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素髎穴为什么治善饥【远志中医338期】

素髎穴在鼻上,面之中。脾胃属土,亦为中。中医的东西,大多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素髎穴】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隶属督脉。


别名: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


功能主治: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针灸甲乙经》:“鼻衄涕出,中有悬痈宿肉,窒洞不通,不知香臭。”

《针灸大成》:“鼻中鼻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


穴名释义:

素为白色,髎,孔隙也。穴内气血为头面阳气冷降的地部经水,也就是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功效:除湿降浊。

人的面部对应着五脏六腑,比如两个眉毛之间,也就是印堂的位置,这里是肺的对应区,清代名医先师王孟英先生说:“六淫外感,必从肺入。”所以,人感冒的时候,印堂位置也会呈现赤色。


素髎穴,别名面土穴,鼻头是脾的对应区,两个鼻翼是胃的对应区。如果这个部位出现红色,就是脾胃有实热的征兆。


为什么会出现善饥的症状呢?

有时极度恶心之人,取本穴有意想不到之佳效。

《景岳全书·饮食门》:“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


《灵枢·玉版》:“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提到“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乃脾实而邪气盛也。”


所以,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脾失去健运,营养物质全部堆积在身体内就会形成肥胖,要解决肥胖,一定要先健脾益气。


胃气平和则饮食正常;胃气逆则呕吐,食入即出;胃气虚则饥不受谷食。


脾气虚会出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所以,会有饥饿感产生,极度恶心之人,也可以用本穴。


脾为中枢,调达枢机,则三焦通利。

所谓原理,《内经》中都有,只是常人少读耳。

《素问·气府论篇》:“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傍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二十八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脾胃是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本
健脾以治咳嗽
关于中医五脏病论之二:脾胃病论治初识:
健脾攻略
黄帝内经 第廿四讲 论脾病四肢不用之理
【小课堂】阴虚正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