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阿里CEO卫哲:过去六年,我们用学费换来了哪三不投?



从接管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百安居(中国区),到出任阿里巴巴B2B总裁和集团副总裁,再到创建嘉御基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20年来,卫哲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企投经历。


卫哲老师认为,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失败的陷阱却总是相似。所以他要和大家分享的,不是要关注未来,而是不要做什么,要规避什么。


口述/卫哲



投资四大陷阱



投资有四大陷阱,这和你处在哪个投资阶段没有关系,只不过早期的陷阱更难判断。


① 伪技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99% 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伪技术,如今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也就两三百人,却冒出一万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没有人才就不可能有真技术,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泡沫比资本泡沫还要多。



② 伪需求。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很多的需求,听上去像真的一样,实际上并不是刚性需求。


在大学有很多学生开便利店,比如有的学生在寝室里想吃方便面,便利店的学生就拿着方便面、火腿肠跑去他的寝室,其实这就是校园中最勤快的一批人服务最懒的一批人。


这个模式看起来很好,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伪需求。因为人没有懒到这个程度,并且方便面可以囤。在有资本补贴的时候,这个需求好像是存在的,而资本一旦抽离,方便面比便利店里的更贵,送货速度没有当年快,这个需求就消失了。


③ 低效率。我相信在座的传统企业家能够活到今天,来参加企投会,企业的效率一定不会差。


当年你们用自己的钱把企业做起来,一分钱当两分钱花,效率很高,但现在,有很多的资本进入同一个企业,大家花别人的钱,不心疼,所以很多时候反而降低了效率。



④ 大玩家。BAT中三个都在做的,你肯定不能做。三个都没做的,或者三个当中两个没做的,你就有机会,当你做成了,大玩家会来买你。我们投资的91助手,19亿美金卖给百度,就是这个逻辑。



过去六年,我们用学费换来的三不投



过去六年,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些经验都是用学费换来的。


① 不投不熟悉的领域和太熟悉的人


面对一家企业,我们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看不看好,能不能看懂,可不可以帮上忙。看好的东西有很多,而在看好的里面能看懂的就不多了。另外,如果在某些领域还能帮上一点忙,那对彼此来说都会更踏实一点。


我们吃的另一些亏,都是因为投了老同事。因为太熟悉,反而会影响你的判断。


② 不投太多的钱、太薄的利


当一个行业能拿到很多钱的时候,就敢花钱了,运营成本上去效率就会降低。另一个情况是价值链切错了,切在了毛利太薄弱的地方。



③ 不投一成不变的团队和一直在变的团队


如果是五个人的创始团队,一年以后还是五个人,你肯定要考虑一个问题:公司的发展都要吸引人才,它为什么吸引不到,是胸怀不够、激励不够,还是外人都不看好?如果马云只靠十八罗汉肯定达不到如今的成就。


相对的,我们也见过,除了创始人,每三个月都换一拨人的团队。创始人认为他的团队转型升级了,把所有人全换光再来一遍,这样的团队也有问题。



企业投资的三种做法



我认为企业做投资肯定是为了发展,而企业投资有三种做法:



① Build。自己建自己干,这是亲生儿子。能自己建还是自己建,这是优选,是绝大部分企业的核心。


② Buy。投资别人的企业,这是领养别人的孩子。我们不仅要给他钱,还得对这孩子的未来负责,要给他教育,关心他的成长。


③ Partner。与别人合伙,这是邻居家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


一个企业要发展,最先想到的还是Build,自己建。不行了也别想着合作,该买还得买。买的话也有三种做法,分别叫吃一块、夹一块以及看一块。



吃一块是控股,50%以上。夹一块是指我可能要吃的,一般投20%~30%,但是我保留如果超过50%的很多权利。我跟UC的创始人交流,他就是被阿里巴巴先夹住的,然后想卖给别人也不行了。最后看一块是投5%~10%我也不知道这个技术和团队对我有什么价值,或者反过来有什么威胁,就先布个棋子。


做企业投资,你得问自己,在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你的上下左右,吃、夹、看怎么分配,分别预算多少钱。



企业家为什么做投资



企业家为什么做投资,其实就三个原因:



① 财富增值。这跟企业发展是两回事,是你个人的财富增值。财富增值,千万不要自己去投。


中国有1万多家注册备案的专业投资机构,粗算起来至少有20万啥事不干、专门看项目的专业人员,你还有自己的企业要打理,没空拼得过他们。


现在,真正属于“馅饼”的项目都被专业机构吃掉了,主动找到你们的项目一般都是陷阱。


② 兴趣爱好。如果是这个目的,首先是要带着一种慈善的心态去做,不求回报,失败是应该的,成功是不应该的,把心态调整好了,再把钱算好了。


③ 企业发展。如果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那就以企业为主体去做,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回到企业做投资的范围。


总结我的分享,主要就是让大家问自己,做投资的初心是什么。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错的是纠结。所以,先把自己的初心弄清楚,把钱和人分开,再去想怎么做。赢了最开心,输也输得明明白白。


互动问答


问:对照你讲的投资初心,我对于自己的角色就比较纠结,其实我投资的三个目的都有,那么我该如何平衡精力?


卫哲:我的建议是先把钱分配好了,然后时间跟着钱走。


如果你有70%的投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那至少70%的时间要放在这上面。如果你拿10%的钱做兴趣爱好,你也要花10%的精力进去,这样才能享受失败的快乐。最不应该把时间用在财富增值上,这事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去做就行,你只要花5%的时间去筛选机构。



问:在座的大部分都在上一个世纪赚了一点小钱,可以小富即安。但面临这么大的机会,我们都蠢蠢欲动,想抓住这波浪潮再干一些事情,但是失败率很高。所以我就一直在思考,现在是把时间留给家人还是应该再拼一把?如果是再拼一把,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什么样的限度?


卫哲:还是要先问自己,你想干一把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财富增值还是企业发展,两者间要做取舍。过了小富即安的水平,这两者不一定对等,有可能企业没有发展,但是你投资很成功,实现了财富增值。


所以看你怎么选择,先把钱分配好,再把时间分配好。如果是为了企业再上一个台阶,那么你把股份给团队,自己只占5%,或者你想要财富增值,那是另一种做法。



问:做企业也好,做投资人也好,都非常忙。我们很多人可能家庭会顾得少一点,企业和学习会顾得多一点,那你是怎么分配时间的?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


卫哲:关于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我有个小小的理论,叫大平衡、中平衡、小平衡。


小平衡,是指每天朝九晚五,天天都能够在新闻联播播出之前到家吃饭。中平衡,是指每年能拿出两个礼拜或者一个月陪家里人。大平衡,我工作十年,可能前面两点都做不到,但是我第二个十年,可以做到中平衡,或者前二十年做不到,后二十年做到。


大平衡、中平衡、小平衡都对,都是你的人生选择,错的是你选择了小平衡,去羡慕大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理财课堂】企业高管家庭年收入200万 如何使财富保值增值|年收入|保值增值|财富
经纬张颖:创业需要单点切入 融资最好的时间是今天
王辰:运用四大账户诊断保险需求
观点|估值是门艺术:来看看你的企业值多少钱
企业如何避免油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