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镜头里的儿童眼眸

编者按:


儿童的世界就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


儿童摄影,是生活中最容易拍摄的对象,孩子的成长,也是贯穿一生的好选题。儿童天真烂漫,最显著和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双眼睛,从孩子的眼睛里能读取到最真实得信息。


本期我们选择了一些著名的摄影大师所拍摄儿童的照片,画龙点睛之处的便是眼神。从孩子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的喜悦、悲伤、甚至是本不应该属于儿童的惊恐。


《阿富汗少女》 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 1985


摄影记者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这张少女的面孔,出现在了1985年6月的《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上。


阿富汗少女的形象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的战争冲突,和世界各地的难民局势的象征。而在《国家地理》杂志的历史上,这张图片曾三次登上封面。


当麦凯瑞拍摄这张照片时正处于阿富汗战争时期,女孩12岁,父母双亡,和兄弟姐妹一起躲在巴基斯坦的避难所里。她美丽的面庞和坚毅的眼神打动了摄影师。


《男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58 


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份开心与兴奋可以直接从这个瞬间里流出,直接传递给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而这个画面里,最有趣的是小男孩的身后还可隐约看到两个小女孩,她们像是小男孩的朋友,正围观着他的“壮举”,还忍不住鼓起掌来。


而作为艺术理论的贡献者,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时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而这张小男孩的照片正好传递出了那分那秒,小男孩的快乐和得意。


《十岁的纺织女工》路易斯·韦克斯·海因 (Lewis Wickes Hine)1906


1906年,海因受国家童工委员会主席阿德勒的委托,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组织工作,调查美国各地童工的生存状况,从而使儿童免受剥削。他不辞劳苦,深入东北、东南和大西洋沿岸各州的煤矿、工厂和纺织车间,拍摄儿童工作时的场景。


海因1909年出版了第一部反映童工生活的摄影报道,其中的照片展现了童工们在艰苦和危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并最终导致美国国会颁布《童工法》,废除了童工制度。而这张《十岁的纺织女工》也成为海因在纪实摄影道路上的最强音。


《糖果香烟》摄影师莎丽·曼(Sally Mann) 1989


这张照片中的女孩是摄影师莎丽·曼(Sally Mann)自己的女儿,她并不是在抽烟,而是将一根糖果夹在手指之间,做出一种抽烟的姿态。这是一张美丽的照片,女孩自然随意,而这也是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其中透出了一种少女时期渴望成长的情绪,有点复杂还有点颓废。


美国女摄影师莎丽·曼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和纪实性,充分体现了摄影的特性和记录的本质。她最为出名的,也是争议最大的作品,就是她给自己的三孩子还拍摄的私人摄影计划《亲密家庭》,上图的这张照片也出自这个系列。


就像这张照片记录下的情绪一样,儿童们对客观世界也有着懵懂的认识和故作深沉的瞬间。莎丽·曼不仅用镜头将孩子们的天真、纯洁和不羁定格在照片中,也把这一时期儿童内心的独立与依赖、坚定与脆弱展现在人们面前,试图呼唤社会去关注这一自我成长时期的孩子。


《中央公园手握玩具手榴弹的男孩》 黛安・阿勃丝 (Diane Arbus) 1962


在纽约的中央公园,一个男孩右手拿着一颗手榴弹玩具,面目狰狞,左手也不自主地出现可怕的姿态。


就像这张照片中的男孩一样,阿勃丝的拍摄对象总显露出一种“不正常”,一种病态,但是,作为观众和正常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审视他们,如何去关注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这是摄影师给我们留下的问题。


黛安・阿勃丝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盛名时突然自杀的她是摄影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富争议的美国摄影师之一。她长期患有抑郁症,虽然出身于纽约中产阶级家庭,但内心总是充满无限的恐惧和对社会的不适应。于是,从35岁起,她就把她的摄影事业投入到对所谓社会边缘人群的研究之中,她走访了许多穷人、畸形人、流浪汉、变性人、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患者,用摄影项目把他们作为正常人和社会主流的背面而进行的社会文化探索。


《剧场的孩子》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  1963


1963年,《生活》杂志委托艾森斯塔特拍摄“摄影师眼中的巴黎”。而那时,巴黎几乎被无数人拍滥了,对于这个简单又烫手的任务,艾森斯塔特以独特的视角,拍出了一组不朽之作——儿童合影。


当时,位于巴黎梦苏里公园的后花园中,正在上演一出儿童木偶剧——《圣乔治和大恶龙》,艾森斯塔特听说后连忙赶往现场。当时孩子把看台都占满了,津津有味的观赏木偶剧。这种情形和表情是转瞬即逝的。为了不错过任何好的瞬间,他一股脑拍摄了两卷胶卷。


一群孩子在看木偶剧,不知道台上发生了什么,这群孩子呈现出各种兴奋、惊讶、害怕、拒绝、尖叫的状态。

 

艾森斯塔特的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非常自然,十分传神。这得益于摄影师本人使用的小型相机,主要采用自然光,不使用闪光灯,尽可能地减少对拍摄对象的干扰。


罗伯特·杜瓦诺 (Robert Doisneau)


除了《市政厅之吻》那张最著名的照片外,杜瓦诺一生拍摄过不少精彩的照片。


照片中的小男孩似乎陷入了头脑的困境,而他的小同桌似乎也不知道答案,还在偷看他的答题板。而他斜后方的小男孩也一脸茫然,简直有种放弃后的放空感。小男孩的困惑全然从眼神中透露出来。


这个画面里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孩子们的幽默,生活的纯真。而杜瓦诺则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细江英公 1969


虽以《蔷薇刑》闻名于世,但他所拍摄的儿童,在镜头下也流露着自由自由烂漫的气息。孩子的顽皮可爱,在镜头下通过特写定格。


《枪》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纽约 1955


画面中的两个小男孩,一个激进强硬,一个内敛善良,象征自己性格的两面性。仿佛代表了纽约现代生活的疯狂。虽然这只是游戏罢,但却更加真实。克莱因坦言,这是他的自画像。


见证人》 汤姆·斯托达特 


萨拉热窝被围城期间(1992-1996 年),一个母亲流着痛苦的眼泪,将自己不明就里的儿子送上了汽车,这辆车将在塞尔维亚军队的监护下离开萨拉热窝。这张照片被放在斯托达特个人网站的主页,可见作者对它的重视程度。不管是母亲还是孩子,脸上都显露出对未来的不安,眼神中透露着对未来的无奈和恐惧。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小猫桑德加普》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1990


玛丽·艾伦·马克已经成为了美国女性新闻摄影中最杰出的一位。这张照片选自她的摄影集《农村的贫穷》。在职业生涯中,她总是热衷于拍摄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妓女、精神病患者、无家可归者、瘾君子或者是那些夜以继日工作的人。在拍人像时,马克喜欢用这种方式让读者直接与主人公四目相对。


选自《你好,小朋友》 秋山亮二 (あきやま りょうじ) 1983


这套名为《你好,小朋友》的写真集详细记述了80年代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中国各地儿童的日常生活。其中乘着卡车去郊游、在椅子上写作业、做眼保健操偷偷睁眼、在少年宫图书馆看书、买白糖棒冰以及喝橘子水等生活情景令不少网友想起了逝去的童年。


《我要读书》解海龙 1991


1991年,解海龙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跟着一群孩子到了学校。他看见了正在那儿低头写字的苏明娟。


无需任何言语,人们就能从照片上的“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读书渴望。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后,苏明娟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苏明娟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同时,拍摄者解海龙也一夜成名。更重要的是照片改变百万贫困儿童命运。从此,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20世纪90年代的希望工程,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力的民间公益事业。


 选自川岛小鸟(Kotori Kawashima)《未来酱》写真集 2007


未来酱是摄影师川岛小鸟的朋友的女儿,住在佐渡岛。川岛去佐渡岛找朋友,忽然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面对镜头完全泰然自若,毫不理会,只是做自己的事情。川岛决定花一年时间投入拍摄这位小女孩的生活。


对于为何会取名为“未来”,川岛说,首先,小孩之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未来。此外,未来酱所生活的佐渡岛,本身是个充满浓厚乡间气息的海上小岛,这让长年生活在东京都的川岛小鸟,感受到另一种生活风格,照他的说法,那“还蛮有未来的感觉”,而且也是个拥有紧密人际关系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丸说 | 六一特辑,他们拍的孩子记录着最真实和美好的童年
童年影像天才 他们从小拿起相机
【老照片】100年前,摄影师卧底拍下了这些美国童工
【打击雇佣童工 孩子远离伤害】
小摄影师 续写
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他却靠照片虏获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