药透热,不能过重,一般与薄荷相等,小于连翘,10-30克打碎末。


3.若摸腹部热高,是肠胃有热,加大石膏量。


4.若摸后背热度高于腹部,多点发表药解表。


5.药味适口,带点姜味。



5

使用生石膏法:

一是高热,当然高热也不一定用。


二是,汗出,汗出也可不用,也可无汗。


三是,脉洪,当然热病持续,脉也可不洪而无力。


四是,口渴,和舌苔无关,口渴也非用石膏。


最后落脚点在舌之润和燥,当然必须得有苔,也就是病在气分或者气营同病。


即舌干不润(热重于寒);汗出而热不解,或若遇三五日发热不解,特别是午后体温达到38°C以上者,即可考虑用生石膏量,非必须舌头干燥,甚至舌苔发黄,一般使用需要捣碎末或直接使用生石膏粉末。



6

煎法:

用凉水泡药二十分钟以上,急火煎开,待香味大出,最多十分钟就可取头煎约300多毫升,再兑水煎十余分钟,取二煎约300多毫升,两煎混合,分温服。


急煎取气勿取质,透表之药皆轻扬; 再添一语说服法,频服方可汗透凉。


7

服药

以5岁的小孩为例每次50ml,首次加量为60ml,成人根据弱小强壮来加大药量服,汗不出可加薄被子捂汗,不可大汗淋漓,随汗出多少决定下次服药时间,以汗出绵绵为度。


注意身体一直保持出小汗,甚至一天半到两天,不吃药也会好,无他症又不出汗,坚持吃药,就会好。


8

药物的功效

1.荆芥(色青味香,穗多为好,此方中代替麻黄发汗)。荆芥可与寒热、温凉诸药配伍,故寒温之外感皆可以通用,取其功效即可,因其性质不偏,性质平和。


大量可发汗解表,常可用至二十克甚至三十克, 甚至更多,小量常用10g左右,就可疏风止痒。


对于高热不解,小孩也可使用三十至五十克,荆芥本来就是食物中药,很安全的,用量多少以得效汗出为标准, 新鲜生药疗效更好。


2.连翘(麻桂方是调节人体祛邪,经方中只有连轺,又连翘为疮家第一生药,辛凉非苦寒,量大可发表)。


(看咽喉红肿的程度,可以作为连翘剂量的标准,连翘常规剂量可败毒散结,为疮家圣药,大剂使用辛凉透表发汗,为温热要药)。


3.薄荷(辛凉解表,荆芥辛平,临症中确有偏温,与薄荷配伍可调节,色青叶多,味浓香为好)。


4.甘草(要生用,蜜灸过的太甜)。


5.生石膏(透热出表)。


6.生姜(增加辛味)。


7.红枣(调节药味,生津液)。



9

外感急病护理注意以下几点


  1. 发热重病急,服药尊桂枝汤法。

  2. 常摸摸前胸后背是否有汗出,以身保持有汗微出为度,不可汗出淋漓。

  3. 若汗出多及时擦干,以免湿汗再受凉。

  4. 注意避风,以免再次复感。

  5. 饮食清淡为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翅医话——自拟代大青龙汤
吴鞠通温毒医案
温病遗方
张锡纯常用的“石膏”配伍9则
小儿感冒的辨证论治
荆防葱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