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李红延:让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本栏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 《班主任》杂志联合主办)

李红延,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30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

李老师认为,班级是儿童接受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之间在交往活动中对道德观、价值观的不断感受、体验、积淀,进而重组经验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她注重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发现学生优势,营造班级绿色生态系统,让每一个孩子都以独有的样态与其他成员共融共生,并因这个系统而健康成长。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李老师是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出版个人专著两部,承担的“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课题获海淀区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让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

30年来,在与学生朝夕相伴的过程中,我经常追问自己:在与儿童相遇的日子里,我应该给予他们什么?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自我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才能真正发觉自身的潜力,实现各种发展的可能。孔子说“因材施教”,从“材”到“才”的过程,一定是破茧化蝶的过程,而教育的意义就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好的教育终将是水到渠成,所以,我思考的结果是:让孩子们遇到最美的自己。

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学习,把工作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日积月累有了无数的收获。

一、以班级活动为载体,激发和培育共性优势,助力个体发展

工作之初,我曾把整齐划一、高效严明当作班级管理的目标。渐渐地,我发现,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学生开始纷纷隐藏个性,一个看似没有问题的班集体,其实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充满了矛盾。这时,我意识到是自己没有把儿童成长作为教育的基点,没有看清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种背景下的整齐划一不应该是一个教师的追求。

于是,我开始对班级管理进行重新定位。首先,班级是儿童接受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之间在交往活动中对道德观、价值观的不断感受、体验、积淀,进而重组经验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以什么形式承载“建构”“交往”“重组经验”“生成新的意义”呢?我认为最优的选择是开展班级活动。

1

坚持教育性、系列化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活动

以“交往”系列活动为例,我设计了低年级学生“交往”系列活动(见表1)。

低年级学生“交往”系列活动 表1

从表1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样是“交往”主题,中年级的孩子更注重同伴的评价,带有团体心理辅导色彩的班级系列活动深受学生们欢迎,比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系列活动(见表2)。

小学中年级“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系列活动 表2

进入高年级,青春期教育是解决少男少女成长困惑的重要信息源。以男生为例,随着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男孩们开始对“力量”着迷,认为可以靠力量控制、解决事情,达到目的,许多男孩因为使用不好“力量”带来恶果。如果仅以纪律强化,往往会带来孩子情绪的反弹。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引导学生对“力量”重新认识非常必要。为此,五年级,我为所有男生开设系列课程《什么是男子汉》,从“武”字讲起,让学生通过“说文解字”理解古人造这个字是想传达,当你能够阻止自己不好的言行时,就是在体现“武”的精神。

接着进一步探讨“力量”该用在什么地方。课下还让男孩们采访身边女性,了解她们对男性的审美标准。最后再回到“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

通过反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力量”进行认识,最终让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进行思考。教育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孩子们还会面临很多冲突,我们要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法,进入另一个教育内容——“如何解决冲突。”从“知”到“行”,使学生真正得到有效的帮助(见表3)。

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前期系列教育活动 表3

2

为儿童成长设计活动,让参加活动的所有儿童在活动过程中都经历自己独有的感受

儿童与同伴互动,会面对自己从未经历的事情,从而发现自己的可能以及对于他人的价值。这个过程在积极心理学上称为发现优势。寻找优势,是最积极的选择。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个人、集体的优势,其实就是在建构绿色的班级生态系统。

四年级时,学校要开展足球联赛,孩子们欢呼雀跃,而我却在一边发愁,因为全年级只有我们班没有校足球队队员,平时踢足球的学生也不多。学生们眼里满是兴奋,而我眼中却是一场场失败可能带来的沮丧。

在这明显不对等甚至注定失败的比赛面前,我应该怎么办?我意识到,要解开这道难题,首先不能把比赛看成比赛,不能把目光死盯在比分和输赢上,而是要把整个比赛看成一场旅程,要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元素,带领学生去经历,去感受,从而发现各种可能。

我首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希望能够有家长来帮帮我们。很快,陶陶爸爸回复了,并说他和夫人可以一起来,他们都曾经是足球运动员,可以一人带男队,一人带女队。惊人的好消息令全班振奋,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班的第一个“优势”——好的教练。

周末训练,操场上来了很多家长。学生们刚刚接触足球不懂章法,我灵机一动跟教练商量能不能请家长也上场。教练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我就招呼大家一起上场,家长们开始还有些扭捏,我一看,立刻换上球鞋先冲到场上身先士卒。随后,很多家长纷纷加入,场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自那以后,我们班的“快乐足球”真正展开了。这样,我找到了第二个“优势”——家长的支持。

比赛期间,我们一周训练两次。很遗憾,赛季结束后,我们班男女生成绩都是倒数第二。短暂的悲伤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要接着踢,“快乐足球”活动其实才刚刚开始。

在之后的两年里,我们每周末都会在教练带领下踢一场足球,依然是大人孩子一起上,其中除了涌现出一批“爸爸球星”外,还挖掘出一批“妈妈球星”。虽然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比如场地问题、天气问题,但一直在坚持。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遇到困难还在坚持,那就是热爱。”所以,我找到了第三个优势——“热爱”。

我曾经认真思考:大家热爱的是什么?或许,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是对足球本身的爱;有的是喜欢和伙伴、家人在一起踢球的感觉;有的仅仅是喜欢热闹的气氛……但又怎么样呢?这种和而不同会在群体中互相影响与感染,最后形成群体共有的气质,就是通过足球得到的快乐!

尽管在后来的校级联赛中,我班依然默默无闻,但足球成为学生们交流的重要话题,同学之间更加友善,亲子关系也得到改善。

好的班级就像美丽的大自然,有挺拔的大树,有芬芳的鲜花,有活泼的小鸟,还有静静流淌的小溪。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有的样态与其他成员共融共生,整个班级的生态系统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又会因为这个系统而健康成长,从而达成良性循环。

二、支持每一颗心灵健康成长

如果说构建班级绿色生态系统是“面”的工作,那么针对每一个儿童的教育就是“点”的工作。经常有人问我对“好”学生或“差”学生的看法,我的回答是:在我的视野中,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并且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帮助!这是我的第一个朴素的教育观。

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但那些特殊儿童让我更加难忘,包括智障儿童、残障儿童、自闭症儿童、抑郁症儿童等,与他们相处非常辛苦,我经常感到茫然。虽然时常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每一个孩子都会让我心疼,都会给我带来欢笑,和他们在一起,经常会让我赞叹生命的顽强,让我最真实地体会到教育的力量。

我的班上有一名叫明明(化名)的自闭症儿童,刚见面时,他基本上不说话,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就不听我的。我觉得很困扰,不知该如何和他交流。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要和他建立有效沟通需要做好三方面的事:

①了解他的意思

明明经常反复做一些令人费解的动作,一开始我以为是下意识的动作。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在做某些动作时,是伴随着一定情绪的,比如:前后晃动身体,是因为高兴;右手指不停地摇动,是沉浸于某件事情中;双手不停地搔头,是躁动的开始……这些动作像密码一样,每解开一个,我都会兴奋不已,因为它让我了解了明明的内心感受,打开了我们之间与众不同的交流之门。

②让他了解我的意思

要让明明接纳我,必须让他了解我。我先从动作入手,设计了两个动作,一个是双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每当他烦躁时,我就会做这个动作,我想传达的信息是安静;第二个动作是右手搂住他的肩膀,这个动作传达的信息是亲昵。

开始时,明明不让我靠近,经常用手推开我。我一方面反复做这两个动作,一方面寻求家长帮助,用各种方式把我介绍给明明。渐渐地,明明接受了我,理解了我的动作。

随后,我又加上两个表情,一个是微笑,一个是生气。我总是在合适的时机夸张地做着这两个表情,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现在当我“生气”时,明明经常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③让周围人懂他

明明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非常爱他的班集体,同学们都十分关心他,没有人会计较什么,他有困难大家都会抢着帮助。但孩子们毕竟还小,有时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相处,甚至把他看成是“宠物”一般。我在班里经常告诉孩子们,明明跟大家一样具有相同的情感、相同的自尊,只不过可能慢一些、浅一些,和他交往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通过几年的相处,我和明明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情感。有一次上课,班里一个女孩因为课间和同学闹矛盾不停地哭泣,明明忽然高声对她说:“你再这个样,李老师会头疼的!”当时,我一下惊呆了。我走下讲台激动地抱着他说:“明明,李老师会永远记得你说的这句话!”

在与这些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意识到教师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利用业余时间,我学习了大量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给予这些孩子有效的帮助。海淀区政府为了鼓励我在随班就读学生教育上的探索与实践,授予我“助残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能够走进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一直是我的渴求,不断地学习让这一愿望的实现成为可能。

我的第二个朴素教育观是“化青色为浓郁”,即对于一个“青色”的孩子,给予他的最好教育不是把他培养成“蓝色”“橙色”,而是让他慢慢成长,做好自己,让他的“青色”更加浓郁,有一天他就会枝繁叶茂,蓬勃而浓郁。

我曾经教过一个男孩,因为父母保护过度而“娇气”十足,体育成绩较差,周围人都说他是一个胆小的孩子。

一次,他在作文中写了一件事:他去游乐园玩,看到一个大型设施前面排着很多人,觉得一定非常好玩,就和妈妈上去了,启动后才知道是过山车。他说一开始吓死了,觉得自己是个胆小的人,一定受不了。没想到玩完后,妈妈吓得面色惨白,他却觉得十分有趣和刺激。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又独自坐了两次过山车。最后他在作文中欣喜地写道:“没想到我这样一个胆小的人竟然爱坐过山车!”

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全班学生听,并大声告诉他:“你天生就不是个胆小的人,你是一个谨慎的人。”听到我的评价,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不久,他就央求家长报了一个校外足球班,到了第二学期,他勇敢地要求加入班级足球队。

他对我说,其实每次看到同学们踢球,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但是因为体育成绩不好,害怕上场后别人笑话自己。自从听李老师说他天生不胆小,心里便充满了勇气,想试一试,所以先报课外班预热一下。他还笑着说:“这可能就是老师说的谨慎吧。”

后来,这个学生成为班级足球队的后卫,身体健壮了,人也开朗了很多。看着他在球场上奔跑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本真自我的绽放,这就是美!

三、成为家庭教育有力的外援

我研究家庭教育已经20年了,并且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家长是支持班级工作“隐形的翅膀”,教师应该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有力外援。只有家校合作,才可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我发现很多家庭教育问题源于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孩子到底是什么“颜色”,难以达成“化青色为浓郁”的愿望。所以,我不会等到孩子犯了错误才跟家长联系,而是从接班之日起,主动通过家访、电话、约谈、班级沙龙等形式用“拼图”的方式和家长一起从孩子的成长经历、抚养环境、性格特征、家校表现等几个方面“拼”出孩子的“颜色”,然后共同商议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

比如班里有个孩子叫妮妮,她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他们从小对妮妮学业上的要求非常高,但妮妮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用他们的话说:“两个学霸操心费力地养出了一个学渣。”在这种压力下,本该活泼的妮妮变得沉默而孤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和妮妮父母就“我的孩子本真面貌”为题做了一次长谈,我们从妮妮的关键事件入手,一点一点地使用“拼图法”还原孩子的本真面貌。最后,妮妮妈妈泪流满面,连声说:“是我太不了解孩子呀!”

后来,妮妮父母改变了教育方法,他们努力体会孩子的内在节奏,从方法上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命令;他们支持孩子的绘画兴趣,停了奥数班,周末给孩子更多看书和画画的时间。经过一年的调整,妮妮渐渐开朗起来,积极参加学校美术社团活动。多年后,妮妮顺利考上了心仪的艺术专业,立志要做一名插画师。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低效且武断的工作方式,要给予家长在老师面前充分表达的机会,对于孩子的问题要共商共研。我开展了“家长约谈”活动,活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我几乎每周通过微信公布“家长约谈”日的时间,任何有兴趣的家长都可以与我进行一个小时的面对面沟通。坚持下来,很多家长反映不但教育有了方向,还增进了亲子感情,同时我与家长之间也建立起了和谐的合作关系。

一年四季,都会有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我。他们有的告诉我,因为受我的影响当了老师;有的带着国外的导师来看我,因为他想让自己的大学老师见见自己的小学老师;还有的只是因为有了烦恼想跟我聊一聊。

每当仰望着他们的张张笑脸时,我想:也许是因为帮助他们遇到了美好的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可爱和与众不同。带着这样的信念,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会更加珍爱自己,更加努力地让成为积极乐观的最美的自己。

让儿童与最美的自己相遇,在这一破茧化蝶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美丽,享受到了为师者的温暖与幸福。

栏目: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作者:李红延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有坚持,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教育案例
当老师,要敢于给学生一个自己改错的机会
小学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