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给爱与孤独的无词歌 | 马勒《第五交响曲》(3)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

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

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

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马勒《第五交响曲》(3) 来自门门课 00:00 24:00



-第72期-

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这部交响曲的第二部分,类似一个大篇幅的发展部。在这个乐章,马勒特意为圆号单独写了一个独奏声部,以强调圆号与弦乐声部之间的对话。因此,有指挥家认为应该安排独奏圆号手从圆号组中站出来,否则乐章结束时,感觉整个乐队始终还在等待圆号的应答。我想,对这样的设定马勒是一定不会反对的。因为,他曾经在演出莫扎特歌剧时,加入了一整段他自己写的音乐!还把序曲拿到幕间演奏!这就是马勒,主观指挥的代表人物的风格。

第三乐章谐谑曲(小快板),D大调,3/4拍,马勒在这个乐章的指示为“强有力而不太快地”。 同样,马勒在这部交响曲中,引用奥地利的民谣与波西米亚式的节奏。这段谐谑曲包含了快慢交替的华尔兹和兰德勒舞曲,开始那么欣喜而宁静,像梦幻中的世界一样。而在欣喜过后,黑暗阴冷的不和谐总是会来的,那么奋进的圆号,却常常吹着一段忧伤的曲调。在中段由第一小提琴首席和中提琴首席开始引领拨弦的乐段奏出哒哒的旋律,就仿佛近处的马蹄声声和遥远地方传来的号角。当赋格段再现,连悲哀的独奏圆号也无法阻挠奔腾向前的步伐,乐队齐鸣宣告着奋进的决心。

马勒在创作笔记上记录有歌德的诗歌[丰收神颂],诗中描绘了时间朝着人生日落时分滚滚而行,从未曾为谁停留,显然在这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乐观向上的东西。

阿巴多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 马勒《第五交响曲》

马勒对乐队音响效果的透明和清晰细腻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他在乐器选择使用和组合上特别讲究,各种复合与单纯的音色交替变化和对比鲜明,使他的交响乐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力度变化。他对新乐器非常了解,在这部交响乐演出时,他启用了活塞小号。而在第三乐章当中还用到了钟琴和乐鞭。

马勒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给予了铜管声部前所未有的关注, 尤其是圆号,这可能与他年幼听到的军号声和军乐声的印象有关,在成长之后转化为音乐呈现在作品中,除了有辉煌嘹亮般的宏大,也能使音乐极具阴郁的色彩。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之迫切,爱之疯狂——马勒《第五交响曲》
乐评 | 一场跨越时代的马勒之旅,一堂“深入人心”的沉浸式教学
《马勒第一交响曲》辉煌的圆号
马勒亲自指挥演奏得最多的一部交响乐丨指挥家谈马勒系列之《第一交响曲》
悲剧中的慰藉 | 乐评
十位指挥家解析马勒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