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Ma · 特色小镇|德国:小城韦茨拉尔

   莱 卡 相 机 的 故 乡  

—— 德国小城韦茨拉尔(Wetzlar)

韦茨拉尔坐落于德国的黑森州,为拉恩-迪尔县的首府,拥有千余年历史,到1862年成为两条铁路的交点后,开始繁荣起来。

这座城市以光学工业为主,著名的有恩斯特 · 莱兹光学工厂的显微镜、莱卡相机、望远镜,以及密诺斯厂的微型相机和望远镜。

韦茨拉尔曾是多位名人居住的地方,其中德国文学家歌德曾住在韦茨拉尔的耶路撒冷居,创作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城市的老城区是历史的见证和代表,大部分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石头建筑,涵盖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韦茨拉尔大教堂为该市的地标性建筑,历史源于1230年,为罗马式建筑的典范。

该市有一奥斯卡 · 巴尔纳克街,用来记念35毫米莱卡相机的发明人。

德国黑森州的韦茨拉尔(Wetzlar)小城,距离法兰克福约70公里、车程50分钟。

吸引全世界人们来到这个小城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卡相机总部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

 伟大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十三世纪,韦茨拉尔是一个受德国皇帝直辖的城市,当时的韦茨拉尔和法兰克福享有特区的自主权。

公元1693至1806年帝国最高法院由施佩耶尔城(Speyer)迁址来韦茨拉尔。

帝国最高法院主要是处理全国最棘手的案子,也是一个造就杰出律科人士的地方。

1772年5月,年轻的歌德奉父之命来帝国最高法院做实习生。

然而,出身于富裕之家,刚从法学院毕业不久年青的歌德,却志于创作,醉心于诗画,对于通过从事法学或应试走上官道仕途等门窍,显得并不热衷;他到了韦茨拉尔后一个月后,在他慈爱姑婆的热心安排下参加一个年轻人舞会。

由于舞会在偏僻郊野外,路途颇遥远,当晚他雇了一辆马车,带着舞伴顺道去接夏绿蒂一起赴会。

如今的夏绿蒂旧居是当年夏绿蒂出生和成长的大宅院,1863年辟为纪念博物馆。

屋前有很宽阔的庭院,四周围绕着一道厚厚的灰石围墙,院里有几棵茂盛的百年栗树。这是歌德第一次见到夏绿蒂的地方,这是也是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主人翁维特邂逅夏绿蒂的美丽庄园。

真实生活中的夏绿蒂,是一位在韦茨拉尔德意志骑士团农作物仓库当管理官的女儿,丽质天生,十七岁那年己和二十九岁的帝国最高法院任职的律师克斯特纳定了亲。

十九岁遇见多情的诗人时,正值花样年华,在歌德笔下的她是喜欢阅读有思想的女孩,她不仅照料幼年弟妹无微不至、她也关怀别人,特别对生病的乡亲处处表现着爱心。

小说中的维特对夏绿蒂是一见钟情,并且随着时光愈陷愈深。

夏绿蒂对维特的爱,是一种年龄相仿气味相投的情谊,可是基于礼教一直被压抑着。

一段纯真的恋情就因维持的绝望而导至一场悲剧,维特自杀了,和歌德在真实生活中的学长卡尔﹒耶路撒冷(1747 ~ 1772)一样的命运。

他,耶路撒冷,一个恋上他上司夫人的平民阶级律师,注定被贵族社会所唾弃……。

原来维特对夏绿蒂的恋情是投射歌德本人,维特之死是指愤世嫉俗的耶路撒冷之死。

1774年《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之后,歌德名声大振。而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夏绿蒂还是和自已的未婚夫克斯特纳结婚了,婚后双双回到克斯特纳的老家汉诺威去,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而维特自杀前去见夏绿蒂时念的诗到如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春风啊,为何唤醒我?

你轻轻爱抚着我对我说

要以天上的甘露滋润我

可是我凋零时刻己到……。

暴风雨即将刮落我一身叶片

明天的旅人

他曾目睹我青春岁月

他用眼晴在原野上四处寻找

却不会看见我的踪影。


让人传诵的著名爱情文艺故事,如中国的梁祝,如英国的罗密欧朱丽叶,原本就让人容易心动。

再加上德国民众对小城风情原汁原味的保存,更有一种诱惑力,所以到这里旅游的游客很多,他们在这里随心所欲地闲逛,感受风光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的魅力。

 小城里的老城、石桥、大教堂 

韦茨拉尔的街道多狭小,漫步于古城,它的大街小巷,彷佛走不完似的,它细腻的生命脉络,更是耐人寻味。

从嚣闹的“卡尔·克尔纳环”走到一条叫“长巷”的老街,只见小店密集,有面包店﹑咖啡店﹑服装店﹑还有几间百岁的老屋悠然地坐落其中,发散出浓浓的沧桑感,便知道离韦茨拉尔的老城不远了。

三百多米的长巷尽头,是怡人的小桥流水景色。蓝天、白云、石桥、流水、绿树、融为一体谱成一首动听乐章。

建于十三世纪的石桥是通往老城之路,从 104米长的石桥上俯瞰桥下美景,只见兰恩河畔一片美丽花圃,河水潺潺,嬉戏水鸭几只轻点于上,小城风光收尽于眼底。

座落于山丘高高在上的棕红色大教堂,最早是一个小教堂(Salvatorkirche),到了1230年才改建成今日的风貌,大教堂建筑风格也因不同时代建筑潮流而异,例如罗曼尼克风格的老教堂大门,这里的老教堂类似所谓“跃层”的“大教堂中的教堂”,而钟塔、朝北和朝西的墙面建筑显然是哥德式的。

又因在改建期间有多次因缺钱而停顿施工,导致大教堂建筑图朝西的大门部份,至今还没有完成。

大教堂是韦茨拉尔的标志,也是和平博爱的象征。打从十七世纪以来,基督教和天主教在这里共享一个圣坛,教徒们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各自供奉和举行宗教仪式,各不相干扰,这种和谐相处充分表现了韦茨拉尔市民的包容胸怀。

 不能错过,那味道独特的木架屋 

漫步在老城灰色的石头路上,总被不远处的一栋栋木架屋所吸引,顾名思义,木架屋是以木梁架成有格形图案屋面的房子,而百年前的老墙是用古代的黏土、干禾草和粹石混凝土造成。

墙上木条支架通常露显于外,呈现出各种不同几何线条,由于不同的造屋架构,让建造出来的木架屋有不同的外形,为保持木架屋的持久耐用良好状况,露出的木条皆被漆上了鲜明的保护油漆。

无论是灰蓝或棕红或深褐色的,镶嵌着色彩各异格子线条的木架屋总是引人注目。细看之下,同一条街上竟然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风格。

在Brodschirm街上,有一幢建于1356年的老屋,是城内最古老的木架屋,看起来就像火柴盒童话屋,被列为威城珍贵文化遗产。再往前走几步,是昔日的传统鱼市,向后右转几十步路之距,是榖类市场和生铁市场。

昔日的热闹市街上,曾经人群杂沓、小贩叫吆、车马扬尘,泛滥着鱼腥味、禾草干和汗臭味,今日却变成一条静谧素雅﹑收敛的小巷,栽满了郁金香、锈球花与紫丁香,还有熏衣草的淡香隐隐扑鼻而来。

伫立小巷一隅,只见阳光一片洒落在木架屋门前的盆栽上,影照着彩色缤纷的街景,宛如走入一副印象派的水彩画里。

对面楼上窗口传出孩子们阵阵的笑声,一阵烤蛋糕香入鼻,原来这不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而是韦茨拉尔随手拈来的真实小区图景。

 举世闻名卡相机,诞生地 

都说韦茨拉尔是光学重镇,这儿不仅是响当当Leica照相机和显微镜名牌光学产品的发源地,还有陈年老铺的Hensoldt望远镜、深具口碑的Oculus内窥镜、Minox微型像机,Satis-Loh镜片打磨机和无数名不经传光学仪器工业。

韦茨拉尔市民都相信“没有卡尔·克勒讷(Carl Kellner)就没有今天的莱卡Leitz光学。这句话。

市政府为了向每天行走的市民述说著名的“克勒讷光学目镜”历史;于是,把城中心的主要道路取名为“卡尔·克尔纳环”。有人打趣说,到韦茨拉尔要认得“卡尔﹒克尔纳环“这一条街,否则就到不了”莱茨广场”啦。

追朔光学原乡的渊源,原来数学家卡尔·克勒讷于1849年成立了一所光学车间,二十年后,这个车间由著名企业家恩斯特.莱茨ErnstLeitz(1843 ~ 1920)接收过来并发扬光大。

▲ 亨利 · 卡蒂埃 - 布列松: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终身相伴莱卡35毫米照相机和50毫米f2的镜头拍摄,拍摄方法以自然和真实为宗旨。

说到享誉全世界的莱茨照相机,不能不提起当中另有一位传奇人物,那是改变照相机发展的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他利用一个小暗盒,使用24×36mm规格的胶片,42mm的镜头、1/40秒的快门速度的测光机,成功地创造出第一部135(35mm)小型照相机,由于小相机非常轻巧,而且拍出来的相片效果非常好,到了1924年莱茨光学公司便开始量产起来,成为大家今日熟悉的“原型Leica”(Ur-Leica)。

几乎同一个时候,突起了一家生产望远镜、瞄准镜等高质量光学器材的亨索尔特Hensoldt厂商,与莱茨光学公司分庭伉礼。自此,这两家世界知名的品牌商,奠定了德国精密光学工业的基础。

若你是莱卡相机的发烧友,那就一定要来这里,可以欣赏,更可以淘宝。

韦茨拉尔,见证了歌德成长和莱卡发源的古老德国小城;

这是一个承载德国诗人浪漫情怀和精密光学工业的小城。

本文选自:UMa优曼·中国区 《非建筑》季刊 2019.4

本期视觉设计:优曼(上海)创意策划有限公司


本文策划:UMa · Diego

图文编辑:UMa · 优曼君

责任编辑:UMa · Allis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茨拉尔【读者推荐德国最美小镇系列】
歌德
多情大文豪歌德一生究竟有多少女人?
哲学的慰藉:对伤心的慰藉
光学巨头:徕卡的传奇
那个写《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歌德已经离开我们186年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