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放银行带来银行新的爆发机遇 金融壹账通谈合作共赢之道

打破彼此藩篱,合作才能共赢,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的共识。无论是国外成熟银行、中国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银行,都在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生之路,与生态伙伴一起重构产品与服务。

在开放银行生态中,通过聚能和赋能可以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通过精益的管理体系可以精准服务长尾客户,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得到重构,从单点式的金融产品买卖关系,转变为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有场景连接的价值网。

对于区域性银行而言,它们提供的传统金融服务逐渐与市场需求脱节,借助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跨界而来的竞争却不断加强,融入大的生态,充实资源体系,重建供需关系,这些迫在眉睫的任务正是开放银行能够大显身手的地方,业内人士早已预言:“构建开放体系、融入产业链是其实现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前不久,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暨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年度大会上,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银行传统模式已达天花板,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通过嵌入生态可以打开经营边界,特别是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同时,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邱寒也表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需要从技术到资源全面赋能,才能帮助区域性银行抓住这次机遇。

开放使银行服务嵌入生活万千场景

传统银行的业务倚重线下渠道,尤其依赖物理网点与用户交互。但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同时互联网转变了用户入口,接触客户的主要渠道逐渐从物理网点转向数字终端与生活场景;加之非银机构争相切入支付、贷款、存款、理财等银行核心业务,银行业一度陷入“进亦优、退亦忧”的尴尬境地。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经营逻辑和增长模式普遍逼近天花板,如何打造第二曲线、实施数字化战略转型,实现银行转型,是每个银行管理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潘卫东认为,开放银行将传统的单点式服务,改变为网络化生态型的关系,其特点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开放产品与服务,交易与流程,数据和算法。潘卫东将开放银行比作一个巨大的连接器,银行连接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第三方开发者等合作伙伴,形成共享共建、重构商业生态的全新系统。

开放银行给银行业打开了一扇构建数字化生态的大门,得以将精准服务的触角触及长尾客户,这一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新网银行行长、执行董事赵卫星强调,“从商业逻辑、底层技术、客户需求等方面看,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点已经到来。无论是企业类客户还是零售类客户,都能够通过银行提供的要素组合实现自我定义的需求。开放银行的核心改变在于技术底层对于要素级风险控制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精准,推动了用户需求的自我开发。”

中国银行业监管者也愿意在政策层面推动开放银行变革。中国银保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处长蒋则沈表示:“不管是通过线下渠道还是线上渠道,更好地触达客户、服务客户,这种趋势不可逆转,这也是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业的天职,银行服务客户的行为逐渐从物理门店、网上银行大量转移到线上场景中,银行必须调整战略重心和服务手段,去应对客户行为的变化,维系稳定、长周期、密切联系的客户关系。”

开放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履行天职

政策层面早就发出对开放银行的关注。201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主动开展架构转型,建立开放、弹性、高效、安全的新一代银行系统;支持银行开展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建立新的获客与活客模式。

“不管是通过线下渠道还是线上渠道,更好触达客户、服务客户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也是商业银行的天职。之所以提出开放银行,是因为银行服务客户的行为逐渐从物理门店、网上银行大量转移到线上场景,银行必须调整战略重心和服务手段,去应对客户行为的变化。归根结底,开放银行还是为了维系稳定、长周期、密切联系的客户关系。” 银保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处长蒋则沈在论坛上进一步表示。

对于IT基础薄弱、资金吃紧和金融科技人才缺乏的区域银行来说,打造开放银行更是势在必行。

金融科技资深专家、金融壹账通CTO兼COO、银行云CEO黄宇翔指出,对于区域银行而言,开放主要体现在于“引入”,以运营自身的核心客群为目标,打破传统的自我闭环,融入产业生态链,引进第三方以合作方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稳定客户粘性。

开放会不会丧失主导权?对此黄宇翔指出,“引入”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在稳定和增强核心客群粘性的原则下,有选择地补充自身能力的短板。

“区域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客群”,黄宇翔说,“所以区域银行要立足风控和资金这两个核心要素,以互联网为通道,引进服务客户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为己所用,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扩充风险防范和化解手段,提高运营效率。核心客群的粘性越强,银行的生存发展之路才能越宽广。”

金融壹账通两大利器帮助银行安全高效开放

显然,构建合作资源体系无法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实力较弱的区域银行来说,参与到金融科技公司构建的平台中去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金融壹账通在服务众多银行零售转型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银行要提升客户服务能力,需要从产品方案、场景流量和金融科技三个层面形成多样化的资源工具箱。基于此,金融壹账通整合内部资源和技术,推出了互联网银行平台,帮助区域银行安全高效地走向“开放”。

开放银行的应用场景中,产品方案是核心,只有多样化的产品才能充分覆盖客群在不同时点、不同场景的服务需求,也是客户认可银行服务能力的根本,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方案指导了银行对金融科技支撑能力的选择,也确定了银行需要什么样的流量入口来服务客户。

金融壹账通牵手数百合作方,打通了千万场景,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头部专业公司。在金融工具层面,可以为银行提供包括保险、担保、征信、融资租赁、证券、基金等全部的第三方持牌金融工具合作伙伴;在流量渠道层面,为银行提供线上线下丰富的入口,涵盖了市民服务、健康医疗、汽车消费、网络购物等当前主要的消费应用场景。

金融壹账通互联网银行平台所能提供的资源,黄宇翔将其总结为“TPFS合作体系 ”。

T是金融科技,中小银行应着重储备自动化、数据驱动和可信第三方数据源的各种专业引擎合作伙伴,以利于降低人工成本、累积知识库和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满足互联网时代客户对金融工具的实时性要求;P是产品方案,银行应着重选择经过一定市场验证,同时在银行所在区域和核心客群中尚未大规模普及的金融产品,以保障相对领先性,又降低试错成本;F是金融资源,今天的客户服务已不仅仅是单一金融工具就能够兼顾收益、风险和客户体验,例如金融壹账通为客户提供的信保贷产品,是整合了普惠贷款和保险工具的复合型工具,所以银行拥有丰富的第三方金融工具合作体系,才能够保证产品方案的可行性;S是场景生态,银行要不断扩大与客户生活相关场景方的合作,才能够长久地维持客户粘性。

此外,为更好赋能开放银行的建设和转型,金融壹账通着力打造了Gamma O开放平台,该平台汇聚各类金融科技人才、创新思维,以及前沿技术和场景资源,为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一键接入丰富的科技产品和应用场景,对接海量前沿金融科技能力,应对不断变化迭代的技术和产品需求,为转型开放银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能。

Gamma O向包括广大开发者在内的科技服务商提供“四大开放”,即开放技术、开放客户、开放资本、开放场景,让服务商能够简单便捷地共享科技能力、缩短开发周期、对接金融机构客户资源。Gamma O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开发者入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生态圈,未来可源源不断地提供最新的技术与最创新的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科技全面展开,银行保险将迎来巨变!
银行业高峰对话 | 服务、转型、未来、战略、数字化、科技
中小银行正在遭遇一场金融科技“生死战”!
数字化转型推动开放银行发展
银行业老将侯本旗转入平安 科技金融创新有前途?
未来已来!金融壹账通高管京交会论道银行数字化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