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转型,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铭)“语文是什么?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特级教师陆志平说。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日前,陆志平在“问道整本书阅读”教师主题培训会上作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的主题报告。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了语文有什么用?” 陆志平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陆志平介绍,新课程对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设置,从以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变成了“语文素养”。课程实施从以往的“灌输与训练”到了“实践与养成”。

语文素养的培养,在陆志平看来,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比如学习《祝福》,是学文化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工具,学习文章怎么用倒序手法,而是去感受文章对灵魂的触动。”陆志平说,“语文的文化熏陶,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要求,小学低年级主要是亲切感,中高年级是感受,初中是理解,高中是系统认识和思考。”

陆志平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一是实现课程转型,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二是聚焦学科育人,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孩子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素养;三是引导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为主线,组成一个有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占了必修8个学分中的1个学分。“以往整本书阅读利用的是课余时间,大家自己读。为什么新课标要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必修课?并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也有体现?这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价值,也体现了需要在整本书阅读投入精力和经历。”陆志平认为,是需要让大家在课堂上就能静下心来读整本书。有些整本书的阅读可以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与真实生活情景打通,比如读《咸亨酒店》,可以对剧本进行研究,分析角色,反思角色。

“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整本书,但很难在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该如何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我自己的课堂联系起来?” “问道整本书阅读”教师主题培训会上,一位老师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北京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欣歆教授说,一些名家的教学方法已经自成体系,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融为一体,并不能直接拿来就用。教师读整本书,还需要追溯案例背后的理论,学习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形成案例和理论的互动,用案例激活理论,用理论实践案例。

除了教师阅读,很多老师也关注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要不要给学生留作业呢?这也让一部分老师困惑。吴欣歆说,1-2年级的低年龄段学生,主要是学会阅读(Learn to read),高年级的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Learn from read)。留不留作业,要弄清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质量的阅读,帮助和引领学生读完并有收获。吴欣歆提醒教师注意,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要熟读、精读文本,要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是需要规划的。阅读关乎中国的未来。

“问道整本书阅读”教师主题培训会上,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教育编辑部主任刘灿介绍了语文教师专业导读计划。之后,与会者参加了《夏洛的网》、《鲁滨逊漂流记》、《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阅读工作坊。工作坊是一种培训组织形式,主办者以工作坊的形式,探究四本小学、中学阶段必读书目的主题,通过一系列体验性活动设计,让老师们感受进阶式学习过程,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工作,方便受训者回到各自的学校组织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据悉,“问道整本书阅读”教师主题培训会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市京源学校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狗尾草专栏】创新语文作业,内化学生能力
以项目式学习助力课堂转型
陆志平:为什么说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标志着语文课程的转型?
听课回响(二)
特级教师顾志能: 生问课堂——为学生素养更好提升
课改之下:语文,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