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兰克林的生意经

一、最熟悉的陌生人

富兰克林这个人,中国人可能多多少少都听过。大概也都知道这个人。要么是在小学时候的什么儿童读物里,或者课本里哪篇课文里读过他的是什么故事。

比如说,他和他儿子威廉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把风筝放上了天,用来招雷的故事。要么就是他小时候特别调皮,和小伙伴打赌,谁比谁游泳快,然后他竟然开动脑筋发明了脚蹼。他后来就用自己发明的那个脚蹼横渡了波士顿港。

要么就是个著名的课文《哨子》。他遇到了一个吹哨子的男孩。富兰克林对那个能出声的小东西十分着迷,于是倾尽囊中所有买下了哨子。他的兄弟姐妹们知道后就嘲笑他多花了三倍的价钱。

“我哭的很伤心”,富兰克林回忆道,“哨子给我带来的痛苦和懊恼远比快乐多得多”。后来自己人生中总是遇到类似情况,比如一个姑娘嫁给了一个负心汉。他们都为自己的哨子付出了太多代价。

我们对富兰克林的印象就这些,这个人好像是个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但又没见他有什么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都是些鸡零狗碎的东西。

就像瓦特,我们好歹能说出个蒸汽机来,不管他私生活咋样,至少瓦特的名字是和蒸汽机绑定在一起的。

这个人好像又是个思想家,可是他也没有什么鸿篇巨著开启了一代思想先河,也没有。没有哪个哲学老师会找一段富兰克林的文本带着学生来读。

这个人又好像是个科学家,可是我们很少在物理化学书里能看到这个人。他的那些发明上不了理论殿堂。什么导尿管、游泳用的脚蹼、避雷针、一种高配的眼镜……

所以这个人,我们看着好像很熟,可是他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个人名。我们甚至都没法把他和一个什么很具体的事业、身份联系起来,他好像就是个人名,一个很有趣的人。

比如其实刘秀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人名,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他是开国元勋。可是富兰克林我们真的知之甚少。

他是个我们都听说过的,但是完全没法把他和任何事情绑定在一起的人。他就是个和蔼的怪伯伯,在雨天放风筝,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述“省一分,赚一分”等朴素格言。

也就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二、偶像和市侩

(一)第一个美国人

可是就这么一个人,他在美国有巨大的影响。他的传记在他死后一百年,南北战争之后,成了传记最多的美国人,甚至超过了华盛顿、杰斐逊那些人。他的传记成了每一代美国青年的必读之书。

在今天的中国,也就只有曾国藩能和他媲美了。

马克·吐温,这算是美国文学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文豪了,说他自己受富兰克林影响最深,简直算是文学上的导师。

美国那些大企业家,都尊奉富兰克林是自己的精神导师。

美国有个著名的梅隆家族,是南北战争之后和洛克菲勒家族齐名的工业家。他们家创始人托马斯·梅隆曾在自己银行的总部放了一尊富兰克林的塑像。

梅隆说自己正是在富兰克林的鼓舞下,才离开了自己家位于匹兹堡附近的农场,投身商界。“我认为阅读《富兰克林自传》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梅隆写道。

还有个大亨,安德鲁·卡耐基同样也是因为《富兰克林自传》而大受启发。富兰克林成功的故事不仅为其提供了生意上的指导,还激发了他做慈善的热情,尤其是富兰克林为公共图书馆的创立所做出的努力。

富兰克林甚至被当时最具权威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誉为“第一位伟大的美国人”。

他在当时的欧洲,尤其是法国,也有大批的拥趸。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都对他赞不绝口。

这简直就是个圣人,在很多人心里,他把华盛顿都比下去了。这和他这个人留在人民心中的印象,好像又十分背离。

(二)也有人说他这个人肤浅,没有理想

批评富兰克林的人也不少。

比如说,有人批评这个人没有理想,肤浅。富兰克林的思想中有一种灵魂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略显肤浅,有鼓吹赚钱之嫌。他们认为富兰克林鼓励人们踏实地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崇高的理想。

我们回看富兰克林生活的细节,貌似批评他的人还更有道理一点。

三、苦出身的生意经

(一)不信上帝的败家子

富兰克林的出身真的是很平凡,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殖民地清教家庭。他们祖上就是英国的自耕农,种地为生。

当时的美洲,可不像今天的美国,其实就是个大农村。一望无际都是田野,西边还住着印第安人。他们家在今天的马萨诸塞州。

那个地方现在了不得了,又是哈佛,普林斯顿,MIT这些名校,又是商业中心。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他父亲没办法,就靠蜡烛和肥皂过日子,勉强能活下去。所以他是个最普通的那种美洲移民。

今天很多书里都乐意把那个时期的美国人描述得多美好,清教徒每天过着纯洁的精神生活,每天自由地辛勤劳作,晚上回家全家人一起读书讲故事,到晚上一起祈祷上帝,梦想着来世。

其实哪是这样。多数人之所以每天祈祷上帝,是因为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只能等着上帝来救赎他们。每天被繁重的工作折磨,衣不保暖,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美洲有各式各样的教派,每个人都找个教派把自己的灵魂放在里面,作为个寄托。

富兰克林的父亲就是这样,他就很看不惯。当富兰克林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觉得父亲在每餐前后的祈祷十分无聊。

有一天,当他们家把准备过冬的食物做好了之后,就对他父亲说‘爸爸,我觉得你与其向上帝祈祷还不如向那个桶祈祷,这样好歹能节省点时间’。

终其一生,他也没信奉什么宗教,或者说他什么都信。他临死前有人问题,你到底信不信耶稣?他说,“我对其的神圣性表示质疑,尽管我对其不敢武断,但我却从未研究过这一问题。

我认为现在也无需研究这一问题,因为我觉得不就之后就有机会知道真相(富兰克林指的是自己马上就死了),而且也不用这么麻烦”。他对这事看得很淡。

但是富兰克林有生之年为费城所有的教派以及所有教派的建筑都捐了款,甚至还在1788年4月为以色列犹太教修建新的犹太教堂捐了5英镑。

(二)信奋斗,信自己

富兰克林这个人道德品质败坏,不信上帝,私德也不好,那不就是个坏小子么?还真不是,富兰克林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

1732年开始,富兰克林开始写他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叫《穷理查历书》。(听这书名是不是很熟悉?对,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就是从这个书名来的)

这本书在他生前死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活着的时候,这书每年销量能有1万册,同时代的其他书基本也就是几百册。在40年时间里,被译成了7种语言,重印145次,到现在,一共有1300个版本。

有的时候比圣经卖得还好。

这本书是个什么书呢?不是个伟大的哲学著作,“历书”其实就是一个人记的流水账,一个人每天做什么,想什么了,有什么八卦可以说。日月食、行星运动、天气、日升月落、涨潮等应有尽有。还有很多开心机智的诗文、玩笑和谚语,甚至包括邻居家最近又有什么传闻,八卦了。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读的故事会。

穷理查,就是个人,这个人到底有没有不知道,但是基本上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富兰克林写的。

就这么个无聊的东西,怎么卖那么好?还被社会学家那么推崇。就是因为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勤奋和节俭,不仅是聚集财富的手段,更是培养品德的方式”。说白了,努力赚钱、少花钱就是最好的道德。

他的这个逻辑和那些每天祈祷上帝的清教徒有非常大的区别。按照韦伯分析他这书,这是新教伦理。过去的新教,主要是加尔文流派的。

为了论证教皇不是宗教正统,发明了一套新的理论:人不用奋斗,人的命运上帝早就定好了,你们只要好好求上帝救你们就行。所以他父亲才每天在那祈祷上帝。

富兰克林在里面加了一个天职的概念,天职就是calling。每个人都是上帝在人间帮上帝管理财产的。你的命运虽然上帝已经给你定好了,但是上帝不会告诉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你帮上帝管理的财产越多,说明你确实已经被上帝定好了。

在富兰克林的人生哲学里,没有英雄主义,荣誉和宗教虔诚,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他自己列出过12项美德,都是什么正直,勤俭,意志坚定,真诚,清洁,努力有关系的。

他还自己做了个功过格。功过格是明朝人最喜欢用的。就是一边写上美德,一边写上恶习,给自己打分。

富兰克林也有这么个小册子,画了一个表格,一共是7列,每个代表一周中的一天。7列又被分成了12行,每个都代表一种品德。如果违反了,就在空格中表上一个黑点。这表哥他还动不动拿出来炫耀,给人到处显摆。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不求生前留盛名,也不求死后进天堂,他就是脚踏实地,随时随地改变一切。

他之所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因为他不是那种大圣人呀。他做的都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事,但是每一件又是那么有用。

当时就有人批判他:“相较于天国之中的金光大道,他更关心费城切斯纳特大街上的鹅卵石是否铺得平整。

相较于从地狱之火上拯救自己的灵魂,他更关心如何通过组织一支高效地消防对保护邻居的宅院;相较于天上的闪电,他更关心街上的新路灯能否照亮晚归旅人的步伐。很明显,这样一个人是不会懂得人类志向的本质。”说他这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

(三)发家致富靠奋斗

富兰克林发家致富,最早就是靠勤奋。每天晚上,富兰克林不排好版就绝不离开店铺,经常工作到半夜。有一天晚上,当他排好版之后,不小心把版碰掉了地上,完全弄乱了,富兰克林就马上重排,熬了一夜。

当时镇上有个商人就说“富兰克林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人,我从俱乐部回家的路上,看见他还在工作,而早上邻居们起床的时候,他又开始工作了”。

他到处跟人讲早睡早起好。

肯定就有人说了,不就是努力奋斗么,这我也能啊。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没日没夜加班干活了,那外国人看到中国移民就害怕,就是我们干活没底线呀。这有什么了不起么?

这样说也行,但是还真不一样。这点今天中国人可能听着无感,但是在当时这个可是个大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富兰克林帮当时的人,尤其是青年人重新找到了奋斗的意义。

富兰克林还有一本书,就是自己写的自传。后来也很畅销,那里面很少写自己内心的挣扎,也不写对虔诚修炼自己得到上帝救赎的渴望,就是写怎么奋斗怎么成功。

成功学之父戴尔·卡内基在撰写《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时曾仔细研读了《富兰克林自传》。

(四)他的生意经之一,就是卖畅销书

富兰克林一辈子就跟人这么叨逼叨,出的书也都叨逼叨。甚至里面还掺杂一大批狗血、色情的东西,包括一些邻居之间通奸的故事,也包括一些侦探小说,里面连什么八卦也有,甚至还教女人怎么化妆。

但是这些东西好卖呀。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从最开始帮别人印圣经印东西,到自己出版《穷理查》这样的东西,再到后来做报纸,写一些搞笑文章,用10年时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涵盖生产(印刷以及在其他城市授权进行特许经营)、产品(报纸、杂志、历书)、内容(富兰克林自己的文章、《穷理查历书》、以及共读社社友们所撰写的文章)、发行(全美洲的邮政网络)等多个领域。

四、大奸商的生意经

你可能觉得,富兰克林不就是个到处兜售成功学的奸商么,他和现在地摊上到处卖野史小说的有啥区别?

还真有区别。

富兰克林有自己的绝活:手艺。

(一)搞大号

富兰克林在他那个时代,其实没什么机会。他家穷嘛,本来家里是想让他去哈佛的,将来能当个牧师,多好。哈佛就在他们家波士顿旁边的坎布里奇村,离得不远,昌平到三环那么远。可是他还没等到基础教育毕业呢,就辍学了,10岁的时候就去了蜡厂工作。

当时富兰克林唯一能做的梦,就是学他哥哥去当个水手,至少生活能不那么无聊。当时他爸特别怕他不务正业,所以带着他到处逛,想帮他找个陆地上的职业。找来找去其实也没什么可干的,就给富兰克林派去他哥哥那当学徒。

他在哥哥那实习的时候,也觉得咱们人穷志坚,我写写诗吧,但是那诗写的也烂,他后来自己说,“我父亲却打击我,嘲笑我的诗作,还告诉我诗人一般都很穷,所以我没能成为诗人。即使成了,估计也就是个三流诗人”。

写诗不行,他又想写书。1725年初,富兰克林那时候已经不再他哥哥那了,到伦敦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论自由与穷困、快乐与痛苦》。他写的书因为太差,就印了100份左右。后来自己越看越来气,寄出去的大部分他都收回烧毁了。

后人总结富兰克林一生,说从他的人生选择就能看出这个人当不了美国的诗人和哲人。因为美国当时和后来很多大诗人哲人,那都是往乡下跑,往深山老林里去的。你看看他,满眼都是纸醉金迷,就是奔着费城,纽约,伦敦这样的地方去,哪成得了大诗人,大文人。

(二)插科打诨讲段子

但是富兰克林在他哥哥那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天赋,这个比人比不了,就是写那些插科打诨的文章。

报纸这个东西,虽然各国在各个时期都有,但是现代报纸,就是在富兰克林在哥哥那当学徒的时候兴起的。

当时最著名的报纸,是英国人阿迪生和斯蒂尔办的《旁观者》。这报纸虽然只办了两年,1711-1712年,但在今天的新闻史上都是那种开山级的,极其重要。这个报纸之所以在当时忽然一下子火起来了。

这报纸传到美洲之后,富兰克林一看,这我行啊,咱也来一个?就跟他哥哥一块办了份《新英格兰报》。

当时他才16岁,他哥哥不乐意让他在上面发文章。他就学着斯蒂尔,匿名塞伦斯·杜古德,把自己说成是乡下一个老寡妇,表达自己的态度。

1722年4月至10月间,富兰克林以杜古德的口吻一共发表了14篇文章。都是啥内容呢?都是这个老寡妇当年多么热恋,后来乡村的牧师怎么向她求婚,要么就是她有多鄙视哈佛大学。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唧唧歪歪。

可是这14篇文章在当时大受欢迎,自嘲的幽默,低调的文风,谦逊的对话。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就是这个深深影响了马克·吐温。

富兰克林最擅长的就是用一些小比方小段子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们都知道有个著名的故事:当父亲骑驴,让儿子走路的时候,有人指责;当儿子骑驴,父亲走路的时候,还是有人指责。哪怕是两个人都骑,或两个人都不骑的时候,仍然有人指责。富兰克林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想要同时讨好所有人是愚蠢的。

富兰克林当时编这个故事,就是说自己作编辑多苦逼,谁都讨好不了。他写的故事永远都不深刻,就是写插科打诨。他后来追女神的时候,动不动就写一些很够写的故事,下棋与放屁,什么都有。

(三)讲段子勾搭上流贵妇人

富兰克林晚年去了一趟巴黎,他都已经70多岁了,还是有着旺盛的爱欲,到处追逐巴黎的贵妇。当时在巴黎他有个好朋友,当时是包税官,也是大哲学家,爱尔维修去世了。富兰克林当时都75岁了,给爱尔维修夫人写信,追人家,还求婚了。还给爱尔维修夫人写了个故事《天堂乐土》。

《天堂乐土》说他梦见自己在天堂见到了爱尔维修。两个人寒暄了几句,爱尔维修问了他很多关于法国的事。然后富兰克林就问,你怎么不问问你夫人呀,你死之后她可一直想念你呢。爱尔维修说,“我可不想她。我在天堂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比她好太多了”。富兰克林说,是吗是吗,请出来我们看看。

结果爱尔维修请出来一看,是富兰克林死去的太太黛博拉。然后黛博拉对他说:“我给你当了49年又4个月的好妻子,几乎是半个世纪了。就此满足吧。我在这里已经有了新的伴侣,我们的结合将是永恒的。”

然后富兰克林写信给爱尔维修夫人说,你看,你老公在天堂娶了我老婆,所以你看咱俩是不是应该结个婚,报复一下他俩啊。

就这么个狗血的故事。后来爱尔维修夫人也没答应他。

(四)写匿名信搞对手

后来他在费城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办法,匿名写文章搞垮自己的对手。当时他刚到费城,立足未稳。

他有两个特别大的对手,其中布拉德福德还有政治背景。后来他就匿名写文章,在布拉德福德的报纸里攻击凯默,不久之后,凯默就深陷债务危机之中,差点进了监狱。于是他把《宾夕法尼亚报》卖给了富兰克林,自己去了巴巴多斯。

富兰克林的《宾夕法尼亚报》不仅刊登新闻和公众事件的报道,还有很多有趣的文章和读者的来信。

正是所谓的读者来信使他的报纸变得与众不同,其实很多正是出自富兰克林的手笔。富兰克林曾虚构了一个读者“J.T”的来信,自己纠正自己犯下的拼写错误,攻击布拉德福德高高在上,从来不纠正自己的错误。后来又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布拉德福德也给拉下马了。

(这个办法,后来北大学人们办《新青年》的时候也用过)

五、家庭经济学

(一)富兰克林随时随地都在算计,包括婚姻

富兰克林事业基本稳定了,他就开始琢磨结婚的事。当时他住在一个好朋友戈弗雷家,两个人包伙,戈弗雷夫人负责做饭和打扫房间。

戈弗雷夫人,就是那种特别喜欢撺掇事的大妈,想撮合富兰克林和她的一个外甥女俩人谈恋爱。富兰克林也觉得那个女孩“非常值得追求”,就是就开始追她了。

当他们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富兰克林通过戈弗雷太太告诉女孩的家人希望能得到大约100镑的嫁妆。但女孩家人回复说没有那么多钱,富兰克林竟然就能提议他们可以抵押自己的房子,这钱不就有了么。

这事立即把人家女方家惹怒了,宣布和富兰克林断绝来往。后来因为这个事,富兰克林和戈弗雷也闹掰了。让人家前线的人在里面多难受。俩人不欢而散,朋友都做不得了。

甚至后来还互相埋汰,富兰克林说戈弗雷特别不好相处,戈弗雷说富兰克林小肚鸡肠,是个伪君子。他甚至还匿名发文章,说女方家的坏话。

这边闹掰了,他就接着找女朋友,到处相亲去。后来就找到黛博拉·里德,他的旧情人。黛博拉当时其实已经订婚了,只不过未婚夫是个浪荡子,欠了一屁股债,后来人也下落不明了。当时的法律及时这样黛博拉也不能再婚,因为毕竟不知道他未婚夫是不是死了。

这时候,富兰克林就又开始盘算了,还列了个表对比。他当时“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一道线,把它分为两部分,一边写赞同的理由,另一边写反对的理由”。

这样,他把正反两方面所有的理由都列在上边,并权衡他们的重要程度。“当我发现两边各有一个重要程度相当的理由后,就把它们划掉。如果我发现两条赞成的理由和一条反对的理由重要性相同的时候,我就把三个都划掉”。这样到了最后,对他来说“哪边最重要”就清晰可见了。

后来他权衡来权衡去,和黛博拉在一起了。两个人没签署正式婚约,但是确立了夫妻关系。觉得这样其实可以真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还不用受那么多束缚。黛博拉又是个弃妇,对他言听计从。

他后来选女婿也是这样,最开始嫌女婿穷,死活不乐意,后来他女儿非要坚持,富兰克林还让贝克做一名“现款交易”的商人,这样就可以“永远呆在自己老婆的身边”。

(二)勾引合伙人的女朋友

其实富兰克林的爱情根本不是爱情,那是个经济学算法。他自从和黛博拉结婚之后,就到处胡搞。

富兰克林早年有一个合伙人,叫拉尔夫。当时两个人觉得在美国奋斗机会少,想去伦敦一起闯一闯,看看能不能拼出什么事业来。等到了伦敦之后,拉尔夫就带着富兰克林到处花天酒地。后来这拉尔夫找了一个女朋友,是个买帽子的姑娘。两人就同居了。

但是拉尔夫因为经济所迫,没办法去乡下找了个学校当乡村教师,临走前就“托妻献子”,让富兰克林帮着照顾他女朋友。还在乡下给富兰克林写信,让他帮着改自己的诗,然后照顾好自己女朋友。

可是富兰克林呢,照顾照顾着,就开始勾引人家。后来这事让拉尔夫知道了,勃然大怒,果断和富兰克林断交,而且之前借富兰克林的钱也不还他了。

(三)嫖妓弄出个私生子

等到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和各种各样的所谓“粗俗女人”鬼混,其实就是嫖妓,还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陪他一起放风筝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他们家族后来就一直有这个光荣传统,他儿子威廉后来也弄出个私生子,成了富兰克林的私生孙子。

(四)结婚之后,还是恶习不改

要说这算是年轻,性欲旺盛,也就罢了。后来富兰克林在25岁结婚了。结婚之后,他到哪去,还是喜欢勾引女性。

他后来去英国当殖民地谈判代表。把老婆一个人扔在费城家里。一扔就是十几年,而这段时间他在英国又弄了一个家。和房东太太关系很不错,搞在了一起。

后来威廉就给他写信,说黛博拉不行了,快死了。富兰克林只是写了些不痛不痒的信。黛博拉死的时候,他还在和房东太太卿卿我我。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改变了世界,拯救了美国,成为建国之父,你不觉得很奇怪吗?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互动」:后台回复关键词「发财」,揭晓「奸商」富兰克林的「生意经」奥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往事——第一个美国人:富兰克林(五)
白色周四 | 旷世奇才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箴言集《穷理查智慧书》
富兰克林的153句名言,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
富兰克林:致富之路
《富兰克林自传》:一个穷小子的创业奋斗史丨充电
雷电与权杖: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左图右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